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廣東四月初八什麼節日

廣東四月初八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14 04:23:33

1、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四月初八是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顧名思義,佛誕即釋迦牟尼佛祖誕生之日。如來生期,多有異說。雖則皆有理致,據考證佛祖誕生於公元前五世紀。即公元前565年農歷四月初八,佛祖誕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龍吐出香水為太子洗浴。因此典故,便有了慶祝的重要內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浴佛節又名佛誕節。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區的人們匯聚到馬山麓、折多河畔,舉行拜佛節,祈禱神佛保佑人們五穀豐登。廣東觀音山觀音寺庄嚴舉行「浴佛節祈福大法會」紀念佛祖誕辰,上午浴佛儀式,下午寺院巡禮,放生。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希望通過我們的願力,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加被,令親友身體健康,家宅平安,財運亨通,一切順利。

2、四月八日是什麼日子

四月八日,是中國甘肅、貴州、廣西、湘西、桂北、廣東等地的漢(客家)、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主要與農事有關,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歡慶儀式,不僅表達豐收的喜悅,還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苗族四月八節是苗族人民聚會歡慶的重大節日,中國苗族地區都十分盛行。源於苗族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祖先、祭英雄、祭神靈。隨著時代的變遷,節日活動逐步加進了歌舞表演及人情交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月八」這一天,成千上萬的苗族男女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從四面八方湧入歌場周圍對唱苗歌。苗族四月八節體現了苗族的宗教文化信仰特點,對研究苗族的歷史、民俗具有重大的價值,是湘、鄂、渝、黔等省市苗族、侗族、瑤族,多民族的大聚會。

起源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先祖們為了紀念苗族英雄,在四月八這一天苗族子孫們都要穿著盛裝,背著蘆笙,帶著各色糯米飯和其他食品,成群結隊,來到埋葬苗族英雄的嘉壩西(今貴陽噴水池一帶),唱歌跳舞,以示敬仰,久而久之,「四月八」成為貴陽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也成為其他民族踴躍參加的節日。1987年5月3日,國家民委認定「四月八」為苗族傳統節日。

3、四月八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四月八苗族節日有哪些節日活動

四月八是主要流行於中國甘肅、笑裂貴州、廣西、湘西、桂北、廣東等地的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瑤族、壯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舉辦時間是在農歷四月初八。

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歡慶儀式,雖然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主要與咐升稿農事有關,不僅表達豐收的喜悅,還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苗族人過四月八會披戴銀飾,穿戴新衣,然後到節日活動場地聚集,還會舉行獅子舞、打花鼓、吹嗩吶等民族民間文藝表演。

壯族四月初八是牛魂節,壯族人愛牛敬牛,所以這一天會用新釀制的甜酒和用植物汁液染成的五色糯米飯來衡孝喂牛。

4、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四月初八是浴佛節,傳統風俗有:浴佛、齋會、結緣、放生、求子。
1、浴佛
相傳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於水中,進行浴佛,祈求佛祖保佑,而且在農歷四月八日,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
2、齋會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
3、結緣
在浴佛節中還有一種結緣活動。它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結來世之緣。民間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作「吃緣豆」。
4、放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在浴佛節期間則流行放生習俗。放生來源較早,宋代已有記載。古代有承美放生傳說,民間有玳瑁放生等。
5、求子
農歷四月八雖為浴佛節,但是人們總是把自己的願望表現在節日的活動中,求子就是一個突出例子。

5、四月初八是什麼日子?

四月初八是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唯橡神節等,據傳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在四月初八這一天,各地佛教廟宇都會舉行盛大的浴佛儀式,祈求佛祖福澤社會,消弭災難,如穗以及禮請開壇說法,說教論道。

在浴佛節中還有一種結緣活動。它是以施捨的形式,祈求結來世之緣。民間舍豆結緣,寺院、宮廷也不例外。宮中要煮青豆,分賜宮女內監及內廷大臣,稱作「吃緣豆」。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在浴佛節期間,人們要討浴佛水。節日飲食有吃「不落夾」。

「不落夾」為蒙古語,是對粽子的稱呼。還有一種烏飯,方法是以烏菜水泡米指虧,蒸出後為烏米飯。這種食品本為敬佛供品,後來演變為浴佛節的飲食。當 時還有放船施粥的風俗。

6、四月八是什麼節日?

烏飯節

江南一帶漢族民運歷間風俗,江南一帶人們用山上的烏飯草(烏飯葉)將糯米浸成烏色(不同於黑色),將染過色的米煮成的飯叫烏飯,這一天要吃烏米飯。代表城市:常州、南京、宣城、宜興、浙江個別地區。

四月八日,是貴州、廣西、湘西、桂北、廣東等地的漢(客家)、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主要與農事有關,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歡慶儀式,不僅表達豐收的喜悅,還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烏飯節的來源:

說起烏飯節,人們便會想起目連救母的傳統民間故事。目連的母親因故被閻王打入十八層地獄。出於對母親的孝敬,叩求到地藏王所賜能打開地獄之門的如意杖,給母親送飯。目連每次送給母親的白米飯,都被看守地獄的惡鬼搶去吃了,母親經常挨餓。

