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中華傳統節日被冷淡怎麼辦

中華傳統節日被冷淡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3-04-21 19:05:24

1、有些人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冷淡,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傳統節日能否延續,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在人們心中產生情感共鳴。傳統節日的形式支撐,不能只淪為「吃」,而應該與人們的現代生活之間,找到一種契合的方式。讓傳統節日真正成為中國人的節日,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傳統節日文化,更要從程式化的過節方式中走出來,讓傳統節日真正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端午節中秋節的傳統習俗早已被人淡忘,文化味也越來越淡,「吃」和「游」逐漸成為過節的唯一主題。相反很多人對情人節聖誕節等洋節趨之若鶩。這值得全社會反思。相關部門應提倡和引導百姓積極參與各種各樣的民俗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習俗。

(1)中華傳統節日被冷淡怎麼辦擴展資料:

中國是禮儀之邦,儀式表達著中國人對事物重要性、價值性的認同,沒有儀式感的節日難以讓人們對節日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依從,而儀式本身又是讓人參與進來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開的程序,代表著節日文化內涵的逐層展示,也是讓心靈參與其中審美的過程。在這樣一套看似繁瑣的儀式里,人們的情感得到表達和宣洩,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也得到彰顯和傳承。儀式讓傳統節日變得莊重,富有意義,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價值。

2、傳統節日一度被淡忘,傳統節日如何變得更時尚?

傳統節日一度被淡忘,這個現狀還是很悲哀的,想讓傳統節日變得時尚,那就要打破我們對傳統節日的一個束縛,利用一些比較前衛時尚的手段去打造我們的節日氛圍。

第一,我們可以將傳統節日與電商結合在一起。現在的電商的用戶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年輕人的想法也是比較前衛的。將一些傳統節日賦予一些更加有意思的說法這其中有一個很好的典型案例,就是將中國傳統節日的七夕節與電商完美的結合。在互聯網的平台上不斷地渲染出七夕的氛圍,不僅僅是帶動了電商的銷售額也使人們更加的感受到了節日的氣氛。在互聯網的平台上不僅僅是針對商品的一種出售,也使傳統節日更增加了新的時代氣息。

第二,讓傳統節日活在當下。可以看出,國家對於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我們享受到了在傳統節日的假期,使我們更加的意識到傳統節日,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節日。學校以及機關單位和社區可以進行一些有關傳統節日的活動。比如說傳統節日相關的一些習俗活動,可以讓大家積極的參與進來。無論是製作一些傳統習俗的食品,還是物品都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也能增加一些關於這個節日的一些氛圍,讓大家對節日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自身的親自參與,更加有了參與感這不僅是對自身的一種培養,也是對於我們傳統節日的一種重視。

想要傳統節日變得更加時尚起來,一定要讓傳統節日活在我們的當下,這才是最重要的。

3、洋節很受歡迎,而我國傳統節日卻被冷落,對此我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

現在的年輕人總覺得外國西方國家好,雀手而且西方國家的節日也很受年輕人追捧。中國的傳統節日卻被搜毀冷落,對此我們要大力弘揚我頃漏嫌國的傳統節日,不過西方的節日,同時也勸說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也一起過好我們自己的節日,不崇洋媚外,不追捧西方的節日。

4、對於過春節這樣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有些人漸漸冷淡,去見見喜歡過聖誕節這樣洋人的節日,對此你有什麼看

看法示例一:
我覺得作為中國人,就應該要去了解中國的傳統的文化,傳統的中國節日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自有博大的意義在,而有些人卻喜歡上過聖誕節這些洋人的節日,這是中國文化的缺失。對於聖誕節這類的洋節日,不用太重視,只要玩一玩就好了,但是,對於中國的傳統節日應該好好重者陸視,才可以把中國的知閉這一份傳統文化傳承下來!如果對於中國的這些傳統也冷淡下來,難保以後不會再發生端午節被韓國申請為他們的文化遺產的事情!
看法示例二: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從古至今一直沿襲至今日。春節就像是我們中國的一個象徵,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將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傳承下去,而不應該鍾情與外國的節日。我們可以把西方節日當做方松、娛樂首猛頃的方式。但不能忘本,一定要將春節傳承下去。

