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霍卡島有什麼節日么
1、地中海有哪些重要的島嶼?
地中海中沿岸島嶼眾多,大島嶼有馬霍卡島、科西嘉島、薩丁尼亞島、西西里島、克里特島、塞普勒斯島和羅得島。
1.西西里島
從世界地圖上可以看到,西西里島彷彿是義大利伸向地中海的皮靴上的足球。它位於地中海的中心,面積為2.5萬平方公里,人口為500萬人,是地中海最大和人口最稠密的島。由於此地具備發展農林業的良好自然環境,人們就將它稱為「金盆地」。
西西里島面積廣闊,但有三處是最值得一去的好地方,一是首府帕勒摩,第一大城兼第一大港,歌德曾贊譽為全世界最美麗的岬角;二是卡塔尼亞,有南意米蘭之稱,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尼的故鄉,且北有陶爾迷小山城,南有薩拉庫撒;三是阿格利真托,神殿之谷絕對值得一訪,它被公認為諸神的居所。
2.撒丁島
撒丁島過去稱薩丁尼亞,座落於地中海中部,是諸島中面積僅次於西西里島的第二大島。北距法國的撒丁島12公里,南距非洲海岸200公里。1861年,維克托·伊曼紐爾被李握搏立為義大利國王,該島成為統一的義大利國家的一部分,首府為卡利亞里。
撒丁島有長達1600公里的海岸線,在東北沿岸有松軟的沙灘和碧綠的海水;在其廣闊的內陸地區,有許多美麗迷人的風景,這座美麗的海島已成為聞名於世的旅遊天堂。在歐洲,它是皇室政要和名人們趨之若鶩的度假地。
撒丁島的居民恬淡寧靜的生活方式,是長壽的重要原因。島上居民的家庭結構比較龐大,家庭成員可以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悅並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家中的長者不會因為年齡衰老而感到孤獨。正是這種積極的心態,使得當地的許多老人擁有硬朗的身體,從容地度過百餘年的時光。
3.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位於地中海東部、土耳其以南。塞普勒斯東西長241公里,南北寬97公里,面積9251平方公里,為地中海第三大島,女神維納斯就誕生此地。
塞普勒斯有溫暖的陽光和蔚藍的大海,有設備齊全的賓館和旅遊設施,是世界各地人們喜愛的觀光度假勝哪祥地。剛到3月,就有遊客來到塞普勒斯旅遊了。夏季乃至冬季,有不少俄羅斯人來到這里享受日光。在冬季此地則成為滑雪愛好者的天堂。
4.科西嘉島
科西嘉島距離海岸193公里,在法國東南海岸,島長185公里,最寬處約85公里,面積8680平方公里,人口幽怨55萬。依靠著蔥翠的高山和湛藍的大海,科西嘉島成為佳度假勝地。科西嘉島充滿了動盪,這里最先是腓尼基人的殖民地,曾經被羅馬人占據,然後又被比薩與熱那亞共和國佔領,1769年又成為法國領土,並一直延續至今。這個島嶼不僅是拿破崙、哥倫布等名人的故鄉,而且產生了許多航海家與地圖製作者,其中不乏阿拉伯人。在此地駐足的遊人,會驚喜地發現這里還有著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產。
4.馬爾他島
馬爾他也是地中海上不可忽略的一個小島。皮族全境由五個島嶼組成,其中馬爾他島面積最大,達316平方公里,它處在地中海東西方的交界處,素有「地中海心臟」之稱。其海岸線長180公里,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最高氣溫40℃,最低氣溫5℃。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該島人口主要組成為阿拉伯人、西西里人、(法國)諾曼地人、西班牙人、義大利人以及英國人。馬爾他周圍的海域是公認的整個地中海海域中最清澈、最純凈的一部分,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勝地,被譽為「歐洲的鄉村」。
2、問一下肖邦與喬治^桑的故事
相關資料1:
(來源:http://www.lawfirst.net/bbs/printpage.asp?BoardID=16&ID=2350)
肖邦與喬治·桑
當肖邦走進巴黎金碧輝煌的貴族沙龍的時候,人們在沙龍里可以看到大作家巴爾扎克、雨果、繆塞、海涅、大仲馬、司湯達和喬治·桑等在高談闊論;可以欣賞大畫家安格爾、德拉克羅瓦、魯索等的曠世傑作,可以聆聽大音樂家李斯特、羅西尼、門德爾松、舒曼無與倫比的演奏。他們每個人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而這些明星聚集在一起就像是一個群星燦爛的天空。
肖邦這個異鄉人初來乍到,還不為人所知。
這一天,肖邦即席彈了許多曲子,他彈得興高采烈,完全沉浸答緩在樂曲中,把聽眾也忘記了。當他盡興彈完,抬起頭來,他這才發現一雙熱情的眼睛正凝視著他。這位女性穿得很樸素,優雅而嫻靜地坐在他的鋼琴旁邊。她並不漂亮,身材矮小,已經開始發胖,但她有一雙美好的眼睛和一個高高的哲學家的前額,給人一股男子氣概。她就是李斯特請來的喬治·桑。
喬治·桑激耐第一眼就對肖邦的氣質發生了興趣。可是,肖邦卻沒有立刻喜歡她。
他甚至還向朋友講過這樣的話:那個喬治·桑是一個令人討厭的女人,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是女人,我非常懷疑這件事.
