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民族風的傳統節日是什麼時候

民族風的傳統節日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3-04-02 18:11:48

1、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春節

中國農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

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驅邪攘災、拜神祭祖、納福祈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3、端午節

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於拜祭螞告首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擇「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4、清明節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5、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友悉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悶數在夏歷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2、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

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

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我國擁有多個的傳統節日,而且這些傳統的節日在中國各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特別是飲食文化更是不同,那麼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有些什麼呢?

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1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多以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毛樹整木雕鑿而成。佤族用它進行祭祀、報警、召集村民或進行娛樂。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賣鄭 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該節源於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5、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御坦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盪鞦韆,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裡。

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2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游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

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鎮配桐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刀桿節

少數民族

傈僳族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傳統的刀桿節,在節日會場的中央,豎起兩根約20米的粗大長桿,上面像梯子一樣綁上36把長刀作為橫檔,刀口向上,謂之刀桿。正午時刻,鞭炮鼓點齊鳴,五名僳僳族漢子身著大紅袍,頭戴藍布帽,在刀桿下將斟滿的白酒一飲而盡,縱身跳上刀桿。

他們雙手扶握住上層的刀面,赤腳蹬著鋒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桿頂,取出鞭炮燃放,一時間鞭炮聲歡呼聲響成一片。爬桿者下來後,人們紛紛向他敬獻美酒,能爬刀桿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

爬桿結束後,青年男女還進行丟煙包活動,男女各站一邊,互相投擲,如果姑娘接著小夥子的煙包,並收藏起來,就說明姑娘接受了小夥子的愛慕之情。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亦稱宰牲節。古爾邦節的主要內容有:

(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

(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准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後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捨給窮人。中國新疆地區的穆斯林稱該節日為「大爾德」(大節日)。

這一天,穆斯林們都精心打扮,宰殺牲口,邀請親戚朋友前來做客,同時還舉行各種文藝活動。而在回族穆斯林當中,對該節日的重視程度就低於開齋節,一般把它稱為「小爾德」(小節日)。

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3

一、傳統節日

1、潑水節

傣族的.新年稱為「潑水節」,時間為傣歷六月(清明節前後)舉行,一般為3-4天。節日清晨,人們穿著盛裝,採摘鮮花到佛寺供奉,聽佛經,中午挑來清水為佛像洗塵,禮畢擁出大街小巷,用象徵吉祥的清水互相潑撒嬉戲,以示祝福。其間舉行劃龍舟比賽、跳象腳舞和孔雀舞,放升高,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青年男女則進行丟包活動,談情說愛,選擇配

偶。(傣族)

2、三月街

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雲南省和全國少有的規模最大的物資交流盛會。據史料記載,三月街始於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最初帶有濃厚的佛教廟會色彩,後來逐漸發展成交易貨物的集市,而且規模越來越大,

內容也更豐富,除集市經貿外,還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傳統文藝活動和賽馬、賽龍舟、射箭、田徑等民族體育表演

或競賽。(白族)

3、火把節

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通常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節最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節之夜,村村寨寨都要豎起一個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圍,以示團結齊心。人們穿上節日盛裝,圍著火把唱歌跳舞。高潮時,人們還要舉著熊熊燃燒的火把,繞住房和田邊地頭巡遊,邊走邊唱,並發出陣陣宏亮的歌聲的吼聲;火把相連,形成條條火龍,蔚為壯觀。

火把節期間的白天,人們將參加摔跤、賽馬、鬥牛、爬桿等活動和比賽。

(彝族)(納西)

(基諾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傳統佳節,一般是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二至初七,節日期間,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著鮮艷的節日盛裝,湧入固定壩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將五彩花桿插好,進行跳舞、跳獅子、鬥牛等活動,活動的優勝者將爬到花桿頂上取下獎品(一個豬頭和兩瓶好酒),此時場中鑼鼓喧天,人

們為爬桿英雄歡呼雀躍。(苗族)

5、目腦縱歌節

是景頗族盛大的傳統節日,「目腦縱歌」譯意為「大夥跳舞」,盛大的目腦縱歌一般安排在農歷正月中旬以後的幾天,選雙日為吉,並有相對固定的廣場舉行活動。

典禮開始,鼓樂齊鳴,景頗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贈雞蛋、米酒等禮物,向來賓敬獻用芭蕉葉包的紫糯包,接著由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頭戴美麗的孔雀羽帽領舞,各族同胞也跟著一起翩翩起舞,人們興高彩烈,喜氣洋洋,隊伍中不時發出「哦啦!」「哦啦!」

的歡呼聲。舞場上「巴扎」勁吹,鑼鼓喧天,雄渾而壯闊的舞

步聲震群山。(景頗族)6、播種節

佤族的傳統節日,節日一般在佤歷「氣艾月」(農歷二月)舉行。屆時,村村寨寨都將房屋修整一新,剽牛一頭,將牛肉分給家家戶戶祭祀祖先,然後人們身著盛裝,帶上農具和食物到田間地頭,長者唱撒谷調,男子打坑,女了點播。

(佤族)

7、賽馬會

五月端午的賽馬會是中甸藏族人民紀念格薩爾大王的盛會,是藏歷新年,是高原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日子,每逢這一天,人們扶老攜幼,爭相前往舞鳳山賽馬場觀看賽馬,100多匹賽馬將表演精彩紛呈的馬術、馬技;晚上各民族一起在大街上點燃篝火,跳舞狂歡。

(藏族)

