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還有什麼名族傳統節日

還有什麼名族傳統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4-26 05:19:09

1、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二年級?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

1、蒙古族的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游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

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2、傈僳族的刀桿節

傈僳族刀桿節,傈僳語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節」,它是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境內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傳統節日,節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傈僳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流行於保山地區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地區,表演者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表現了傈僳族人民不畏艱險的精神。

3、彝族的火把節

彝族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舉租譽罩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驅除邪惡,祈求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體現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規律,追弊鬧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

4、哈尼族的扎勒特

哈尼族的傳統盛大節日。「扎勒特「是哈尼語音譯,又稱「大年「。時值農歷十月,故又稱「譯臘和實」,即十月年。節日當天各家要在天井裡殺一隻紅毛公雞,就地煮食,表示祭天。家中成員都要吃一塊雞肉,己出嫁的姑娘不能吃。

在農歷十月第一個屬龍日舉行,至屬猴日結束,歷時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節主要是祭獻天神和祖先。夏歷十月第一個屬龍日開始過年,歷時五、六天至半月不等。節日期間殺豬宰羊,舂粑粑,蒸黃糯米飯祭祀天地和祖宗,並宴請鄰近村寨、民族的賓客。

人們身著盛裝,走親訪友,求親訂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帶著酒、肉、粑粑回娘家獻祖拜年。白日里開展盪鞦韆、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娛樂活動。夜晚,在村邊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戶抬來桌子,擺虛洞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飯,充滿友愛歡樂氣氛。

5、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古爾邦節是我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這個節日叫「犧牲節」或「宰牲節」。

臨近古爾邦節三天,家家戶戶的主婦就忙碌起來了,她們要製作大量的油炸饊子和各種精美點心,為節日期間來家裡賀節的親朋好友和遠方的來客准備充足的美食。

2、中國有哪些民族傳統節日

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非常繁多,本人知道的有以下幾個:
1、馬塵迅首奶節:蒙古族
2、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3、聖紀節:回族、維吾爾、哈薩克、東鄉、撒拉、塔吉克、烏茲別克、柯爾柯孜、塔塔爾、保安等
4、開齋節:同聖紀節的民族
5、古爾邦節:同聖紀節的民族
6、藏歷年:藏族、門巴等民族
7、傳召:藏族
8、薩葛達瓦節:藏族、門巴族
9、雪頓節:藏族
9、沐浴節:藏族
10、三月三:藏族
11、爬坡節:苗族
12、龍船節:苗族
13、蘆笙節:苗族
14、苗年:苗族
15、彝年:彝族
16、跳公節:彝族
17、火把節:彝族、哈尼族、白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布朗族、普米族等民族
18、趕花街:彝族
19、吃立節:壯昌碧族
20、歌圩:壯族
21、老人節:朝鮮族
22、秋夕節:朝鮮族
23、土王節:侗族
24、冬節:侗族
25、鬥牛節:侗族
26、趕坪節:侗族
27、趕鳥節:瑤族
28、三月街:白族
29、繞三靈:白族
30、過趕年:土家族
31、那吾魯孜節:哈薩克族
32、潑水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
33、卯節:水族
34、端節:水族
35、海坡會:納西族
36、花兒會: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民族
37、羌年:羌族
38、轉山會:普米族
39、大年:普米族
40、乞脫乞迪爾節:塔吉克族
另外,春節、元宵節、立春節、二月二、上巳節、花朝節、清明節、活派數佛節、端午節、六月六、七夕、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立冬節、除夕等節日是漢族及全國各民族的重要節日
參考資料:網上

3、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彝族的「火把節」。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飲酒慶賀,進行鬥牛、摔跤、賽馬、射箭等活動。到晚上舉行篝火晚會,高舉火把遊行。無數火把在田間、山林穿越游動,景色十分壯觀。

2、瑤族的「達努節」。

農歷五月二十九日,是廣西都安瑤族人民歡慶豐收的傳統節日「達努」節。這一天,人人華服艷裝,走村串寨訪親問友,互慶豐收。村村寨寨敲起銅鼓,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

3、蒙古族的「那達慕」。

每年七、八月牧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蒙古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那達慕」,蒙古語是娛樂或游戲的意思。「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美妙動人的歌舞。

4、納西族的「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讓猛七日三天,是納西族人民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火把節。火把節的第一天,男女青年打扮一新,到野外採摘野花野果,對歌談情。成年人把松木劈成細條,中間夾上松脂,捆成火把賣滑滲。家庭主婦則准備節日的會餐。天將晚,各家在門中脊前點燃火把。

5、布朗族的厚南節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4、中國56個民族傳統節日都有那些?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節日。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中國56個民族傳統節日:

