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80後90後兒童節怎麼過的

80後90後兒童節怎麼過的

發布時間: 2023-04-11 17:36:35

1、80後的六一兒童節是怎麼過的

80後的六一兒童節是參加文藝匯演,然後去玩度過的。80後在小時候過兒童節還真是挺隆重的,因為要提前准備節目而且還要幾個學校一起去表演,表演的節目如果得了獎還會有獎品。

但最開心的還是平時節目的時候,因為就不用在教室里上自習了,可以在操場上排練了,雖然說是排練但有時候也可以自由活動一下,因為有時候老師會研究一下動作。

80後的兒童節,可以約上小夥伴一起玩彈珠,或打彈弓,或玩拋子,或踢踢毽子,或跳繩,或玩躲貓貓,或玩紙飛機,或玩游戲,只要自己覺得開心快樂,玩自己喜歡的就好。但是幾乎沒有消費,也不會有家長陪同你玩。

2、成年人怎樣過兒童節

」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這才是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每天都在開開心心的玩耍,從來沒考慮過未來,也不需要我們去考慮。

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了,也很多年沒有玩過這種游戲了。既然想要懷念一下青春,那不妨從兒時的游戲開始做起。

玩泥巴就算了,現在也沒有真正的泥巴讓我們玩兒了。約幾個兒時的玩伴,找個空曠的地方,重溫一下兒時的回憶,過一個快樂的六一.

跳皮筋兒也好,丟沙包也好,砸四角也好,彈玻璃球也好,不管哪一項,互相之間都定個彩頭,誰輸了誰晚上請客。

白天用孩子的方式過有意義,晚上用成年人的方式放鬆一下自己。你們找個空曠點的地方去玩,我想沒有人會說你們閑話。

很可能在你們玩的時候,有不少同齡人圍觀,有不少小孩子參與進去,有不少中老年人覺得很有趣。可是都不要在意,他們都是出於善意,沒有人會打擾你們懷念青春。

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不錯的方式,意見我是提了,用不用在你。今年六一已經沒有機會了,明年的六一你可以嘗試一下。

只要心不老,人就永遠都不會老。用孩子的眼光和心態來看待問題,世界都會變得簡單許多。可是我們總懷念青春,卻很少去這樣做。

懷念小時候媽媽包的水餃,現在吃到嘴裡已經沒有那種味道;懷念小時候過年的壓歲錢,現在已經到了給別人發壓歲錢的年紀。

成年人的兒童節,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只要你不怕孩子向老師打報告,說有老阿姨搶我們節目,隨你怎麼玩兒,你高興就好。

3、中國孩子們怎麼過六一兒童節?

1931年國民黨黨政機構確立了每年四月四日為兒童節,兒童被國民政府當作了挽救國家危亡的希望所在。保護兒童、兒童幸福、慈幼一時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那時的兒童是怎麼度過這個節日的呢?

民國的四四兒童節

中國雖然早有慈幼傳統,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但更多時候,兒童仍是家庭的附庸而沒有獨立的意義。晚清以後,由於歐美各國「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傳入和對兒童本身價值的發現,加之對兒童將來能救亡圖存寄予厚望,兒童獨立的地位和意義得到了重新的認識和確立。

在封建社會,兒童是家庭的私有財產,新文化運動之後人們意識到,兒童現在是家庭中的一員,將來就是國家中的一份子。

為賦予兒童政治地位,塑造「新國民」,1931年國民黨黨政機構確立了每年四月四日為兒童節。兒童被國民政府當作了挽救國家危亡的希望所在。一時間,保護兒童、兒童幸福、慈幼成為社會上熱門的話題。

對設立兒童節之必要,《中華周報》曾解釋到:「國民教育既未普及,強迫教育又未實行,各地方雖開設若干小學校幼稚園為兒童教育之所,但數目非常有限,且民智未開,社會上每每對於兒童教養視為無足輕重的事。兒童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父兄之養育其子弟,無非出於鞏固家庭養老傳嗣的一種私意,並無絲毫強國強種的觀念。若不由政府指定一個日期,做一種盛大的宣傳,則不足喚醒人民對於兒童事業的注意。」

同時,因當時日本人的侵略,文章更將兒童與救國聯系起來:「根本的救國辦法,是一面責望於成年人為救國的急先鋒,一面更要注意兒童們救國後援隊。」 孔祥熙還專門撰文言及:「欲謀救國,宜從根本上著手,需先培養國家生命所寄託之兒童,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義,教養國內多數兒童,如此國難可解外侮永絕。」

