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新年叫什麼節日
1、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藏族的傳統節日是藏歷新年、薩噶達瓦節、雪頓節、藏族沐浴節、吉祥天母節、燃燈節等。
1、藏歷新年
藏歷新年在當地就如漢族人的春節一樣,是一個合家歡樂的節日,是藏族人一年中最為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藏歷新年到來之際,每家每戶會把家裡清掃得乾乾凈凈,准備「切瑪」,製作「卡塞」,備置各種各樣的「年貨」。
2、薩噶達瓦節
每年藏歷的四月十五就是西藏有名的薩噶達瓦節,薩噶達瓦節又稱佛吉祥日。藏歷的四月十五對於對於佛教信眾來說,這是一個極其不平凡的日子,佛陀(釋迦牟尼)的降生、成道、圓寂都發生在藏歷的四月十塌棗五。薩嘎達瓦期間,西藏的各大小寺院都會舉行各種佛事活動,信徒們去轉經道轉經祈福。
3、雪頓節
每年藏歷的六月三十就是拉薩隆重的雪頓節。「雪」在藏語中是「酸奶子」意思,「頓」是「吃」的意思,所以雪頓節又稱之散纖為「吃酸奶的節日」。又因期間有盛大的展佛活動,雪頓節又稱之為展佛節,是拉薩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
4、藏族沐浴節
每年藏歷的八月初四就是西藏有名的沐浴節。沐浴節俗稱大家一起洗澡的日子,到時男女老少成群結伴一起到河邊洗澡,把家裡的褥被及一些傢具都會搬出來清洗一次。家家戶戶還會在河邊的樹蔭下搭起帳篷,置辦一些美食,好友歡聚一起,團掘拆舉杯暢飲,引吭高歌,熱鬧極了。
5、燃燈節
每年藏歷的十月二十五就是西藏的燃燈節。藏歷年的1419年10月25日是藏傳佛教格魯派(格魯派也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成佛圓寂之日,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格魯派領袖,每年的這一天信徒們都會舉行磕頭、誦經、燈供儀式等隆重的祭祀活動,久而久之,這一活動成了一個傳統節日—燃燈節。
2、藏族的春節叫什麼?
藏歷年(藏文:ལོ་གསར་)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受藏文化影響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過藏歷新年,但藏歷年的推演算法與農歷春節有差異。2010年的藏歷新年是2月14日,和農歷春節是一天,2009年藏歷新年是2月25日,春節是1月26日,所以時間上較春節枯冊晚1個月。2008年、2015年藏歷新年和春節是同一天。
從有關文獻史料及國內外研究成果來看,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藏族已經擁有歷法。從上古藏族物候歷中觀察,吐蕃統一高原之前各地主要流行的歷法有陰歷成分中山也有陽歷成分。《山南雅拉香波紡織老婦人之月算》基本上是按日月天象以計時的陽歷。其中提到的句天」(7天為一周)計時段對藏族天文歷算非常重要,也是藏族歷法中最重要的數據。除陰歷沒培宏之外,當時還有陽歷推演算法。《象雄老人口演算法》就是比較典型的陽歷,一年共計365天,當然它還處在自然歷階段。
2011年5月23日,藏歷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拉薩市群眾藝術館獲得「藏歷年」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藏族是怎樣過春節的
在我們一般的想法中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而對於藏族來說春節也可能是他們民族裡面的一個特殊的節日。你知道藏族春節習俗嗎?下面我就告訴你藏族春節習俗,一起看看吧!
