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土家族過什麼節日啊

土家族過什麼節日啊

發布時間: 2023-04-25 05:46:21

1、土家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牛王節、嫁毛蟲節、五月節、趕年節、舍巴節、女兒會、六月六、調年會等。
土家族節日民俗較多。從節日內容看,有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娛樂及生產性節日五類。其宗教信仰有對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為崇拜對象。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廟,立有白虎神位,經常祭祀。還有對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節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節。這天各地都要舉辦牛王節歌會,搭起歌台,將牛頭像懸掛在歌台中央,以歌頌牛的功德。牛王節十分熱鬧,各家各戶提前 一天將牛梳洗干凈,喂精飼料,角上系一朵大紅花,一早牽著去趕歌會,同時,也藉此機會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壯。傳說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間日子苦,終日勞作,仍吃不飽,就悄悄盜了仙谷給人間,這事讓守穀神發現了,告到玉帝那裡,玉帝一氣之下將神牛打下凡間,讓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從那以後,牛就陪伴人們耕田了。人們不忘神牛盜仙谷之恩,就將「仙谷」改為「盜谷」,日後又將「盜谷」改為「稻穀」。神牛盜仙谷的時間是農歷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將這天定為「牛王節」,以各種形式予以慶祝,這便是牛王節的來歷。
嫁毛蟲節
此外,四月初八日過「嫁毛蟲」節,又稱「敬婆婆神」。屆時,家家用紅紙兩條,分別寫著:「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歸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貼在堂屋左側中柱上面,以為此舉可以驅除蟲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為「曬龍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皆與漢族地區相近似。但對重陽節,黔東北土家族較為重視,須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說。
五月節
農歷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稱五月節,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 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渡。五月節實際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端午之「端」字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來稱「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稱為「端午」;既然是兩個「午」,故又被稱作「重午」;再者,由於古人把午時稱作「陽辰」,所以又稱「端陽」。
趕年節
趕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人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小月為臘月二十八,大月為二十九。為什麼要提前,有幾種傳說: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間,其先民隨胡宗憲征倭。於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將士,除夕倭寇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關於抗倭立功符合歷史事實,《明史》有載。還有關於為了打仗而提前。過趕年節要作糯米粑,殺豬祭祖、煮酒。除夕之夜還要「守年」、「搶年」,即吃過團圓飯後,手執吹火筒在房前屋後轉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獵槍上山走一趟曰「模營」,以紀念先人。雖提前一天「趕年」,大年三十晚上還照樣過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鄰」。還有各種文娛活動,「玩龍燈」、「盪鞦韆」、「踩高蹺」、「唱難戲」等等。
舍巴節
「舍巴日」,土家語,又稱「舍巴巴」,「舍巴」擺手之意,「日」,動詞,「做」之意。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帶有濃厚的祭祀色彩,歌隨舞生,舞隨歌名。相傳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種戰舞,始於遠古,繁盛於明清時期。舍巴分為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多者上萬,少者數百,擺手時以鳴大鑼、擊大鼓呼應節奏,氣勢恢宏,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翩翩進退,成對成雙,節奏鮮明生動。擺手歌長達數萬行,堪稱土家族史詩。
女兒會
「女兒會」,又名恩施土家女兒會,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風俗習慣,也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一種場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情人節。
六月六
絕大部分土家族都將六月六稱之為「曬龍袍」,與漢族稱謂基本相同,但節日傳說截然不同。關於六月六來源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廣泛的說法是:這一天是湖南茅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難之日。相傳,覃篨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壓迫,在這天慘遭殺害。在刑場上,覃篨怒目圓睜,當劊子手凌遲剝皮時,忽然從他身上飛出九條金龍,霎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朱元璋嚇得從金殿龍椅上暈倒在地,連忙爬起來禱告蒼天。同時下令將人曬干,紮成覃篨像,讓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將覃篨血染的戰袍搶回來洗凈曬干,立廟祭祀,謂之「曬龍袍」。從民間傳說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
調年會
「調年」是土家族的春節,它要先漢族的春節一天。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土家族的先民隨胡宗憲征討倭寇,在臘月二十九那天提前過了年,慰犒將士。將士們吃了豐盛的酒席,養精蓄銳,到除夕那天狠狠打擊了倭寇,取得了勝利。以後,為了紀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過年,並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調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他們要在調年期間舉行豐富的喜慶活動。調年活動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一般的是根據每個家族自身的情況來看是否過趕年,如鳳凰縣有韓姓土家族二十八過年的,但也有韓姓土家族是三十才過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過年的等等。

2、土家族有什麼節日

土家族的節日有:辦年貨、祭灶、掃塵等。
1、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祭灶
民間祭灶源於古人拜火習俗。如《釋名》中說:「灶。造也,創食物也。」灶神的職責就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3、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3、土家族有那些傳統節日

