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你要宣是什麼節日

你要宣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24 17:51:46

1、中國節日表(要完整的)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中國傳統節日)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每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是「立春」,人們通常叫「打春」。為什麼這么叫呢?我國歷史上困羨有這樣一種風俗,每年立春這一天,人們穿上節日的服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上街遊行。遊行後,把紙糊的耕牛抬到縣衙的公堂上,由縣官新自執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緊耕種。因此,人們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雲《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公歷1月1日,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元旦節。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並不一致。如夏代是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等等。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會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定為元旦。)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即陰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等風俗。我國古代歷法和月相有密切的關系,每月十五,人們迎來了一年之中第一個月滿之夜,這一天理所當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漢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後來古人把正月十五稱「咐尺凱上元」,七月十五稱「中元」,十月十五稱「下元」。最遲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舉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視。到後來,中元、下元的慶典逐漸廢除,而上元經久不衰。)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舊俗中的一個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一說清明前兩天]。春秋時已出亡多年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即位[即晉文公],封賞隨其亡的臣子,唯獨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於是攜老母隱居綿山[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晉文公得知後欲加封賞,尋至綿山,找不到他,便想燒山逼他出來。但介之推堅持不出,結果母子二人俱被燒死。晉文公於是規定每年這一天禁止人們起火燒飯,以寒食表示悼念。後來便形成了在寒食這天寒食、掃墓的風俗。)

四月五日:清明節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陰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互為諧音而通用。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我國古代最早的愛國詩人屈原
遭讒言被放逐後,目睹楚國政治日益腐敗,又不得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無力拯救危亡的祖國,於是自投汩羅江以殉國。此後,人們為了不使魚蝦吃掉其屍體,紛紛用糯米和麵粉捏成各種形狀的餅子投入江心,這便成為後來端午節吃粽子、炸糕的來源。這風俗已傳到了國外。)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歷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陰歷七月七日的衡喚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後有婦女於此夜向織女星穿針乞巧等風俗。所謂乞巧,即在月光下對著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刀准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農歷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陰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正當秋季的正中,故稱「中秋」。到了晚上,月圓桂香,舊俗人們把它看作大團圓的象徵,要備上各種瓜果和熟食品,是賞月的佳節。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據傳說,元朝末年,廣大人民為了推翻殘暴的元朝統治,把發起暴動的日期寫在紙條上,放在月餅餡子里,以便互相秘密傳遞,號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義。終於在這一天烘發了全國規模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腐朽透頂的元朝統治。此後,中秋吃月餅的風俗就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陰歷九月初九。我國古代以九為陽,九月九日正是陰月陽日,故名「重陽」。相傳東漢時汝南人桓影,聽到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南將有大災難,趕快叫家裡人縫制小代,內裝茱萸,縛在臂上,登上高山,飲菊花酒,藉以避難。桓景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裡的雞、狗、羊全部死掉。從此,民間就有在重陽節做茱萸代、飲菊花酒、舉行廟會、登高等風俗。因「高」與「糕」音同,所以重陽節又有吃「重陽糕」的習俗。唐代詩人王維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記載了當時的風俗習慣。由於該詩感情真摯,至今膾炙人口。)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歷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現在,一些地方還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義是「去」,引申為「易」[交替];「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除」乃除舊布新之意。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除夕」在古時還有許多別稱,如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等。稱呼雖多,但總不外乎送舊迎新、祛病消災的意思。)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
(是農歷的一歲之首,俗稱「大年」。春節的來歷,在我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我國民間最熱鬧、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年:
(人人常把過春節說成「過年」,而「年」的最初含義與今天根本不同。據說,在很古的時候,世界上有一種最凶惡的野獸叫「年」。它生長得比駱駝還大。跑起來比風還快,吼起來比雷還響。它一出來,見人吃人,見畜傷畜,人們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天神為了懲罰「年」,把它鎖進深山,只許它一年出山一次。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了「年」有「三怕」——怕紅顏色、怕響聲、怕火光。於是,有一年臘月三十晚,大夥在門口貼上紅紙,不斷地敲鑼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裡徹夜點上燈。「年」晚上來了一看,家家燈光通明;一聽,處處放炮聲,嚇得它不敢進村。白天它又偷偷下山來,見還是戶戶門上紅,遍地咚咚響,嚇得它膽顫心驚,調頭又跑回去了。從此後,「年」一直沒敢再來,據說餓死在深山老林里了。後來,人們才把防「年」、「驅年」,變成安安穩穩地過年了。「年」沒有了,但是過年的習俗仍保持著。鮮紅的春聯,輝煌的燈火,清脆的爆竹,響亮的鑼鼓,年年如此。)