為了不讓母親餓肚子,目連翻山越嶺,遍嘗百草,發現—種汁液發烏的樹葉,清香生津,提神開胃,因其煮成的糯沖悄薯米飯,雖然顏色發黑,卻十分可口。目連煮成烏飯,送往獄中,惡鬼見飯烏黑,不敢吃,只好給目連的母親吃。

從此,目連的母親就不再餓肚子了。目連為使母親擺脫地獄之苦,一心向佛,苦心修練,終於感動了佛祖,使母親得以復活。目連終於和母親重新團聚。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被目連救母親的孝心和事跡所感動。也出於對各家逝去的親人不受飢餓折磨之苦的美好心願,便在目連第一散者次為母送飯的農歷四月初八《也是佛誕日)煮吃烏飯。這種習俗至今在當塗縣部分鄉村仍有沿襲。

從此,目連的母親就不再餓肚子了。目連為使母親擺脫地獄之苦,一心向佛,苦心修練,終於感動了佛祖,使母親得以復活。目連終於和母親重新團聚。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被目連救母親的孝心和事跡所感動。也出於對各家逝去的親人不受飢餓折磨之苦的美好心願,便在目連第一次為母送飯的農歷四月初八《也是佛誕日)煮吃烏飯。這種習俗至今在當塗縣部分鄉村仍有沿襲。

7、四月八日是什麼節日

四月八日,是中國甘肅、貴州、廣西、湘西、桂北、廣東等地的漢(客家)、苗、布依、侗、瑤、簡斗敏壯、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主要與農事有關,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歡慶儀式,不僅表達豐收的喜悅,還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
對於中國來說,農歷四月初八日,是佛教釋迦牟尼佛的誕辰,也是牛的生日。當地舊時有敬佛祈福,待牛如「賓」的習俗。有些地方還舉行祭蟲活動,在廟里供上全豬全羊等供品,列插五色旗子,宣讀祭蟲告文,燒香攔枝燒表,磕頭禮拜,祈求神銷或靈保佑,一年不生蟲害。四月初八,在當地農事上也是個很重要的日子。

8、廣東傳統節慶

&

9、4月初8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四月初八是什麼節日:佛誕日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623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傳說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地為之震動,九龍吐水為之沐浴。現世界各國各民族的佛教徒常以浴佛等方式紀念佛祖誕辰。

四月初八有什麼風俗

農歷四月八,又名浴佛節、佛誕節、龍華會,這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起的宗教節日,但是又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其中的浴佛、齋會、結緣、放生和求子在過去廣為流行。

1、浴佛

相傳農歷四月八日為釋迦牟尼的生日,此日僧尼皆香花燈燭,置銅佛於水中,進行浴佛,一般民眾則爭舍財錢、放生、求子,祈求佛祖保佑,出現各種廟會。在農歷四月八日,各地佛寺舉行佛誕進香。在北方地區則傳說農歷四月十八日為泰山娘娘碧霞元君的生日,即舉行妙峰山廟會,南方地區龍華、九華、姑蘇襲橋茄等地也均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還有堆佛塔活動。可見中國的廟會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廟會,也有道教廟會,還有佛、道、儒結合的廟會,北京的妙峰山廟會既有道教內容,也有不少佛教成分,但它的花會卻是各種廟會都有的。

2、齋會

齋會,又名吃齋會、善會,由僧家召集,請善男信女在農歷四月八日赴會,念佛經、吃齋,由於與會者要吃飯,必須交&會印錢&。飯菜有面條、蔬菜和酒等。

在浴佛節期間拍察,人們要討浴佛水。

3、結緣

4、放生

佛教主張不殺生,在浴佛節期間則流行放生習俗。放生來源較早,宋代已有記載。古代有承美放生傳說,民間有玳瑁放生等。

5、求子

6、拜葯王

此外,在浴佛節前後,還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動,如慶祝菖蒲生日,農歷四月十八解災,以儺驅疫,請符治病,偶像治病等等。人們也積極崇拜葯王,祭祀華佗、孫思邈。也拜感應葯聖真人,流行神撿葯,進行采葯活動。這些活動不是偶然的,因為中國從遠古時代起就流行巫醫,後來中醫、中葯有很大發展,出現不少名醫,除上述者外,還有扁鵲、李時珍等。中醫是解除民間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拜神求佛者,多消耐半是為了解除疾病,所以廟會上也有不少賣葯、治病者,患疾病看不好者,就習慣祭拜中醫的祖師爺葯王、醫聖。

在某些少數民族中也過浴佛節,其中的苗族就過農歷四月八。

10、四月初八是什麼日子?

四月初八是中國甘肅、貴州、廣西、湘西、桂北、廣東等地的漢、苗、布依、侗、瑤、壯、彝、土家、仡佬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日內容不盡相同,主要與農事有關,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歡慶儀式,不僅表達豐收的喜清殲毀悅改戚,還促進了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另外據傳苗族的祖先蚩尤是雙角牛首,而牛的生日是四月八日。

傳統習俗的意義

當一個地方有一個民俗的存在的時候,也就是相當於這個地方的人,可以按照這個民俗去生活,去工作,來體現自己所在的位置,這樣的意義基本就是屬於可以起到了一個豐富民族的文化內涵或是豐富自己的一些地方的文化內涵的。

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答備群體生活的需要,在各個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