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是佛教什麼節日
1、一年之中所有佛菩薩聖誕節日是哪些日子?
1、正月初一日:彌勒佛聖誕
彌勒佛聖誕在農歷正月初一。
彌勒,梵名Maitreya,巴利名Metteyya,意譯作慈氏。
在印度,早就開始以彌勒菩薩為信奉對象。如《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皆以彌勒為未來出現之第一佛;
《阿毗曇八犍度論》卷二十七亦載當來彌勒成佛之事;
又據《名僧傳抄·法盛傳》載,佛滅度後480年,阿利難陀羅漢上升兜率天繪彌勒之像,至尤長國東北,造牛頭栴檀彌勒大像。
2、二月廿一日:普賢菩薩聖誕
普賢菩薩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曾譯為遍吉菩薩,大乘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理德、行德,與象徵著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薩相對應,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
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
《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3、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聖誕
准提菩薩漢譯有準胝觀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薩為顯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薩,在禪宗,則稱之為天人丈夫觀音。
在中國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薩是一位感應甚強、對崇敬者至為關懷的大菩薩,更是三世諸佛之母,他的福德智慧無量,功德廣大、感應至深,滿足眾生世間、出世間的願望,無微不至的守護眾生。
修學准提咒並沒有任何限制,不分任何身份者,都可以修學誦持的,依此也可看出准提菩薩的慈悲。
4、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聖誕
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與般若經典關系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
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
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示智能之利),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
一般稱文殊師利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佛之脅侍,分別表示佛智、佛慧之別德。所乘之獅子,象徵其威猛。
5、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聖誕
佛教的創立者釋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釋迦族人,他存在於西元前第一個千年的中期。
此時商品貿易的繁榮促使了剎帝利階層的崛起,構成阻礙的傳統婆羅門教權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躍著包括佛教在內的沙門思潮。
釋迦牟尼的生平,沒有引起早期三藏編者的重視,他們只是盡量詳細記錄導師的言詞;
更詳盡的敘述和更傳奇的故事在後來才被精心編造出來。關於佛陀的形象,相對可靠的是一個基本輪廓。
他成長於富裕的環境,娶妻生子後,大概29歲時出家;所學的禪定和苦行都無法解決問題;約35歲時得到佛陀的自覺。
餘生的歲月,他的足跡遍布恆河流域,向各階層說法教化。他對外道思想所做的揚棄,糾正了時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維護了剎帝利的階級利益,使他被尊稱為釋迦族的聖人。
6、八月廿二日:燃燈古佛聖誕
農歷每年8月22日供奉燃燈佛聖誕。根據「劫世」理論,燃燈生在過去世庄嚴劫。
他預言九十一劫後,釋迦牟尼接班成佛。釋迦牟尼「成佛」的時間是公元前五世紀,距今兩千多年。
燃燈是九十一劫前作的授記(預言),按照佛經上最保守的推算方法(一劫為四十三億二千萬年),師生倆的那次談話,至少是在三千九百億年以前。
2、每位佛家 道 家 仙家的節日都是那天
觀音真正的誕辰日應該是每年的農歷
農歷二月十九觀音出生日
農歷六月十九觀音出家日
農歷九月十九觀音成道日
農歷正月初一 天臘之辰
農歷正月初一 元始天尊萬壽
農歷正月初一 彌勒尊佛布袋和尚佛誕
農歷正月初一 接神、迎喜神,出門走喜神方
農歷正月初一 放爆竹,以避山燥(xiao,同魈)惡鬼
農歷正月初二 車公誕
農歷正月初二 拜財神
農歷正月初三 孫真人誕
農歷正月初三 真武大帝誕
農歷正月初三 拜天地神
農歷正月初四 箸筒姑娘誕
農歷正月初四 灶神下降
農歷正月初四 孫天醫真人千秋
農歷正月初五 財神誕
農歷正月初五 路頭神誕
農歷正月初五 定光佛聖誕
農歷正月初五 接財神,迎五路財神、關帝
農歷正月初六 清水祖師誕
農歷正月初六 九天玄女聖誕
農歷正月初七 仁日
農歷正月初八 谷王誕
農歷正月初八 白衣觀音誕
農歷正月初八 江東神聖誕
農歷正月初八 五殿閻羅王聖誕
農歷正月初八 拜本命星辰「順星」
農歷正月初九 玉皇大帝誕
農歷正月初九 漢閩越王誕
農歷正月初九 拜天公玉皇大帝
農歷正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正月十三 溫許二公誕
農歷正月十三 劉猛將軍蟲王爺誕
農歷正月十三 關聖帝君飛升
農歷正月十四 迎紫姑廁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
農歷正月十五 上元天官聖誕
農歷正月十五 張天師張道陵誕
農歷正月十五 門丞戶尉誕
農歷正月十五 佑聖真君誕
農歷正月十五 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農歷正月十五 金天娘誕
農歷正月十五 三一教主誕
農歷正月十五 盤古聖誕
農歷正月十五 燈節
農歷正月十六 綏靖伯誕
農歷正月十六 三王公誕
農歷正月十九 門官土地誕
農歷正月十九 長春丘真人誕
農歷正月二十 招財童子誕
農歷正月廿三 喇嘛「打鬼」
農歷正月廿四 雷都光耀大帝聖誕
農歷正月廿五 滿族倉廩神誕
農歷正月廿六 庇佑財神誕
農歷正月廿六 觀音開庫
農歷二月初一 太陽升殿之辰
農歷二月初一 勾陳誕
農歷二月初一 初殿誕
?