2、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是什麼時間什麼風俗?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熬年守歲、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
3.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4.清明節:公歷4月5日左右
習俗: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6.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
8重陽節: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
9.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
習俗:喝臘八粥
(2)你要宣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中國傳統節日的現實意義:
1.傳承中華民族「天人合一」思想
通過人的努力讓自然災禍不要影響人類生活,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走的是和諧發展道路,要求綠色發展,人類不能通過掠奪方式攫取自然資源。傳承傳統節日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助於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目標。
2.傳承和發揚儒家思想基本精神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困境在於其儀式的固化和內涵的物化。傳統節日的現實意義在於通過節日文化宣傳,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完成基本的道德教育。
3.建立民族情感和愛國思想
相同的信仰能夠拉近不同地區、不同價值觀人民,甚至是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間的距離。傳統節日的存在,能夠讓人民潛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感召,對民族精神的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實現有著重要意義。

3、一年當中有哪些節日?節日里有哪些活動

一年之中的節日:元旦、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節日活動:


1、元旦(1月1日)

①元旦的慶祝方式一: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國家都把元旦頂為法頂節日,在元旦這天放假。新中國成立後,也規定元旦為法定節日放假一天。

②元旦的慶祝方式二: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由團體組織的活動,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以前就有組織敲鑼打鼓、集體跳民族舞的,現在在電視記錄片上還能看到,到科技發展的今天,就演變為聯歡晚會什麼的了。近年更是有旅遊、聚會等節目,反正元旦這天並沒有太多的傳統,在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發揮了。甚至,元旦這天對年輕一代來說只意味著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簡訊

③元旦的慶祝方式三:保留著中國傳統的慶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間了,尤其是在農村。每到元旦,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炮竹,殺雞宰鵝的,拜祭過各方神靈後就是一家人團聚一餐。

2、春節(農歷一月一日)

拜年、貼春聯、放爆竹、發紅包、舞龍舞獅、家庭團聚、年夜飯(團圓飯、團年飯)、小孩也會有壓歲錢

3、清明節(4月5日)

蹴鞠、植樹、放風箏、掃墓、踏青、插柳

4、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佩香囊、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菖蒲  、懸鍾馗像、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5、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賞月、吃月餅、賞桂花、喝桂花酒、燃燈、觀潮

6、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放紙鷂

4、大齡兒童節快樂祝福語

大齡兒童節快樂祝福語:

1、兒童的生活是游戲,大人的游戲是生活。小時候玩過家家,長大了玩愛情游戲。小時候玩捉迷藏,長大了玩網路游戲。游戲人間,童趣無限!六一兒童節快樂!

2、出生的時候,你是超酷兒童。讀書的時候,你是三好兒童。戀愛的時候,你是純情兒童。工作的時候,你是天才兒童。今天兒童節,祝超級兒童節日快樂!

3、兒童節是人生第一節,從兒童節到青年節,從光棍節到情人節,從父親節母親節,從重陽節到清明節,每一個里程碑,都是一顆童心。童言無忌,六一快樂!

4、送你一首歌,叫做快樂,送你一首詩,叫做童趣,送你一段傳奇,叫做孩提,送你一份心情,還你童真的過去。追憶童年過六一,開開心心童夢里。

5、樹葉因風而動,雛苗因土而長,瀑布因流而成,天空因鳥兒而生動,海洋因珊瑚而神秘,沙漠因綠洲而有生氣,生活因年輕而美麗!祝兒童節快樂!

