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有什麼節日
1、梅城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梅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梅城的千頃鋒佛塔、人境廬、歸讀公園、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國家4A級景區)、泮坑風景區、中國客家博物館,梅縣區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國家5A級景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4A級景區)、陰那山省級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葉劍英紀念園(國家4A級景區)、聯芳樓、洞天湖旅遊度假區,平遠縣的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3A級景區),世界第一天然卧佛——南台雀森晌山天然卧佛(石正鎮),明、清時期粵贛閩著名「鹽道」要沖,廣東平遠龍文——黃田省級自然保護區春畢,粵東最佳礦、物質浴療保健溫泉熱柘溫泉。
2、豐順縣的豐順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龍鯨河漂流、龍歸寨瀑布,蕉嶺縣的長潭旅遊度假區(4A),五華縣的湯湖熱礦泥山莊(國家3A級景區),興寧市的合水旅遊區、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石馬鎮民國開國元老何子淵故居——光裕廬,大埔縣的客家土圍樓-花萼樓,大埔三河鎮旅遊景區等。其中,大埔三河鎮在2008年9月被確認為廣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2、請問梅縣的客家人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客家人有其極富魅力的風俗。客家保留的傳統風俗,大多是唐宋時期中原地區移民帶來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客家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著少判帶數民族,同時將其風俗吸收、融合於自己的風俗之中。又在與其他地區其他民系的交往中吸收了他們的良風美俗。加上客家人口眾多,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風俗傳承和變異中,顯得特別豐富多彩,萬象紛呈。
盡管如此,客家風俗的基本內涵又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故頗具凝聚力,把客家民系始終凝聚在一起。客家風俗反映著客家人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宗教信仰和其他各種社會生活事項。或是對神明及祖先的祭祀,或是節日的敘情、娛樂和競技,或是繁多的禁忌、服飾、生產……客家人在風俗中表達著「慎終追遠」的思親之心、對先賢豐功偉績的景仰、對民族正氣的崇尚以及鄉黨聯歡和親友款敘之情的抒發。
隨著時代的發展,客家風俗也在不斷演變和發展。有的現在仍傳於民間,有些則過去曾在民間流行。其間,自有些帶相當濃厚的迷信色彩,但作為風俗研究內容的一部分,仍有其文化和學術上的價值,唯需觀者熟辨之耳。
一、客家人的節日、歲時習俗
客家人的歲時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神明和雜神的崇拜。透過這些民間習俗,可以探索到客家民系文體的一些來源。
主要歲時節日:
1.春節:春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入年界到除夕為准備階段;年初一到年初五為過年階段;年初六
到元宵節為余興階段。較特別的活動有送年,打彈煤,蒸歲飯,食年酒,守歲,開大門,拜年,游樂活動等。
