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國家有什麼節日
1、外國節日有哪些?
新年(New Year's Day):在西方國家,盡管聖誕節才是最大的節日,新年在人們心目中仍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除夕之夜 (NewYear's Day)晚會是慶祝新年到來必不可少的活動。西方各國的人們都喜歡在歡快的樂曲和絢麗的光彩中喜氣洋洋地度過一年的最後一個夜晚。此時,化裝晚會特別受歡迎。來賓們把尊嚴和謹慎藏在面具之後,打扮得稀奇古怪。大家無拘無束,盡情玩樂,與平日的行為大相徑庭。在英美兩國,午夜鍾聲一響,參加晚會的人們還要手 拉手高唱"友誼地久天長"這首著名的蘇格蘭民歌。
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二月十四日,是情侶們交換禮物,表示愛意的歡樂節日。
聖派克節(St. Patrick's Day):三月十七日,紀念愛爾蘭(Ireland)守護神聖派克。美國的聖派克節這一天,人們通常要舉行遊行,教堂活動和公耐跡共晚宴。
復活節(Easter):復活節是西方國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節日。復活節的清晨,當天邊剛抹上一縷晨略,婉轉而深沉的樂曲開始響徹晨空。在樂曲的感召下,基督教徒從四面八方湧向教堂、公園或公共廣場去迎接復活節的黎明,紀念基督耶穌的復活。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 All Fool's Day)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節日。時間是每年的4月1日(April 1st)。按照西方國家的習俗,在愚人節這一天,人們可以任意說謊騙人,愚弄他人。騙人越高,越能得到推崇。在愚人節受到愚弄的人被稱為 April Fool ( 4月愚人)。按照他們的習慣,當一個人成功地使別人受到愚弄時,他就會笑著說 ,這時受愚弄的人恍然大悟,也會跟著哈哈大笑。愚人節活動活躍氣氛,放鬆一下大腦,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本不是件壞事。但是開玩笑或愚弄人應該有個分寸,要適可而止,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騙術的高明,而不顧他人的承受性,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一時高興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愚人節不過愚人節最典型的活動還是大家互相開玩笑,用假話捉弄對方。有的人把細線拴著的錢包丟在大街上,自己在暗處拉著線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撿起錢包,他們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錢包拽走。還有人把磚頭放在破帽子虛凳下面擱在馬路當中,然後等著看誰來了會踢它。小孩們會告訴父母說自己的書包破了個洞,或者臉上有個黑點.等大人俯身來看時,他們就一邊喊著「四月傻瓜」,一邊笑著跑開去。總之,每逢愚人節這一天,動物園和水族館還會接到不少打給魚先生和獅子先生的電話,常常惹得工作人員掐斷電話線,以便減少麻煩。
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 獨立日即美國的國慶節,日期為七月四日,以紀念一七七六年七月四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每逢這一天,全美大大小小的教堂鍾聲齊嗚,首先敲響的是費城自由鍾 (Liberty Bell),各地居民自發地進行慶祝遊行,各種彩車、模型車、雜技和小孩玩具車同歡樂的人群一起排成浩浩盪盪的隊伍。
勞動節(Labor Day): 勞動節是美國全國性節日,為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放假一天,以示對勞工的尊重,通常各地會有遊行活動。
萬聖節(Halloween): 萬聖節(All Saints' Day)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為十月卅一日。萬聖節前夜,孩子們裝扮成妖魔鬼怪,手提「傑克燈」,跑到鄰居家門前,高聲喊著:「Trick or Treat」,不給糖果的鄰居就會遭到小孩的惡作劇,學校通常也有慶祝萬聖節的化妝晚會。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的由來1789年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正式宣布將11月26日作為過感恩節的日子。一直到1941年由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將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全國統一慶祝感恩節的日子。
聖誕節(Christmas):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誕生 的日子,公認的日期是12月25日。聖誕節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全民性的節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甚至非洲,東南亞一些國昌譽並家都很盛行。
聖誕節指聖誕日(Christmas Day)或 聖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即12月24日至第二年1月6日這段時間。另外人們把12月24日夜為聖誕前夜(Christmas Eve)。
2、西方節日有哪些?