藏族春節習俗
臘月十九日這天,農業區的藏族群眾開始清掃房屋、庭院,粉刷牆壁,張貼年畫,被人們視作送「瘟神」。
臘月二十四日,農家牧戶家家泥抹鍋灶,洗刷灶具,開始置辦年貨,製作點心,炸油餅、饊子等。
臘月二十九日,牧業區藏族家家清掃帳篷的菸灰、塵土。除夕下午,農業區的藏族群眾習慣在自家莊廓院牆上每隔一定的距離放一塊拳頭大小的冰塊,也在自家地里、樹園等地方放冰塊,以示吉祥,但家中有人去世的不放。1月29日零時,村莊里的人家開門納客,孩子們換上了嶄新的藏服,三五成群地穿梭在村莊里,直到天明,一夜下來,人人手裡都攥著一大把壓歲錢。
大年三十晚過年,全家老少歡聚一堂,吃「除夕飯」,吃得越飽越好,以示來年生活更幸福。
按照當地藏族人過年的習俗,除夕夜要緊閉家門,家裡人不能出去,外人也不能進來,這樣做可以在來年不受「魔怪邪氣」的侵擾。以前他們這里的藏族人只過藏歷新年,但現在春節也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過春節時不但融合了藏族、漢族的傳統習俗,而且氣氛也越來越濃郁。
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當地的藏族群眾家中都是張燈結綵,家裡的炕桌、條幾上擺滿了白酒、啤酒、油炸饊子等精美的食品飲料,客人來到家中,主人都會熱情地招待。同仁縣是藏區有名的「佛鄉」,藏傳佛教寺院眾多,佛塔更是隨處可見,除夕之夜,當地藏族群眾為烘托節日氣氛,在很多佛塔上掛滿彩燈,遠遠望去,晶瑩剔透。
當地簡訊拜年也已經非常流行,除夕之夜,給遠方的親戚朋友發個簡訊拜年既快捷又方便。
初一凌晨二時許,男女老幼穿上節日新裝,擺上美酒佳餚,自家晚輩依次向家中長輩叩頭拜年。然後老人們整裝安坐,等待本村青年前來拜年。拜年開始,扶老攜幼走帳串戶互致祝福,每到一家齊呼「洛賽爾桑阿」新年快樂,主人也立即回答「洛賽爾桑阿」新年好,接著晚輩們向長者敬酒以示拜年。長輩們則賜坐品酒,表示感謝,並為晚輩贈送祝願詞。
初二以後,人們帶上點心、茶葉、哈達等禮物到親友家拜年。
春節期間,家家都邀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喝年茶、吃年飯、飲酒唱歌,十分熱鬧,這種節日氣氛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 *** 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褲慎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藏族春節食俗
在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晚上,每家都要吃上一頓麵疙瘩,藏語叫做「古突」。古是九,突是粥。在麵疙瘩裡面會包上九種東西,有面做的日、月,表示至高無上的尊嚴;有磁片嘎玉兒,表示好吃懶做;有辣椒,表示長著刀子嘴;羊毛,意為吃到的人溫柔、富有耐心;有碳,表示吃到的人心黑;有鹽,說明吃到的人是個懶人;還有帶角的麵包,就是說吃到它的人愛發脾氣。無弊旅論誰吃到什麼樣的麵疙瘩,都要當場吐出來,大家都會哈哈大笑。
在藏歷初一的清晨胡卜敬,女主人提來新年的第一桶水,給全家人吃過「觀顛」用青稞酒加上奶渣、人參果、紅糖拌好後,加上糌粑,均勻後煮成後,一家人按輩序坐好,然後喝酥油茶,吃「卓瑪折賽」,再由全家最大的孩子-捧來「卓索其瑪」裝滿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和人參果的斗,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製作的彩花板敬大家。
吃的時候會抓上幾粒向天上撒去,表示祭神;然後抓一點送進自己嘴裡,同時說「扎西德勒」等表示祝福的話語。在儀式過後,羊肉煮的麥片土巴,藏語叫做「卓突」,這就是早飯。
中午的時候,就可以吃菜、面條或者手抓羊肉、糌粑。而晚上,則會吃「香寨」,這是用酥油炒熟羊肉塊,加上熱酥油拌好的咖哩及熟土豆塊一起煮,連汁一塊放在飯上一起吃。這種咖哩飯是藏族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在飯後,大家就會互相敬青稞酒、喝酥油茶或者甜茶,吃油炸果子。
在藏歷新年吃這些東西,雖然在內地人看來好像不是很豐盛,而且也不是很隆重。但新年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開開心心過年,其他的儀式已經不重要了。
壯族春節過年的習俗
壯家的春節習俗,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情濃而意深。
待農歷臘月二十三「送灶」一過,壯家便處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氣氛:掃房梁,製作肉粽、餈粑、米花糖、糯米餅等新年食品。晚間,村前寨後傳來陣陣清脆的敲餅聲,噴噴油香彌漫著壯村小巷。
除夕這天,壯家戶戶貼春聯、放鞭炮,合家歡聚,喜慶團圓。大年三十還要做好「壓年飯」,以求有餘有剩,吉祥如意。入夜,人們等待著子時的到來:姑娘描花綉朵、孩童盼放煙火、老人傳授著新歌……子時一到,鞭炮齊鳴,往日寧靜的山村僻壤頓時沸騰起來。
