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9月初九是什麼節日及風俗
1、九月九是什麼節日,這天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是重陽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1、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2、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3、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登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4、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不少地方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正日漸淡薄。
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5、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
(1)農歷9月初九是什麼節日及風俗擴展資料
九月九重陽節相關的詩句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話翻譯:
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2、《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白話翻譯: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約朋友攜酒壺共登峰巒翠微。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開口一笑,菊花盛開之時要插滿頭而歸。
只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不必懷憂登臨嘆恨落日余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終歸如此,何必像齊景公對著牛山流淚。
3、《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作者】岑參 【朝代】唐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白話翻譯: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
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2、九月九是什麼傳統節日?又有哪些風俗?
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中國古人以九為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稱。
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佩戴茱萸,攜酒登山,暢游歡飲。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東漢(25-220)方士費長房對他的弟子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們家有大災難,如果用紅色的囊袋盛茱萸,掛在臂上,登高山飲菊花酒,就可以免禍。"桓景到那天就率領全家老小到山上避難去了,等到晚上回來的時候,發現家裡的雞犬全都死了。從此,人們每到九月九日就去登高避邪,於是沿襲成俗,遂成佳節。
重陽登高,是節日主要習俗。歷代以來,漢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結隊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幹無山可登,無高可攀,就仿製米粉糕點,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藉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有高壽的意思,因此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歷代詩人都喜歡重陽登高賦詩,唐代(618-907)大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方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遠客思鄉之情,深切感人。
重陽節還有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風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葯植物,氣味辛烈,中國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以防止惡濁邪氣的侵襲;燃熏後可以避蟲咬,在這"百足之蟲,死而未僵"之時,熏佩以避之,猶似端午節熏雄黃一樣,是很符合傳統衛生習慣的。
菊花是中國一種歷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陽賞菊外,還具有食療價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莖、葉、花的同時,還用來釀酒。晉代菊花酒製法是:"採菊花莖葉,雜秫米釀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明代(1368-1644),菊花酒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諸葯方佳"。明代醫葯家李時珍說菊花酒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痹,消百病"的療效。
重陽花糕是用粳米製成的一種節令美食,在重陽節食用。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的意義。
3、9月9日是什麼節日,古人在這一天有什麼的習俗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3)農歷9月初九是什麼節日及風俗擴展資料:
根據現有的史料和考證,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有秋秋豐收祭祀和火星祭祀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古人在九月份收成時祭奠天皇和先祖,以感謝天皇和先祖的恩情。這是重陽節作為秋收節的最初形式。重陽節起源於古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在西漢盛行,盛唐以後。
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融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它的主要部分一直延續到今天。崇陽祭祖民俗源遠流長,是一種具有深遠意義的古老民俗。重陽節和除夕、清明節、七一半月也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
4、9月9日是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
9月9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節」之名稱記載,始見於三國時代;至魏晉時,節日氣氛漸濃,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倍受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
重陽節經過2000千多年的變遷,已經成為多元性的節日,並存在著各種習俗,我國在1989年將這一天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的習俗:
1、陪伴老人
九九重陽,以其長久長壽之義,定重陽為老人節或敬老節當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
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讓老人們過一個快樂的節日,以宏揚敬老的美德。
2、賽風箏
九月是秋天,天高氣爽,過去青少年在這天爭放風箏,俗語說: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就是重陽滿天飛的景象。
現在在台灣的國父紀念館或是木柵河堤邊,有放風箏的活動,增添節日的娛樂氣氛。
3、登高望遠
登高郊遊,此俗自漢代開始一直到現在,在漢代時除登高郊遊之外,並增加野宴。發展到後來,大家乘登高之便,並兼掃先人的墳墓,增加了重陽在慎終追遠的孝親精神。
4、賞菊並飲菊花酒
菊花在重陽節時正是盛開的時候,所以重陽賞菊便成為文人雅士的重要活動,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5、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陽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盤點:重陽節的由來、重陽節的習俗、重陽節古詩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重陽節
5、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項。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節與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也被附會上一個神話傳說作為登高習俗「起源」。該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話故事的影響,一些地方的人們認為重陽是個凶的日子,於是為了鎮壓凶氣、戰勝凶氣,重陽節的的主要儀式活動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屬於附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