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今天傣家什麼節日

今天傣家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01 11:56:23

1、潑水節是幾月幾號啊?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

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1)今天傣家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1、潑水節來臨,傣家人便忙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在節日里食用。

2、《車里》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說的「元旦」並非公歷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3、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2、在潑水節人們會做些什麼事?潑水節的來歷?

潑水節來歷:
相傳在很久以前,金沙江邊一個聚居在密林深處的傣族村寨,因樹林起火,村民處在被大火吞沒的危難之中。
一個名叫李良的傣家漢子,為保護村莊,不畏危險,沖出「火網」,從金沙江里挑來一桶桶江水,潑灑山火,經過一天一夜的勞累,山火終於被潑滅。村民得救,李良因為勞累流汗流幹了,渴倒在山頭上。
於是村民打來清水給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後來,李良一頭撲到江中,變成一條巨龍
,順江而去。有的人說,他變成了一棵大樹。傣族人民為了紀念李良,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每家房屋清掃一新,撒上青松葉。並在選定的江邊或井旁,用綠樹搭起長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滿厚厚的松針,兩旁放上盛滿水的水槽。午間太陽當頂時,眾人穿行於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灑身,表示對李良的懷念和對新年的祝福。這項活動延續至今,成為傣族人民辭舊迎新、祝福吉祥的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的活動:

浴佛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水花放,傣家狂」,「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徵著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丟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丟包那天,姑娘們極盡打扮之能事,然後打著花傘,提著小花包來到「包場」,與小夥子們分列兩邊,相距三四十步,開始向對方丟花包。小夥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來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備好的鮮花插在姑娘的發頡上,姑娘若是接不著小夥子丟來的包,就得把鮮花插到小夥子的胸前……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沖手衫 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江上停泊著披綠掛彩的龍船,船上坐著數十名精壯的水手,號令一響,整裝待發的龍船像箭一般往前飛去,頓時整條江上,鼓聲、鑼聲、號子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聲聲相應,節日的氣氛在這里達到了高潮…… 放高升
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製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葯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葯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著白煙,發出嗖嗖的尖嘯聲,同時在空中噴放出絢麗的煙火,猶如花團錦簇,光彩奪目,甚是美妙。地上則歡呼聲、喝彩聲此起彼伏,議論聲、贊美聲不絕於耳,好不熱鬧。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 孔明燈
放孔明燈也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散腔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薯喚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3、昆明雲南民族村主要村寨有哪些

雲南民族村在海埂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內,說到這個地方,就不得不要提起在這里每年舉辦的潑水節活動啦!雲南民族村的潑水節真的非常有名,每年在這個寨子裡面還有各式各樣的民俗節日以及精彩活動。

1.白族村

主要節目有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等充滿喜慶歡樂氣氛;民俗節慶活動「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娘」等。

2.彝族村

「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

3.苗族村

苗族傳統節慶分為農事活動節慶、物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苗族的傳統佳節,也是青年男女尋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節。「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祭視先人,並邀親朋共聚一堂。

4.壯族村

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5.藏族村

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舉行法事,如祈願大法會;

農歷四月八日轉山會(沐佛節、敬山神);

五月端午賽馬大會;

七月「旺果」節;

冬月二十九跳神會等等。

6.傣寨

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以及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著傣家的濃郁風情,是傣寨真實的民間景觀再現。

7.瑤寨

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握喊孫月都有。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歷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8.阿昌寨

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出窪」、「白柴」、「水節」。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等,都與傣族相同。

雲南民族村主大門是一組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築。門首懸掛著「雲南民族村」五個雄渾遒勁的燙金大字,正中是一隻振翅騰飛的金孔雀圖形徽標,象徵著雲南民族村吉祥幸福,興旺發達的美好前景。大門前是寬闊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廣場,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組白象群雕塑,名為「白象迎賓」。

傣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裡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一幢幢精緻典雅的傣家竹樓點綴其間。民族村裡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間,錯落有致,各展風姿,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各種建築、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是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縮影。雲南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迴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並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

