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送灶是什麼節日的習俗

送灶是什麼節日的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4-13 23:20:26

1、送灶的由來?

送灶又稱辭灶,是送灶神上天的民俗活動。灶神本來在中國是家庭祭祀的對象之一,由主持廚房大政的老婦主祭,後來演變成家中的重大祭祀。灶神很早就進入道教神譜,稱東廚司命,後升級為帝,號東廚司命大帝。傳說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說是十五日),該日家家點灶燈祭灶。但現在說的辭灶、接灶卻是過年習俗的一部分。原來,依照《抱朴子內篇》螞散的記載,灶神平時有監察下民的職責,該戶人家的功過善惡,都要定期報告天庭,上天則依據其報告定這家人來年的禍福。一般認為他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也有人認為是在二十四),屆時便要好生歡送;他上天述職之後,於除夕回來,是時當然必須歡迎。前者為送灶,又稱辭灶;後者則是接灶。在民間的灶神旁邊經常有的對聯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

原來臘月二十三送灶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過小年、交年,放幾響鞭炮也算是應個景兒。民間本來也有在灶君生日時,在廚房尤其是灶上悶森氏點燈以示祭祀的習俗,稱為點灶燈;在送灶的日子裡用上它也是一點敬奉他老人家的意思春喚。

2、祭灶節的風俗有哪些?

祭灶節的風俗有:祭灶、掃塵土、吃灶糖、洗浴、婚嫁等。祭灶節就是小年,是中國傳統節日,源於古人拜火習俗。
祭灶:
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神就要回天上去向玉帝述職,所以在灶神臨走之前,人們就給灶神供奉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糖果是讓灶神吃了之後嘴甜,給這一家在玉帝面前說好話,清水、料豆、秣草等則是給灶神的坐騎的糧草,方便灶神回歸天庭。

掃塵土:
歲末掃塵的習俗在宋代已經形成,那時在除夕,明清時期一般集中在送灶神之後,民間說灶神上天,家中清掃無所顧忌。當然民間也有在送灶前清掃的,他們有著另外一種解釋,說灶神畫塵記善惡之事,准備以此為根據報告天帝,為了抹掉灶神的記錄,於是在送灶前,人們將煙塵撣去。

吃灶糖:
因為「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塌頃所以在這一天,人們要給灶神吃很黏的糖瓜,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好話。灶糖是一種麥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茄寬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團納陸。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干凈,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婚嫁:
臘月二十三之後,各路神仙都回到天上。沒有了諸神,民間認為百無禁忌,所以小年之後娶媳婦、嫁女兒都不用擇良辰吉日,稱為趕亂婚。

3、祭灶的風俗是什麼


祭灶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謝節、灶王節。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故人們大多在此時奉拜家中諸神與灶君。祭灶風俗始於周代。祭灶時間不一,漢朝從前祭灶在夏天,漢至宋在臘月二十四,明清時,祭灶已為臘月二十三。所以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國民間的祭灶節。祭灶節的習俗有大掃除、沐浴理發、吃餃子、吃灶糖、貼對聯等。
《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毀逗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民間傳統上的祭灶日是臘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區,仍然保持著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古老傳統。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畝余伏,白公雞,俗稱「白馬」。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念念有詞。念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執酒澆雞頭。若雞迅攜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緊接著便是送灶、祭灶糖、祭灶湯、填倉、年事准備、祭灶飲食、祭灶歌謠和祭灶對聯。同時,根據各地不同飲食習慣和風俗文化,各地的祭灶習俗也有所不同。


4、送灶是哪一天

送灶是屬於一種傳統民俗,大家對於送灶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很多人對送灶都是有一定的了解,不過要說到送灶的具體情況,大家並不是很了解,特別是對送灶具體是哪一天,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來看看送灶的具體情況。

送灶是什麼意思

送灶是屬於一種傳統的民俗,傳說灶神爺在廿五日的時候,要向玉皇大帝匯報主家一年中的功過,是要進行年終總結的,所以說在廿四夜的時候就要燒香「送灶」,這時候一家老少都要跪拜叩頭,求灶王能夠上天之後宣好事,下界之後保平安。但是又怕他說漏了嘴,所以說就製作半黃半白的瑪瑙團子,也叫做送灶團子,再加上飴糖供他,粘住嘴。而且稻草寸斷,還要拌黃豆,稱為是神馬料豆,可以用竹燈盞糊上紅紙,就叫做善富了,而實際上是燃釜的諧音,作為送灶的神馬、神轎。可以說是要馬有馬,要轎有轎的,用這樣的方法來送他上天,接他下界,希望能夠說好話。而且古代送灶的時候,皇家送灶是要在廿三夜進行的,因為皇家的灶神爺需要提前上天,搞好關系,還要疏通好各路的天神,在定好基調之後,廿五日玉皇早朝的時候就可以聽到一片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豪華,而對於普通人來說,需要等到廿七廿八的時候才可以上天,因為這時候凌霄殿大會已經結束了,是不用聽唉聲嘆氣的抱怨了。

送灶是哪一天

對於送灶來說,實際上中國的春節就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的送灶來揭開序幕的,對於官府來說,在臘月二十三日的時候開始,而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開始送灶,而水上人家則需要在二十五日的時候舉行祭灶的儀式。在舉行過祭灶之後,就可以正式開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備了,而且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時候,這時候民間是稱為「迎春日」的。而且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是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人間善惡的,然後讓玉皇大帝進行賞罰。所以說在送灶的時候,人們要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可以做我灶王升天的時候坐騎的備料。而且在祭灶的時候,還要把糖融化之後,塗抹到灶王爺的嘴上,這樣就沒有辦法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因為灶王爺上天之後是會專門告人間的善惡,如果說有那家被告有惡行,那麼大罪是要減壽三百天的,而小罪需要減壽一百天。