2.立春:即交春。此時民間一般備香案,燒香照燭,放鞭炮、高升炮,貼上"迎春接福","春臨福至"等紅箋,名為「接春」。
3.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客家民間城市鄉村到處點綴著各種鏈沖唯花燈,十分美麗。汀州風俗元宵節前,做母親的要送蓮花燈給出嫁而未生孩子的女兒,燈諧「丁」音,取「送丁,添丁」之意。各地元宵節大同小異。
4.驚蟄:汀州民間有兩種習俗與衛生有關。一是炒豆子,或在熱水中煮連毛芋子,二是在櫥腳桌腳,柱腳,牆腳等處撒一些石灰。兩者都是為了滅蟲。
5.春社,秋社:農村長期以來有在社日祭祀土地神,五穀神風俗。往往迎神,「撐社」打醮,祈求年成豐盛。
6.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延續到穀雨前後,約一個月左右。先醮眾墓後醮家墓。立夏過後掃墓則稱「祭野鬼」。
7.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前幾日,以竹葉包糯米做粽子,親友互贈。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用「葯把水」洗浴,以桃樹枝掛門首以避邪等。
8.入伏:城鄉許多人家熬「仙人凍」吃。
9.食新:即嘗新米。一般是在小暑過後,逢卯日食新。鄉下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一同吃嘗新酒。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供品有苦瓜,絲瓜,茄子等。俗謂苦瓜保佑大家,絲家保佑全家老少,茄保佑老婆。
10.七月七:客家有關於「七夕乞巧」和「牛郎織女」的傳說,但與此有關的習俗較少。民間有在屋外夜裡坐觀天象的活動。一些婦女有「姐妹會」。汀州民間有聚餐請先生的習俗。
11.中元節:也即鬼節。客家的中元節是在農歷七月十四日。長汀俗稱「七月節」或「七月半」十三十四吃葷,十五吃素。有蒸糕點「結緣棚培」,「接太公太婆」,「燒包」,「燒夜香」等舊俗。汀城原有上刀梯的風俗。中元節迷信色彩較濃,今舊俗逐漸淡薄。
12.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中秋之夜,民間尚有幾種與月有關的習俗,近似巫術,如「伏花,啄月姑,跳擔桿,旋水碗」等。
13.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有的山村又叫「兜尾節」,認為它是一年中最後一個重要節日。鄉間一般炸各種糕點,殺雞鴨,城市則較簡單加加餐。登高,飲菊花酒是傳統習俗。
14.十月半:十月十五下元節,又叫完冬節。農村常做糍粑,米果,芋子包,豆腐之類食品,謂「做完冬」。有些地方有打醮祀神演戲之俗。
15.小年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有「送灶君爺上天」之說。常用糖瓜祭灶,為求「把灶王爺的嘴抹甜了,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奏好事」。
是為客家一年中主要節日。
二、客家人的婚姻、喜慶風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客家社會雖不免亦存在重男輕女的成見,但總體上,男女關系還是較平等的。如,客家婦女與男子在家中同樣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時,與兄弟平等;出嫁時,
父母重視其婚嫁,夫家也必須按傳統禮節,循規蹈矩,才
能娶得好媳婦。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禮」。隨著社會的變遷,雖有更改,但大致上還是參照舊制辦理。六祀儀式:「說親,送定,報日子和送聘金,盤嫁妝,接親與送親,拜堂與吃面碗雞」。和古之"六禮"大同小異。婚禮儀式中,仍有鬧房,圓房等舊俗。
新娘出嫁後第三天,娘家宴請女兒,女婿,謂之「請三朝」。這天,女兒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趕回夫家。有些鄉間,娘家過幾天請一些婦女親友到女兒家中做客;或娘家請女兒回家做滿月酒(結婚滿月時)。男女親家各擇日期,設宴互請,謂「上門」,以求加強兩親家間的往來。