肖邦在遇到喬治·桑之前,在孤寂中生活,又無法擺脫對愛情的渴望。憂郁的陰影籠罩著他。思想變得懦弱,想像變得蒼白,靈感漸漸枯竭。他需要一種強烈的愛情來喚醒他心底的熱情,在他無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藝術的生命力。他那乾枯的心田期待著愛情雨露的滋潤。
肖邦的感情防線在桑夫人的進攻下很快就全線瓦解。他們相愛了。
整個巴黎為之驚訝。善意的勸告和惡意的攻擊都無濟於事,他們情投意合。他愛上這個女人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可悲的。他需要這樣的女人。這個男子氣的女人正是這個女人氣的男人的必不可少的補充。
真正的朋友們都為肖邦高興,因為愛情不僅使他顯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緒活躍,感覺良好,充滿自信。過去的神情恍惚、憂郁傷感竟然一掃而空。肖邦來到桑夫人在諾罕的庄園。這是一個典型的法國鄉村,與肖邦的故鄉有著完全不同的風味,在風景優美的草原上,坐落著這幢石頭房子,晚上,從田野的遠處傳來牧羊人粗獷的奇特的歌聲,這些都使肖邦激動不已。
肖邦多年來第一次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時期了。肖邦創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時期也終於來到了。如果,沒有喬治·桑的愛情,沒有受到喬治·桑周圍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響,他卓越的才華可能也不容易開花結果,達到高度的藝術境界。在這個時期里,他寫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他意識到這是隨桑夫人的愛而帶來的平靜的心境和平靜的創作環境的結果。
肖邦的生命化成了音樂,但他的生命力則在一天天衰退。桑夫人戲謔地稱呼他:「我親愛的屍體。」肖邦幾次嘗到了死亡的滋味,也逐漸變得過分敏感,充滿恐怖的幻想,他的思想總是集中在死亡上面。而桑夫人仍然是生氣勃勃,永不滿足。
他們不得不分手了,他們一起共同生活了九年。
有人說,是喬治·桑點燃的愛情之火,使肖邦的創作天才燃燒起來。也有人說,是這個女人過於熱烈的愛情使肖邦的疾病更趨惡化,英年早逝。
有人贊美她是偉大的女性。也有人詛咒她是放盪的淫婦。
有人歌頌音樂和文學的聯姻。也有人痛斥這不相稱的結合。
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們共同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藝術創作階段,是他最光輝的創作力高峰期。而肖邦與喬治·桑分手之後,他再也沒有寫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肖邦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對喬治.桑只有愛情,他不能忘記喬治·桑。
肖邦與喬治·桑的愛情,是給予他藝術生命力的愛情。他不能忘記喬治·桑...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說:「我真想見她一面...」
相關資料2:
(來源:http://www.ss30.com/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33434)
喬治.桑----抽著雪茄,穿著男人衣服,款待著一批批文學巨匠的著名小說家、政治活動家,反對王政、傳統和習俗;有強烈統治欲性格,目標是改造明舉春不公正的世界。