5、關於國慶節的手抄報內容

國慶節手抄報內容:


中國國慶節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共進行過14次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周年、1999年國慶50周年、2009年國慶60周年的三次。


國慶節由來:


國慶節意義:

國家象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特徵,是伴隨著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功能體現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

基本特徵

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即為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慶祝國慶簡短詩歌:

1、《國慶》

舉國上下慶國慶,

遙想當年戰鼓驚。

全國人民齊祝興,

皆出兒女愛國心。

2、《國慶有感》

紅旗隨風舞翩翩,

燈光溢彩映亮天。

舉國同慶數十載,

千家萬戶齊開顏。

3、《慶祝國慶》

禮炮聲聲震天下,

五星紅旗似彩霞。

光輝歷程世矚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開放揚起帆,

祖國躍上千里馬。

今日再展戰洪圖,

燦爛前景世人誇。

視如今,

風雨過後更神氣。

6、端午節什麼宣傳方式最好?

端午節什麼宣傳方式最好?

宣傳還是挺多種考慮的 比如網路 簡訊 電視 戶外 都是很多種的考慮 最主要要看你的預算多少 發發傳單 簡訊的比較合適 這種都適合節日的促銷什麼的 傳單的話就算上人工 簡訊的話就是找個正規的公司發發 效應也行 價錢合適 效果不錯 網路成本較高 不過預算夠攜銷也可以考慮

德辯塵游州最好的宣傳方式

找專業人士做吧,德州學院裡面有一個專門的自行車宣傳團隊。配備音響等設備,效果不錯。價格還可以。電話是:一八七六六零三四一五八

目前最好最省錢的宣傳方式?

靠自己的質量宣傳

端午節怎麼宣傳內衣

就是讓工廠給你做點海報,這個要代理才有,沒有代理的話就自己做了,就是寫下店鋪開張打折優惠,拿海報可以當購物券使用,說明海報的優惠

端午節的宣傳語100字

1. 歡度端午佳節,喜迎四海賓朋。
2. 端午龍舟賽,節日更精彩。
3. 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4. 民族節日,代代傳承,端午快樂。
5. 棕香濃濃飄萬里,艾草芳芳進千家。
6. 憶大夫九死未悔,懷屈原浩然正氣。
7. 賽龍舟,賽出水平賽出遊子意。
8. 吃粽子,吃出文化吃出故鄉情。
9. 端午節你我共同的節日。
10. 傳統佳節端午游,綿山特產任君選。

怎麼在端午節宣傳大棗

題主好想法,去端午節喜歡手工包粽子的地放,大部分粽子傳統上還是比較喜歡加紅棗的。不僅如此還可以和粽子困定出售大棗。祝你好運吧

端午節的傳統過節方式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女兒節,天中節、詩人節、龍日等。雖然叫法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過節的習俗還是基本相同的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東漢孝女曹娥說和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說。高成鳶表示,這些說法雖然各有各的道理和民間傳說,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為流傳。
中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插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一些習俗已難覓蹤影,如飲雄黃酒等。目前比較普遍的習俗活動是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葉菖蒲,其中,吃粽子最為普遍

VR全景是最好的宣傳方式嗎?

vr全景不是最好的宣傳方式,但也算是之一,如今宣傳的方式有很多種,微電影宣傳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10年的時候吳彥祖主演了《一觸即發》微電影,那是史上最早的一部微電影廣告,90秒的時間,講述了吳彥祖在交易中遭遇襲擊,為了順利完成交易,吳彥祖聯手女主實施調虎離山計劃,幾經周折最終達成目標。完整的故事情節,雖然少了一些具體過程,但效果已經達到了,吸引了眾多觀眾。從此,微電影便受到廣大觀眾熱愛,越來越多人喜歡看這種簡短而又精彩的短視頻。企業微電影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越變的逐漸成熟,用故事來代替直白的廣告,讓人們更加樂於接受這個廣告。
紅瓜子傳媒微電影製作將企業的宣傳用故事的形式展現出來,更得受眾歡迎。

ATL.BTL. Interactive.PR是什麼宣傳方式?

ATL=Abover The Line,主要指電視廣告等傳統媒體的廣告策略
BTL=Below The Line,主要指非傳統媒體的廣告策略,比如互動,網路推廣等
INTERACTIVE=互動,多指網路方面的
PR=公共關系,很傳統的推廣手段.

女裝端午節活動宣傳語

樓主女,能玩會鬧,屬於有點小作的女人,思維偏男性~~~愛人很愛和我聊天,昨天又擺出一付要長談的架勢,被我果斷拒絕後表示很受傷~~~一個男人,一個公司副總,兄中竟然喋喋不休了一個小時,數落我不陪他聊天。要這樣也就算了,大姐喜歡他,可...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