結婚宴請賓客,俗稱「喜酒」,禮節甚為隆重,過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門前放鞭炮迎接,他們未到席,不能開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執壺,從母舅開始輪流斟酒。賓客按尊卑遠近、長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廳堂左上為首席,右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養媳,贅婚,轉親,換親,改嫁等。有些現正逐步少見,消失。
三、客家人的衣、食、住、行風俗
1、服飾
客家人服飾講究樸素實用,寬敞簡便。普遍喜穿素色,尤以藍黑白色最為流行。質地多為粗布,漂藍緞烏成衣,自織夏布做帳。也有用夏布做夏衣穿的。清朝時男女老幼幾乎全部穿「側襟衫」,長袖,直領,布扣,開襟由領口斜向右脅,里襟裝袋。 褲是一律「大襠褲」,又寬又大,另接四五寸闊的腰頭,腰不開口,多餘部分折疊於肚前,以帶系住。褲管又稱褲腳,寬約0.3米。婦女衣服領邊加滾飾,開襟、袖口、褲腳加花邊等。清末上層社會的男子出外或會客多穿長衫,有時加馬褂在長衫上面。農村女子普遍系著的一種圍裙「掩腹」,其實可以掩胸,下擺寬
及兩側,上端縫花刺綉,另加「頸鏈」「腰鏈」和「牙牌」,
等銀飾。姑娘梳辮,少婦盤髻。另外,小腳婦女還有穿綉花鞋,系羅帕的裝束。農家婦女不纏腳,老婦也系羅帕。
民國時期,男子的側襟衫逐漸淘汰,長衫馬褂增多,後來出現中山裝,在知識界開始盛行。勞動者則多穿對襟短衫的,俗稱褂哩。婦女則仍保持側襟衫為主,只有少數讀了書的女性改穿旗袍戒藍衣黑裙,衣袖明顯縮短至掌根。讀了書的男子多改著西式褲,用皮帶或吊帶,女褲則一直以大襠為主。鞋襪方面,清朝時多穿布鞋,是家族婦女自製的,婦女鞋加綉花,小腳女人的鞋尖而翹,長度僅14-15厘米。雨天多打赤腳;或木屐布鞋,長汀稱「鞋屐」;或布鞋底加厚並塗以桐油。出遠門或上山割草砍柴,穿稻草編的草鞋。到了民國,外地運進來的膠鞋,雨鞋,皮鞋,只有少數人穿用。一雙雨鞋,往往全家人使用。襪子舊時用布縫制,清末開始有了紗織襪子。
清末民初上層社會男子戴有帽頂的禮生帽。普通男人戴棉線織的筒狀爪子帽,後多改戴半球形羊毛帽。婦女冷天包羅帕,很少戴帽子。
2、飲食
客家人日常三餐,多數早晚食粥,晝邊(中午)食干飯。農村早餐粥加雜糧。長汀稱雜糧為「粗貨」,過去常年是「粗貨半年糧」,歉收之時則以雜糧為主,有時要食番薯渣充飢。麥子一向少種,故面條只作年節加餐或招待客人時用。有時春荒青黃不接之時,將剛收下的麥子磨成粗粉,做麥羹度日,50年代後則很少如此吃了。長汀,上杭,武平部分鄉村有一種藏番薯,用鹽水腌漬而成,風味獨特。
家常便菜,腌菜乾、蘿卜干常年不斷,配以時令青菜,莧菜,血蕨,白菜,芥菜,藜瓜,番瓠最為普遍。家家戶戶都能製作一些小菜,如生搓腌菜,生搓蘿卜子,爽脆味美,富有地方特色。還有豆醬,豆腐乳等,是常見菜。
大米除做飯、粥外,還可做粉干,缽糕,籠床糈之類。粉干以潔白嫩細,柔軟滑韌的特點聞名遐邇。還有糯米做的糍粑,大禾米做的米果,品種如糕、圓、凍、果之分,其味有甜,咸,鹼之別。每逢喜慶之日,家家戶戶都有制備,敬神,餉客,饋贈親友均宜,亦是農村年節傳統食品。
風味小食有肉圓和燈盞糕等。肉類食品,燒大塊、白斬雞最為有名,是宴席中主菜。氽豬肉、干蒸豬肉是平時傳統菜餚。
長汀家釀酒素有盛名,味純香甜,度數低不易醉人,婦孺皆喜歡。酒娘更 是香甜可口,佐以蒸蛋,美不可言。飲茶多用碗,以解渴為主,有時用來作湯淘飯,常雲「粗茶淡飯」。
對於甜,酸,苦,辣,汀州人並無偏好之癖。不少人愛吃炸的食品,認為香脆可口。煮菜偏咸,口味較重。
3、居住
客家房屋建築的特徵,多為廳堂廚房間閣四方式。以土木結構平房為主,蹭有上下廳,左右兩擺橫屋左右對稱,前後左右各有天井。廳中央天子壁上必有神龕供奉祖宗,廳與廳之間有廂房。典型的前有坪,後有園,四扇大門,還有門樓。廳兩側房間為寢室,廳堂平日用餐會客,年節祭祀;橫屋多用來做廚房、禾倉,放農具傢具雜物。浴槽多在屋內,豬牛欄和廁所則在屋外。各種建築,城關一般採用磚木結構,農村多為木架土牆,邊遠山村純木建築也不少。鄉間還有「九廳十八井」的龐大建築和修起高大圍牆防寇的「土堡」建築。畲民住屋多是竹籬茅舍。這種房子格式沿襲了1000多年,至今在農村仍很普遍,它便於家族聚居,便於兄弟分居。城區房屋原也以上下廳或三四廳平房為主,城中房屋或為祠堂,後來一部分門面演變成商店,長汀水東街的騎樓頗具南方城市的特色。