農歷二月初一 一殿秦廣王千秋
農歷二月初一 中和節
農歷二月初一 拜太陽星君
農歷二月初二 土地誕
農歷二月初二 孟夫子誕
農歷二月初二 濟公菩薩誕
農歷二月初二 福德正神土地爺千秋
農歷二月初三 文昌帝君梓潼神聖誕
農歷二月初六 東華帝君誕
農歷二月初八 三殿宋帝王聖誕
農歷二月初八 六祖禪師誕
農歷二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二月十二 花神誕
農歷二月十三 洪聖爺誕
農歷二月十五 太上老君誕
農歷二月十五 精忠岳元帥誕
農歷二月十五 三山國王千秋
農歷二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聖誕
農歷二月十六 開漳聖王誕
農歷二月十七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農歷二月十八 四殿五官王誕
農歷二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農歷二月十九 玉女娘娘誕生
農歷二月二十 普賢菩薩誕
農歷二月廿一 普賢菩薩聖誕
農歷二月廿五 玄天上帝誕
農歷二月廿六 真武大帝聖誕
農歷二月廿七 東岳大帝
農歷三月上旬 清明鬼節,上墳掃墓,拜眾鬼。公歷四月四日或五日
農歷三月初一 二殿楚江王誕
農歷三月初三 北帝誕
農歷三月初三 玄天上帝萬壽
農歷三月初三 蟠桃會,紀念王母娘娘
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去江邊洗滌污濁,以消災除邪
農歷三月初四 張王爺誕
農歷三月初六 長老誕
農歷三月初七 何仙姑誕
農歷三月初八 六殿卞城王誕
農歷三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三月十二 中央五道誕
農歷三月十五 醫靈誕
農歷三月十五 玄壇誕
農歷三月十五 保生大帝吳真人千秋
農歷三月十五 中路財神趙公元帥聖誕
農歷三月十五 女媧娘娘壽誕
農歷三月十六 准提菩薩佛誕
農歷三月十八 中嶽誕
農歷三月十九 太陽星君聖誕
農歷三月二十 註生娘娘千秋
農歷三月廿三 天後娘娘媽祖聖誕
農歷三月廿六 鬼谷先師千秋
農歷三月廿七 車大元帥誕
農歷三月廿七 七殿泰山王千秋
農歷三月廿八 制字先師倉頡誕
農歷三月廿八 東岳大帝聖誕
農歷三月廿九 土地公
農歷四月初一 八殿都市王誕
農歷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誕
農歷四月初八 三界誕
農歷四月初八 九殿平等王誕
農歷四月初八 佛祖釋迦牟尼萬壽
農歷四月初八 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誕
農歷四月初八 浴佛節
農歷四月初八 放生會
農歷四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四月十二 風神生日
農歷四月十二 蛇王生日
農歷四月十二 蘇府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十四 呂祖仙師聖誕
農歷四月十五 漢鍾離仙師誕
農歷四月十五 釋迦文佛成道
農歷四月十七 金花娘娘誕
農歷四月十七 十殿輪回王千秋
農歷四月十八 華陀仙師誕
農歷四月十八 送生司馬誕
農歷四月十八 北極紫微大帝聖誕
農歷四月二十 眼光佛誕
農歷四月廿一 托塔李天王聖誕
農歷四月廿一 先天朱將軍聖誕
農歷四月廿三 普賢菩薩誕
農歷四月廿四 金光祖師聖誕
農歷四月廿五 武安尊王千秋
農歷四月廿五 白族觀音會
農歷四月廿六 蔣公誕
農歷四月廿六 南鯤鯓李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廿七 南鯤鯓范五王爺千秋
農歷四月廿八 葯王誕
農歷四月廿八 神農五穀先帝萬壽
農歷五月初一 南極長生大帝誕
農歷五月初一 城隍出巡
農歷五月初五 地臘之辰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掛鍾馗像、天師像,以驅鬼崇
農歷五月初五 五福大帝得道
農歷五月初五 南天駱恩師聖誕
農歷五月初六 清水祖師成道
農歷五月初七 巧聖先師魯班節
農歷五月初八 悅城龍母誕
農歷五月初十 土神誕
農歷五月十一 天下都城隍爺聖誕
農歷五月十二 丙靈公誕
農歷五月十三 關平太子誕
農歷五月十三 關聖帝君關羽聖誕
農歷五月十五 玉女娘娘飛升
