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馬背上的比賽是什麼節日

馬背上的比賽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3-31 10:06:20

1、賽馬節的節日背景

藏族賽馬節:在所有的民間傳承的藏族節日中,幾乎薯飢都少不了賽馬活動,並且此項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藏族的節日民俗中,賽馬常以主題的形式在節日中顯現,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建立在對馬的濃郁感情基礎之上的藏族人民,創造了獨具民族特色的賽馬文化。

蒙古族賽馬節(818賽馬節):科爾沁左翼中旗是科爾沁草原的核心地帶,是我國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縣,是孝庄文皇後的出生地,是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鄉。

這里的人養馬、愛馬、懂馬,每年的8月18日都要舉行賽馬節,賽滑如馬節就是草原的那達慕,人們在這里娛樂休息,享受賽馬帶來的快樂,賽馬場也成了愛信手啟馬人尋覓良駒的好地方。賽馬會還有射箭,摔跤等項目。

(1)馬背上的比賽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賽馬文化無疑還包含有對英雄的崇拜。在藏族地區,有些地方的賽馬節是沿襲格薩爾每次出征前要舉行跑馬射箭的習俗而形成的。

格薩爾誕生在西藏高原,他抵禦過外來的入侵,捍衛了本土,並開疆拓土,創建嶺國,戰功卓著,為民族的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千百年來,備受世人稱道和頌揚。格薩爾本人也是通過賽馬比賽獲得勝利的方式被群眾擁戴為王的。

所以,在藏民族的英雄崇拜信仰中,力量、勇敢、智慧成為嚮往、崇拜的對象,成為衡量男人價值的標志。

長期以來,格薩爾成了藏民族的驕傲和崇拜的對象。久而久之,這種崇拜風俗文化在藏族人民中間根深蒂固,並融於賽馬活動之中,並由此形成了長期在草原上過游牧生活的藏民族的勇敢、慓悍的性格。

2、馬背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馬背民族有哪些傳統節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有:
有那達慕大會,在每年七八月份,為了慶祝豐收舉行
馬奶節,通常是在農歷八月下旬
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
火日,即拜火節,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晚舉行
哈薩薯隱克族的傳統節日有:
肉孜節即開齋節,每年伊斯蘭教歷九月,封齋30天,30天後就是為期三天的肉孜節
古爾讓手大邦節,肉孜節後70天
納吾魯坦豎孜節,按哈薩克族的古代歷法,這個節日表明春節來臨了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

3、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是什麼時候舉行?

「那達慕」大會舉行時間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四開始,為期5天。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歌舞以及貿易活動。蒙古族的「那達慕」已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猛和態護目錄。

自古以來,蒙古人對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舊時賽馬為蒙古族男兒三技之一,蒙古族賽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參加,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一起上陣,直線賽跑。

按照游牧民族的習俗,弓箭是男子必帶之物,也是珍貴的饋贈物。參加射箭比賽的不分男女老幼,弓箭的樣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長度和重量及射程都因民族、區域和人而定。射箭比賽可分為立射、步射和騎射。

與騎馬射箭相媲美的游戲是摔跤,摔跤不僅是力量的角逐,也是智慧和技巧的角逐。一般摔跤參加者的年齡、體重沒有嚴格的區別,摔時也沒有一定的程式。每當摔跤進行到最為激烈的時候,祝贊詞開始唱起,嘹亮的祝贊詞是激發摔跤手的最後的勇氣和信心。

在歡快的賽場上,還進行「賽布魯」、套馬、賽駱駝等體育活動。當激烈的比賽結束之後,馬頭琴響起的時候,牧人縱情歌舞,意猶未盡。在「那達慕」大會上,牧人還要進行大規模的商品交易活動。

(3)馬背上的比賽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據摩崖石刻《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大會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

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成為蒙古大汗時,為了加強各部族之間的凝聚力、檢棚運閱自己的部隊和分配各部草場,便於農歷六月初四舉行了「大忽力革台」。各個部落的首領歡聚一堂,表示團結忠誠,並且一同慶祝在大自然的庇護下這一年的牧群興旺繁盛,是歷史上有記載的首次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的前身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語,意為堆子(用石頭、土、草等堆成,做路標或界標),又名「鄂博」。祭敖包是蒙古族人民自古流傳下來的宗教習俗,是蒙古族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它是蒙古族人為了紀念發祥地額爾古納山林而流傳下來的一種習俗,表達了族人對本族祖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崇敬懷念之情。