漢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臘月二十三節、清明節等。

蒙迅鏈古族:那達慕大會、春祭、秋祭等。

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哈義節、各色節等。

藏族:藏歷新年、花馬節、吐蕃王朝慶典日等。

維吾爾族:古爾彎中邦節、肉孜節、哈米節等畝鬧孫。

哈薩克族:庫拉班節、紅山節、墨玉牛車節、七夕節等。

苗族:龍船節、迎春節、阿扎節等。

彝族:火把節、鳥兒會、臘月三十節等。

壯族:壯族三月三、壯族八月十八盤龍會、壯族十月它生節等。

瑤族:吃新節、三月三節、裙山節等。

其他少數民族的節日還包括:望族的寨相節、侗族的蘆笙節、苗族的堯山節、布依族的馬銜節、毛南族的漢年節、水族的盤王節、東鄉族的花龍節。

5、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在傣歷六、七月。拉鼓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苗語稱為希牛,大節每13年舉行一次,拉4米多長的鼓,小節每3年舉行一次,拉1.7米長的小鼓,節期均為3天殲氏。

1、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2、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悉碰在傣歷六、七月。

3、拉鼓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苗語稱為希牛,大節每13年舉行一次,拉4米多長的鼓,小節每3年舉行一次,睜改談拉1.7米長的小鼓,節期均為3天。

4、吃立節:是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

5、農具節:是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九日舉行。

6、各民族傳統節日 各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

7、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哪些?

1、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3、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留下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清明節的祭祖習俗,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雖然清明的節日禁火寒食習俗在宋代才揉合定型普及成為全國民間習俗,但清明節掃墓祭祖、禮敬祖先習俗早已有之。

4、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5、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6、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參考資料:

網路-重陽節

網路-中秋節

網路-端午節

網路-清明節

網路-元宵節

網路-除夕

8、五十六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我國民族眾多,多達56個民族,自然傳統節日也不會少,下面就粗略的例舉幾個:
1、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時間為4月13日—4月16日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
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2、古爾邦節: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伊斯蘭歷12月10日。
古爾邦節是我國穆斯林的盛大節日。「古爾邦」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或稱為爾德·阿祖哈。「爾德」是節日的意思。「古爾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
3、燈桿節: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正月初一日到正月十五日。
節日里仡佬族人家把許多燈籠用繩子拴好,掛到桿子上,接著圍坐在桿下歡飲壇壇酒。除痛飲壇壇酒外,還在燈光下展開各種民族傳統游戲。
4、鄂溫克族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的豐收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五月廿二。
是鄂溫克牧民最歡樂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是他們統計當年產幼畜數量,慶賀豐收的日子——米闊魯節。當天,人們拾馬烙印、除壞齒、剪耳記、剪鬃尾;給羊割羊勢等。上述生產活動結束後,人們互相拜訪,舉行宴飲、歌舞等活動,歡慶豐收。
5、會街節:是德宏一帶阿昌族的宗教節日,時間為農歷九月初十 。
節期5天,每天趕一個街子。會街節過去以求神保佑為主,現增加了群眾娛樂,物資交流等內容。阿昌族會街節是戶撒和臘撒地區的傳統節日。過去多在農歷九月中旬舉行,一般持續5天左右,現在已改在國慶節前後的三天舉行。
6、火把節:是雲南少數民族(例如彝族、白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時間為農歷的六月二十五,也有在六月二十四過節的。
傳說在南詔時期,蒙舍詔皮邏閣想吞並其他五詔而密設松明樓於大理城西,然後以祭祀知名邀請五詔詔主赴宴。鄧賧詔皮邏登的妻子白潔夫人聰明絕頂,早就猜到皮邏閣的陰謀而勸阻丈夫不要赴宴。結果皮邏登執意不聽,被燒死在松明樓,白潔夫人根據她給丈夫帶的鐵鐲而辨認出皮邏登的屍體。後來皮邏閣想霸佔白潔夫人為妻,白潔夫人在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後,跳入洱海自盡。當地民眾為了紀念白潔夫人,把每年農歷六月二十五定為火把節,流傳至今。

9、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

1、蒙古族的那達慕:

那達慕」是蒙古語,亦稱「那雅爾(Nair)」,「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的「那達慕」大會,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刺激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

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前五名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射箭、摔跤等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

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2006年5月20日,那達慕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傣族的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

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

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3、藏族的酥油花燈節

酥油燈節也叫酥油花燈節、花燈節。藏歷元月十五日是藏歷新年的最後一個高潮日,也是西藏拉薩傳召大法會的最後一天。

人們白天會到各寺進香朝佛轉經,入夜後則滿街搭起各種花架,最高的有近十米,低的也有五六米,上面放著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等塑象,人們點燒酥油燈進行祝福。花架下,人們賞花觀燈,載歌載舞,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

4、拉祜族的月亮節

月亮節是拉祜族農事節日,又叫「哈巴節」。拉祜語音「哈巴」,意為月亮,在拉祜年歷八月十五舉行,原為祭獻月亮,歡慶豐收。

祭禮在晚上月出時舉行,各家挑選最好瓜果作為祭品,用篾桌擺設,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後面)祭獻為人們分出了耕種節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圍著篾桌跳蘆笙舞,歡度節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賧佛內容,地點改在寨內奘房。由佛爺在奘房掛上一幅繪有月亮圖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設供桌、香爐、蠟台等佛事用具。