一、過年
過年,過年是土家族最大的節日,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到正月十四、十五結束。過大年的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
『土人度歲,逢月在以二十九為歲,月小則以二十八日』,『相傳土司出兵,正值除日,全民間先期度歲,後遂以為常。』過年的方式很特別:『是日土民供已故土司某神位於堂上,陳以酒醴魚肉,而置亡祖先木主於門後。祭時將牛馬雞太藏諸洞中,老幼男女各屏息以待,謂某神在堂,不敢驚也。』土家人殺年豬後,把豬放在門角後,用蓑衣蓋上,一人持刀守候。若有人從門前經過,即拿刀追趕。趕上了就拉到家裡吃一頓肉。過年時,肉不細節,吃大塊肉,菜不分炒,吃『合菜』,吃大碗酒,年飯用大蒸籠蒸好,吃數日,團年時,關上門,抓緊吃喝,不許說話。大年三十要吃團圓飯,並徹夜守歲。正月初一還要四處拜年。
正月間最熱鬧的是跳擺手舞。『每歲正月初三至初五六,夜鳴鑼擊鼓,男女聚齊,搖擺吶喊,名曰擺手』。擺手時間:『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但大多在正月進行。由於地區家支姓氏不同,有跳三夜、五夜、七夜,也有跳十幾夜的,有的白天黑夜都跳。每個自然村有一個專供跳擺手舞的擺手堂,擺手堂里設有土王廟,廟前是空曠的坪場,坪場中栽有杉樹,樹上掛有彩燈。擺手人圍著古杉樹轉圈跳舞,其基本動作是單擺、雙擺、迴旋擺三種,其特點是手腳順擺,擺左手出左腳,擺右手出右腳,俗稱『同邊手』。擺手幅度不大,腰膝微曲,擺手的人『男女相攜,蹁躚進退』踩著鼓點跳舞。鑼鼓掛在中央的古樹上,由一人敲打。擺手舞分為大小兩種,大擺手以地區為單位進行,時間長,規模大,內容多,套數全;小擺手則以自然村為單位進行,時間、規模均不如大擺手。大擺手不單是進行擺手活動,還有文武大表演和物資大交流,活動多種多樣,其內容之豐富、規模之宏大在其他民族中是少見的。
從正月初一前兩天開始過,第一天稱大年,第二天稱小年。除夕夜,農村人家,戶戶都要在火壟里架起大火,烤的人面紅耳赤。火壟里燃燒的大樹兜子叫『火主』,是事先在前幾個月都准備好了的。城鎮人家則多燒白炭。『紅火』預示興旺。這個風俗大約是遠古時的火崇拜的遺風。圍坐聆聽老人講故事。守歲到天亮。
一年之中最鮮亮最激動人心的活動,是從子時交庚時的『除夕』緊接新正開門的『出天行』祈福開始的。接財神、迎喜神、祭祖先、逐癘疫都在這一時刻進行。頓時,鞭炮聲起,山鳴谷應。節日期間,土家人要吃象徵吉祥如意,富富有餘(魚)的『紅曲魚』和大鍋燴菜(或稱合菜)。正月初舉行古老的『擺手舞』會。『擺手舞』又稱『舍日巴』,土家族男女青年身著絢麗多彩的『西蘭卡普』(錦被),打著綉龍鳳的吉祥彩旗,抬上木鼓、在二胡、嗩吶、牛角等樂器的伴秦下起舞,常伴有詩歌,舞姿古樸,曲雅,優美,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七十多個動作,形象鮮明,有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參加者達萬人之多,場面盛大。此外,耍龍燈,耍獅子,燈會,戲劇,武術等活動為歡樂的土家人帶來無限情趣。
長陽土家人特別重親緣,重友誼,春節時期正是聯絡感情的大好時期。拜年首先是男女依次拜長輩,長輩對晚輩特別是幼輩分別給『打發』,俗稱『壓歲錢』,故俗諺有『大人愛種田,伢們愛過年』之說。趁時,人們走親訪友,相互拜賀,俗話又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之說。
在眾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卜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祈求祖先護佑。
團年時,要先給果樹和犁鏵、牛欄、豬圈、雞舍喂飯,給碓、磨、鋤等貼"壓歲錢",以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瓜果豐碩、財源興隆。
二、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的元宵節,事實上是春節的延續。
同歷史上元宵節一樣,長陽的元宵節也以張燈和觀燈為主要內容,氣氛尤其熱烈。
因長陽是山區的原因,受到條件的限制,花燈製作的種類並不多,不象《長陽南曲·數燈》那樣,一下數了99種,那隻能是民間藝人的誇張。常見的是大紅瓜燈、六角宮燈、蓮花燈、兔兒燈、走馬燈等。
