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船型屋是哪個民族有什麼節日

船型屋是哪個民族有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11 08:37:02

1、船型屋主要分布區形成聚落的有利自然條件是什麼?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築的一種察祥,流行於海南的黎族聚居區。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其外形像船篷,賣沒陪拱形狀,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圓拱造型利於抵抗台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這里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有利於種植熱帶經濟作物;山下地形比較平坦,水熱資源豐富中蠢,建設船型屋原料充足,有利於聚落形成和發展。

2、船形屋又可稱船形茅屋是我國哪個民族的傳統民居

中文名:船型屋
概述塵巧:海南省黎派蔽鍵族和苗族古老的民並旅居形式
黎族船型屋:流行於海南的黎族聚居區
功能:防潮、隔熱

3、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傳承

一、環境藝術設計應當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
在設計發展的如此多元化的今天,各種思潮和風格頻頻涌現,為了不使設計者盲目湮沒其中,文化內涵的地位顯得愈加重要。
環境藝術設計應當具有民族性。我國的設計教育受一些因素制約起步較晚,在教育模式的道路上還在摸索,照搬西方設計或傳承西方設計觀念成為普遍現象,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卻難以體現。另一方面時代發展迅速,文化在地球成為了「地球村」的大背景下,產生了趨同的現象,中國尤為如此。因此常有評論者稱,中國如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的商業中心大同小異,毫無特色,難以分辨。設計的地域性較民族性而言,其概念更加狹隘,代表了本地區的歷史演變和民俗特徵,具有極強的可識別性。比如明式傢具中極具代表性的蘇作與廣作,為何出自同一朝代卻如此易於識別?正是由於它們截然不同的地域性特徵:廣作傢具因為地處沿海開放口埠,受外來文化影響出現了很多西方洛可可傢具的裝飾特徵;而蘇州地處內陸,原木料沿途消耗至蘇州時已稍顯短缺,能工巧匠惜木如金反而成就了蘇扒者肢作傢具的巧奪天工。
環境藝術設計也應當具有時代性。追求創新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一個重點,但創新不代表我們要將舊時代的事物全盤否定。事實上,環藝設計就是為了尋求新的生活方式,在新舊事物不斷交替的過程中將舊事物揚棄,而產生的。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對傳統有一種創新的演繹,這猶如給一具有血有肉的軀體注入了靈魂。用全新的材料、更高超的技藝進行新的詮釋,紮根於時代,這樣的設計作品才能是鮮活的,才能與時間相抗衡,不被歷史所遺忘。
(一)獨特的「剪紙」——為什麼要在設計中體現傳統文化
環境藝術設計應當體現傳統文化,帶有民族特徵、體現民族文化的設計作品更加能夠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剪紙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是華夏五千年歷史的一種文化沉澱。很多設計師以剪紙藝術作為靈感,提煉出其中獨特的語言和符號,將其運用在設計中,賦予作品獨特的韻味。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波蘭館的外觀設計讓人印象深刻並引起一時轟動。展館外形抽象且不規則,表面布滿鏤空花紋,宛若民間剪紙,使參觀者獲得有趣的視覺體驗:色彩變幻的光線穿過剪紙圖案在館內營造一種明暗錯落的效果。剪紙同樣是波蘭的一項傳統民間技藝,過去波蘭人用剪紙作品來裝飾家居,將其作為一種裝飾藝術品。於是年輕的波蘭設計師用大膽的構思、巧妙的創意,把剪紙的元素運用到建築外觀上,小小的剪紙就這樣把兩國的文化和嫌漏兩國人民的心連接到了一起。
真正好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應該是帶有情感的,如果這種情感能夠與地方民族的審美情緒相結合,那麼這種情感也就升華成為一種民族情感,這種情感同時傳達了一種文化,其設計意義也就更加深遠。
(二)當咖啡遇到「老莊」——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交融
時代性和民族性,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新」與「舊」。新與舊,在字面上春世是對立的,但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確可以成為一種互補。如果按照道家的思想——任何事物都有陰有陽,那麼設計中穿插的新與舊,將民族特徵與時代特徵相融合,也就是一種陰陽調和。
位於蘇州山塘街的星巴克就把這種「新」與「舊」很好的融合到一起,將西方文化與傳統文化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星巴克的創業初衷就是要推行一種全新的「咖啡生活」,使咖啡館成為介於家與辦公室之間的第三空間。因此,星巴克的店面設計總是走在潮流前端。星巴克是全球連鎖的著名咖啡館,而山塘街是一條有1100多年歷史的古街,街上布滿園林風格的古建築,能將兩者在室內設計中完美交融,不得不欽佩設計者的把控能力。咖啡館的裝修風格是古色古香的簡中風格:登上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屋頂的傳統古建築梁架結構;就餐區一面是八仙桌配以現代簡約風格餐椅,另一面有寬敞的皮質沙發與之交相輝映;餐位與餐位間採用中式鏤空雕花屏風隔斷;牆面飾以書法掛畫和青花瓷擺件。大面積的原木色與灰牆黑瓦相搭配,唯一艷麗的色彩來自於角落交錯擺滿了時尚雜志的置物架。其店面裝飾風格與山塘景色完全融為一體,將功能與藝術相統一,意境獨特。店面裝飾中所用的材質、彩色,或是結構,都隱隱透露著「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於是當咖啡遇到「老莊」,不但沒有突兀,反而給人以一種陰陽協調的感覺。(圖1)
二、探索帶有本土地域文化的海南風格度假酒店設計
(一)海南度假酒店行業現狀分析
2010年的一份文件《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對海南的經濟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旅遊產業是海南省經濟的支柱產業,而酒店行業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來海南旅遊的客流量逐年遞增,如何發展海南度假酒店產業就成了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進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經調查,海南是全國度假酒店最多、五星級酒店最集中的區域。但像希爾頓、喜來登、萬豪等頂級品牌酒店都由國外優秀設計師所設計,並不能體現海南本土的地域文化,使遊人在享受奢華服務的同時卻忘了自己身處何方。遊客來海南的目的就在於休閑放鬆,追求其休閑海島的氣息、慢調生活的氛圍;另外大多遊客對海南本土文化的認知就體現在黎族文化、海洋文化這些方面,這決定了海南風格度假酒店的定位。如何將這些元素運用到設計中,讓觀者有歸屬感、認同感,是海南的設計人所需要研究的。如何突出度假酒店的海南本土特色,讓具有濃郁海南文化的酒店在激烈的競爭下脫穎而出,也是酒店業人士需要思考的。
(二)海南黎族文化如何在度假酒店設計中傳承