肖邦----纖弱、文雅、言談柔和,一副貴族儀表的波蘭流亡者,一個多才的作曲家和優秀的鋼琴家。他對社會的不公平並不十分關心,目標是「創立藝術上的新紀元」。
兩人相遇那年,肖邦28歲,喬治.桑34歲,他們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生活了10年。在浪漫的環境中,肖邦創作了不朽的傑作,如《敘事曲》、《前奏曲》,還有幾首《瑪祖卡舞曲》。愛情開始於偉大的感情,但又往往因一些小的爭吵而結束,1847年兩人也因此結束了關系,肖邦再也沒有見過喬治.桑。作家和音樂史家花了很大的力氣來探討兩人的關系,有人聲稱他們最初看來很有希望成為戀人,但實際上並未發生肉體關系。而我卻把它看作是音樂史上著名的引人入勝的羅曼史之一,經管結局並不完美。
1849年,即和她的關系結束後的兩年,創作才能已經枯竭的肖邦,因肺病在巴黎去世,享年39歲。有人說他在死前喃喃地說:「喬治·桑對我說過,我只在她的懷抱中死去。」死前不久在蘇格蘭寫的一封信件中肖邦流露出孤獨的絕望,他悲嘆道:我的藝術怎麼了?而我的心被耗費在什麼地方?我現在幾乎已經記不得我家鄉人們是怎麼唱歌的了。整個世界將從我身邊溜走。我忘記了,我已筋疲力盡。為此我會抬起身子,我會再掉下去,掉得比以前任何時候更低。
喬治.桑在一本書中詳細記敘了她和肖邦在馬略卡島上度過的一個冬季時光。談到他的音樂創作時,她說:他有著自發的神奇的創作能力。他毫比費力地獲得它,事先也沒有預兆。。。但隨即開始可我所見到的最痛苦的工作。這是一系列的企圖,為了重視某些細節而出現的一陣陣猶豫不決的煩躁不安。但設想旋律的整體,等他想把它寫下來時卻又對它進行過多的分析,由於無法用明確的曲式把它重現出來所感到的悔恨,據他自己說,他陷於絕望。他一連幾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走來走 去,折斷他的筆,重復和修改一個小節100次。。。他會在一頁紙上花費6個星期,最後寫出來的竟和他事先所一的草稿完全一樣。
喬治·桑得知肖邦死訊時,把肖邦過去給她的一綹環狀鬈發,放在一個小紙袋裡,在上面寫道:「可憐的肖邦!死於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
誰知道,如果沒有喬治·桑這只手安撫在多病的肖邦的肩上,沒有諾昂神奇的影響,肖邦在他短促的一生中,能否寫出那麼多傑作?而沒有肖邦,喬治.桑依然如此。
相關資料3:
(來源: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GGXK/YY/YYJ/WGYYJ/XB.htm)
貓和狗的圓舞曲
肖邦養著一頭貓,有一次在鋼琴鍵盤上跳來跳去,奏出了一個跳躍的音程和許多輕快的碎音來。據說肖邦所作《F大調圓舞曲》(作品34之3)後半部分的旋律,是由此得到啟發的。這個曲子也就得到了「貓的圓舞曲」的別號。
又有一次,肖邦看見喬治·桑的狗在地上旋轉不息,追逐著自己的尾巴;肖邦由此獲得靈感,創作了《bD大調圓舞曲》(作品64之1),開頭一段旋律翻來復去重復著四個音,好象轉圈子一樣。因此,這個曲子被稱為「狗的圓舞曲」。但據俄國鋼琴家帕赫曼(1848——1933)說,「狗的圓舞曲」也是指上述的《F大調圓舞曲》,其中也有一段象轉圈子一般的旋律。
相關資料4:
(來源:http://www.moonpiano.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26&ID=731)
肖邦——-與喬治·桑在一起
肖邦發現和喬治·桑在一起時,他可以盡情地傾訴內心最深處的那些情感……
1836年冬天,27歲的肖邦經李斯特介紹,認識了法國著名的女作家喬治·桑。