在這種指導方針下,各種關於兒童的標語口號流行起來,如「兒童不是舊時代的繼承者,兒童是新時代的開創者!」、「兒童是改造社會的小工人」、「兒童是復興中華民族的生力軍」、「加緊敎育兒童,訓練兒童」等。還有一些頗具時代特色的兒童節標語,如「少爺小姐是廢物,貪圖享福必送終」、「不把苦孩子的奶奪來吃」。

1935年,民國政府還曾決定,從當年的4月4日起至1936年4月3日止為「全國兒童年」。當時的兒童節項目頗為繁復,如上海市紀念兒童節的程序就有:奏樂、唱歌、向總理遺像致敬、靜默、主席報告、市長致辭、各機關代表演說、名人演講、兒童代表演講、歡呼口號以及公安局奏樂、保安隊教導團演習等等。大會經常邀請名人演講。蔡元培在第四屆兒童節上的演講中提出,成年人應當注意兒童「衣食住行,智體德美,因未來之責任,異常繁復,如無相當之訓練,將來不易擔當。」

紀念大會不僅參加人數眾多,規模宏大,政治氣氛也很濃厚。每到紀念日各地都會成立兒童節紀念大會委員會,大會主席團多是黨政機關職員。每次紀念活動結束時兒童會高呼口號:「兒童要負起三民主義的責任……中華民族萬歲、三民主義萬歲」等。從以上兒童節程序可以看出,真正與孩子們有關的活動並不多,更多的是大人們按照自己的意願舉行的活動。

作為一個新生節日,它是國民政府彰顯社會控制力的手段之一,更是通過兒童進而教化成年人的方法。這種以政治訓導為實質的兒童節,雖然在當時的情勢下有其意義,但仍不免遭到質疑。1935年的《民眾先鋒》上一篇《誰的兒童節》反問到:「每年的兒童節,各要人家的公子小姐都穿著新裝,他們的小照片都會登載各報上,但那些農村經濟破產下的兒童,做小生意的兒童,他們有些成日只能穿著破衣裳挨家挨戶的唱,有些在鄉下啃草皮,好多十三歲的兒童為得一角錢要挖一整天的陰溝。同樣是兒童,同樣是未來的主人翁,這樣矛盾的社會,兒童節真不知道是哪些兒童的。」

當時城市裡能過兒童節的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至少也是有學可上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是無學可上,甚至淪為童工。這種反思也出現在陶行知的《民主的兒童節》中:「幸運的兒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過兒童節,不幸的兒童就連四月四日也與他們無關,他們在兒童節仍舊是搽皮鞋、拾狗屎。

當國民黨在轟轟烈烈進行兒童節活動時,共產黨對於兒童的教育也十分重視。1938年6月26日,毛澤東為《邊區兒童》的題詞中教導說:「兒童們起來,學習做一個自由解放的中國國民,學習從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下爭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變成新時代的主人翁。」1942年「四•四」兒童節時,又為《解放日報》題詞:「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新主人。」

1940年2月,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作出了關於《紀念「四•四」節與 開展兒童工作決議》,提出要「幫助已有的兒童團體,普遍建立抗日兒童團。」此後,各個抗日根據地都建立了兒童團組織。主要任務為:宣傳大家打日本、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

建國後六一兒童節

建國後,新中國將兒童節改在了六月一日,廢除了原來的「四•四」兒童節。此後的兒童不再擔負救國存亡的重任。他們成了「祖國的花朵」、「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經歷過社會大動盪之後,人們的心稍微安頓下來,兒童的形象從肩負政治需求的「新國民」回歸到了童真之中。

此後,另一些關於兒童的口號流行起來。1951年9月底,毛澤東接見安徽參加國慶的代表團,代表團成員中有渡江小英雄馬三姐。毛澤東關切地問她念書情況,還送她一本精美的筆記本,並且在扉頁上題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8個字的題詞迅速在全國傳播開來,成了很多人兒時的記憶。

現如今,六一兒童節這天,小朋友們會在學校開展更加豐富的活動內容,接收到父母各種各樣的禮物,在歡樂幸福的同時,對這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要增加更多了解哦。