1、聖誕節
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紀念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誕生 的日子,公認的日期是12月25日。聖誕節本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後來逐漸演變成一個具有民族風格的全民性的節日,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甚至非洲,東南亞一些國家都很盛行。
2、母親節
母親節( Mother's Day)是英美等國家為了表達對母親的敬意而設的一個節日。日期是每年的5月第二個星期日(the 2nd Sunday in May)。
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3、父親節
父親節(Father's Day)每年的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the 3rd Sunday inJune)。主要在美國和加拿大。父親節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據說當時在華盛頓州有一位名叫的人,她年幼喪母,兄弟姐妹六人全靠父親撫養成人。
4、復活節
復活節是西方國家隆重而又盛大的宗教節日。復活節的清晨,當天邊剛抹上一縷晨略,婉轉而深沉的樂曲開始響徹晨空。在樂曲的感召下,基督教徒從四面八方湧向教堂、公園或公共廣場去迎接復活節的黎明,紀念基督耶穌的復活。
節日期間,人們按照傳統習俗把雞蛋煮熟後塗上紅色,代表天鵝泣血,也表示生命女神降生後的快樂。大人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處,用彩蛋作游戲,他們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滾,最後破裂者即為獲勝,勝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戲者的彩蛋。
5、愚人節
愚人節(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愚人節,時間為4月1日,是從19世紀開始在西方興起流行的民間節日,並未被任何國家認定為法定節日。在這一天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欺騙和捉弄,往往在玩笑的最後才揭穿並宣告捉弄對象為「愚人」。
玩笑的性質極少包含實質惡意,但個別玩笑由於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從而產生較大規模反響並且衍生成為(傳媒)謠言和都市傳說,所以對於人們來說一般會加以避免開如有關災難之事的玩笑。
3、在外國有哪些節日?
外國節日有很多,由於篇幅問題在此只列舉5個。
1、情人節(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2、狂歡節(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3、愚人節(4月1日)-----FOOL'S DAY
4、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

拓展資料
1、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男女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
2、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原由主節一直延長到四旬節前一天,如今通常只限四旬節前幾天。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3、愚人節(April Fool's Day、April Fool's Day或All Fools' Day)也稱萬愚節、幽默節,是西方社會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4月1日。愚人節與古羅馬的嬉樂節和印度的歡悅節有相似之處。
在歐美一些國家,這一天,人們以多種方式開周圍的人的玩笑,上當者當被告知是愚人節時,才恍然大悟,所以這一天總是能夠引出許多笑話,不過某些玩笑也會因開得過大而引起人們的恐慌,或改變形勢衍生成為(網路)謠言。但是,玩笑最晚只能開到中午12點,這是約定俗成的嚴格規矩。
4、五一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r Day或者May Day),又稱國際勞動節、勞動節,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勞動節。節日源於美國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罷工,為紀念這次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宣布將每年的五月一日定為國際勞動節。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49年12月作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
5、復活節(Easter),是紀念耶穌基督復活的節日,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都過這個節。在西方教會傳統里,春分之後第一次滿月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即為復活節。東方教會則規定,如果滿月恰逢星期日,則復活節再推遲一周。因此,節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復活節是最古老最有意義的基督教節日之一,慶祝的是基督的復活,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舉行慶祝。
4、除了中國,還有哪些國家過春節?
除了中國過春節,還有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也過春節。可以說,在朝鮮半島、越南、日本、蒙古、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春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春節是最富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維系家庭倫理親情的重要紐帶。
春節最重要的習俗是大年夜(又叫「除夕」)吃「年夜飯」。「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的就是全家吃一頓團圓飯。北方有除夕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就是「合」,「餃」和「交」諧音,都是寓意團圓。南方有吃年糕習俗,糕與「高」同音,象徵生活步步高、年年高。
傳統的春節慶祝活動是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開始的,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除夕之前要祭祖、掃塵、置辦節食,大年三十要貼門神、對聯、年畫、窗花、福字,除夕吃餃子、放鞭炮、守歲;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親友之間登門互拜。在正月里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節慶活動。
這些年俗也多在周邊國家的過年風習中存在。下面介紹幾個其他國家過春節的情況——
一、新加坡:春節,新加坡華人以交換「紅包」、懸掛紅色小旗和吃魚來表示他們的信念。新加坡華人的信念是幸運、富裕、和平和長壽。每到春節,家家都要貼上一個紅底金色的「福」字,賀年片上也常常印著蝙蝠,因為幅、福同音。在春節都要吃橘子,吉、桔諧音,表示吉祥、運氣。吃魚更意味著發財和幸運,因為魚、裕同音。
二、韓國:春節作為韓國最大的節日,有著祭祀、去鄰居長輩家拜年,並互相祝福的習俗。春節這一天,在祠堂里進行的祭祀叫作茶禮,看望長輩叫作拜年,孩子們穿的新衣服叫作歲粧,春節這一天玩的游戲主要有擲板子、跳跳板、放風箏等。大人們會在春節這一天早上買一個小笊籬掛在牆上,意味著盛福的福笊籬。韓國人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
三、越南:對於越南人來說,春節至關重要,而且來得很早,從春節前幾個月就開始准備過節。越南也過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近些年來,我國的春節逐漸融入西方社會的主流文化,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例證。2003和2004年,紐約市和紐約州先後將春節確定為法定節日。在紐約、倫敦、巴黎這些國際大都市,每年春節都會有聲勢浩大的歡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