天黑前,人們帶著鮮黃瓜、芭蕉、菠蘿等供品供佛,點香燃燭、燒紙錢,佛爺念經祈禱。賧佛後,便到寨內活動。老人齊聚喝酒烤茶;年輕人雲集歌場跳蘆笙擺舞、賽唱傳統歌謠,能唱出本民族的歷史淵源者就獲得歌手稱號。

5、苗族的花山節

花山節,也稱「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川南南部和中西部雲南東南部。各地節期不一,通常在農歷五月端午節前後舉行。

節日期間,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男青年還進行爬桿、賽馬、射箭、唱歌、跳舞、選美等比賽。人數多時達十幾萬人。

(9)還有什麼名族傳統節日擴展資料:

中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由於一些少數民族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出現相同的重大節日,如:古爾邦節 等。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干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

朝鮮族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少數民族節日

10、各民族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1、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七八月間舉行。

2、回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藏族:藏歷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此外,還有藏歷4月15日的薩嘎達瓦節、7月上旬的雪頓節和沐浴節,以及豐收在望時的望果節等。

4、維吾爾族:肉孜節(開齋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

5、苗族:苗年、春節、四月八、吃新節、龍船節、清明節。

6、彝族:傳統節日是火把節。

7、壯族:比較具有民族特點的節日有中元節、牛魂節(又稱牛王節)、三月三歌節和吃立節。

8、布依族:傳統的民族節日有過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鮮族: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節日,還有老人節、流頭節等。

10、滿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

11、侗族: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節等。

12、瑤族: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盤王是瑤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達努節(達努,瑤語意為不要忘記,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節日),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節、三月街、繞三靈、火把節、漁潭會。

14、土家族: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節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嘗新節,一些地區也過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

16、哈薩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17、傣族:潑水節(即傣歷新年)、關門節和開門節。

18、黎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

19、傈僳族:過年節、收獲節、火把節、中秋節。

20、佤族:春節、播種節(佤歷氣艾月公歷三月)、「崩南尼」、接新水節、取新火、新米節、堆沙節、取新火節、便克節、開門節、關門節、漢歷老年、七月半、火把節、中秋節、拉木鼓節等。

21、畲族:春節、元宵節、三月三染烏飯祭祀祖先、清明節、四月八造麥精飯、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十月祭多貝大王節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較流行的有春節、豐收節。

23、拉祜族:傳統節日有新米節、火把節等。

24、水族:端節又稱過端,水語叫借端,與漢族春節相似。此外,還有端午節、清明節、七月半、六月六等節日。

25、東鄉族: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26、納西族:傳統節日有白沙農具會、龍王廟會和騾馬會等。此外,如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火把節等。

27、景頗族:主要有新米節、目腦節。

28、柯爾克孜族:有肉孜節、庫爾班節和諾魯孜節。

29、土族:春節、端陽節、二月二等。

30、達斡爾族:春節、二月二、端午節、農歷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飯」(歡慶豐收之意)節、春節、走坡(青年男女進行社交的節日)、牛生日節和後生節。

32、羌族:春節、農歷十月初一的年節(羌族以十月為歲首)。

33、布朗族:開門節、關門節等。

34、撒拉族:開齋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35、毛南族:春節、中元、清明節,分龍節又叫五月廟,是毛南族特有的節日。

36、仡佬族:春節和八月節等。

37、錫伯族: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

38、阿昌族: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會街節等。

39、普米族:大過年、大十五節、轉山會、嘗新節。

40、塔吉克族:肉孜節(開齋節)、台合木茲瓦司脫節(又叫播種節)、茲完爾節(又叫引水節)、巴羅堤節(巴羅堤、即八月)。

41、怒族:春節、鮮花節、祭穀神、祭山林節。

42、烏孜別克族: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

43、俄羅斯族:復活節、聖母聖誕節等。

44、鄂溫克族:敖包會、那達慕、米闊魯、春節等。

45、德昂族: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做擺等。

46、保安族:開齋節(也叫爾德節)、古爾邦節(宰牲節)、聖紀節。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宗教節日是他們的主要節日。傳統節日除「點格爾汗」儀式和定期的宗教節日外,還有春節。

48、京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唱哈節,其他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盂蘭節、中秋節等。

49、塔塔爾族:肉孜節、古爾邦節和撒班節(犁頭節)。

50、獨龍族:卡雀哇(獨龍語,皇節之意)是獨龍人一年中惟一的節日。

51、鄂倫春族:主要有春節,也過端午節和中秋節。

52、赫哲族:春節、元宵節、「二月二」吃豬頭等。

53、門巴族:「達娃覺尼巴洛沙」、「達娃當巴洛沙」和「雀可節」(即望果節)。

54、珞巴族:藏歷年、洞更谷乳木節、旭獨龍節等。

55、基諾族:特毛且(過年)、新米節等。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