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的典型節日是什麼
1、雲南風俗是怎麼樣的?
雲南風俗如下:
1、雲南佤族,摸你黑。佤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空液的臨滄滄源縣。他們有本身的說話是佤語。佤族間木鼓視為神器,人們會用木鼓跳舞,而木鼓節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摸你黑,也聲名遠揚。
2、雲南傣族潑水節。傣族潑水節,是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3、丟包。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喚攜的斗鏈物信物。
4、賽龍舟,賽龍舟是潑水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5、放孔明燈,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2、雲南有哪些節日
火把節、虎節、插花節等。
雲南特別的節日有火把節、虎節、插花節密枝節、賽衣節、牟定三月會、潑水節、關門節、送龍節、開門青姑娘節、石寶山歌會、繞三靈、梨花會、栽秧會、本主會等。
火把節是雲南彝叢陸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潑水節也叫浴佛節,它有數百年的歷史,節日期間,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信埋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之後,人們就開蛤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西雙版納拉祜族擴節是西雙版納拉祜族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節期與漢族的春節相同,因此人們把拉祜擴節稱為拉祜族的春節。節日期間,殺豬、宰雞、吃年飯、盪鞦韆、打陀螺,拉祜族的人們會聚到一起,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傣族民間節日。流行於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在村邊樹下圍成一圈唱情歌。然後,小夥子把滲坦頃粽包擲給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雙雙到附近僻靜處談情說愛,至日落西天時才離去。
3、雲南有那些特別的節日
雲南是我國擁有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有彝、白、傣、哈尼、壯、苗、傈僳、佤、回、納西、拉祜、景頗、瑤、藏、布朗、阿昌、蒙古、崩龍、獨龍、普米等族。
傣族的潑水節,四月中旬;
苗族的花山節,農歷一月三日,活動內容有: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桿;
彝族的火把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人們在石林、楚雄、大理舉行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和插花的節日活動;
打歌節在農歷二月初八,大家到大姚、雙江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起「左腳舞」。
白族農歷三月十四至十六的三月節;
傈僳族農歷二月八日的刀桿節;
納西族的米拉會、棒棒會;
普米族轉山會,五月五日;
回族開齋節,六月;
回族古爾邦節等等,簡直不勝枚舉。
花山節
花山節也稱「踩花山」、「跳花」等。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南部和中西部以及四川南部、雲南東南部。各地節期不一,通常在農歷正月初一到十五間舉行。節日期間,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男青年還進行爬桿、賽馬、鬥牛、射箭等比賽。人數多時達幾萬人。
三月街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解放後,三月街已發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榮的物資交流和民族體育文藝大會,對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
刀桿節
「刀桿節」,是雲南邊陲輪馬山一帶傈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時間是農歷二月初八。刀桿節的來由有這樣一個傳說:明朝時候,朝廷派兵部尚書王驥來邊疆安邊設卡。工尚書到職後,體察邊民的疾苦,積極幫助傈僳族人民發展生產,使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受到傈傈族人民的愛戴。後來,王尚書遭奸臣的誣告,被調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塵宴上,王尚書被奸臣用毒酒害死。當這個不幸的消息傳到傈僳山寨時,氣得人們摩拳擦掌,為了給王尚書報仇。傈僳族人民決定將五尚書遇害的二月初八定為操練武功的日子。
打歌節
農歷二月八日,海拔3600米的大姚縣華山開滿了山花。當地彝族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五穀豐收,六畜興旺;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曇華山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4、雲南有什麼特色節日嗎?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衫如「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嫌褲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5、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或者啟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5、雲南節日風俗有哪些
1、昆明掛甘蔗
春節前夕,農貿市場或年貨街上都會有很多賣甘蔗的老闆,攤位上甘蔗堆成小山,任由顧客們挑彎謹選,挑甘蔗很有講究,甘蔗的尾部要有根須,頂上的綠葉不能去掉。到除夕12點時,把甘蔗根沖上葉朝下放在門背後,預計一年比一年好,一年從頭甜到尾。
2、鋪松毛
從山上挖一棵松樹回來栽在門前,並用松毛做一個包插上香,跪在地上給松樹磕頭上香,祈求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財源滾滾,全家幸福。家裡客廳的地上要鋪滿松毛,綠茵茵的,滿屋子都是清新的埋衫基氣息。
吃年夜飯時,將菜飯放在松毛上,全家人一起坐在松毛上品嘗佳餚。有農戶,會把砍回來的松枝插在院子里或大門兩側,象徵著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3、吃長菜
長菜也稱雜熬菜,將大年三十吃不完的菜一鍋燜,由於很多家庭都會聚會,所以剩菜特別多,一般能夠吃到正月十五過後。
長菜裡面有塌嘩蒜苗、青菜、豬大腸、豬小腸等,這些食材都是完整的,不能用刀切,代表著長吃常有,長長久久。酥肉、紅燒肉、紅燒魚、臘肉,八寶飯等,也是昆明人過年必吃的食物,很有代表性。
4、灌香腸
春節前夕,每家農戶都會殺一頭豬或兩頭以上過年,殺豬人員將豬的內臟清理好後,會進行熏肉、灌香腸等。灌香腸很有講究,需要先把瘦肉用刀切碎或用專門的打肉機打成泥,接下來放入大盤中。
5、祭祖
除夕前,要將麥芽糖、蘋果、橘子等果品放在灶神前,在灶神的兩側貼對聯。三十晚上全家老少要跪拜祖先,然後開始放鞭炮,吃團圓飯,一家人互相聊天,一起看春晚。
6、雲南少數民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雲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一個省,所帶來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節日也很多現在我們來大概盤點一下特色的雲南少數民族節日吧
火把節
主要是白族和彝族都盛行的節日,是一種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節慶活動。白族火把節是農歷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火把節是農歷六月二十四。
白族本主節
“本主”意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村民不論陞官發財、疾苦病痛、生兒育女都要去本主廟祈求保佑每逢本主誕辰,都要殺豬宰羊,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稱之為“本主節”。
普米族朝山節
普米族人的朝山節在正月初一到十五之間進行。人們身著盛裝,騎馬或步行到附近的山上歡度佳節。除祭祀山神外,還有賽馬、摔跤、射箭等娛樂活動
傈僳族闊時節
闊時節傈僳族的傳統節日,又名“迎新節”,在每年的農歷11月20日舉行節日期間,各家都喜歡用松枝裝飾堂前屋後,全村老少都喜歡圍在一起吹葫蘆笙,跳迎新舞,唱迎新歌,並舉行隆重的送魂儀式,把過去一年不好的魂趕走。節日熱鬧非凡,打跳對歌,射箭比賽等豐富多彩,風情濃郁。
納西族棒棒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納西族傳統節日“棒棒節”,最有特點的是節日期間進行竹木農具的交流,附近農村的群眾和小商販在農貿市場上擺攤售貨
納西族三朵節
納西族傳統節日,於每年農歷二月初八在北嶽廟舉行。這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保護神“三朵”而舉行的盛大節慶活動,除在北嶽廟舉行節慶活動、納西族都要在自家舉行隆重的祭祀“三朵”儀式
白族打歌節
白族打歌節在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大家到大姚、雙江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起“左腳舞”。
摩梭轉山節
農歷7月25日,摩梭人便身著盛裝,或騎馬或步行,去朝拜瀘沽湖畔的獅子山又名格姆山
傣族潑水節
傣歷新年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消災祈福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隆重熱鬧的節日。“潑水節”每年4月中旬舉行,一般都安排在公歷4月13日至15日。
雲南有26個少數民族,一年的每個時段都有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