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為什麼中國人要娶過外國人的節日

為什麼中國人要娶過外國人的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25 06:52:11

1、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外國人的節日?外國人過中國人的節日嗎?

中國人不是要過外國人的節日,而是現在在這個快速前行的時代,生活壓力變的很大,生活節奏也飛快異常,國人壓力太大,有個節日就想過過,而傳統節日,被當權者一壓再壓,基本沒有什麼節日可過了,你想想小時候過個春節什麼樣兒,現在什麼樣兒,就明白了。
還有,現在的時代是信息化、網路化、國際化的時代,拋去當權者怎麼拉籬笆做牆這事不說,不可能完全擋住外面信息的沖擊,完全擋住了,就是北朝鮮了。外國人的節日作為舶來品,自然有它吸引年輕人的一面,而年輕人活力比較強,比較樂於接受新鮮事物,願意去嘗試,他們會發現西方的節日比較對應他們的心裡選擇,所以這種年輕人狂歡聖誕的情況就不難理解了。
外國當下的文明相對中國當下的文明而言,是先進許多,這個是事實,反駁沒有用,外國人過不過中國節日我不知道,我感覺樂意過的不多,大概都想中國的年輕人一樣,圖個熱鬧吧。
淺談一下,不喜勿噴。

2、為什麼中國人喜歡過外國人的節日?

1、大部分中國的傳統節日缺少相應的象徵物(人)的支持和對個體感情需求的滿足,大部分傳統節日沒有那種讓人印象深刻的感覺。節日也是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最初的節日可能是慶祝豐收或者在節氣交替的時候產生了集體參與活動的一種儀式,而現在已經沒有慶祝豐收的必要,隨著空調、暖氣、貂皮大衣等工具和物資的出現,節氣的變化也不再受人頃塵重視,現代人過節日往往是滿足情感訴求,像中秋的人月兩團圓和大年三十年夜飯因為能夠滿足人們對家的情感訴求而一直長盛不衰,而其他的節日相對在這方面就比較弱一點。
2、現在使用的歷法是公歷,不使用農歷,傳統節日往往與農歷聯系在一起,而現代人漸漸已經沒有農歷的概念,對與農歷相對應的節日的概念也就越來越淡或乎御了。可能也是城市的月亮越來越模糊吧,我們已經沒有根據天上的月亮和星象來了解時間的習慣和心情,也不會了解那些對於男耕女織的年代無比重要的節氣,傳統的節日也越來越模糊。
3、商家的炒作,這點對於外國節日進入中國生活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然,外國節日的進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受到現代教育而不是傳統教育的人們的感情需求衫岩,象父親節母親節情人節等等。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孝順父母是天大的事情,根本就無需再來個什麼什麼節來表示,但是現代人確實有很多情況下沒法做到,這個時候在中國傳統節日里又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來表達這種感情,外國的節日就乘虛而入了。

3、中國人為什麼要過西方人的節日呢?