3、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是什麼時間什麼風俗?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熬年守歲、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
3.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4.清明節:公歷4月5日左右
習俗: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6.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
8重陽節: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
9.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習俗:喝臘八粥
(3)民族風的傳統節日是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中國傳統節日的現實意義:
1.傳承中華民族「天人合一」思想
通過人的努力讓自然災禍不要影響人類生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走的是和諧發展道路,要求綠色發展,人類不能通過掠奪方式攫取自然資源。傳承傳統節日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於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目標。
2.傳承和發揚儒家思想基本精神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困境在於其儀式的固化和內涵的物化。傳統節日的現實意義在於通過節日文化宣傳,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完成基本的道德教育。
3.建立民族情感和愛國思想
相同的信仰能夠拉近不同地區、不同價值觀人民,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間的距離。傳統節日的存在,能夠讓人民潛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感召,對民族精神的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

4、中國傳統節日時間和風俗是什麼?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風俗:可大體歸納為如亮凱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驅邪祛惡,以求平安;休閑娛樂,放鬆心情。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風俗: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雀碰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3、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

風俗: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北方一些地區二月二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梁、理發、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面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忌動針線的習俗。

4、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風俗: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有清明敬歲喚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風俗: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5、民族傳統節日時間和習俗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廟會、賞花燈等習俗。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3、龍抬頭,農歷二月二。

習俗:二月初二理發,兒童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新的一年順順利利.有句諺語說的好: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要剃頭。

4、社日節,農歷二月二。

習俗: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聖誕,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在中國南方地區,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二月二普遍奉祀土地神。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

5、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春分後第15日。

習俗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在祖先祭祀儀式中慎終追遠,在踏青郊遊中享受春天樂趣,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劃龍舟、掛艾葉菖蒲榕枝、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7、七夕節,農歷初月初七。

習俗: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

8、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中秋夜,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徵,人們會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特別是月餅,邊吃月餅等邊在庭院賞月。古時在廣東地區,人們有著在八月十五晚上祭拜月娘的習俗。

9、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習俗: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0、冬至節,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

習俗:很多地區在冬至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習俗,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家家戶戶都把家譜、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11、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習俗: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十二月初八這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12、小年,並非專指一個日子。

習俗:由於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祭灶等。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臘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時期,都是臘月二十四祭祀。

13、除夕,農歷一年最後一天,即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小月則在廿九,逢大月則在三十。

習俗:除夕主要有貼年紅、年夜飯、壓歲錢、辭歲、守歲等習俗。除夕,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守歲的民俗主要表現為除夕夜燈火通宵不滅。歲火起源於古代驅邪的需要。除夕,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吃年晚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傍晚,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傳統節日

6、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彝族的「火把節」。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飲酒慶賀,進行鬥牛、摔跤、賽馬、射箭等活動。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高舉火把遊行。無數火把在田間、山林穿越游動,景色十分壯觀。

2、瑤族的「達努節」。

農歷五月二十九日,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達努」節。這一天,人人華服艷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3、蒙古族的「那達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美妙動人的歌舞。

4、納西族的「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讓猛七日三天,是納西族人民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火把節。火把節的第一天,男女青年打扮一新,到野外採摘野花野果,對歌談情。成年人把松木劈成細條,中間夾上松脂,捆成火把賣滑滲。家庭主婦則准備節日的會餐。天將晚,各家在門中脊前點燃火把。

5、布朗族的厚南節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7、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幾月幾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歷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具體介紹以下幾個節日:

1、春節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

3、清明節

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

4、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是夕,陳瓜果子於庭中,女孩子結綵縷,穿七孔針。據說先穿完者為巧。「乞巧節」,又由於多是女孩子參加,故稱「少女節」。

5、除夕

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裡「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

8、中國八大傳統節日的時間和風俗是什麼?

中國八大傳統節日的時間和風俗是:

1、春節:正月初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歲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3、清明: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節氣的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節日的清明,是民間寄放情感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

4、端午: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5、七夕: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6、中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歷九月初九。叫「登高節」,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8、冬至:每年公歷12月21日至23日,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9、各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是什麼?

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如下:

1、阿昌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日、會街節農歷九月初十、潑水節農歷二月二十九日、撒神農歷七月初一、嘗新節農歷八月十五日。

2、布依族: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三月三農歷三月初三、四月八農歷四月初八。

3、布朗族:開門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關門節傣歷九月十五日、潑火節農歷二月十九日。

4、白族:三月街農歷三月十五日、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漁潭會農歷八月十五日、保安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5、朝鮮族:元日農歷正月初一、上元節農歷正月初五、寒食節農歷四月初五、端午農歷五月初五。

6、赫哲族:赫哲年農歷正月初一。

7、回族:聖紀節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開齋節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古爾邦節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8、基諾族:打鐵節農歷一月、火把節農歷六月。

9、京族:哈節農歷六月初十。

10、德昂族:潑水節農歷四月十五日。

節日簡介:

這些與自然界季節更迭、祈求豐收、崇敬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宗教信仰等有密切關系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

盡管各民族的節日在日期、內容、意義、過節方式等方面千差萬別,但它們都有穩定性、群眾性、民族性和傳承性的共同特點。不少民族節日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有的甚至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成為深深植根大地上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需要進一步挖掘的文化寶庫。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民族節日

10、中國傳統民族的民族風足是什麼是幾月幾日列表示

八月十五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傳統習俗是團圓。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滲鄭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叢搭頌彝族人枝頌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