喬治·桑生於1804年,18歲時下嫁卡斯米爾·杜德望,經過九年的婚姻生活,他們的關系出現裂痕。喬治·桑終於起而反抗,在1831年抵達巴黎。喬治·桑發現她在巴黎可以與音樂家、作家、畫家們相處得十分融洽。在這兒,喬治·桑獨立率直的特性逐漸形成。
開始肖邦雖然對喬治·桑的言談舉止感到好奇,但對這樣的女子,他仍然無法苟同和接納。
1838年夏天,繼2月在法國皇宮、3月在盧昂演奏E小調鋼琴協奏曲後,肖邦和喬治·桑見面的機會愈來愈多。此時,他和瑪麗亞的婚約已經告吹,肖邦發現和喬治·桑在一起時,他可以盡情傾訴內心最深處的那些情感,而不必像面對瑪麗亞或康絲坦茨婭時那樣,得隱藏在心中。不久之後,巴黎社交圈便傳出肖邦和喬治·桑往來密切的流言。喬桑和肖邦渴望能夠避開眾人的目光和謠言,自由自在地在一塊兒。於是,肖邦和喬治·桑必須離開巴黎,喬治·桑也同意這么做。
當時,喬治·桑15歲大的兒子莫里斯得了風濕熱,喬治·桑正好以兒子必須到氣候比較暖和的地方休養作為離開巴黎的借口,前往馬霍卡島。10月底,肖邦愉快地和喬治·桑在佩皮尼昂會面。
11月7日,他們一同登上了馬霍卡島。
馬霍卡島的帕爾馬是個安靜又浪漫的地方。肖邦和喬治·桑在一個木桶製造廠的樓上找了居所,那些房間既嘈雜又沒有巴黎舒適,但是肖邦和喬桑初嘗遠離人群的自由,兩人情投意合,也就忘了這么一個不舒適的居住條件。肖邦和喬治·桑不久後又搬到艾斯塔布列曼的一個村莊別墅中。
肖邦和喬治·桑以及她的孩子們常常一塊兒到鄉村散步。有一天,他們穿過一條十分崎嶇的小徑。肖邦的身體狀況一直不佳。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陣狂風由海上猛烈襲來,肖邦的肺十分脆弱,招架不住,終於病倒了。這次病倒,或許是肖邦生命中的轉折點,因為,他再也沒有完全康復。
當初肖邦和喬治·桑到馬霍卡島的主要動機之一是增長見聞,但一切似乎事與願違。肖邦創作的願望只完成了一部分,他的鋼琴一直到1893年1月中旬才運到,在此之前,他只好勉強使用當地一台較差的直立式鋼琴。
1839年2月13日,離開馬霍卡島到達巴塞羅納後,他們轉搭一條法國船,至此,肖邦才獲得適當的醫療照顧。此時,肖邦顯得十分憔悴,和數月前出去探險、前往馬霍卡島時意氣飛揚的他,簡直判若兩人。
當他的身體好轉時,肖邦便忙不迭地和喬治·桑分享共同的生活經驗。他鼓勵喬治·桑閱讀波蘭文學,並翻譯密茨凱維支的作品給她聽。
5月份,肖邦和喬治·桑一起到義大利北部的熱那亞。
在諾昂期間,肖邦的作麴生涯達到個人生命的最高點。而最貼切的說法是,這些年是肖邦鳴唱天鵝之歌的歲月。
隨著夏日消逝,諾昂似乎也失去了吸引力。肖邦想要回到巴黎,回到他的朋友以及被放逐的同胞身邊,回到他過去十年來所熟悉的社交及知識圈。肖邦與喬治·桑為了避嫌,急於維護兩人是藝術家同行的形象,而非親近的愛侶。而他們也的確很成功地沒讓人窺見他們的秘密,甚至連肖邦的父母,即使感到懷疑,也沒有察覺出他們之間有一種超乎親密朋友的感情。
肖邦與喬治·桑在10月回到了巴黎。他們在市區最繁華的熱門地段租下房間,而且很快就融入了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子。
冬天,肖邦大多將時間用於授課與娛樂上,他很少作曲,卻常常感受到諾昂周圍遺世獨立的氣氛對他的音樂創作頗多助益。事實也證明,往後幾年肖邦的所有作品幾乎都是在夏天完成。
肖邦1840年全年都留在巴黎,主要是由於喬桑正在創作《柯西瑪》。留在巴黎沒有激發肖邦寫成任何重要的樂曲。一直到1840年與1841年交接的秋冬,肖邦才起草創作了華麗而富原創性的升F大調波蘭舞曲以及第三號敘事曲,這兩首作品均有助於強化《葬禮進行曲》的印象,它們都是1841年夏季於諾昂完成的。
這個時期的另一首重要作品是1841年5月完成的F小調幻想曲,充分表現了肖邦最令人驚訝、令人神往的藝術氣息和靈感。