據中國民俗辭典載:福建西南部及廣東廣西北部傳統客家住房樣式為群體式院落住房,因客家長期聚族而居,幫成群體式。多為土木結構,外牆用厚達一米以上的夯土承重牆,與內部木構架相結合,並加若干與外牆垂直相交的隔牆。外牆下面一般不開窗,故形如堡壘。一種為大型院落,平面前方後圓,內部由中、左、右三部分組成。院落重疊,屋宇參差;一種為平面方形、矩形或圓形的磚樓與土樓,大者直徑達70餘米,用三層環形房屋相套,達300餘間。外環房屋高四層,底層作廚房及雜間用,二層儲藏糧食,三層以上住人。其他兩環房屋僅高一層,中央建堂,供族人議事、婚喪典禮及其他活動之用。兄弟分居時,原則上平均分配,但長子不離灶,如有廁所則屬於「滿子」(最小的兒子),谷諺雲:「長子座灶,滿子座屎窖。
三、客家民間娛樂習俗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九連環,茶燈,大刀舞,大成樂舞,道士舞,樂器會,演戲,十番音樂,提傀儡,放煙火,迎神賽會;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如大埔客家「箏」的音樂
特點標志出中州,漢水的大古母音,形成自己獨特的風
格,並已具有一套基本的法則,使人想到客家音樂的奮發向上和不同流俗。
兒童玩的游戲有蹀羊蹀,捉迷藏,種芋子,種冬瓜,踢毽子,跳繩,踔踔子棋丟沙包,下跳棋等。
流傳戲種主要有京戲,祁劇,南楚劇,木偶劇,漢劇,外江班,話劇等。1949年後,長汀又傳入歌劇,越劇,採茶戲,黃梅戲等。
1、秧歌。顧名思義是插秧等勞動中唱的歌,所以,它最早是一種歌唱的形式,後來才出現了舞蹈和戲劇的表演形式。現在這三種形式和秧歌廣泛流行於全國各地。有的地區將花鼓,採茶燈,旱船,竹馬等民間舞蹈形式都泛稱秧歌。也有的將高蹺稱為高蹺秧歌,把一般的秧歌叫「地秧歌」。
2、獅舞。獅子舞的中國民間舞蹈寶庫中閃亮的明珠,1000多年來,成為勞動人民最喜愛的舞蹈形式之一。流行於汀州一帶的獅子舞在表演上有「文獅」和「武獅」兩種形式。每年正月,舞獅表演者通常於城鄉走家串戶茯恭賀新春並獻藝,表演後戶主多以紅包相贈,以示酬謝。「文獅」表演細膩,柔和而穩重,著重刻畫獅子溫馴而可愛的性格。「武獅」著重武功,技巧很高,主要表現獅子的威武雄壯、勇猛矯健。
3、龍舞。鬧龍是祝願一年吉祥如意的活動和聯系親友的良機。汀州製作的龍體一般染成青色、黃色兩種,分別稱「青龍」,「黃龍」。有的在耍龍燈的同時,施放煙火,爆竹,看去火花四射,只見龍在萬點火花中滾進滾出,顯得金光燦爛,再配以喧天鼓樂,造成熱烈的節日氣氛。
連城姑田元宵佳節游大龍是當地農民傳統的,規模最大的群眾性文娛活動。在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日舉行。每條龍燈游一天一晚便焚化了。元宵節中堡村華、江兩姓輪番出龍,至少有100板以上,稱為主龍,龍頭龍尾都配有神銃、大鑼大鼓、十番樂隊,可謂盛況空前。
4、燈舞。元宵節的活動,以燈舞最多,各地稱呼不一,有稱「耍燈」,有稱「箅燈」,也有稱「鬧燈」或「花燈」。長汀的「踩馬燈」以反映愛情為主要內容,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對舞。此舞蹈具有古樸、輕松詼諧的特點。「馬燈舞」表演者多為少年兒童,表演者置身於馬燈中段,將燈用繩掛在肩上,演出時有4人或8人列隊。
5、踩船燈。踩船燈一般多在春節,元宵節演出,各地的名稱雖有所不同,但表現形式基本大同小異,如「跑旱船」,「盪旱船」,「打漁船」,「采蓮船」,「花船燈」等。福建有些地區也叫「陸地行舟」,都是同一形式的「旱船」,只是在表現的內容和船形有所差異。
6、九連環。又稱「霸王鞭」,「打蓮湘」。表演形式多是且歌且舞,曲調大都是本地區的民歌,內容多為表現男女愛情。它既有兩三個人的小表演唱形式,也有邊打邊走各種隊形和擺各種畫面的集體舞;亦有持霸王鞭者和拿扇子、竹板等道具者同舞。它深受青年和兒童的喜愛。
7、其他:如高蹺,擲狀元簽,提線木偶,茶燈,大刀舞,大成樂舞,道士舞等,不再詳述。
