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是描寫什麼節日的詩
1、中秋節的詩句和習俗
中秋節的詩句:
1、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釋義: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2、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宋·蘇軾《念奴嬌·中秋》
釋義:在如此颯風微露里徘徊弄舞,不知道是什麼時候。
3、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宋·晏殊《中秋月》
釋義:月光下梧桐樹影隨著時間推移,不知不覺的移動著,在這團圓夜仍是獨自面對著角落。月宮中的嫦娥現在也未嘗不感遺憾吧,陪伴她的,畢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宮和孤寂桂樹。
4、此夜若無月,一年虛過秋。——唐·司空圖《中秋》
釋義:今天晚上如果再沒有圓滿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虛度光陰了。
5、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宋·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釋義: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麼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中秋節的習俗:
1、觀潮
觀潮所看的河流,是有名的錢塘江。觀潮的風俗最早興起在漢代,唐宋時期,已經到達了頂峰。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2、燒斗香
江蘇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上月宮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間還有燒香斗的風俗。
3、燒塔
燒塔活動從下午開始准備,先是把幾個土磚擺成一個圓形,圓形的大小則決定著堆塔的高度。兩塊土磚之間各在架上一塊紅磚,將塔的基身堆積好。隨後堆瓦片,直到堆至塔頂。
燒塔時,先要向塔底土磚留下的一個「火門」裡面放柴。當整個塔身被燒得通紅,堆塔的瓦片都被燒得通紅透明時,也被稱為「紅塔」。
4、吃月餅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5、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