聖誕節在中國流行有些不可思議,據我所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信奉基督教;而中國傳統節日的概念在年輕人中漸漸淡化,甚至在最重要的春節,人們回家與親人團聚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新年將至,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慶祝節日的到來。 全球一體化不僅促進了國際商業貿易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各個國家各個地區人們的傳統和風俗習慣。以美國的餐飲為例,美國的每個城市都有中餐館,我相信沒有哪個美國人不曾吃過一頓中餐,而義大利、希臘、泰國、墨西哥或其他各個國家口味的餐館也遍布全美。 聖誕節在中國流行 有些不可思議 就像美國人接受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一樣,中國的年輕一代也在吸收著西方文化,比如他們熱衷於慶祝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 任何事物都會因為時空的轉變而發生變化,文化也不例外,尤其是當它需要融入另一種文化時,必然會使本來面目有所改變。比如,在美國出售的中餐,味道會跟它在中國的有些區別,那是因為它要適應美國人的口味。同樣地,根據我在中國的親身經歷,中國人慶祝西方節日的方式也跟美國人的傳統慶祝方式有很大區別。 4年前,我曾在中國的一所大學教過兩年書。執教期間,我發現,慶祝聖誕節在學生中非常流行。 學生們不僅互贈卡片和禮物,還會在聖誕前夜或聖誕節當天舉行舞會。此外,還有許多商店用聖誕樹進行裝飾,甚至請人裝扮成聖誕老人。這些和美國人慶祝聖誕節的方式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但無論如何,我都覺得聖誕節在中國流行有些不可思議,因為聖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而據我所知大部分中國人並不信奉基督教,也不明白這個節日的真正內涵。聖誕節是基督教徒為了慶祝耶穌誕生而舉行的慶祝儀式,因此最初,在美國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只有基督教徒才慶祝聖誕節。不過時至今日,聖誕節已經變成了宗教和傳統文化的混合體。在聖誕節期間,人們不僅會像過去一樣去教堂並互贈禮物,還會豎起聖誕樹,在壁爐邊掛起長襪,等待聖誕老人的禮物。如果將這一切都看作是聖誕節傳統慶祝方式,那就錯了。事實上,大約200年前,聖誕樹才開始成為慶典的一部分,而聖誕老人的出現甚至只能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而與中國年輕人的慶祝方式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國家的聖誕節並沒有大型的派對和舞會,因為在西方傳統里,聖誕節是一個與家人團圓的日子,就像中國的春節。一家人會聚在一起,享用一頓大餐,然後在聖誕樹下拆開禮物,然後一起去教堂。 眼下中國人熱衷慶祝的西方節日不僅有聖誕節,還包括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等,只不過,中國的年輕一代都將這些節日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將其視為一種與朋友聚會的機會。 不要因為「洋節」 使傳統日漸沒落 就在這些洋節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同時,中國傳統節日的境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曾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全家會一同賞月並享用美味月餅,古代也有許多名士為此作詩賦詞。然而如今,「中秋」的概念已經在年輕人中漸漸淡化。甚至在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人們回到家與親人團聚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通常還沒等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就已經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工作中了。 節日是文化的一個方面,而文化則是隨著世界脈搏的跳動不斷變化的。我們每一次慶祝節日,都是在有意無意地幫助這種節日傳統在文化中得以延續,或者使其發生變化以達到與時俱進。正如人隨著年齡增長外貌會發生變化,人生經歷也會有所不同,文化以及傳統的變化也是理所當然的。隨著全球相互聯系日益緊密,文化傳統也成為世界各國共享資源之一。而外來文化想要在某處落地生根,也必然需要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環境。 就文化本身來說,並沒有好壞之分。但無論如何,古老傳統的喪失的確令人痛心。如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流行說英語,穿牛仔褲,聽英文歌曲,甚至連聖誕節這樣的宗教節日在很多非宗教地區都開始盛行。我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它的確意味著,很多地方的傳統文化日漸沒落。每一種文化和傳統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它不應該隨著現代化和全球化的進程而被我們遺忘。很多人都認為現代和傳統互不相容,但實際上,文化傳統是能夠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生存的。就像處 於傳統耕作方式的農民能夠適應手機片刻不能離身的現代生活一樣,古老的傳統和節日文化也一樣能夠得以在這個發達的現代社會發揚光大。但這歸根結底都要取決於人,如果人們決定拋棄傳統,那它勢必逐漸沒落;如果傳統得到人們的重視,那麼它必然會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光彩

4、為什麼中國也要過外國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內容,比如春節、中秋、端午節等,過節時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節,要一家人吃團圓飯,還要走親訪友,久而久之有的已變成一種固定的應酬,不管喜歡不喜歡都要做,甚至許多的內容帶有了更為復雜的背景。高興之外並不輕松。

洋節,即使是傳統的也只不過是家人團聚,而現在被商業開發後,基本上就是輕松消費、熱鬧玩耍。到了中國,由於並不受到年長者的重視,年輕人自由自在,三五成群、邀朋呼友,想怎麼過就怎麼過。加之商家的炒作,自然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從消費和娛樂的角度看,多一個節日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好事。既可以促進消費,拉動內需,又能讓百姓感受到異域的文化,多一個娛樂消遣的機會。

★引進一些外來的節日文化,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歡樂,能多些人們相互間溝通感情、增進友誼的機會。

★各大商場里已經充滿了節日氣氛,五花八門的小禮品很吸引人的眼球,新鮮、刺激、有趣應該是年輕人愛過洋節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其實不管洋節土節,都包含有家人團聚、祝福平安等吉祥的意思,所以除了我們的傳統節日,一年中再多一些洋節,不是多一份快樂嗎,只可惜,內地不像香港,過洋節不放假。