5、什麼原因導致傳統的節日變得冷淡

傳統節日遇冷原因:一是市場培育乏力,二是年輕人認同乏力.
探究傳統節日受冷淡的原因,主要在於傳統節日面臨市場培育乏力、年輕人認同乏力的「雙重障礙」,缺少認同群體,自然就缺乏關注,難以傳承下去,最終不利於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比如,不少人反映「年味兒」越來越淡,是由於豐富有趣的民間「過大年」的各種形式和內涵已經失落,人們的頭腦中逐漸失去了年節文化的記憶。盡管人們對春節相當重視,回家過年、除夕看春晚仍是很多人每年的必修課,但這樣過年,年味兒自然淡了,更多的成為人們的例行項目。

其實,節日的功能是巨大的,它本身是凝聚文化的一種載體。過某個節日其實就是體驗某種文化,人最容易在本民族節日的文化熏陶下對本民族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為此,傳統節日文化要在繼承中創新,對於春節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同於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關鍵在於「傳承」,這樣才能真正保護其精神文化內涵。事實上,我國的法定節日、傳統節日種類繁多,總體上並不缺節,真正缺少的是先進合理的過節方式。正是因為不了解傳統節日的精神和文化內涵,而過多關注於物質形式表面,很多年輕人在傳統節日來臨時已經習慣於只關注該吃什麼,以至於中秋節一度被稱為「月餅節」,而端午節則被稱為「粽子節」,春節則成為親朋好友的「吃喝周」。再加上商家出於商業目的推波助瀾,使得傳統節日「物質化」的趨向掩蓋了其精神實質。

6、中華傳統文化備受冷遇,我們該如何對待?

現在社會中,許多人對西方節日很感興趣,萬聖節、聖誕節、情人節等掀起一波波回熱潮答。這都是因為商家的炒作,年輕人喜歡跟風造成的。相反,中華傳統節日卻備受冷遇,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很好的宣傳我們祖國的文化,現在電視台搞的詩詞大會,陳雨大會,這些都是為了提倡中國文化,搞得這種還有讀書,現在我們慢慢的引導下一輩的少年,掀起讀書的熱潮

7、我國傳統節日受到冷落用什麼話來呼籲大家

重視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 重視傳統節日內涵,弘揚民族文化特色。 炎黃五千年,共念歷史天。 中華傳統節 你我共親近。 用心傳承文明,用行成就未來。 傳統文化播神州,華夏文明永流傳。宴困 弘揚傳統節日文化,締造華夏智慧。 過傳統節日 興中華美晌隱念德攜鄭

8、許多人對西方節日感興趣,中華傳統節日卻備受冷遇。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節日?

這個問題好。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應該重視中國節日,少過、不過"洋節"。首先,我們現在得到的信息是人們冷遇中國傳統節日卻對西方節日感興趣。那麼我們可以從這點來分析:為什麼對西方節日感興趣?據我們了解,西方節日在中國盛行的比如聖誕節、平安夜等都是十分具有趣味性的,五彩斑斕的聖誕樹,好吃的糖果......這些對新時代的年輕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中國的大部分是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難免會有那麼一點枯燥,但是不妨看一下六一兒童節、春節等,這些節日大家還是非常期待的。所以這就找到問題所在了,我們可以將一些有趣的活動和節日結合起來,讓節日變的更有吸引力,提高大家對節日的期待程度,這樣中國的傳統節日就會讓人們更加的喜歡,留給人們的印象更加的深刻。那麼,今天是清明節,和家人一起外出掃墓踏青,祭奠先祖,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同時增進親情,認真對待每個中國傳統節日吧。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9、崇尚過洋節而我們中國傳達佳節卻慢慢遭受淡化,你如何去看待這種問題?

崇尚過敏鉛洋節是許多年輕人的大拿歷事情,因為這些節日富有生活氣息,中國的傳統佳節,卻在慢慢的滾搜淡化,因為它的內涵沒有不斷的擴,大,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傳統節日發揚光大

10、我國越來越多年輕人熱衷於洋節而中國的傳統卻頗受冷么你有什麼建議?