每年水草豐美之時(各部落時間不同,所以祭敖包通常在農歷五月下旬至八月間),蒙古族人民都會舉行祭敖包的宗教活動。

敖包是在一片地勢開闊、景色壯美的山地高處用石頭堆起的一座半圓形石堆,頂端豎立一根系著寫有經文的布條或者是牲畜羽毛或角的長桿。待到了祭敖包的日子,牧民們一定會攜帶著哈達、煮熟的牛羊肉、奶酒和奶製品趕來,在敖包前上供、祭祀、禱告,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人畜平安。

禱告完畢,眾人再次跪拜起身後紛紛往敖包上添加新石或者柳條以修補敖包,或者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凡是參加祭祀儀式的人都要圍著敖包,按照從左向右的方向繞敖包三圈,並將帶來的奶酒、奶製品、點心等向敖包拋灑。在祭祀活動之後,枝源人們會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活動。

4、中國古代的賽馬,是讓馬自己跑,還是有人騎在馬背上而賽的?

答:是人騎在馬背上跑。編輯本段賽馬運動
歷史最悠久的運動之一。自古至今形式變化甚多,但基本原則都是競賽速度。 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伊利昂紀》提到用馬牽引戰車進行的競賽,多年來人們認為這就是有關賽馬運動最古老的記述。但是,在小亞細亞發現的石碑銘文卻表明,在特羅揚戰爭幾百年以前 ,亞述各地國王就有專職馴馬師 。公元前7世紀 ,古奧林匹克競技會上有4駕馬車比賽。4駕馬車出現之後約40年,賽馬才由騎手駕馭進行,這才是賽馬運動的真正開始 。但是類似現代賽馬這樣吸引觀眾參與其中的賽馬活動,卻始見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羅馬帝國全盛時代有駕車賽馬、騎馬競賽以及所謂羅馬式賽馬(騎手跨立兩馬背上)。當時賽馬活動頻繁,有專業賽馬工作人員,有起跑道賀豎,有關於比賽規則的爭執,有關於給馬施用興奮劑的訴訟、押馬賭博以及觀眾騷亂等記載。14世紀法蘭西農村節日上有賽馬活動。在路易十四世在位期間(1643~1715 ), 賽馬賭博十分流行 ,對比賽曾是最普通的賽馬形式,在對比賽中,馬的主人提供獎金。這種對比賽是私人禪大大之間的比賽,逐漸為公開的賽馬活動所取代。自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在位期間興起的國王杯賽流行後,逐漸有了關於參加比賽的馬匹資格的規定,其內容涉及年齡、性別、產地、騎手、過去用途、過去成績 賽馬
等。所謂英格蘭純種馬就是由阿拉伯馬、土耳其馬、北非馬與原英格蘭馬雜交而成。為了便於鑒別良馬,1791年英國出版《良馬血統總錄導論》,此書幾經修訂,現為《良馬血統總錄》的第一章 。《法國良馬血統譜》於1838年出版仿寬,其中以東方馬(包括純阿拉伯馬、純土耳其馬和純北非馬)和純英格蘭馬為兩大類。 賽馬形式分為分場賽和單場賽兩種。分場賽中以國王杯賽為標准,原由6齡馬參加,負重76千克,每場賽程6.4千米,兩場奪冠始為勝者。自1751年起 , 改為5齡馬負重63千克 、4齡馬負重57千克 ,每場賽程縮短為3.2千米 。 產業革命發生後,分場賽逐漸衰落。而單場賽卻開始流行於英格蘭,賽程長短不一。1776年聖萊傑賽開始。次年德比賽開始(只限3齡馬參加),這些比賽是現代賽馬運動的發端。由於參加比賽的馬匹年齡降低,因而按年齡規定負重的制度日趨精密 ,現代的區分精細到按月計算馬齡,並嚴格區別賽程。賽馬首先由檢查員檢查馬匹,然後騎手稱量體重,到鞍具著裝場聽取馴馬師的提示,同時由工作人員核實馬匹。隨後騎手才能上馬進入賽場,接受工作人員的檢閱。現在已普遍採用電動起跑門。眾多檢查員和工作人員沿跑道站立,嚴密注意犯規行為。終點設有特別攝影機,拍攝最後沖刺的場面。騎手須再次稱量體重。優勝馬匹須經過復查後,成績才獲得正式承認。
編輯本段歷史
古希臘詩人荷馬的《伊利昂紀》提到用馬牽引戰車進行的競賽,多年來人們認為這就是有關賽馬運動最古老的記述。但是,在小亞細亞發現的石碑銘文卻表明,在特羅揚戰爭幾百年以前 ,亞述各地國王就有專職馴馬師 。公元前7世紀 ,古奧林匹克競技會上有4駕馬車比賽。4駕馬車出現之後約40年,賽馬才由騎手駕馭進行,這才是賽馬運動的真正開始 。但是類似現代賽馬這樣吸引觀眾參與其中的賽馬活動,卻始見於古希臘和古羅馬。 羅馬帝國全盛時代有駕車賽馬、騎馬競賽以及所謂羅馬式賽馬(騎手跨立兩馬背上)。當時賽馬活動頻繁,有專業賽馬工作人員,有起跑道,有關於比賽規則的爭執,有關於給馬施用興奮劑的訴訟、押馬賭博以及觀眾騷亂等記載。14世紀法蘭西農村節日上有賽馬活動。在路易十四世在位期間(1643~1715 ), 賽馬賭博十分流行 ,對比賽曾是最普通的賽馬形式,在對比賽中,馬的主人提供獎金。這種對比賽是私人之間的比賽,逐漸為公開的賽馬活動所取代。 自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在位期間興起的國王杯賽流行後,逐漸有了關於參加比賽的馬匹資格的規定,其內容涉及年齡、性別、產地、騎手、過去用途、過去成績等。所謂英格蘭純種馬就是由阿拉伯馬、土耳其馬、北非馬與原英格蘭馬雜交而成。