五、客家喪葬禮俗
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庄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葬務從厚,禮務從奢,豐其筵席,醉飽靈側,鼓樂奠別等等。一些地方至今舊俗猶存。
病人臨終之際,便將事先做好的"壽衣"給病人穿上,稱"著壽衣"。過去有「上六下四」之說,即上身穿
六重衣服,下身穿四重褲子。
客家風俗重視送終。出門在外的千方百計趕回家,以求在臨終前見最後一面,顯得孝順。人斷氣後,馬上燒轎,焚紙,眷屬、兒女悲哭成叫。是為「送終」。
報喪:病人斷氣後即刻報喪。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親伯叔家報喪,在門前或附近路口還出訃告。
擺孝堂:在遺體前掛白布,擺香桌,放靈位牌或遺像。早晚哭靈,登記親友送來的禮物或「代燭」,帳布按序掛在孝堂兩旁。
落枕:移動遺體,在廳堂地上鋪一白布,將遺體放在上面,頭新瓦,瓦上墊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擇日定時將遺體入棺叫「入材」。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親友來弔唁時,喪家女眷在帳內棺旁舉哀。晚上親友參加孝堂守靈,俗稱「陪夜」。
發喪要擇時,常在早晨。舊時在頭一天要「鬧喪」,通宵達旦,鼓樂喧天。發喪先舉行祭奠,再起柩出殯。講究排場,以顯示兒女孝順。
安葬:將靈柩放入墓地。墓地選擇講究「風水」。墳墓外觀很似客家人的圍龍屋,是客家人崇拜祖先的一種表現。埋葬後第三天,親屬穿孝衣到墳上哭拜祭奠,燒紙錢,謂「醮三朝」。
做七:人死後,每逢「七」日,要舉行祭奠,俗稱「做七」。一般只做「五七」。最後舉行祭奠,焚化靈屋(紙屋),叫「完七」,以示喪事的結束。以後,周年舉行祭禮,叫開小孝;三年舉行祭禮,叫開大孝。開大孝時,門前、廳堂換上紅聯,一切恢復正常。
客家之俗,安葬若干年後(常為十年),挖開墓穴,將遺骸用炭火烘烤,按人體結構屈肢裝入特製的陶瓮內,謂「檢金」,然後重新安葬,這才是永久、真正的墳墓。
對於非正常死亡的人,有一些特別的喪葬禮俗,如比較注重請僧道打醮念經,超度亡魂等。
六、客家人的信仰與禁忌
客家人的宗教信仰,除傳統的佛教,道教之外,還有以後從西洋輸入的基督教與天主教。此外,客家人崇拜祖先,信奉鬼神。而以信仰佛者居多。
1、佛教
佛教在南唐天成四年(929年)由惠寬大師傳入長汀。宋乾德二年(964年)又有定光大師來長汀傳
教。
以上兩師在民間傳說中,為民驅除賊寇,護城解圍;為農民祈禱求雨免除旱災;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除去虎害,眾稱惠寬為「伏虎祥師」。
2、道教
道教在客家地方之流行,與佛教可謂並行不悖。往昔醫學幼稚,瘟疫猖獗,於是道士乃有建醮以祭禱瘟神之舉。天花流行時則祭禱痘神,們瘟疫天花已千絕跡,但在鄉間對安龍打醮、祈福、豎符、起土、安胎、驅邪、壓煞以及以符水為人治病等項仍常有之。
3、天主教
清順治年間(年)義大利教士艾儒略到長汀,在老古井傳教。
4、基督教
清光緒十八年春(1892年)惠安周之德、陳秋卿等到長汀創教。
5、民間祭祀信仰的神明
客家人的寺廟,往往在主祀神之外,還有很多從神。從神也一同供奉在裡面,充分表現出中國民間信仰的性質--多神教和偶像崇拜的色彩,而且大部分屬於靈魂崇拜。客家地區民間地方神、鄉土神主要信仰媽祖、三山國王及義民爺三種。長汀民間信奉神明不一定就是什麼教徒,有些人見像就拜,不分什麼教。仙佛同爐香在長汀是很普遍的,主要的有八仙,以呂洞賓為主,財神,閻王,玉皇大帝,文曲星(魁星),真君菩薩,門神,灶君,五穀大帝,釋迦佛祖,西天諸佛,眾菩薩等。
6、迎神賽會
客家城鄉迎神賽會舊時很盛行,一年四季十二個月中不斷;每月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在家或上寺廟燒香照燭放鞭炮,以示敬仰。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城鄉婦女紛紛攜帶香燭,粉面,糕點之類到各處寺廟「做會」,紀念「觀世音菩薩」誕辰、成道和涅磐。家家戶戶在迎神賽會期間親朋滿座,每家要招待食宿。一部分群眾樂而不厭,寧可平日節衣縮食,旨在祈求穀物豐收,人畜平安。