海南是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和文化單元,造就其五方雜處的移民社會和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建省前的海南島相對較閉塞,與內陸地區相比人口流動量小,因此海南本土的黎族文化得以完整保留,與其它少數民族相比有明顯分野。可以說,黎族文化是海南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隨著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步伐加快,一些設計師已經開始思考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嘗試著設計出獨特的海南風格酒店。然而受市場經濟的影響,部分設計師產生了急功近利的情緒,只停留在海南文化的表面不肯潛心研究文化精髓,將黎族元素原樣照搬或者只取其表象。只注重形式卻忽略了文化內涵,導致設計作品的蒼白膚淺,甚至千篇一律。舉海口某酒店為例:其整體風格是在東南亞的基調上添加了一些海南元素——黎族織錦上的裝飾紋樣,其中採用最多的是「大力神」。相傳大力神為民除害,射下了天空中多餘的太陽月亮,開創了新世界。因此在黎族的創世神話中,大力神是黎族人民勇敢與智慧的化身。帶有這樣寓意的本土圖騰運用在當地的室內空間設計中,本應不失為一個好想法。但設計師將完全沒有經過轉化的黎族織錦圖案運用在大堂吊頂上、休息區域的實木隔斷上、前台的背景牆等處。(見圖2)這樣的傳統文化符號未經思考就被直白的堆砌,充滿了整個室內空間,只會產生視覺疲勞使觀者感到索然無味。所謂「傳承」就是指繼承和發展,如果在設計中只對傳統文化一味繼承,將一些民族符號直白的復刻,那麼設計也就將停滯不前,不再有發展。為什麼時尚界將香奈兒小姐設計的「小黑裙」奉為永不過時的經典之作,因為這件設計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又顛覆了傳統,為傳統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將傳統文化運用在設計中,不是對古物的一味抄襲,應該像魯迅先生提出的「拿來主義」,有選擇的拿,為我所用的拿。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在材料、結構、空間布局方面已有很大差別,因為我們的需求已和古人不同發生了改變。因此在室內裝飾風格上,也要相應發生改變。 可見,海南黎族傳統文化在度假酒店設計中傳承與應用可以從以下幾個設計元素作為切入點進行分析:
1.黎族織錦
黎族織錦是黎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黎族織錦的紋樣千變萬化,具有豐富的審美內涵和文化底蘊。紋樣本身就使用誇張變形的手法,是黎族人民對美好生活進行一種抽象表達。這些紋樣可以運用在室內中,做鏤空的隔斷裝飾,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可以運用在傢具軟裝中,作為沙發靠墊和床上用品的裝飾圖案,或者將織錦變形處理,製成餐桌茶幾的桌旗;可以用直接用織錦,或者用進一步抽象的織錦紋樣,依靠油畫、水粉等手法,製成特色裝飾畫;也可以將黎族織錦的鮮艷色彩提取出來,作為室內設計的主要配色。
2.船型屋
根據文獻記載:「黎人住民,一棟兩檐。鄰漢人處,則於檐下開門,且編木為牆,塗以泥,如船篷。」這就是黎族人的傳統民居——船型屋。將船型屋的元素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可以與室內空間的吊頂相結合,將吊頂做成帶有斜度的人字頂,加以茅草或竹席飾面,以體現其精髓;也可以在建設外形上直接仿製船型屋結構,設計帶有茅草蓋的建築部件或酒店園林景觀中的休憩小亭。
3.獨木器與黎族木雕
獨木器即用一段原木雕鑿出各種器具,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結晶。獨木器種類繁多,從生活用具到生產工具、宗教文化用具,全都包括其中。在黎家生活場景中常見的獨木器有舂米臼、獨木凳、獨木谷桶等,這些獨木器皆在外壁上雕刻幾何圖案、動植物圖案、勞動生活圖景等花紋,具有強烈的黎族風情和可識別性。另外獨木皮鼓是黎族傳統為招眾、祭祀和作為樂器的宗教工具,被稱作研究黎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如果能將黎族傳統的獨木器稍作變形或提煉,用作度假酒店的傢具設計或陳設擺件,將使觀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這樣視覺上、情感上的強烈震撼是高端酒店的奢華服務所無法比擬的。
4.黎族樂器
黎族傳統樂器在市面上並不多見,但實際上其歷史悠久,且彈撥樂、拉弦樂、打擊樂和吹管樂等一應俱全。傳統樂器主要有:獨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嗶噠、口拜、鼻簫、灼吧等八大件。其中鼻蕭需要演奏者用鼻孔而非用嘴吹奏,是黎族極具特色的樂器。這些樂器可以直接作為室內的擺件或掛件,也可以根據其尺寸和形態,經過轉化運用到燈具、傢具的設計中。這樣的空間不僅與當地風俗相結合,蘊含了獨特的黎族風情和黎族文化,還因為樂器的出現而增添了韻律。
(三)讓傳統文化與新的材料和工藝相結合
當下科技發展迅速,一些新材料新工藝的誕生為設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比如前文提到的上海世博會波蘭館——其獨特的外觀使展館宛若一件巨大的剪紙藝術品,當然建築的主要材料絕非紙張,而是一種激光切割膠合板。設計師將藝術與科技相結合,使建築外飾面還具有防水、防火、防紫外線輻射的功能。如果不是依賴於現代科技和先進工藝,如此奇思妙想也就無法付諸實踐。
讓傳統文化與新的材料和工藝相結合,其表達手法既可以是具象的又可以是抽象的。海南島地處熱帶,物種豐富,帶有本土特色的材料如:椰殼、貝殼、黃花梨、火山岩等,常被使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但設計師在使用這些材料時常按部就班、墨守陳規,直接將材料切割、打磨、雕刻後就用作裝飾。這些都是藉助本土材料對地域文化的具象表達,但運用過多難免就失去了特點、稍顯大眾化,降低了設計作品的文化底蘊。其實還可以在選用本土材料時進行進一步加工,使材料更加生態化、人文化,或者藉助隱喻的手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設計作品中。抽象的表達更為含蓄,是一種符號的轉化,也需要靠新的技術完成。值得贊賞的是海南現在逐漸流行的一種舊船木傢具。傢具本身採用廢棄的漁船木料進行加工,形態樸拙、紋理清晰、古色古香,且木料經過多年海水浸泡已防腐、防蟲。舊船木傢具既有使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體現了海南獨特的漁業文化、海島文化,極具歷史滄桑感和感染力。如果能將舊船木傢具放置在海南風格酒店的大堂,配以現代風格的軟包和陳設,巧妙的將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相融合,一種全新而獨特的海南風格也就誕生了。
只有敢於創新、敢於突破,大膽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才能設計出超越前人的作品。因此,設計人在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同時,還要善於將開闊的思維與新的科技成果相結合,對新型的材料和工藝保持高度敏感。
三、結語
真正好的設計作品應該是在體現民族情感的同時傳播一種文化,這樣設計意義也就更具內涵更加深遠。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並不沖突,也可以是一種共生共榮融關系。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設計,或者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創造,會使作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絕對的優勢。突出地域性特色已是設計行業的一大趨勢,相信帶有地域文化的海南風格酒店將迎來崛起之勢,對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建設無疑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邱海東.執意設計[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10).
[2] 田浩.傳統文化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6.
[3] 符桂花.黎族傳統織錦[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4] 王學萍.黎族傳統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
[5] 邱海東.海南地域文化的再現——海南黎族傳統文化對當代室內設計的影響[J].美術大觀,2011(1).

