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五十八天後是什麼節日

五十八天後是什麼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25 05:48:12

1、一年中所有的節日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中國一年中所有的節日的先後順序是: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正月初一)

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

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正陽節、龍日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 。

端午習俗主要有食粽子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2、各個節日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春節 夏歷正月初一 俗稱過年,傳統上從歲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湯圓)

元宵節 夏歷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慶團圓

清明節 陽歷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掃墓

端午節 夏歷五月初五 又稱端陽節,主題:吃粽子

七夕 夏歷七月初七 又稱中國愛情節、情侶節,神話傳說中鵲橋相會之日

中元節 夏歷七月十五 又稱盂蘭節,俗稱七月半、鬼節,有祭祀靈魂等民間習俗

中秋節 夏歷八月十五 舉家團圓節,主題:賞月、吃月餅

重陽節 夏歷九月初九 敬老節,並有其他多種主題

古爾邦節 伊斯蘭歷十二月十日 宰牲節

1月1日 元旦節 公歷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國際婦女節 慶祝婦女為社會、政治、經濟等做出的貢獻 婦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樹節 孫中山逝世紀念日,以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為紀念,1979年全國人大恢復 不放假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慶祝勞工運動為社會及經濟等作出的貢獻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節 紀念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的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不放假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慶祝兒童福利的促進 兒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建立紀念日 紀念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軍節 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紀念1945年9月2日日本與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師節 慶祝教師為社會做出的貢獻,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設立 小學、初中一年級教師和學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國慶節 紀念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 農歷新年 放假三天

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 賞燈,吃元宵 不放假

農歷二月初二 春農節 又稱「農頭節」,傳說「二月二、龍抬頭」 不放假

農歷節氣清明 清明節 掃墓祭祀 不放假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紀念屈原(存在爭議),吃粽子,賽龍舟 不放假

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 又稱「七巧節」、「乞巧節」,相傳牛郎與織女在鵲橋上相會,中國的情人節 不放假

農歷七月十五 中元節 又稱「鬼節」、「盂蘭盆節」、「七月半」 不放假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家人團聚,賞月,吃月餅 不放假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 登高,老年節 不放假

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祭祖先神靈,祈豐收吉祥 不放假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爺上天 不放假

農歷最後一個月最後一天 除夕 歲末,守歲 不放假

回歷10月1日 開齋節 又稱「肉孜節」,齋月結束,伊斯蘭教節日 不放假

回歷12月10日 宰牲節 又稱「古爾邦節」,朝聖次日,伊斯蘭教節日 不放假

3、中國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的順序

中國主要傳統節日及日期按先後順序排列如下: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3)五十八天後是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