農歷五月十六 天地造化之神誕
農歷五月十六 如來佛祖誕
農歷五月十六 張天師仙師誕
農歷五月十七 蕭府王爺千秋
農歷五月十八 老母娘娘誕
農歷五月十八 張天師張道陵聖誕
農歷五月十九 九天馬恩師聖誕
農歷五月二十 丹陽馬真人誕
農歷五月二十三,田仙姑誕
農歷五月廿八 城隍誕
農歷五月廿九 許威顯王誕
農歷六月初一 韋陀護法誕
農歷六月初三 韋馱誕
農歷六月初六 天貺(賜贈的意思)節
農歷六月初六 楊四將軍誕
農歷六月初六 崔判官誕
農歷六月初六 泰山誕
農歷六月初六 翻經節,寺院曬經,信女翻經「轉男身」
農歷六月初六 九天李恩師聖誕
農歷六月初十 劉海仙師誕
農歷六月十一 田都元帥誕
農歷六月十二 彭祖誕
農歷六月十二 井泉誕
農歷六月十三 魯班誕
農歷六月十四 文殊菩薩誕、
農歷六月十五 王靈天君聖誕
農歷六月十五 無極老申娘壽誕
農歷六月十六 魯班節
農歷六月十六 雷神誕
農歷六月十六 南極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十六 先天王天君聖誕
農歷六月十八 南鯤鯓池二王爺千秋
農歷六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成道日
農歷六月廿三 馬王誕
農歷六月廿四 關聖帝君聖誕
農歷六月廿四 火神誕
農歷六月廿四 王靈官誕
農歷六月廿四 和合二仙誕
農歷六月廿四 西秦王爺千秋
農歷六月廿四 雷祖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廿四 南極大帝聖誕
農歷六月廿六 楊真君誕
農歷六月廿九 天樞誕
農歷七月初一 太上老君誕
農歷七月初七 乞巧節,拜牛郎織女二星
農歷七月初七 康公誕
農歷七月初七 七宮仙女下降
農歷七月初七 大成魁星聖誕
農歷七月初七 七星娘娘千秋
農歷七月初七 衛房聖母聖誕
農歷七月十二 長春真人誕
農歷七月十三 大勢至菩薩聖誕
農歷七月十四 開基恩主千秋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拜見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
農歷七月十五 鬼節,燒紙錢,普度孤魂
農歷七月十五 盂蘭盆節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地官大帝聖誕
農歷七月十五 靈濟君誕
農歷七月十五 地藏王誕
農歷七月十八 王母娘娘聖誕
農歷七月十九 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農歷七月十九 伏曦氏八卦祖師千秋
農歷七月二十 張王爺誕
農歷七月廿一 普庵誕
農歷七月廿二 財帛星君誕
農歷七月廿三 法主聖君千秋
農歷七月廿三 南宮柳星君聖誕
農歷七月廿三 諸葛武侯千秋
農歷七月廿四 城隍誕
農歷七月廿四 草聖誕
農歷七月廿四 龍樹菩薩聖誕
農歷七月廿四 鄭延平郡王千秋
農歷七月廿五 齊天大聖
農歷七月廿六 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
農歷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薩誕
農歷八月初一 許真君誕
農歷八月初一 金甲神誕
農歷八月初二 社王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爺誕
農歷八月初三 北斗星君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朱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姜相子牙千秋
農歷八月初五 雷聲普化天尊雷祖聖誕
農歷八月初八 瑤池大會
農歷八月初十 北嶽誕
農歷八月十二 西方五道誕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太陰星君月神娘娘誕
農歷八月十五 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農歷八月十五 南鯤鯓朱四王爺千秋
農歷八月十五 南宮孔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十五 九天玄女娘娘千秋
農歷八月十六 齊天大聖誕
農歷八月十六 朱元帥誕