新春第一日,天空尚未露出魚肚白,到山間清泉、村旁小河汲新水的農婦村姑便紛至沓來。農婦為全家挑新水,同時,還要撿幾塊與家畜相象的石頭回家。並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聲。回到家,便把這些石頭放進豬圈、牛欄,保佑六畜興旺。然後將新水倒入鍋里,與紅糖、竹葉、蔥花、生薑一同燒開,讓全家喝上用新水煮的新年茶。據說:這新年茶會使人萬事如意。老人喝了健康長壽、小孩喝了聰明能幹、夫妻喝了會和和睦睦。壯家村姑汲新水,則有喝伶俐水的習俗。時近清晨,泉水清洌,姑娘們聚在泉邊輪流數星星,待數到天上只剩下一顆星星時,便開始喝新水。村中公認的「伶俐嫂」伴著姑娘們喝新水。大家認為喝伶俐嫂捧的水。就會聰明伶俐,故曰「伶俐水」。第一捧水要獎給第一個到泉邊的姑娘,第二捧水大家可以爭著喝,聰明的伶俐嫂捧著水將姑娘們逗得欲喝不能,欲罷也不能,她口中還說著許多逗樂的話,整個泉邊盪漾著姑娘們的歡笑聲。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們嚮往未來的情感追求,誰不希望自己聰明伶俐呢?誰不想在新年裡能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郎君呢?所以,這大年初一的伶俐水,是姑娘們勢在必爭的。
初一至十五,豐盛的菜餚,無盡溫暖,全靠灶膛里的火。因此,年間壯家的火是不能熄滅的,火旺象徵著家旺,子孫綿延。
壯家賀年並非只是套套近乎,而是出自真誠的祝福。在大年時節,不論親友鄉鄰,碰上面都道「新年好」、「恭喜發財」。初二,女兒、女婿帶著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外公、外婆看著外孫又是親又是抱,高興異常。
4、藏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藏歷新年、雪頓含姿節、望果節、沐浴節、仙女節等。藏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分衛藏、康、安多三種方言。藏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公元七世紀佛教從天竺傳入吐蕃,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藏歷年:流行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傳統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藏歷年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與漢族的農歷新年大致相同。藏歷年是根據藏歷推算出來的。從藏歷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15天。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
雪頓節:是西藏、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區藏族人民的民族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雪頓」意為酸奶宴。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為雪頓節期間有藏戲演出和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展佛節」。
望果節:流行於西藏自治區的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望」是指莊稼,藏語叫「望卡」或「興卡」,「果」是轉圈的意思,即繞著豐收在望的莊稼轉圈,是藏族農銷前民歡慶豐收的民談斗絕俗,最早流行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後廣泛分布在西藏的農區及林區,如拉薩、山南、日喀則、林芝、昌都、阿里等地。望果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穀物成熟時舉行。
5、藏族的傳統節日叫什麼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雪頓節、大佛瞻仰節、祈禱節、望果節、展佛節、失勤節、藏歷新年、朝山節、燃燈節、燒香節等。對於西藏人來說,這些傳統節日非常重要。西藏地域遼闊,這里的人們都非常的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以傳統節日在當地的慶祝規模非常宏大。
據漢文史籍記載,藏族屬於兩漢時西羌人的一支,最早起源於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區的一個農業部落。藏族是中國的56個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雲南迪慶、甘肅甘南等地區,拉薩是藏族人心中的聖地。