4、黎族人居住的「船型屋」是什麼樣的?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築的一種,流行於海南的黎族聚居區。黎族同胞為紀念渡海而來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狀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稱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與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狀,用紅、白藤扎架,拱形的屋頂上蓋以厚厚的芭草或葵葉,幾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從遠處看,猶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圓拱造型利於抵抗台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鑒於這些優點,船形屋得以世代流傳下來。海南省地處中國最南部,眾多島嶼、礁灘分布在海南島以帆散南和以東的南中[1]國海遼闊的海域。居住在海南的少數民族主要是黎族和苗族,多聚居在中部的五指山中。黎族的原始民居,相傳為古老的架空船型屋,因為它形狀如船篷,當地人也稱之為船形屋。碼橡隨著漢族遷徙海南和生產力的提高,黎族的船形屋逐漸發生了變化,由高架變為低架,屋蓋斜伸到地。文獻記載:「黎人住民,一棟兩檐。鄰漢人處,則於檐下開門,且編木為牆,塗以泥,如船篷。」隨後屋蓋起了變化,採用人字頂,茅屋升高。因為海南天氣熱,人們都喜戶外活動,所以在房屋前後愛建廊子。它既是副業生產場所,又可作為晚間乘涼的地方。苗族民居大體與黎族的類似,多採用船型屋。當地人民喜歡圓拱造型,因其利於抵抗台風的侵襲;架空的結構還具有防濕、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較好的防潮、隔熱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正是由於具有這些優點,才得以世代流傳下來。