1842年的夏天,肖邦一如往常是在諾昂度過的。在那裡,肖邦聽到風笛似的樂器演奏的貝里民謠。肖邦曾將許多民謠曲調記在喬治·桑的音樂本中。其中有些被她用在1849年於巴黎奧迪翁演出的劇作《棄兒弗朗西斯》之中。
那些小舞曲曾短暫地引起肖邦的喜愛,但一直不完整,也未曾出版,直到最近才開始被演奏。
11月間肖邦與喬治·桑重回巴黎,搬進舊城奧爾良區寬敞的新家,這是肖邦在巴黎的寓所,直到1849年6月才又遷出。
對肖邦而言,接下來較重要的一年是1844年,這一年是他生命和藝術創作的極致和轉折點。在藝術表現上,那年夏天完成的B小調第三鋼琴奏鳴曲,足夠納入肖邦的巨作之列,這部作品比以前的降B小調奏鳴曲少了曲折與戲劇性,而顯得更為沉穩。 在技巧上,肖邦超越以往,奏鳴曲凱旋式結束的幾個小節無疑宣告肖邦在音樂與個人方面全面勝利。肖邦再也沒有成就如此高超偉大的作品了。雖然那年5月肖邦由友人那兒得知他父親的死訊,使他非常哀慟,但從這首B小調奏鳴曲中很難察覺任何肖邦所經歷的哀傷戚苦之情,他已經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後來由於肖邦與喬治·桑之子莫里斯之間出現矛盾,使得兩人關系變得有些微妙。
隨著時間的推移,肖邦和喬治·桑之間世界觀的差異開始顯現出來。例如,肖邦支持貴族階級所擁有的統治權,相反,喬治·桑的觀點卻完全不同。她關心的是一般百姓和社會問題,喬治·桑追求的是人類共享的平等權利以及更大的民主自由,她也極力鼓吹宗教自由。她所主張的信念,與當時許多有改革思想的人一樣。
喬治·桑的主張反映了那個時代一位覺醒的女性對社會問題的看法;而肖邦卻仍傾向於封建統治下的社會結構,它分成兩種不可動搖的階級,即統治者與被奴役者。肖邦與喬治·桑見解的差異,加深了他們之間的嫌隙,而諾昂生活的和諧氣氛也開始變調了。所有這些因素夾雜在一起,使得肖邦在1845年整個夏天都無法創作任何旋律,直到秋天返回巴黎之前,他才重拾樂筆寫作了三首重要的作品:《船歌》《幻想波蘭舞曲》以及為大提琴家法蘭肖梅創作的大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1846年6月快過完的時候,肖邦與莫里斯吵了一架,而喬治·桑首次站在她的兒子這邊。肖邦因感到震驚而難以置信,兩人關系終於漸漸走向決裂。
肖邦與喬治·桑最後一次碰面是在1848年3月,那次見面僅是寒暄客套,雙方並沒有忘記或去治療彼此的傷痛。然而肖邦從沒有忘記喬治·桑,至死仍在日記里收藏著一撮她的頭發。
3、伊維薩島的基本資料
伊維薩島Ibiza , 亦作Iviza或Ivica。
英文名稱:Ibiza, biodiversity and culture
西班牙巴利阿里(Baleares)省一島。位於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馬霍卡島(Majorca)西南80公里(50哩)處,面積572平方公里(221平方哩)。自古為戰略要地。最早的居民有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島上農業生產以自給為主,海鹽是主要出口物困侍此資,亦有旅遊業。全島唯汪迅一的城市和中心是伊維薩市。人口︰市16,943(1970);島60,937(1981)。
1999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准N(II)(IV), 文化遺產遴選標准談慎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會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