藏族的傳統節日具有濃厚的佛教色彩;藏族佛教文明依附於藏族的傳統節日流傳下來。了解藏族文化或者藏佛教文化就一定要先了解藏族的傳統節日。
節日擴展
望果節已有1500多年歷史,是西藏人民渴望豐收的傳統節日。「望果」節歷時一至三天,於秋收前擇吉日舉行。每年這天,藏族人民都身穿節日盛裝,有的打著彩旗,有的抬著青稞、麥穗紮成的豐收塔,豐收塔上系著潔白的「哈達」。
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傳統新年,西藏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寺廟僧侶與俗人共同歡慶的節日。一家人做卡賽、擺「切瑪」、吃「古突」、背水、互相拜年等等活動,類似內地的春節的重要性。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最忌吃狗肉,凡盛過這些肉類的器具便不再使用。有些地區也不能吃魚。人對馬的偏愛之情,帶有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色彩。他們認為馬是路神的象徵,不吃它的肉,不擠它的奶,不用它的皮,由它自然繁殖和死亡。
6、藏族節日
藏族節日
迪慶藏族主要有農歷春節、藏歷新年、默郎欽波法會、五月賽馬節(會)、登巴市、“格冬”節等。
農歷春節:迪慶藏族大多數過農歷春節。時間為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喜慶氣氛極濃。為歡度春節,一般從十二月初就開始操辦供吃、穿、玩、用的各種年貨。 二十九日晚飯前, 要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八吉祥徽”,在大上用乾麵粉畫上象徵吉祥的圖案;還有的在房樑上畫很多白粉點,表示糧食滿屋 。二十九日晚 ,一般要作驅邪的活動,象徵除舊立新,消災免禍。
除夕夜,各家各戶的廚櫃或桌子上都放有一層層壘起的各種油炸果、裝滿小麥和糟把的雙斗、背棵苗、塗有各種顏色的綿羊頭或面捏羊頭、糖果、酥汕茶、青稞灑,這些食品放在信仰的神或名人像的下面,以示自己的虔誠。還要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如:試穿新衣,家庭主婦將煮好的放有紅糖、碎奶渣的青稞酒於午夜時分送給睡在被窩里的家人喝。
新年初一雞叫頭遍,家庭主婦要到水井或泉邊撒五穀,背回第一桶潔凈水,藏民稱其為“夏曲”。等全家起床洗瀨並飲飽牲畜,老小依序坐定後,母親便端起吉祥雙斗,向全家祝福:“扎西閉州皮德勒彭松惜”(祝吉祥如意又圓滿)。於是全家人抓一把斗中的糟粑對空拋撒,品嘗少許並回祝:“阿媽巴珠貢康桑”(願慈母安樂又康健)。 相互祝願以後, 大家就喝放有碎肉骨頭和碎奶渣的麥粒粥、吃綿羊頭。
新年的第一、二天一般不串門,第三天開始省親訪友, 相互請客,--般延續一個星期。 過年期間一般要舉行賽馬、賽氂牛、跳鍋庄、跳情舞、對山歌、看藏戲等娛樂活動。
默郎欽波法會:又稱大祈願法會。為藏傳佛教傳統節日。農歷正月十五日,中甸松贊林寺清早舉行盛大的酥油花展,以五色酥油塑造各種人物、動物、花卉等,高者數尺,小者數寸,製作精美奇特,栩栩如生。白天舉行迎佛、轉經等活動。來自各村寨的成千上萬人匯集於松贊林寺歡度祈願大法會。氣氛神轎差秘而歡騰。
跡尺 賽馬節(會):農歷五月初五, 中羅藏族過傳統的賽馬節。 中甸縣城五風山麓,在杜鵑花叢中搭起帳篷,備好豐盛的野餐,度過愉快的三天。觀看來白全縣各村賽的騎手們的精彩騎賽 ,比賽項目有藏族傳統的馬術 、馬技、速度賽、拾哈達等。此外還舉行歌舞表演,獻出各地的歌舞絕技。五月賽馬節又是藏區開展精神文明活動和物資交流的盛會。
登巴市:足尼汝藏族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又是藏族農業地區生產性傳統節日。每逢農歷七月十五,尼汝藏欣舉行隆重的登巴節日活動。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舉行集體祭祀山神、仙人洞和誦嘛呢經儀式,消災驅邪,祈求五穀豐登、六畜盛旺,人丁興旺。此外,還舉行賽馬、打靶、鬥牛,跳鍋庄舞等娛樂活動。借休閑走訪親朋好友。
“格冬”節:又稱跳神節。中甸松贊林寺傳統藏傳佛教節日之一。藏歷十月二日十九日舉行“格冬”節,以跳面具舞為主,面具主要有牛頭、烏鴉、馬鹿等。精彩而熱烈,為期一天。
7、藏族的新年是什麼時候
藏歷正月初一為藏歷新年。藏歷新年與農歷新年時間相隔芹做相差1個月,藏歷新年與農歷新年時間相隔一般有三種,同一天,相差一天,相差一個月,每年的時間沒有規律可循。藏歷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傳統節日,藏歷新年從藏歷元月一日開始,到十五日結束,持續十五天。
藏歷新年的由來相傳大約在公元前,西藏便出現了根據月亮圓缺及星辰轉動來推算四季的「白瑪」老婦歷演算法。每當春暖花開之際,人們便聚在雅礱亞桑舉行慶祝新春的「亞桑節」,根據記載當時藏王布德恭嘉也會到附近神山轉悠,這種活動逐漸形成了一種定期的慶祝活動,成為藏歷年之始。到了13世紀,在薩迦王朝統治年代,把元月一日定為新年之始,意為國王新年,從此藏歷年正式成為了西藏重要的傳統節日並延續至今。