關於船型屋的歷史,有許多動人的傳說。黎族哈方言聚居地的人們比較認同這個傳說。南海有一個俚國,國內有個叫的公主。她嫁了三個丈夫,三個丈夫先後都死了。相師傳言她是掃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國國亡,一時弄得滿城風雨,人心惶惶,紛紛請求處死丹雅公主。此時,丹雅公主已身懷六甲,國王不忍下手,便備了一隻無舵無槳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種,把丹雅公主放在船上。丹雅公主養的一條小黃狗也跟上船,小船在風中飄入了茫茫大海。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歷盡劫難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個荒島岸邊擱淺了。這島就是海南島,當時還沒有人煙。她看到了遠處的高山峻嶺,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無憂無慮地穿行於林間遲轎旁,所有的憂郁和恐懼一下子消失了。在飽餐了野兔和鳥蛋之後,丹雅公主在這個荒島定居下來。為了躲避風雨,防禦野獸的侵襲,丹雅公主在海灘邊豎起幾根木樁,然後把小船倒扣在木樁上當屋頂,又割來茅草圍在四周。她有了屬於自己的家。白天,她帶著小黃狗上山打野獸,采野果;晚上睡在這船屋裡,小黃狗忠實地守在門口。後來,船板爛了,她割下茅草蓋頂,這就是後來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型屋的雛形。
但是更為廣大黎族同胞所接受的是,黎家的祖先是從大陸沿海乘木船漂洋過海而來。他們靠岸後,由於到處荒涼、沒有人煙,只好將船翻過來,覆蓋在地面上當屋住。他們的後人為紀念祖先的萬里遷徙,便模仿船的樣子建造自己的房屋。這種屋,遠遠看去,與船一模一樣,故名船形屋子。