★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經過幾千年漫長歲月延續下來的,很難說哪些是我們原始的文化、原始的節日,就像我們沒有理由排斥國外先進的技術、文明,拒絕學習外民族語言一樣。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多一些節日沒有什麼不好。

★只是找個多吃一頓的理由和借口,又不是什麼大事,不必認真。喜歡這個節日的人,可以在平安夜約上幾個友人,共同享受這個浪漫的節日,如果不喜歡盡可以在家休息。

★有節就過啊,圖個開心。節日雖然分古今中外,但都算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凡是節日都有個特別的意味,過節就過個意味唄。

★聖誕節只是諸多「洋節日」在中國的一個縮影。近些年,情人節、愚人節、感恩節等眾多的「洋節日」在中國都市大行其道,但這些西方節日原有的意義已被中國的年輕人曲解,變成了「瘋狂聚會」、「狂歡的盛宴」。

★過春節總是要和父母長輩在一起,感覺很悶,洋節就不一樣了,每年的洋節都和朋友們一起過,大家沒有代溝,在一起無話不談,吃飯點菜也不用看長輩的臉色,真好!

★排斥與跟自己年齡相差懸殊的人交往,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春節興味索然,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不願意和長輩在一起。洋節在中國還是新興事物,難以被年齡較大的人接受,基本屬於年輕人的『專利』,可以說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同齡集中』的機會,因此會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因為有意義、有趣。比如國外的聖誕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等等,不都是非常有意義的節日嗎?跟政治、民族自尊沒有關系,誰不喜歡溫馨浪漫的節日氛圍呢?

5、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為什麼中國人要過西方人的節日呢?這問題說來話長。 從根本上說是崇洋媚外,從本質上論是文化侵戰。 俺以為:對國外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理念應當發揚光大,但一味地、盲目地追捧西方人的節日知胡,西方並不因此而感謝華夏子孫的。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己老祖宗的傳統節日都不重視,不大力弘揚,是非常可悲的,丟掉咱中華民族上下幾千的傳統文化,無異於自取滅亡! 所以,額的觀念很「OUT」。對風靡國內外的「生蛋接」、「如鍵秦仁潔」、「於人結」等洋節不僅目啥興趣,且嚴重水土不服,惟選擇性渣猛巧地情有獨鍾-----感恩節。 因為,感恩是個充滿愛意的詞,這世界因為有愛而溫存、美好!草根之言謹供參考。

6、情人節是中國的節日嗎?為什麼中國人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起源於基督教。這是一個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襲晌克力、賀卡的節此高日 男女在這一天拍扒鋒互送禮物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情人節的晚餐約會通常代表了情侶關系的發展關鍵。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其他國家也已開始流行。[1][2]
而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姑娘們重視的日子,因此而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由於能表達共同的人類情懷,各國各地紛紛發掘了自身的「情人節」。

7、為什麼中國人要過外國人的節日,而外國人不過中國的節日,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受外國文化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外國的節日。中國的外資企業也越來越多,不免帶過來外國的風俗。人們每天都在追求新的花樣,新槐納的刺激。 其實過外國節日對很多方面都有影響,從經濟上講,過外國節日的人多了,比如說情人節、聖誕節,商家的營業額就會劇增,生產節日禮物的公司也多了商品得銷售途徑。對經濟還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從這點看,我們可以而且應該支持過國外節日。 另一方虛租面崇洋的過程中往往丟掉了我們傳統的節日,這是很不應該的,我們應該在追求時尚的道路上不忘了中國原本就有的文化。這是很讓人痛心的。 不過現在國差明兆家把這些傳統節日定為法定節假日,讓我們有時間去過這個節日,是很不錯的,不會丟了傳統節日

8、我們中國人連自己的節日都過不好,為什麼還要過外國人的節日?