遊客在村寨里,一邊了解雲南各民族的建築風格、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外,一邊觀賞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等精彩內容。身著民族服飾的美女導游為遊客提供優質的導游服務,講解各少數民族的習俗。民族村裡定時舉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刀桿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納西族的「三朵節」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活動,是雲南民族村旅遊的重要內容。

白族村佔地63畝,白族民居向來為海內外建築界所重視,村內以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的白族傳統民居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段鏈五天井」、「扎染坊」、等布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業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白族三道茶展示更具特色。

彝族村佔地50餘畝,三虎浮雕牆與虎山造型表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陽歷廣場中央的圖騰柱上有太陽、虎、火和八卦圖形象,周圍環繞著黑白面的10個月球造型。廣場外圓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築群,真實再現了彝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觀。

苗族村選取山地為營造環境,頗具代表性,提煉了苗族建築的精華。吊角樓展示苗族服飾及手工製作工藝,民居樓則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滲遲間風范。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蘆笙舞都很受群眾喜愛。蘆笙舞又稱「跳歌」、「打跳」、「踩蘆笙」,是苗族群眾自娛和表演相結合的民間舞蹈,小夥子們粗獷熾熱,豪放穩健,姑娘們體態優
美,含蓄抒情。

傣寨佔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綠樹掩映。一幢幢「干欄式」傣家竹樓,通過蜿延的紅砂石小徑聯向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以及風雨亭、水井、鍾亭等建築充滿著傣家的濃郁風情,是傣寨真實的民間景觀再現。

藏族村佔地21畝,村內有大小坡頂民居和雕樓式平頂民居。庄嚴神聖的藏傳佛寺,壯觀的迎賓白塔,象徵吉祥和睦的「白氂牛」雕塑與獨具風格的藏式建築互為映襯,相得益彰。在節日期間,唱民間歌謠,跳鍋庄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

瑤寨由民居吊角樓、平房民居及鄉村道觀、糧倉、寨門等建築構成,錯落有致;一些道教文化元素的滲入,頗具典型性。瑤族音樂、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起源於勞動與宗教。

阿昌寨以一幢四合院系建築為主體,與寨門、手工作坊等建築互為呼應,青瓦磚牆,石礎抬柱,頗具特色。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
,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

摩梭之家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四合寨樓取名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秘的色彩。

4、其它民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其它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傣族潑水節、壯族祭龍節、東鄉族開齋節、傈僳族刀桿節、彝族火把節等。

1、傣族潑水節

傣族潑水節,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

2、壯族祭核哪龍節

因地域等原因,各地舉行日期不盡相同,但多半在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舉行。

3、東鄉族開齋節

成年男女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歷每年9月封齋1個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絕飲食和一切非禮行為,以省察己躬,洗滌罪過。

4、傈僳族刀桿節

傈僳族刀桿節,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的傳統節日,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傈僳族刀桿節是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流行於保山地區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區,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冊氏碧,表現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艱險的精神。

5、彝族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州舉月二十四日舉行,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

5、傣族的生活習慣

傣族的生活習慣有4點:

1、鑲牙套、染齒和紋身是傣族的習俗。尤其男女青年喜歡用金片、銀片等作成套子,套在牙上。姑娘們從十幾歲就開始染齒,用鍋底灰或中草葯吧牙齒染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麗。紋身的主要是男青年。花紋有幾何圖案、鳥獸、花卉、以及文字元號等。男子如果不紋身,就會被姑娘看不起。 

2、男子著無劣讜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統裙。 

3、他們居住「干欄」式竹樓,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牆,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行一夫一妻制,具有等級內婚特點。 

4、傣族以種植水稻為主,有較完整的耕作體系,耕作技術精細。「普洱茶」中外馳名賣毀,制茶業設備先進,近年來還成功地發展了鬧配侍橡膠等亞熱帶經濟作物。飲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也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區愛吃糯液吵米,喜飲酒和食酸辣。