農歷八月十六 新竹都城隍公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二 燃燈古佛聖誕
農歷八月廿二 廣澤尊王千秋
農歷八月廿三 刑天王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四 陶冶仙誕
農歷八月廿四 南鯤鯓萬善爺千秋
農歷八月廿五 太陽誕
農歷八月廿七 孔夫子聖誕
農歷八月廿九 中華聖母聖誕
農歷九月初一 南斗星君誕
農歷 九月初一 飛天大聖誕
農歷九月初一 初一至初九,北降九星降世
農歷九月初九 哪吒三太子誕
農歷九月初九 斗母星君聖誕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帝君誕
農歷九月初九 關帝飛升誕
農歷九月初九 綏靖伯誕
農歷九月初九 臨水夫人李姑誕
農歷九月初九 中壇元帥太子爺誕
農歷九月初九 火神爺誕
農歷九月初九 酆都大帝聖誕
農歷九月初九 九皇大帝聖誕
農歷九月十三 孟婆神誕
農歷九月十三 天水聖母飛升
農歷九月十五 孟婆尊神千秋
農歷九月十五 南鯤鯓吳三王爺千秋
農歷九月十五 趙大元帥誕
農歷九月十五 朱聖夫子聖誕
農歷九月十七 金龍王誕
農歷九月十七 先鋒誕
農歷九月十七 招財童子誕
農歷九月十八 倉頡先師千秋
農歷九月十八 顯應祖師聖誕
農歷九月十九 觀世音菩薩誕
農歷九月廿六 五顯靈官誕
農歷九月廿八 華光大帝誕
農歷九月廿八 五顯大帝千秋
農歷九月三十 葯師如來聖誕
農歷十月初一 東岳誕
農歷十月初一 三田都千歲誕
農歷十月初二 周將軍誕
農歷十月初三 二茅真君誕
農歷十月初三 助順將軍聖誕
農歷十月初五 達摩祖師誕
農歷十月初十 花公花婆誕
農歷十月初十 水仙尊王誕
農歷十月十二 齊天大聖誕
農歷十月十五 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農歷十月十五 痘神劉使者誕
農歷十月十五 溫元帥誕
農歷十月十五 神農氏
農歷十月十六 巫山娘娘誕
農歷十月十八 地母至尊千秋
農歷十月二十 虛靖天帥誕
農歷十月廿二 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農歷十月廿三 周倉將軍千秋
農歷十月廿五 感天大帝許真人誕
農歷十月廿七 五嶽誕
農歷十月廿七 紫微星君聖誕
農歷十月三十 周將軍誕
農歷十一月初四 孔子誕
農歷十一月初四 安南尊王千秋
農歷十一月初四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農歷十一月初六 玉皇大帝誕
農歷十一月初六 西嶽誕
農歷十一月十一 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農歷十一月十五 無極老申娘聖誕
農歷十一月十七 阿彌陀佛誕
農歷十一月十九 九蓮菩薩誕
農歷十一月十九 日光天子誕
農歷十一月廿三 送子張仙師誕
農歷十一月廿三 南斗星君下降,世人宜求壽
農歷十一月廿七 普庵祖師誕
農歷十一月廿七 董公真仙聖誕
農歷十一月廿九 新竹都城隍公爺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一 跳灶王
農歷十二月初四 三代祖師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六 普庵祖師聖誕
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 佛祖成仙日,如來佛誕
農歷十二月初八 王侯臘之辰,喝臘八粥(「佛粥」)
農歷十二月十五 溫元帥師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南嶽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太上老君誕
農歷十二月十六 福德正神誕
農歷十二月二十 魯班誕
農歷十二月廿一 天猷誕
農歷十二月廿一 祭灶,也有在廿四日
農歷十二月廿四 子時灶君上天朝玉帝,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廿五 接玉皇,天神下降
農歷十二月廿九 南北斗星君下降
農歷十二月廿九 華嚴菩薩聖誕
農歷十二月三十 諸佛下界察民間善惡
農歷十二月三十 紫姑廁神誕
農歷十二月三十 換門神
農歷十二月三十 迎灶王下界(接灶)