為了便於鑒別良馬,1791年英國出版《良馬血統總錄導論》,此書幾經修訂,現為《良馬血統總錄》的第一章 。《法國良馬血統譜》於1838年出版,其中以東方馬(包括純阿拉伯馬、純土耳其馬和純北非馬)和純英格蘭馬為兩大類。 賽馬形式分為分場賽和單場賽兩種。分場賽中以國王杯賽為標准,原由6齡馬參加,負重76千克,每場賽程6.4千米,兩場奪冠始為勝者。 自1751年起 , 改為5齡馬負重63千克 、4齡馬負重57千克 ,每場賽程縮短為3.2千米 。 產業革命發生後,分場賽逐漸衰落。而單場賽卻開始流行於英格蘭,賽程長短不一。 1776年聖萊傑賽開始。次年德比賽開始(只限3齡馬參加),這些比賽是現代賽馬運動的發端。由於參加比賽的馬匹年齡降低,因而按年齡規定負重的制度日趨精密 。 現代的區分精細到按月計算馬齡,並嚴格區別賽程。賽馬首先由檢查員檢查馬匹,然後騎手稱量體重,到鞍具著裝場聽取馴馬師的提示,同時由工作人員核實馬匹。隨後騎手才能上馬進入賽場,接受工作人員的檢閱。現在已普遍採用電動起跑門。眾多檢查員和工作人員沿跑道站立,嚴密注意犯規行為。終點設有特別攝影機,拍攝最後沖刺的場面。騎手須再次稱量體重。優勝馬匹須經過復查後,成績才獲得正式承認。
編輯本段制度特點
速度賽馬是比馬匹奔跑速度、騎手駕馭馬匹能力的一種競技活動。速度賽馬歷史悠久。據考證,在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舉行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就有四匹馬駕車競技比賽,40多年後,賽馬比賽改由騎手駕馭進行。它最初只是作為一種選育優良馬匹的手段,只有那些在賽馬場上表現出色的馬匹才能用於繁育。現在活躍在世界各地賽馬場上的英純血馬就是由三匹來自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種公馬繁育出來的。 現代賽馬運動起源於英國,其競賽方法和組織管理遠比古代賽馬先進和科學,比賽形式也發展為平地賽馬、障礙賽馬、越野賽馬、輕駕車比賽和接力賽馬等不同種類。 平地賽馬多數在場內進行,跑道長度多在1000米至2000米之間。比賽類似田徑的中長跑,分為1000米、1400米、1600米、2000米、3000米等不同賽段。障礙賽馬是一種檢驗馬匹跑和跳結合能力的比賽,參賽馬應依次跳過設在賽道上的障礙物,障礙物一般為1至1.1米高的樹枝,其間隔距離不等。這種形式的比賽危險性很高,常出現人仰馬翻、騎手傷亡的事故。最著名的障礙賽馬是英國的利物浦杯,賽段距離為7300米左右。越野賽馬多數在樹林和丘陵地帶進行。輕駕車是人駕馬車進行的一種繞標或過水障的比賽,有單人駕、四人駕之分。不同種類的賽馬比賽都是競速賽,根據時間的快慢決出比賽的名次。比賽的規則非常多,最根本的就是不妨礙別人。 速度賽馬比賽是由選拔優秀馬匹引伸出來的,因此比的主要是馬,而不是騎手。雖然騎手本身的駕駛能力、與馬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很重要,但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於馬的速度、耐力、足力及品種和父母輩的血統。可以說,在賽馬比賽中,馬的成份佔六七成,人的成份只佔三四成。速度賽馬對騎手沒有特殊的要求,體重越輕越好。 目前世界上開展賽馬運動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有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等。以美國的賽馬為例,每年要舉行10萬多場,觀眾達到9000萬人次,馬票售出金額高達120億美元。 作為世界賽馬最發達的國家,英國的賽馬和育馬受到全世界的景仰。以下是英國賽馬業的一些領域的介紹,並展現給您英國的賽馬之所以能在國際范圍內不斷吸引人們和純種馬匹積極參與的魅力所在。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英國賽馬業已發展成為英國國家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它對農業及畜牧業的發展起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生物工程學科,獸醫學及圍繞著賽馬業的各項學科和技術都獲得令世人矚目的突破和進展。 在社會文化發展領域中,賽馬業已從傳統貴族參與轉變為社會各階層,男女老少,全民參與的文明娛樂亦大眾社會活動。或許,它也是最具代表性,保留了紳士風范,高雅特徵的大眾娛樂活動,它是英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英國是英純種馬的發源地。十七世紀,國王查理二世是第一個支持賽馬運動的國王,而且可能也是他命名這項運動為「國王的運動」的原因。為了比賽的需要,英國的育種者通過引進大量精選的東方種公馬以提高賽馬的速度和耐力。其中三匹種公馬被公認為是英純血馬的祖先。 所有的現代英純血馬都可以追溯到三匹外來種馬的血統拜耳利·特克(Byerley Turk)達利·阿拉伯(Darley Arabian)和高德芬·阿拉伯(Godolphin Arabian)。