7、其他信仰與禁忌
客家民間還有關於天地日月,雷電風雨,時間方位等的信仰。對動植物和用器,如蛇,燕子,草蜢,掃把,燈盞等,也有不同的信仰。對人的一些行為,如踢腳趾、換牙、眼皮跳、做夢等,也有自己的解釋方式。在占卜巫術方面,民間保留不不少用巫術治病的風俗。如「捉四眼」,「下驚」,「畫符」,「問神」,「伏花」等。
3、梅城古鎮都有什麼好吃的和特產?
梅城小吃飲食不同於普通浙菜的清淡、嫩爽,其味重、辣、鮮,區別於浙江很多地方.
1、清明果:一般在清明節做,用米粉做的,也有加入清明節時採摘的一種綠色可食植物,形狀為彎月或圓形。還有專門製做的雕花模板,上海蘇州一帶叫青團,外觀口味都和清明果不一樣,杭州叫清明團子顏色是青色,但可能是用青菜的汁水加進去用糯米做的味道很甜。
2、豆腐包:嚴州燒餅也叫嚴州乾菜燒餅,是建德傳統的名吃,松、酥、脆--很好的入口。
3、嚴州雪梨:果實很大,一側常有斜狀凸起,初為綠色,成熟後黃綠色。白露時節摘的白梨最是好時候。其主要產區在當地的金西鄉、三合鄉。
4、五加皮酒:20多味名貴中葯材,用糯米陳白酒泡,再加白糖和梅城
蜜酒製成。能舒筋活血、祛風濕,延年益壽。
另外還有許多啊,比方說:方臘醬、特色蘿卜絲餅、農家手工面、鳳凰蕎麥餅、高嶺玉米餜、肉圓、嚴州咸湯圓
4、中秋節的各項習俗,分別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情感呢?
中秋節的意義是慶祝家人團聚,象徵著弘揚中國的團圓文化,也弘揚尊老愛幼、感恩父母的美德。 中秋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是由古代的秋熙節演變而來的,是古代祭祀月神的活動。
1.中秋節在漢代普及。 它在唐代被正式確認為國家節日。 北宋時期,中秋節已成為民間普遍的節日。 在明清兩代,中秋節是主要的民間節日之一。 中秋節是秋季季節性習俗的結合。 它不僅意味著祈求五穀豐登,還表達了人們對滿月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心情。
2.中秋節的習俗源遠流長,中秋節的習俗貼近人們生活的需要。 拜月、賞月、團圓是中秋傳統習俗的核心。 從當代社會生活的角度看,它仍然具有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現實意義。
3.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各地慶祝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習俗。 起源於南宋吳子木的《夢梁錄》。 那時,它只是一種休閑食品。 後來,人們逐漸將賞月和月餅結合起來,象徵著闔家團圓和弔唁。 同時,月餅也是中秋節送朋友相聚的重要禮物。
4.賞月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快樂。 民間的中秋賞月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但並未成為風俗。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詩中都包含了關於月亮的詩篇。 宋代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5.中秋觀潮的習俗源遠流長,早在漢代梅城的《七毛賦》就有相當詳細的描述。 漢代以後,中秋看潮的風潮更加盛行。 明代朱廷桓的《武林舊事補記》和宋代吳子木的《孟良錄》也有觀潮的記載。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吃喝玩樂,吃月餅看月亮。 作為傳承千年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力量,使其穿越時空、跨越地域。 文化遺傳和變異也遵循生物譜系,就像生物基因組的排列一樣。
5、杭州梅城有什麼歷史?杭州梅城歷史介紹
梅城歷史介紹
梅花城:
簡稱梅城,原是睦州 嚴州府城的雅稱。
1938年:
才作為建德縣城的正式地名確定下來
關於梅花城的來歷有種種說法:
最流行的當推民國《建德縣志》上的一段敘述: 建德城即嚴州城,俗稱梅花城,以臨江一段雉堞半作梅花形故也 。
梅城的城牆最後一次重建於明初:
為朱元璋妹夫李文忠所建,至於雉堞為什麼做成梅花形,一直沒有一個一致的說法,據民國縣志記載,這是因為宋代有三個皇帝在未登基前都曾經領過嚴州的地方官職務,嚴州被認為是潛龍所在地,其制故與南京北京同 ,所以這一帶有“天下梅花兩朵半”的俗諺。
一種說法:
認為梅城是為了紀念漢代高士梅福而命名的
還有一種說法:
認為是因為建德特有的梅花“建德山梅”而得名。建德山梅生長在高山之上,冷塢之中,不畏寒濕旁塵遲,花開五瓣,花朵潔白而芬芳,盛開於春未夏初,這在梅花中是很獨特的 。
梅城歷史悠久:
作為州府也有1200多年的歷史,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更增添了梅城的魅力,也吸引了許多人試圖解開梅花城的由來之謎。
景點介紹:
梅城:
位於新安江與蘭江匯合處,是古睦州府、嚴州府、建德縣的治所,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城有兩湖:
東西點綴,外有雙塔,南北對峙。登塔眺望,新安江自西向東,蘭江自南而來,煙波浩淼,形如“丁”字。
杜牧詩:
“越嶂遠分丁字水,臘梅遲見二月花”,孟浩然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寫的就是此地景色。
城內的:
思范牌坊、建德侯坊、明桂青柯、六合古兄賀井等名勝,可訪古尋勝;
城周圍的:
運李玉泉寺、奉真道觀、烏龍嶺、萬松林、雙塔凌雲、兩江成字等景觀,可探幽獵奇。
四大古典名著:
《水滸傳》後四十回所寫的宋江征方臘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梅城也與《聊齋》等歷史名著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以上僅供參考
6、杭州市乾潭鎮節日習俗
乾潭凳野讓鎮位於新安江下游,富春江畔。東與姚村鄉、鳳凰鄉接壤,南與三都鎮、梅城鎮毗連,西與楊村橋鎮、下包鄉交界,北與欽堂鄉、安仁鎮相接,東北與桐廬縣相連。320國道穿境而過,東距杭州120公里,西距新安江鎮30公里,是建德市東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全鎮行政區域面積386平方公里,4.5萬人,轄24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自1997年以來,先後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國家小城鎮經濟綜合開發示範鎮,為浙江省100個中心鎮之一。2004年被國家建設部等6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同年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同時進入全國千強鎮的行列(脊旦排836位);2005年1月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一方風情——萬樂節 農歷十月十五是當地人傳統的慶豐收節日,俗稱「時節」。屆時家家戶戶邀請親朋好友聚會,比誰家的客人多,以喻家業興旺。1987年起,在鎮人民政府的倡導下,改名為萬樂節,融文化藝術、物資交流於一體,1998年,交易攤位達2000餘個,6萬多人次參加,商品成交額近6000萬元。�一方習俗——舞龍燈每年春節過後,一些村就開始准備舞龍燈。龍頭形象逼真,高達丈余,常見龍燈有板龍和軟龍兩種。板龍龍身由一塊塊橋板組成,每板長約6尺(魯班尺)、寬約6寸,兩頭有洞,用插木互相連接,每板上置各色燈籠,每人一板一燈,可舉可背,最後為龍尾。軟龍的龍身是由繪著龍形的棗局布,包裹著竹製的燈籠而成,也是每人一節一燈,此龍燈舞動更為靈活、輕便。龍燈最少9節,長達數十節,甚至上百節,遠望燈火閃閃,綿延數百米,每當起舞特別是盤旋時,燭光高照,鑼鼓喧天,禮炮轟鳴,蔚為壯觀。每到一處,都有單位、商家和殷富者包「紅包」,資助經費,一般正月十四開始,十八結束。[1]
7、浙江最低調的古鎮,有一座千年歷史古城牆,這是什麼地方?