農歷十二月三十 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3、九月初一佛教什麼日子
說到農歷九月初一是菩薩,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太陰歷9月29日有咋樣佛神道,另外,還有人想問農歷9月29日有何許佛神明,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夏歷9月29日有咋樣佛神物,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農歷9月29日有哪些佛菩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歷九月初一是菩薩
農歷九月二十九沒有菩薩佛誕。農歷九月只有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和九月三十日葯師佛聖誕。鬼節出生的女孩。
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生日。分別是農歷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農歷二月十九,是菩薩出家的日子,少婦輩前往求子。農歷六月十九是證得果位的日子,人們主要風俗活動是敬香。農歷九月十九是菩薩的出生日子,信徒與廣大佛教信眾共同舉行大型的觀音菩薩紀念活動弘揚佛教的基本理念。
夏歷9月29日有咋樣佛神物
葯師佛即葯師琉璃光如來,九月三十日是其聖誕。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葯師佛,讀誦葯師如來本願功德經49遍,燃四十九燈,掛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延生續命。
諸佛菩薩生日:
農歷正月初一——彌勒菩薩生日農歷九月生日的佛菩薩。
農歷正月初六日——定光佛生日
農歷二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農歷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佛涅槃日農歷9月初一屬羊。
農歷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生日
農歷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生日浴佛日出生好嗎。
農歷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薩生日
農歷三月二十五日——多寶佛生日
農歷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薩生日如來佛祖生日是哪一天。
農歷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生日農歷七月十三生日好嗎。
農歷四月二十八日——葯王菩薩生日九月初一的生日好嗎。
農歷五月十三日——伽藍菩薩生日六月十六是什麼菩薩。
農歷六月初三日——韋馱菩薩生日農歷九月初一生的女孩。
農歷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
農歷七月十三日——大勢至菩薩生日2014年農歷陽歷表對照。
農歷七月十五日——諸佛歡喜日(盂蘭盆會)
農歷七月二十四日——龍樹菩薩生日9月19日。
農歷七月三十日——地藏菩薩生日五月十一出生的人命運。
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光菩薩生日
農歷八月二十二日——燃燈古佛生日
農歷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農歷九月三十日——葯師琉璃光佛生日
農歷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生日
農歷十一月十九日——日光菩薩生日生肖十二生肖。
農歷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四月初八出生女孩好嗎。
農歷十二月二十九——華嚴菩薩生日
以上就是與農歷9月29日有哪些佛菩薩相關的內容,是關於太陰歷9月29日有咋樣佛神道的分享。看完農歷九月初一是菩薩後,希望這對大家都有所幫助!