5、船型屋主要氣候類型是什麼氣候?

船型屋是我國海南島黎族陵坦飢的一種傳統居住房屋,這里的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降水豐富,信棚有明顯的尺返旱季和雨季。

6、媽媽說去海南島玩,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嗎?好期待哇~~~

海南是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由於地處熱帶,與美國夏威夷同一緯度,海南省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線使之成為世界一流的旅遊聖地。迷人的海水、雪白的沙灘、明媚的陽光,旖旎的海底襲彎世界及茂密的熱帶雨林和富有傳奇色彩的少數民族風情無不散發著這個熱帶城市獨特的魅力。

海南島擁有素有「東方夏拍手悶威夷」之稱的度假聖地——三亞、「椰城」——海口等熱點旅遊城市,還有亞洲論壇永久會址——博鰲、盡顯東南亞風情的萬寧興隆熱帶植物園、「世界少有,海南無雙」的興隆溫泉、陵水南灣猴島等重要景點。適宜的氣候和優良的沙灘更使這里遍布了蜈支洲島、假日海灘,亞龍灣、大東海等最理想的海水浴場和避寒勝地。

寶島中、西部熱帶叢林茂密,以海南第一高山——五指山、黎族始祖山——黎母山為代表,山區遍布熱帶原始叢林,層層疊疊,逶迤不盡。這些熱帶雨林周邊世代居住著黎、苗族人民,他們巧制黎錦、刺綉、蠟染。他們傳統典型的「船型薯派屋」、表情達意的委婉民族情歌、豪爽奔放的民間舞蹈及純正的黎苗野味都顯示出海南濃郁的民俗風情。另外還有精彩紛呈的地方節慶活動。

7、半圓形茅草屋頂是哪個民族的

海南差埋黎族。
黎族是個聚居的民族,大家有「同村又同親」的散山傳統觀念,因此黎族人民會把船型屋密集地建在一起,以前是為了方便共同抵禦前來侵襲沖慶中的野獸,後來則是為了更好地增進鄰里間的感情
黎族人民傳統的居住房屋是以竹木為架、以黃泥為地、以稻草粘土為牆、以茅草為蓋的簡易茅草屋,其外形看起來尤其像倒扣的船隻,船型屋因此得名。

8、目前在海南島,重視和保護黎苗文化有什麼意義呢

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中國首家民族文化型5A級景區,創建於1998年,地處北緯18°,位於保亭縣與三亞市交界的甘什嶺自然保護區境內。景區坐落在萬余棵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檳榔林海,並置身於古木參天、藤蔓交織的熱帶雨林中,規劃面積5000餘畝,距亞龍灣海岸26公里,距三亞市中心28公里。


