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一到十一是什麼節日
按時間順序排列:1月1日元旦、5月1日勞動節、6月1日兒童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
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勞動節
全稱「五一國際勞動節」,是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
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的二十一萬六千餘名工人為爭取實行八小時工作制而斗爭,終於獲得了勝利。
1889年7月,為紀念美國工人的罷工運動,為推動整個世界工人階級的斗爭熱情,就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無產階級的共同節日。
兒童節
兒童節是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召開執委會時確定6月1日為兒童節的。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2年6月,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戰爭破壞了和平,為了紀念他們,有了兒童節。
教師節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 作出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我國的教師節.尊師重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早在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就提出「弟子事師,敬同於父」。
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從此以後,老師便有了自己的節日.世界教師節
國慶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2、五一、六一、七一、八一、九一、十一分別是什麼節日
1、五一國際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2、六一國際兒童節
國際兒童節(又稱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定於每年的6月1日。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
3、七一建黨節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23日成立後,在反動軍閥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下,只能處於秘密狀態,沒有公開進行活動的環境。
在大革命時期,黨忙於國共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和支援北伐戰爭,沒有條件對黨的誕生進行紀念。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
4、八一建軍節
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定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設立,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的節日。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5、九一台灣記者節
「九一」記者節。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統治區的新聞界提出「開放言論、保障人權」的強烈要求。南京國民黨政府為緩和新聞界的激憤情緒,1933年9月 1日,由內政部、軍政部分別通令各省、市政府,各軍隊及軍事機關「保護」新聞從業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全國新聞工作者同全體勞動人民一起紀念「五一」勞動節,9月1日不再舉行活動。台灣的新聞界仍以9月1日作為記者的節日。
6、十一國慶節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接受全國政協的建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決定每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威武之師展示中國力量 國慶70周年閱兵參閱將軍人數創歷次之最
據了解,此次閱兵活動共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餘架、裝備580台(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15個徒步方隊中,領導指揮方隊、文職人員方隊、維和部隊方隊、戰略支援部隊方隊和聯勤保障部隊方隊均是首次參加受閱。以領導指揮方隊為例,緊跟著儀仗方隊出場的領導指揮方隊,是從軍委機關、五大戰區、軍兵種和武警部隊抽組而成,第一排面全部為少將軍官;
體現了領導管理建設和組織指揮打仗的新體制新特點。文職人員方隊則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抽組,體現改革重塑後文職人員在軍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裝備方隊中,首個出場的戰旗方隊也是首次亮相。
3、勞動節國慶節植樹節婦女節兒童節把下面的節日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起來
婦女節(三月八日)、植樹節(三月十二日)、勞動節(五月一日)、兒童節(六月一日)、國慶節(十月一日)。
一、婦女節由來:
19世紀,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家開始僱傭女工,但女工與男工同工不同酬,女工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沒有休息日,境況十分悲慘。
1908年3月8日,1500名婦女在紐約市遊行,要求縮短工作時間,提高勞動報酬,享有選舉權,禁止使用童工。5月,美國社會黨決定以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作為國內的婦女節。
1910年8月,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大會通過將美國婦女舉行遊行示威的3月8日這一天定為國際婦女節。
中國婦女第一次紀念三八節,是在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州的勞動婦女聯合了各界被壓迫婦女舉行紀念會。
1949年,我國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三月八日定為婦女節,該日全國婦女放假半天,全國各地都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二、植樹節由來:
中國自古就有在清明節期間植樹的習俗,1915年7月,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辭世。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