城鄉最熱鬧的游藝活動是舞龍燈、玩獅子、跑竹馬、玩蚌殼精和劃采蓮船等。龍燈製作分青、黃、赤、白、黑五色,節數有九、十一、十三之分。表演花樣有[二龍戲珠]、[雲龍翻身]、[玉龍盤柱]、[金龍擺尾]、[四門穿花]等。表演最熱鬧的是五龍俱出,互斗雌雄,至時,大鼓大鑼響徹天外,鞭炮雷鳴聲震屋宇,聲勢格外壯觀。據故老相傳,縣城龍舟坪時謠有『東門的青龍西關外的白,何家坪的「黑臊牯」撩不得』之說。鄉間,也有玩『草把子龍』的,俗稱『瘟燈』,用茅草紮成。還有玩『板凳龍』的,即在板凳上裝一龍頭龍尾,一人手執凳腳而舞之,這些龍燈,小巧靈便,亦極富魅力。
三、土地節
時在二月初二日,俗傳為土地生日。古代稱『社祭』,社即社神。在長陽,每逢社日,則興『鬧土地會』。但是,這種有一定規模的村社活動到民國年間已經消亡了,僅僅在民間還可見到這種古俗的遺存,即人們多於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廟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風調雨順。此外,無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後,回家享用『牲醪』。此間,往往也有鄉鄰親友三五不等,人們俗稱『吃春酒』。
四、清明節
在長陽,清明掃墓是一項重要禮俗活動。清明當頭,更屬農忙時節,依時,『鄉人采「雨前茶」,插「清明秧」。遇雪曰「桃花雪」。諺雲:「貧人休聽富人哄,桐子開花下谷種」……是月,旱苗草生須薅,曰「薅頭道草」。苗初長去其太密,曰「破苗」。』
五、牛王節
各地土家族都有一個重要節日——牛王節,牛王節選擇四月初七、四月初八、四月十七日、四月十八日等不同的日子,因地區而異。這一天定要殺豬,做大坨肉祭祖先。擺筵席招待出嫁的姑娘和至親好友。這個節的來歷流傳著『牛王』神話說。古代農民刀耕火種日夜辛勞卻忍飢挨餓,牛王奉命下凡了解到『三日一餐』難以活命,便擅改『聖旨』叫老百姓『一日三餐』。玉皇將它貶到凡間只許其吃草。因此,土家人為感激牛王,把四月八定為『牛王節』。
六、端午節
在長陽,端午節一應習俗均照節禮如儀。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一般的是,不是一過了之,而是過了初五的頭端陽以後,還有十五的大端陽和二十五的末端陽。三個端午節中除大端陽、末端陽不再懸艾、掛菖蒲外,一應節日飲食如舊。
七、六月六
土家地區內各處六月六節內容不同。湖北的清江流域,六月六為向王節。人們焚香燭、放鞭炮、備酒肉、祭祀向王——廩君,祈求他保佑人們在水面上航行平安。利川、龍山等地的土家人相信黑神能驅邪除穢、消災免病。六月六這天燃燒香燭,抬著披紅掛彩的黑神遊行,名曰『燒黑神』。湘西嚴姓的土家人在六月六這天過年。有部分土家人認為六月六日是太陽的生日,要敬祭太陽神,祈求太陽神賜給陽光,溫暖萬物,確保豐收。有的地方又以六月六日為吃新節,人們煮酒殺牲敬神,感謝、祈禱神靈賜與豐收。
八、七月半
七月半,也是土家族較大的節日,即農歷七月十三。這個節日主要祭祖,有的地方叫『鬼節』。傳說這天閻王放開了鬼門關,讓所有的鬼魂回家。所以一進七月,家家戶戶打掃環境,並且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家中看到蛇蛙等不能打死,要焚香燒紙,說這些東西是祖先變化的,過節後要備辦一些稀飯,燒些紙錢拌在裡面,在大門外遠處點灑完,叫做灑『鬼稀飯』,表示送祖先趕路。有的地方稱『趕雲南大會』。
九、中秋節
長陽土家人過中秋,一般有四項活動:
一是以月餅、點心敬奉父母或饋贈親友,以表示對父母的養育之恩或友誼,同時以應其團圓之意。
二是設月餅瓜果點心與家人一起賞月,士人之家亦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一邊詠詩.。
三是以中秋夜月占來時氣象年成,農諺雲:『雲遮中秋月,雨打上元燈。』
十、重陽節
在長陽,亦有飲重陽酒的風俗,縣志載:『季秋九日,士人攜酒登高,極游觀之興。人家造醪糟伏汁酒,其酒經年不艷,謂之重陽酒。』這種酒俗稱『缸面酒』。
十一、過小年
時在臘月二十四日。臘月二十四日的過小年,是一個僅次於大年的節日。自古以來,圍繞這一節日的重要俗禮便是『祭灶』,以報『火食生養之恩』。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