6、潑水節有哪些風俗

潑水節源於印度,後傳入我國雲南傣族地區。節日期間,男女老幼身著盛裝,互相追逐潑水祝福,並裂局賀燃放「高升」(焰火)人們載歌載舞,競賽龍舟。
潑水節來臨時,傣家人便忙臘蘆著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年糕備用。
潑水節歷時三肆派日,第一天為「麥日,」即送舊,這一天人們要「浴佛」,
第二天為「惱日,」舉行潑水活動,未婚青年男女會做「丟包」游戲,

7、傣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傣族傳統節伍蔽廳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對歌節等。

1、關門節

關門節,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民族的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歷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2、開門節

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上部座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地區,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歷九月中)。

3、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我腔隱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4、花街節

花街節,一種是群眾游園式的交流盛會,這主要分布在雲南的花腰傣和文山壯族群眾中;一種是雲南宜良的花市,時間和形式各有不同,但都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花街節是花並物腰傣的特殊節日,因為花街節是青年男女交流擇偶的重要形式,當地稱為「趕花街」,被稱為「東方的情人節」。

5、對歌節

每年五月端陽這天,紅河兩岸的傣族男女青年,都要匯集於馬街鄉烏灣村的那丙大龍潭過「對歌節」。對歌這天,各村男女青年盛裝而來,開展男女之間和村與村之間的對歌比賽,從太陽出山一直到日落西山。老人小孩帶著干糧來聽唱。對歌節是男女青年交朋友,找對象的極好機會。

8、傣族園附近的景點

傣族園的 周邊景點 有哪些呢?

附近好玩的: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基諾山寨、告庄西雙景。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是一片原始森林。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位於景洪市東部,瀾滄江以北,是一片原始森林。公園內代步工具是游覽車,主要景點有孔雀山莊,當馴養員一聲哨響,上百隻孔雀越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場面非常震撼。另外兩站是愛伲山寨和民族風情演藝場,既可以觀看民族歌舞表演,也可以參加小型潑水節,很有民族風情。

在基諾山寨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可以體驗濃濃的基諾族民俗。

基諾山寨:基諾山寨位於景洪市東部基諾鄉巴坡村,是基諾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諾山,古稱攸樂山,在這里不僅可以觀賞基諾山風光,還可以體驗濃濃的基諾族民俗。

在告庄西雙景遊玩十分愜意。

告庄西雙景:在告庄西雙景遊玩,不必太匆忙,可以租一個自行車慢慢騎行閑逛。白天去看看湄公河,然後去佛塔感受下佛教文化,十分愜意。晚上可以去夜市「淘寶」,吃點當地特色的熱帶水果,買點工藝品,或者去酒吧和朋友小酌幾杯,聊聊人生理想,很是悠閑自在。

距離傣族園很近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

傣族園介紹

傣族園,全稱西雙版納傣族園,景區內有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

傣族園由保存較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組成,深切感受到濃郁的傣家文化。

西雙版納傣族園位於景洪市東南的勐罕鎮。傣族園由保存較完好的五個傣族自然村寨組成,分別是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嘎。無論你走進哪一個寨子,都會看到典型的緬式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感受到濃郁的傣家文化。

最先映入眼簾是迎賓廣場,其次是曼春滿古佛寺。

走進景區大門,首先是迎賓廣場,在這里接受熱情的傣家人跳迎賓舞、唱祝辭、灑水祝福。之後來到曼春滿古佛寺,這是西雙版納古老的佛寺之一,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進到寺中,可在琅琅的誦經聲中拜佛、祈福。

在西雙版納有一個傳統的節日——潑水節。

西雙版納傣家人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潑水節,在傣族園的潑水廣場,你可以感受到這熱烈的場面。這里「天天都是潑水節」,上百人聚攏在水池邊,相互潑水,洗去塵埃和罪孽。記得一定要帶一套替換的衣服。

去玩的時候一般2小時 - 3小時是足夠的,遊玩注意合理規劃時間。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