4、請問農歷八月初三是誰的誕生日?並且稱號的第三個字念什麼?謝謝。
農歷八月初三---灶君誕。
【灶君】民間司灶之神。粵人稱灶君老爺,其妻曰灶君奶奶。據說灶君原來管理僅一家飲食,秦漢以後,擴大到掌握一戶的生死禍福,所以在廣州也是重要神之一,許多人家都在灶頭上以紅紙書寫「司命定福灶君」的神位,配置香爐、燈盞,早晚祭香、燃燈奉祀。
灶君誕是八月初三,民間雖有祭祀,但不及歲暮「謝灶」隆重。據說每屆年底,灶君便要到天庭,向玉帝匯報人間善惡功過。人們為求他說好話,家家戶戶在他臨行之前,備香燭祭品謝灶。謝灶日期,有所謂「官三民四家五」之說。
灶君又稱灶王,古代神話傳說為主管飲食之神,民以食為天,人們祭灶當時主要是為了感謝和頌揚灶神的功德,大約到了西漢,灶神的神職逐漸轉化為掌握人的壽夭禍福,被徹底普遍迷信化了,根據《史記·孝武本紀》的記載,西漢有個叫李少君的方士曾鼓吹祠灶可以致物煉丹,導致長生,並能以方士致灶鬼之貌,《淮南萬畢術》已有『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的說法。到了後漢,這一觀念更廣為流傳,鄭玄注『五祀』中的『灶』為『小神居之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
《後漢書·陰興傳》記載,陰子一見灶神,立刻以黃羊祠祀,結果財運享通,成為了巨富之人。 到了晉代,灶神又執行了司命的職權,演變為司察世人罪過之神,成為了天帝直接安插在每個家庭中的耳目晉代葛洪《抱朴子·微旨篇》引東漢緯書稱:『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狀。罪大者奪紀(減損壽命三百天),罪小者奪算(減壽三天)』。由於灶神與司命神的融合,使民間的祭灶習俗中出現請灶神保佑子孫興旺的說法,《灶王府君真經》中有『求壽的管保你年登九旬,求兒的管保你門生貴子』等語。
灶神原屬家神,長年累月由人們供奉,一般初一、十五上上香而已,也無須鋪排,但每年的臘月廿三日則須舉行祭祀儀式,叫做『送灶』。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伴有一則凄涼的民間傳說:古代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僅有一子,兩人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愛。但因家中貧困,無以湖口,只得忍痛讓兒子到煤礦去挖煤,兒子久去不歸,老人格外想念。這天,老太婆囑老漢到煤礦看看。路上,老漢遇到一個光腳片的同路人,兩人越走越熟,相處十分融洽。
閑談之中,老漢得知光腳片是受閻王指使,來礦上收回一百名礦工。老漢心急如焚,乞求光腳片留下自己的兒子。光腳片慷慨應允,囑他不要告訴別人。見了兒子,老漢佯裝害病,兒子侍奉左右,一直無法下井。不久,煤礦出了事故,老漢趕忙把兒子領回家裡。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年臘月廿二夜裡,老漢想起當年的風險,忍不住對老伴說了。誰知此話被灶君聽走了,廿三晚上,灶君上天後,對玉帝講了這件事。玉帝惱羞成怒,立即懲罰了光腳片,並收走了老漢的兒子。為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宮後,不要再搬弄人間是非。久而久之,人們都在臘月廿三祭灶。每到臘月廿三這天,中原城鄉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准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這天,灶君老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民情,戶主用糍粑和三牲酒禮供奉之,使其飽吃一餐,用糍粑封住他的嘴,並買一匹紙馬給他騎上天庭去,不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亂說。紙馬兩旁寫有一副對聯:「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希望灶君爺上天要為住戶說好話。然後舉行祭祀儀式,把灶君爺接回,庇護全家。該節歷來為人們所重視,故民間有「天下四時春為首,人間五祭灶為先」之說。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祭祀灶神。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冀中地區供張奎、高蘭英。
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 「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吁瑣之子黎為灶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
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謝灶之期也分階層,關於何時謝灶,民間有所謂「官辭三」、「民辭四」、「鄧家辭五」,有稱:忘了辭五,別辭六,就是說,二十三、二十四沒辭,就辭五,但千萬不要辭六了。「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廿三謝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灶,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
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一般家家戶戶都貼年畫灶君,兩邊貼有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上天去多言好事,下界回宮降吉祥】。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塗灶君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告。因此,祭灶神象徵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
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扎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准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干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在灶坑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上帝奏報這家一年來的種種善事,不要講壞話。