中國人確實忽略了民族太多的瑰寶,很多傳統節日人們根本不重視。比如說端午節、清明節等、熙熙攘攘的人群,根本沒有節日氛圍。而對西方節日的過度追捧,近些年來則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比如說聖誕節,在中國從小學生到大學生,從小城市到大都市,從小商販到公司白領,都在談論聖誕節和進行著聖誕節慶祝活動,或許本所說在部分地區有些誇大其實,然而大多數城市確實如此,其氛圍之濃厚,參與激情之高,堪比中國的春節!嗚呼,哀哉!
分析該現象,可以得出以下四點原因:
一、中國加入WTO,受西方經濟文化思潮的影響,對西方節日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這一點是我們被動接受的,也是客觀的,不必予以苛責的!
二、在很多人當中,崇洋媚外的思想很明顯也是存在的。西方先進的科技,發達的教育,追求自由、崇尚民主的人文觀念,無一不對國人產生強大的吸引。也確實,本人也在某種程度上受其影響,畢竟人家的東西確實好啊!然而,因為別人科技先進,別人自由,以至於認為別人什麼都好,豈不也是一種片面、狹隘的思想觀念?因此,不要盲目崇洋媚外,吸取不等同於吸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我們理智的做法!
三、自我輕視。在當經濟、文化、教育轉型期的中國,「中國製造」確實讓國人很感到失望,教育體制的弊端,經濟發展的畸形,文化以及文學發展的斷層,不健全的法制,官僚作風盛行,這些都使得我們產生民族自卑感,以至於我們走進了迷茫,盲失了自己的道路,去崇拜西方,模仿西方,輕視自我,否定自我!自我輕視,還包括對我國傳統節日的輕視。認為傳統的東西不好,有的過於封建,不值得我們學習和發展。其實,有此想法的人多是由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了解。殊不知,中國的孔子與西方哲學的奠基者蘇格拉底齊名。雖然,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也不是太多,就是經常讀《論語》,然而老祖宗的經典言論有許多還是值得學習的!
四、中國傳統節日存在自身宣傳和發展的缺陷。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然而如果巷子太深,藏得太緊,再香的酒恐怕也無人問津。因此,做好宣傳是傳統節日尋求發展的第一步。我國傳統節日不僅要對自己人進行宣傳,而且要推向世界,讓別人了解自己,學習自己。首先,傳統節日在國內的宣傳就不夠,我們的學校缺乏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試問有多少人能說出清明節、端午節等的由來?不多吧,確實不多。因為我們的教育也是在模仿西方,而且還模仿的不倫不類。
畢竟本人對傳統文化的研究不夠專業,因此分析的也不夠全面,部分觀點可能過於極端和片面,但本人是本著為民族傳統節日發展的目的作出的一番探討,請各位有不同意見的看官予以諒解!

以上是寫在本人博客的,特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9、我們為什麼要過西方人的節日

一,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來往更家密切頻繁,從而有利於我們認識西方社會。西方經濟、文化的強勢因素對我們形成了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單是中國人在過「聖誕節」,亞洲國家日本、韓國、新加坡也都在過,我國的香港、澳門也在過,甚至這些地方過聖誕節的歷史比我們還長。無論時間長短,本質都一樣,都可認為是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擴散和傳播的結果。
二,「聖誕節」之所以走俏中國,與商家的大肆吵作密不可分。為賺取更多利潤,商家常李薯常稿搏利用節假日搞各種促銷活動。商家「五花八門」的聖誕促銷手段、鋪天蓋地的「聖誕」廣告,是「聖誕」成名不可或缺的原因。
三,人是一種情感動物,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工作精神壓力越來越大,這就使人們需要更多與親朋好友交流與放鬆的機會,而節日正可以給人們這樣一個借口。因此「聖誕節」這種「人造」的節日逐漸被更多人接受,而且賦予了它更多的中國特色。
四,「聖誕節」帶有狂歡的色彩,對於崇尚個性、追求時尚的青年人來說,聖誕節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相對而言,中國的傳統節日更強調團圓,一家人都坐在家裡吃點喝點,說說話,聊聊天,與聖誕相比無疑會顯得比較冷清。不過,這只是表現形態哪敬者上的差異,完全不必擔心聖誕節會代替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中國過聖誕的年青人,絕大多數是不是因為信仰,而是因為好玩,從這個方面講,也不必擔心聖誕會「深入人心」!
當然,也不是年輕人不愛過自己國家的節日,而是傳統節日缺乏與市場結合的因素。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需要發展,倒是可以考慮借鑒一下聖誕節的一些特點,讓傳統佳節走出單調的禁區,把傳統節日也辦得熱熱鬧鬧的。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