海南島作為國際旅遊島,島上風光秀麗民風淳樸,三亞更是作為著名旅遊城市,吸引了大批人前往。因為是海上島嶼所以靠海的景區有很多,例如:天涯海角、南山寺、蜈支洲島等等。但是這次,我想說的是講述海南本土民族的文化型景區——檳榔谷。據了解,檳榔谷是集黎族和海南苗族為一體的景區,景區內展示了大量黎族苗族的歷史民俗技藝。吸引了大多數的學者前去考察,還上過許多大綜藝節目,像《爸爸去哪兒》、《萌寵小大人》、《我十七歲》等等。


首先檳榔谷的交通十分便捷,如果是做私家車的話,停車場很大,有些區域很有特色,一個涼亭上面可以休息,下面放車。


其次檳榔谷有一個海汽客車服務點,從三亞到檳榔谷大概也就十塊錢左右,四十分鍾就到了。有公交車也有客車。


檳榔谷的大門十友族分具有民族風,據說正中間的是黎族的萬能之神大力神,寓意力量與勇敢。大力神下面是船型屋構造,船型屋是黎族特有的房屋構造,據說是先民坐船來到島上時,荒無人煙,他們就把船倒扣過來做為簡易住所,一直發展到今天。兩側是黎族的牛圖騰,這個民族將牛視為吉祥物,教育子孫學習牛艱苦樸素的精神。


進入景區之後,可以看到許許多多的青蛙雕塑,因為這也是黎族人民的信仰。據說青蛙象徵著富貴財運與多子多福,在生產力低下的那個時代,人們崇拜繁殖能力強的動物,並希望自己也能兒孫滿堂。





景區大門後面就是這幅黎族龍被屏風,上面的圖案是按照黎族古時獻給朝廷的貢品龍被做成的,龍被技藝到了今天已經失傳了,在檳榔谷里的黎族龍被館里珍藏著景區高層從海南各地農村回收的龍被,其中一幅巨大龍被被稱為「僅存的世界上最大的龍被」。


坐觀光車可以直達景區第一站:非物質文化遺產村。往裡走是一條傳統文化長廊,每根柱子上面都羅列著兩張老照片,每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參觀游覽景區建議請一個講解員,不貴,有講解員帶著走,你會知道更多有趣的黎族故事。


通過文化長廊接著就是黎族紡織技藝的發展歷程,跟著講解員走完這段路你會發現整個人類服飾的發展過程你都了解兆豎了。那裡有古時人們用樹皮做的衣服,叫做樹皮衣。據說用見血封喉樹樹皮製作的衣服可以百毒不侵。到了宋末元初,著名女紡織家黃道婆還到過海南,向黎族先民學習紡織技藝,帶回中原。


非物質文化遺產村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文化,走完這里之後回到景區第二個站點:甘什村。甘什村是當地原始村落,保留著當地原有的船型屋,還能看到許多當地居民在里頭勞作。村口有塊大石頭,哈哈,大家猜猜是上面刻的是什麼字。


黎族住房一般都是住宅旁邊有一間小屋子,那叫隆閨,是給過了成年禮的黎族阿妹獨自居住的。據說晚上會有愛慕的阿哥前來對歌,阿妹喜歡就會回以歌聲,不喜歡就會往外扔檳榔。


這間房子是黎族村長住的,正中央是一幅年久失修的龍被,展示出男主人的權威與地位。屋子裡還會懸掛一些野獸的牙齒,展現男主人的勇敢。


黎族的綉面紋身阿婆已經很少了,因為綉面紋身習俗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就被廢除,現在海南的紋身阿婆據說不超過200人,作為文化的特色載體,再說十幾年可能人們只能從書本里才能看到這一文化。黎族婆婆在屋前織黎錦,黎錦是沒有任何參照圖案的,這全是靠老婆婆腦海里的想像一針一線織出來,據說世界上不存在兩張一模一樣的手工黎錦。


在檳榔谷內還有一個大型原生態黎苗文化演出《檳榔·古韻》,收費140元,演出節目多種多樣,最好買個貴賓席族告大坐在前面,會很過癮。


關於檳榔谷黎族部分先講這么多,下次再把逛苗寨的體驗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觀看!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