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金秋九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金秋九月初一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01 06:29:50

1、九月初一是幾月幾號

是9月29號。
九月果香,九月菊黃,
我卻仍聞到,三月桃李的芬芳,
九月的秋涼,給我們秋的內斂、秋知或灶的端莊;
九月的碩果,給我們秋的成熟、秋的嚮往。
在這回望的金秋季節,
我們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快樂。
孩子,我願你的雙眸,閃亮著希望之光,
不會在人生的岔路口,深深地彷徨,
我團攔願以我的靈魂,為你們點燃心靈的燈塔,
在黑暗的大海上為你把握好正確的航向。
我願,以我沉默的執著的心,
在三尺講台上,為你們幻化出千萬條可能的道路,
我願,沾染你們青春熱血的激昂
活到老,學到老,共同成長,得一生的風華正茂!
我知道,這個節日,凝聚千百年來中國人對師道的尊崇與盼望,
粉筆,支支嘎嘎畫出的,是人生的曲線;
作業,層層迭迭累積的,是熱切的期許。
我,不再是燭光,
因為搭扮微弱的燭光不足以照亮你們前進的方向;
我,不會是春蠶,
因為作繭自縛不是一個自由靈魂的夢想。

2、重陽節是干什麼的節日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此外還有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另外,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崇孝活動。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為吉祥之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至今,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舉行敬老宴,感恩敬老。登高秋遊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3、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費長房。

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磨破了無數雙鞋,翻過了無數座山,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費長房。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費長房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他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滑卜,幾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告別仙長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沒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風俗乎純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3)金秋九月初一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重陽節習俗

一、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信頃穗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

二、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尤其是在嶺南一帶,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祭祀祖先,登高遠望,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不過隨著歷史的發展,不少地方人重陽祭祖的觀念正日漸淡薄。

4、我國的傳統節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怎麼排列?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2、農歷,正月初五,過破五兒
3、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4、清明節,4月5日(或6日)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6、七夕情人節,農歷七月初七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
8、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9、冬至,12月22日(或23日)
10、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11、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兒,祭拜灶王爺

5、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習俗、詩句

一伍悶棗、端午節

1、時間:農歷五月初五。

2、習俗: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掛艾葉菖蒲榕枝。

3、詩句: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作者:張耒

朝代:北宋

出處:《和端午》

釋義: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載哪裡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麼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二、中秋節

1、時間:農歷八月十五腔拆。

2、習俗:吃月餅、賞月。

3、詩句: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作者:米芾

朝代:宋

出處:《中秋登樓望月》

釋義:用眼看罩御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會撐破月亮的。

三、春節

1、時間:農歷正月初一。

2、習俗: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

3、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出處:《元日》

釋義: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撲面而來;千門萬戶瞳瞳日,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四、清明節

1、時間:公歷(陽歷)四月五日前後

2、習俗:掃墓祭祖、踏青郊遊。

3、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作者:杜牧

朝代:唐

出處:《清明》

釋義: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五、冬至

1、時間: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2、習俗:祭天祭祖。

3、詩句: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出處:《邯鄲冬至夜思家》

釋義:我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人。

6、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什麼日子

九月初一到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櫻敗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脊悔顫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前滑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7、秋天有什麼節日

秋天的節日主要有:

一,七夕節

七夕節的主要習俗是乞巧,為什麼叫乞巧節,因為秋天來了,天氣冷了,女人要織布准備冬衣了。七月是女人織布的時節,是女紅開始的時候,所以女人要先乞巧,希望自己心靈手巧。

織女星之所以被稱為織女星,正是因為它是七月或者是織布之月的標志。最初,還沒有成文的歷書的時候,乞巧的日子就是根據對織女星位置的觀察隨時確定的,這就叫觀象授時。所以說,七夕節及其乞巧風俗和牛郎織女的故事都是源於根據織女星記時的習俗。

二,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

中元之意由元宵節延伸而來。古代以正月第一次月圓稱為上元(故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七月為歲中,七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稱為中元,因以為節名。

三,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在這一天中國人會抬起頭凝視天空中的滿月,會吃著香甜的月餅,與家人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夜晚。在中國人的心中,中秋這個日子便是由月、夜、家組成的。

中秋是一個圓,月亮的圓,月餅的圓,以及每個人心中所追求的美好的團圓。團圓是中秋的主題,也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

四,重陽節

在古代的陰陽觀念中,九被視作陽數。農歷九月初九,月與日都逢至陽之數,因此人們稱這一天為重陽,也叫重九。至於重陽節諸多習俗的來歷,有人認為起源於祭祀星辰的活動,也有人認為和古代的豐收習俗有關。

五,寒衣節

農歷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寒衣節,這一天,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祭奠先人,表達哀思。

由於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歷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吊已故親人的風俗。

8、中國傳統節日的排行?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冬至節(陽歷12月21——23日)、臘八節(農歷十
二月初八)、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等。
在一些少數民族,還保留著自己民族特有的節日,例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
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
的跳花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習俗吃年糕、餃子、湯圓、以及各種美味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
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
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家家團圓,極盡天倫之樂。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
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在全
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較為普遍。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
清明節除了講究禁火、祭祀、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
俗體育活動。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這一天的活動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
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
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
各式傢具、用具,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
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喝重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