新年的准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製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穀斗,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兩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穀豐登。
臨近節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製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麵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塗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餚。「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徵,在節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舊年最後一個月的二十九日,人們把灶房打掃干凈,在門窗上掛上新的簾布,屋裡鋪上新的卡墊,還要在打掃干凈的灶房正中牆上或在房樑上用乾麵粉撒很多白粉點,叫「亞色」,並畫上「八寶吉祥」圖案。傍晚,各家要吃麵疙瘩「古突」。到了晚上則要舉行「古朵甲」儀式。三十日把糖果等飲食擺在主房的佛龕前作為供品。
還要在大門外用白土畫上「卐」符號等圖案,同時還要在灶前供一份「卡賽」等供品,以供奉灶神。初一早晨雞叫頭遍後,主婦們便起床到附近水源處背回第一桶凈水。每家派人到山頂煨桑。與此同時,各家各戶的桑爐里都騰起桑煙。主婦們回到家後把煮好的「觀顛」送給正在熟睡的全家老幼喝,起床後大家一起吃「智土」。之後,全家穿上節日盛裝到「竹素切瑪」前,共同祝賀新年。
藏歷年節各地有所差異,拉薩藏歷年從舊年最後一月中旬,人們便開始准備供過年吃、穿、玩、用的東西。藏歷年是藏族人民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創造茄滾的節日,是一年中親朋好友歡聚的最佳時節。它正是冬春之交的農閑期,體現了人們對秋收的喜悅和春耕的信心,同時也表達了勤勞勇敢的藏族人民對新春和新年的追求與嚮往。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充滿濃厚的民族和宗嫌納衡教色彩,是整個西藏文化習俗的一個縮影。
8、藏族的節日是什麼?
藏族的節日如下:
1、藏歷新年,新年是藏族同胞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藏歷十二月中旬開始,每家每戶都會炸卡賽,一種油炸麵食,還要准備一個切瑪盒。然後把炸好的卡賽和裝飾好的切瑪供奉。
2、林卡節,藏語林卡就是指綠草成茵、綠樹成蔭的地方。每當夏季來臨,高原上鮮花盛開、陽光明媚、熬過了一個長冬的人們紛紛來到郊外的林卡,享受大自然。林卡節沒有固定的日期,一般集中在藏歷五月初一到十五。
3、望果節,望藏語意為田地,果即轉圈。望果節就是圍著田地轉圈的意思,表達的是對豐收的祈求和渴望,在西藏農區,特別是雅魯藏布江中游和拉薩河兩岸的農村非常盛行。
4、雪頓節,藏歷七月一日,是拉薩雪頓節,意為酸奶節,由於雪頓節以藏戲會演為主,故又稱為藏戲節。
5、沐浴節,沐浴節一般在藏歷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舉行,歷時7天。據說期間沐浴可以祛除百病,全年身體健康。
9、藏歷新年是哪一天
藏歷新年是藏歷元月初一也是公歷2023年2月21日。
藏歷新年是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從藏歷元月初一開始,持續15天。進入藏歷十二月,人們就開始做著過年的一系列傳統的繁雜准備。培育青稞苗、炸卡賽、釀青稞鎮殲酒、打掃衛生、擺放供品、畫吉祥符等,以求在新年裡幸福吉祥,人壽年豐。
藏歷新年是藏族最御鏈沖隆重熱烈的喚陵傳統佳節,因為全民信仰佛教,節日活動洋溢著濃厚的宗教氣氛,是一個娛神和娛人、慶祝和祈禱兼具的民族節日。
藏歷的特點:
藏歷是藏族人民創造的一種歷法,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藏歷是陰陽合歷,將一年分為四季,以冬、春、夏、秋為序。12個月以寅月為歲首,一個閏月,用來調整月份和季節的季節的關系,置閏時間,又與農歷有所不同。
藏歷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歷,由印度引進的時輪歷,及從內地引進的時憲歷。這些都是在藏族人民創造的基礎上,又不斷地沿用吸收和借鑒來自印度內地及其他地區的天文知識,逐漸發展成新的規模和系統,並形成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