因為改革開放。
因為中國窮,所以覺得人家的好
因為我們的民族優越感太缺乏了
因為中華民族的劣根性,喜歡隨大流。
因為聖誕節的確很有意思很浪漫。

再者,中國已邁進全球化、國際化的一個標志,沒有什麼奇怪,就象英語一樣。

、「西風壓倒東風」,聖誕節為何來勢漸猛
近年來,以聖誕節為主打菜的洋節攻勢越來越猛,而悶宏中國傳統節日相對於洋節則越來越冷清。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年輕人一提到過聖誕就眉飛色舞,而傳統的農歷春節卻越來越覺得「老一套、單調、冷靜、越過越沒意思……」。聖誕節這種咄咄逼人的局面的出現有其特定的原因:
1、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過聖誕節,是國家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象徵。經濟越發達,居民收入越高,居民的物質基礎就越雄厚,對閑暇的追求也就越強,假期和節日就越多。
2、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和西方強勢經濟的作用
中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大量的歐美則槐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為數眾多的西方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西方的很多傳統習慣也被更為廣泛的帶入並產生深遠影響。
聖誕節在中國日漸盛行,經濟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在中國這樣一個根本沒有基督教傳統的國家,聖誕節這么風靡,西方的經濟、文化的相對強勢起了微妙的作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區興起過聖誕節的歷史比中國要長,主要就是因為經濟更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的擴散和傳播。
3、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對聖誕節形成了特殊定位
春節是中國人習慣了的重溫親情的時間,講的是團聚;十一五一是奢侈的休息時間,居民只想著舉家出遊,或乾脆休養生息睡懶覺養精神;而對於聖誕節為代表的洋節,中國的都市居民尤其是青年人模糊了它原有的意義,已經把它變成了聚會瘋狂開心狂歡的盛宴了。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上說,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因此對於很多青年人來說反倒顯得是一種負擔,而西方的節日大多帶有狂歡的色彩,聖誕節更像是為自己過的。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洋節日更加能夠張揚一種自由的心情。
4、商家和媒體推波助瀾的宣傳
商家和媒體從各方面推波助瀾的宣傳攻勢引領了普通大眾對節日的幻想和渴望,從而產生出波瀾壯闊的聖誕節大軍。正如現在的國慶黃金周,民眾本來不一定非要出去旅遊,但當大環境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行為的條件,當媒體和商家又做好這樣一個「美麗的」陷阱後,民眾就不得不往裡面跳了。當然,讓更多的人跳這種陷阱並無壞處,這也是一種節假日經濟。
二、中國聖誕節消費的特徵
聖誕節作為一種舶來品,在中國有其特定的適用主體和時空條件。從當前來看,中國的聖誕節消費存在以下特徵:
1、聖誕節消費的主體是青年人
調查發現,70%過聖誕節的人為38歲以下的青年人,而他們中的45%都有相當的經濟實力。
學生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的從業人員是聖誕節的主要買單者。學生能夠迅速接受新鮮事物,而一些比較開放的、直接與腦力相關的行業,比如網路、商務、教育等等,容易接觸到外來的新事物,在這些行業中工作的人自然而然就被職業帶進了平安夜,其中突出的是外企白領階層。
2、發達開放城市是聖誕節消費的集中區域
一個城市是否過聖誕節,怎麼過聖誕節,這與城市的文化構成、經濟發展、開放程度緊密相關。在北京、上海、廣州這種發達開放的城市,聖誕節已經成為尋常百姓都知道的洋節日,但是西北一些內地城市平安夜的熱鬧空氣十分稀薄,尤其是一些經濟並不發達的中小型城市,聖誕節形同虛設。再到城孫罩友鎮、農村,聖誕節更沒有蹤跡了。
3、聖誕節娛樂消費時間集中於平安夜
因為沒有假期,所以慶祝活動100%都聚集在夜晚進行, 忙碌了一天的學生、白領,這些活躍在時尚前沿的人群,都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放鬆一把。因為聖誕節也是「第二個情人節」,所以高校里的學子們最為熱衷於此,尤其是那些熱戀之中的情侶,都會選擇在平安夜裡聚眾狂歡。同樣因為沒有假期,聖誕節完全沒有闔家團聚的意義,聖誕節也就止於聖誕夜。
4、聖誕節娛樂消費強調其特有的情調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喜歡聖誕的年輕人的理由是「因為浪漫」、「是一個快樂的借口」等等,其實他們喜歡的是的聖誕節特有的一種情調。
消費者對西餐廳、酒吧、咖啡館和迪廳情有獨衷,據新華社報道,2002年聖誕平安夜,廣州市幾乎所有的西餐廳、酒吧、咖啡店都人滿為患。另據統計,上海城裡70%的14-30歲的年輕人在平安夜選擇走出家門,狂吃狂歡,其中90%的人會選擇像JJ、紐約客等可容納千人的大型迪斯科舞廳,去參加通宵達旦的化妝舞會,發泄旺盛的精力。情侶中則有88.3%去排場不大的西餐館享受一頓浪漫的西餐。年輕人嚮往的是在節日的氣氛中,感受到他們所嚮往的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另外一種文化氛圍。
5、聖誕節禮物不可或缺
在聖誕節互贈禮品,很有人情味,對人際關系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因此聖誕節禮物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