4、六一兒童節怎麼過

六一兒童節孩子最希望是跟父母團聚。在這天父母最好能夠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共同參與很重要。

很多家庭都是父親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其實這是不對的,父母應該多抽時間陪陪孩子,哪怕時間很少,也要高質量的陪伴。

為了有個儀式感,我們可以給孩子送一份他喜歡的禮物。當然禮物不僅僅就是玩具、衣服、零食。我們可以找點有意義的禮物。

兒童節設立的意義

童年本來就應該是幸福、無憂,國際兒童節的設立是提醒人們對兒童的守護,不僅僅在戰爭中要保護好兒童,不論何種族,哪種宗教信仰和文化,在任何一個時期人們都應該有愛護兒童的意識。

兒童節也提倡人們更多關注和愛護兒童群體,關注兒童生活,社會要保障兒童的權益。

5、小夥伴們還記得小時候的兒童節是怎麼過的嗎?

農村的孩子.小時候六一兒童節,穿的裙子20塊錢一條。鞋子就是那個白網鞋才六塊錢一雙。(有些同學家長都捨不得錢買,借大班的裙子穿)跳舞用的道具都是用紙糊的,綁頭發的花也是用紙做的。口紅都是老師用紅墨水代替的。哪裡像現在的小孩子啊,還有專門的表演服,一套衣服一兩百塊。而且穿一天基本就沒用了。那個時候,條件比較艱苦,每年六一兒童節演出要去鎮上中心小學比賽,走路一個多小時還是爬坡上坎的,剛剛到指定地點的學校,同學們都大汗淋淋的,妝都花了。沒辦法找個偏僻點的地方,老師又用從新用紅墨水給塗一下。 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只要是有我的節目,我都會參加。

6、成人兒童節的節日由來

成人兒童節 是每年六月二日,幾位成人繪本漫畫作者慕容一刀(刀刀狗)、玖峰數碼(悠嘻猴)、韓李李(阿拉兔)、黑荔枝(鳥少年)等聯合花瓣網發起的一個網路倡議。目的是向成人傳遞「成人的世界也該保有純真」。
吃棒棒糖、收小禮物、晚上吃兒童大餐,與侄子侄女一起慶祝……兒童節,熱鬧不單單屬於小孩子,大學生、上班族這些80後群體的心中,依然保有一份六一情結。臨近兒童節,不少80後青年都開始准備著過「白領兒童節」。
當今的80後,無論是學生還是已經當白領,均走得步履維艱。不少80後表示所承受的壓力,一日比一日重,背上的包袱一日比一日多。兒童節臨近,各80後們的內心又泛起一陣陣波瀾。大家有理由去懷念那個一去不復返的童年。大家有理由去找借口讓自己暫時逃避生活壓力。大家有理由藉著這個原本只屬於孩子們的節日,去調侃不再單純的生活。
據悉,正因為成人的世界缺少了童真,成人沒有了最後一個「避難場所」,為了彌補這個心理缺陷,成人們特意將每年六月第一個星期六(也有一說是每年的六月二日)設定為「成人兒童節」。該建議受到廣泛的上班族歡迎。他們過的兒童節很特別,不帶90後所謂的非主流特性在裡面。他們會選擇唱兒歌,朋友間互相送些有趣的禮物,會去游樂園,會去開大吃會。總之小時候曾做過的都會去做。

7、兒童節有什麼習俗?

六一兒童節各國的習俗各不相同:

一、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定每年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學校一般會為此組織相關的集體活動,並要求學生正式著裝,慶祝的方式多以送玩具禮物給小朋友,或陪小孩出外吃大餐或遊玩。

二、俄羅斯

每當兒童節來臨的時候,俄羅斯各地的孩子們都會興高采烈地歡度自己的節日,還會表演一些民族歌舞,學校里則舉行慶祝活動。

兒童節的來歷與俄羅斯有重要關聯。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為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作為國際兒童節。

(7)80後90後兒童節怎麼過的擴展資料

新中國第一個國際兒童節: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決定,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剛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將這一天定為中國兒童的節日。黨中央對新中國的第一個兒童節非常重視。

為了籌備慶祝六一兒童節,響應民主婦聯等團體發出的「保衛兒童權利、爭取和平」呼籲書,我國11個人民團體和中央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專門組成了籌備委員會。毛主席揮筆題詞:「慶祝兒童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