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
人們如果要祈福禳災,便要對灶王爺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將污臟之物送入灶內燃燒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爺要升天報告一年的情況時,人們還要為灶王爺擺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這就是所謂的祭灶。祭灶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而麥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這一套人世生活經驗,也用在了對灶神的供奉上。
相傳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一天,朱元璋的母親正在做飯,突然有一隻喜鵲闖進來,叫道:「朱家天下萬萬年!朱家天下萬萬年!」朱母生氣道:「什麼萬萬年,不要開我們的玩笑。我看哪,有個二百七十六年就不錯了。」朱母一邊說,一邊生氣地用勺子敲打灶台,以趕走喜鵲。這時,被朱母敲得鼻青臉腫的灶神現身了。他無奈地對朱母說:「朱老媽呀,老天爺讓你們朱家天下萬萬年就是萬萬年了嘛,你干嗎還生氣呀?現在好了,你說二百七十六年就只有二百七十六年了咯。」 後來,明朝果然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農歷八月初三有四個節日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爺誕
農歷八月初三 北斗星君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九天朱恩師聖誕
農歷八月初三 姜相子牙千秋
千秋是一種對人死亡的委婉說法,也就是姜子牙的祭日。
另外,中國農歷八月初三,是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誕辰,民間稱南華誕。
5、中國佛教神仙生日
正月初一:元始天尊萬壽(另有臘月之說法) 彌勒佛佛辰
正月初四:孫天醫真人千秋
正月初六:清水祖師佛辰
正月初八:五殿閻羅王聖誕
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萬壽
正月十三:關聖帝君飛升
正月十五:門神護尉千秋 上元天官聖誕 臨水夫人陳靖姑千秋
正月廿四:雷都光耀大帝聖誕
二月初一:一殿秦廣王千秋
二月初二:濟公菩薩佛辰 福德正神趙公明千秋
二月初二:土地公正神張福德
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聖誕
二月初八:三殿宋帝王千秋
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聖誕 精忠岳王千秋 三山國王千秋
二月十六:開漳聖王千秋
二月十七:新竹城隍爺千秋
二月十八:四殿五官王千秋
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佛辰
二月廿一:普賢大帝佛辰
三月初一:二殿楚江王千秋
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萬壽
三月初八:六殿卡城王千秋
三月十五:保生大帝 吳真人千秋 中路財神趙元帥聖誕
三月十六:准提菩薩佛誕
三月十九:太陽星君聖誕
三月二十:註生娘娘千秋
三月廿三:鬼谷先師千秋
三月廿七:七殿泰山王千秋
三月廿八:東岳大帝聖誕
四月初一:八殿都市王千秋
四月初四:文殊菩薩佛辰
四月初八:釋伽佛祖萬壽 九殿平等王千秋
四月十四:呂純陽祖師聖誕
四月十七:十殿轉輪王千秋
四月十八:北極紫微帝君千秋 華陀神醫千秋
四月廿一:托塔李天王聖誕
四月廿五:武安尊王千秋
四月廿六:南鯤李大王爺千秋
四月廿七:南鯤范五王爺千秋
四月廿八:神農先帝萬壽
五月初一:南極長生帝君千秋
五月初七:巧聖先師千秋
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爺千秋
五月十三:關平太子千秋
五月十七:蕭府五爺千秋
五月十八:張府天師佛誕
六月初三:韋馱佛佛辰
六月十一:田都元帥千秋
六月十五:王靈天君聖誕
六月十九:南鯤池二王爺千秋
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 南極大帝聖誕 雷祖大帝聖誕
七月初七:大成魁星聖誕
七月十四:開基恩主千秋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聖誕
七月十八:王母娘娘聖誕
七月十九:伏羲氏八卦祖師千秋 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七月廿三:諸葛武候千秋 法主聖君千秋
七月廿四:鄭延平郡王千秋
七月廿六: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
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薩佛辰
八月初三:北斗星君聖誕 九天司命灶君千秋
八月初五:雷聲普化天尊聖誕
八月初八:瑤池大會
八月十五: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太陰星君聖誕 南鯤朱四王爺千秋
八月十六:新竹都城隍爺千秋
八月廿二:燃燈古佛萬壽 廣澤尊王千秋
八月廿三:邢天王爺千秋
八月廿七:至聖孔子先師聖誕
九月初一:南斗星君聖誕
九月初九:臨水夫人林姑千秋 中壇元帥千秋 斗母星君聖誕 九皇大帝聖誕
九月十三:孟婆尊神千秋
九月十五:南鯤吳三王爺千秋
九月十八:倉聖先師千秋
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
十月初五:達摩祖師佛辰
十月初十:水仙尊王千秋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聖誕
十月廿二:青山靈安尊王千秋
十月廿三:周倉將軍爺千秋
十月廿五:感天大帝許真人千秋
十一月初四:安南尊王千秋
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聖誕
十一月十九:九蓮菩薩佛辰
十一月廿三:張仙大帝聖誕
十一月廿九:新竹都城隍公爺聖誕
十二月十六:福德正神千秋
十二月廿四:送神
十二月廿五:天神下降
十二月廿九: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5)八月初三是佛教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 [1]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參考資料:網路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