5、蒙古族那達慕節日風俗有哪些?

1、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偶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獨特的服裝、規則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2、賽馬

蒙古高原盛產著名的蒙古馬,能跑善戰,耐力極強。自古以來,蒙古人對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馬感到自豪。馴練烈馬,精騎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絕技,通常把是否善於馴馬、賽馬、射箭、摔跤作為鑒別一個優秀牧民的標准。

3、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項」的項目之一,也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

4、祭敖包

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現形式之一。錫林郭勒盟是伏碼碰祭敖包歷史遺存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 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腦包」「鄂博」,模譽意缺談為「堆子」,以石塊堆積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頂或丘陵之上,形狀多為圓錐形,高低不等。

5、套馬

一繩環,環的大小能套住馬頭為宜。繩索套馬是騎手手持打著活結的繩索。運動開始時讓烈馬疾奔,眾騎手縱馬飛馳追趕,至適當距離時即迅速套馬,以先套住馬頭、拉住烈馬者為勝。

6、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日風俗是什麼?

蒙古族的那達慕節日風俗有賽馬、摔跤比賽。蒙古族,他們的節日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四至初八舉行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大會上,牧馬們會聚集在草原上,舉行賽馬、摔跤等競賽,以表達豐收的喜悅。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各少數民族的節日和風俗 

少數民族有很多的節日和習俗。藏族,他們的節日是每年八九月間開始的雪頓節。雪頓節期間,他們會舉行展佛、賽氂牛、馬術表演、群眾游園等活動。

還有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節、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等等。其實每一個民族都有其重視的一個節日,他們會在這一個節日的時候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7、馬背民族摔跤成吉思汗那達慕大會這是什麼民族的小朋友?

是蒙古族小朋友。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肢旦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歷廳擾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前五名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摔跤等比賽也伏陪吸引著眾多牧民。
每年農歷六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2]
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那達慕
英文名
naadam
別稱
那雅爾
節日時間
每年農歷六月初四開始,為期5天
節日類型
蒙古族傳統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