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醉了是什麼節日
1、飲酒是什麼節日嗎?
在中國有「逢節必酒,酒必入節,無酒不成節」之傳統,中國傳統節日與飲酒有著不解之緣,有酒有節日,逢年過節必得喝兩杯酒。
無論是家人團聚、闔家歡樂的時刻,亦或者是敬拜神佛、祭祀先祖的場景,都離不開酒的身影。
春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新年伊始,一年的開端,怎們能少得了喝酒呢?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由此掀開過年飲酒的先河。至漢代,年作為法定節日固定下來,春節飲酒已形成風氣。
春節飲酒,最有名的當屬屠蘇酒。相傳屠蘇酒是三國時名醫華佗採用屠蘇草等多種原料浸泡而成的一種葯酒,有祛邪防疫和延年益壽之功,後來流行開來,類似今天的保健酒。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蘇」便指的是屠蘇酒。
清 明
清明節,人們一般將 寒食節 與清明節合為一個節日,有掃墓、踏青的習俗。這個節日飲酒不受限制。
清明節飲酒有兩種原因:一是寒食節期間,不能生火吃熱食,只能吃涼食,飲酒可以增加熱量;二是借酒來平緩或暫時麻醉人們哀悼親人的心情。
古人對清明飲酒賦詩較多,唐代白居易在詩中寫道:「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
2、「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是土家族的說法,他們為什麼要在清明節吃「豬腦殼」?
我國人民在不同的傳統節日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應該吃的東西。比如說過年的時候吃餃子,元宵節的時候要吃元宵,中秋節的時候要吃月餅,端午節的時候要吃粽子。
在我國的南方很多地區,比如福建,浙江,廣東一帶,當地的人們過清明節的時候喜歡吃清明果,吃清明果呢,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個食俗,人們相信在這一天吃了清明果之後,可以得到先人的保佑。用清明果去祭祖的話,更加會保佑自己全家的運勢不斷向上發展。緩談
如今這些食俗已經失去了他們最初的祭奠意義,更多的成為了春天的時候,人們品嘗時令糕點的一種愛好,人們自己吃清明果,並且將清明果拿來當做清明節的禮物饋贈親友。
那在湖北、湖南的一些土家族聚居地地區,伍侍當地的土家族人民過清明節的時候,沒有吃清明果的習俗。那他們清明節的時候吃什麼呢?「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沒錯,他們在清明節的時候吃豬腦殼。
豬頭肉
如腔哪吵果你要問他們吃豬腦殼有什麼特殊的意義的話,他不會告訴你,他們也不知道,或許和福建人他們吃的清明果一樣,一個完整的豬腦殼在過去應該也是拿來祭奠祖先的,但是到現在卻已經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食物,成為了土家族地區特有的一種食俗。
其實筆者也是土家族人,我們土家族在過清明節的時候,除了吃豬腦殼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習俗和文化,大家可以來我們這邊旅遊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