送灶粑粑是什麼

對於送灶粑粑來說,這是屬於一種地方的傳統小吃,主要是作為民間節日的祭品使用的。在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日的時候屬於送灶節,在這天晚上的時候,人們會用米粉做成餅,然後用豆乾、肉、蔬菜以及鹹菜作為餡,容納後用素油煎出之後,全家人一起吃,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迎接小年和即將到來的新年。

而且送灶粑粑貼鍋的那一面,色澤是非常金黃的,而且吃起來脆而不焦,酥香味美,對於不貼鍋局悶面的那一面送灶粑粑來說,是光滑油潤的,同時吃起來口森清感軟而不粘,再加上送灶粑粑的餡心多汁,鮮鹹味美,清香可口。而且送灶粑粑的餡料也是非常多變的,除了常見的蘿卜肉餡之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咸口或者是甜口。

在製作送灶粑粑的時候,需要吧秈米和糯米混合好,洗干凈之後晾乾磨成粉。蘿卜也需要洗凈之後剁成碎末,然後再煮熟之後擠出水分。豬肉也需要剁成肉末,放入鍋中之後,加醬油煸一下,然後再依次的加入其中蘿卜末、鹽等,炒熟了就可以了。把米粉加熱水和成面團,用手捏成麵皮之後放上餡料,包成粑粑坯。然後把坯到鐵鍋中煎烤,在入鍋前,需要在燒熱的鍋中,塗上以層食用油,在放好粑粑坯之後就可以蓋上鍋蓋,繼續用中火進行煎烤,等到有輕微油煙氣冒出的時候就可以打開蓋,均勻地灑些清水之後就可以繼續煎烤。送灶粑粑的形狀是扁圓的,同時吃起來色澤金黃,脆而不此臘前焦,酥香味美,是非常美味的食物。

送灶作為傳統習俗,大家應該有所了解才行,這可以說是我們國家的一種傳統文化標志了,所以說大家應該對送灶有一定的了解才行,而送灶的時候是在臘月二十三或者是二十四的時候進行的,作為一種傳統習俗,還是有著獨特魅力和美好寓意的。

5、祭灶節的風俗

祭灶節的風俗如下:

1、祭灶王。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

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2、掃塵土。掃塵土即掃年,實際上就是進行家庭環境衛生的清理。北方人稱「掃耐喊房」;南方人稱「撣塵」。傳統上這一天家山虧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干凈徹底的衛生大掃除。

3、剪窗花。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綉球等。

4、貼春聯。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

5、當昌唯野洗浴。臘月二十三以後,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發。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還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

祭灶節釋義:

小年是我國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鄱陽湖等沿湖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

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無論是哪天過小年,人們辭舊迎新的願望卻是一致的」。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在山東部分地區小年為臘月二十三。

6、送灶的介紹

送灶是漢族節日民俗和民間宗教活動之一。臘月二十三這天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過後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傳說灶神爺要在廿五日向玉皇大帝匯報主家含蔽脊一年功過,做談滲年終總結。所以,廿四夜主家燒香送灶。送灶寄託著漢族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並液吉祥如意,歲歲平安。

7、祭灶是幾月幾日

祭灶節是按農歷算的,農歷是臘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小年。

小年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又稱謝灶、祭灶節、灶神簡梁王節、祭灶。這個日期在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在農歷十二月的二十三,二十四或十五。

小年祭火爐是從北到南的普遍習俗。過去,直到今天,人們仍會在爐灶(廚房)鍋旁的牆壁上崇拜爐灶王和爐灶王的奶奶。

小年要祭灶的傳說

相傳,臘月二十三是灶神菩薩上天去玉皇大帝那裡匯報這一游運家人在一年裡所做的壞事和善事,咐脊尤其是這家女主人在伙房裡罵罵咧咧。

灶神菩薩都會去玉皇大帝那裡去如實告知,為了祈求灶神菩薩能去玉皇大帝那裡好言在這一天就祭灶,祈求灶神菩薩寬恕自家主人,保佑一年無病無災,平安幸福。

8、送灶神是什麼日子

送灶神接灶神是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的日子,其中北方地區的人會在臘月二十三祭灶神,南方地區的人會在臘月二十四祭灶神,而且祭灶神當天是小年,家家戶戶會團聚在一起,聯絡感情,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接灶又稱迎跡源閉灶,是一種傳統節日習俗。多在除夕之日,也有在元旦或遲至正月十五者。接灶,表示灶神自天上返回。此日,民間將新的灶神像安置於灶的神龕上,並敬以酒果點心。

相關說明

把灶王送上了天,還得負姿裂責接回來。灶王在除夕之夜,偕同其他神仙一起從天而降,灶君為諸神作向導,給千家萬戶帶來吉或凶、福或禍。到了正月,諸神都返回天上,只有灶君還留駐人間,居於小小的灶頭之上,繼續伺察人們的善惡。還有一種說法是:灶君上天奏事,來回總共七回。

清代吳曼雲《江鄉節物詞》雲:「迎神薪突正衣冠,灶馬紛紛乍解鞍。來復只須佔七日,笑他人說上天難。」這就裂簡很有些浪漫主義的趣味,「笑他人說上天難」既豪邁,又瀟灑,可體現灶王爺神通之廣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接灶神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