浙江有一座比較「特別」的千年古鎮,不僅有著1300多年的州府史,更是在歷史上有著與北京、南京同樣規格的城垛,它就是梅城古鎮,位於杭州市建德市東部。只是,相比周庄、烏鎮等名氣較大、遊人絡繹不絕的古鎮,梅城顯得要安靜許多,給人一種隱世之感。
提起梅城,不得不提的就是那千餘年的州府歷史,這里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嚴州府」。說起嚴州府,最早出現在唐武德四年,於桐廬縣置嚴州,下轄桐廬、建德和分水三縣,之後經歷了多次變更,在武周萬歲通天二年睦州州治遷至此處,後改為建德府,又在龍鳳八年朱元璋改建德府改為嚴州府。梅城的歷史也是比較波折,由縣到州又到縣,再到如今的鎮,一直是當地人最為牽掛的地方。
梅城古鎮正南方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古城牆,位於梅城與新安江之間,據悉這座城牆修建於睦州十八年,是一座因戰爭而修建的城牆,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修建後這座城牆也經歷了多個朝代的修建,使其具有極好的防禦功能,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這座古城牆也被保護了起來。
在古城牆南側是新安江、富春江和蘭江三江匯合處,所以梅城的水陸交通也是非常的便捷,也決定了這里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嚴州古城牆。三江匯合處山水景色優美,站在城牆上可將山景、江景盡收眼底。
若要從古鎮去往江邊,則要經過「澄清門」,澄清門正對著梅城古鎮,為梅城的南大門,澄清門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門,歷史上的澄清門曾是當地居民們辨別是非的地方。從外觀可看出,嚴州古城牆依然是原來的古建築,如今又在上面修建了一小部分新城牆。
城門樓上有一座雄偉高大的樓閣,在樓閣的中心部位懸掛有「嚴州」二字的牌匾,許散拆多人對於嚴州是陌生的,但歷史上的嚴州卻非常有名,如今嚴州的一舉一動無不牽掛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
說到嚴州城牆,不咐漏得不說的就是城牆城垛的造型,是按照梅花形建造而成,除了梅城我國還有兩座城市的城牆城垛為梅花狀,那就是明朝時期的京師北京和南京,在當時也只有京城的城牆才可以修剪成梅花狀,足可見梅城在當時的地位之高,不過不知為何梅城的城垛並未修建成一整朵梅花,而是半朵梅花,因此有「半朵梅花城」的美譽,南京和北京各一朵,也就是所說的「天下梅花兩朵半」。
雖然現在城牆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防禦功能,但作為一處旅遊景點也非常不錯,當地人空閑時間可以到城牆上走一走,懷念下昔日的生活,而遊客則可以到城牆上感受下歷史上嚴州的顯赫。
我們去的那天正是2020年的第一天,即元旦當天,在澄清門靠近新安江的門前遇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舞龍表演,梅城古鎮自古就有舞龍的習俗,在端午、春節、二月二及一些重大節日都會有舞龍表演,以祈求平安和豐收。
期間聽舞龍者說,這些舞龍表演沖簡棗都是他們自發組織的公益性活動,每逢大的節日都會到這里來舞龍表演,現場還將神龍擺出了「2002」、「中國龍」的字樣。
從城牆下來後,記得一定要到梅城古鎮中走一走,感受下這座千年古鎮的古色古香,尤其是小鎮子中的古牌坊格外的多,來這里的遊客並不太多,可以慢慢感受下小鎮子的古韻與安靜的氛圍。
8、福州閩清縣的風土民俗
源於明代的雕漆。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制漆藝人沈紹安(1767~1835年)始創,是脫胎技藝與髹漆藝術相結合的產物。其質地輕巧堅牢,造型古樸典雅,色彩鮮艷明亮,紋理清晰秀麗,自成一格,與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合譽中國傳統工藝的 「三寶」。清宣統二年(1910年)以來,參加美國聖路易斯博覽會、義大利覺蘭多博覽會、德國柏林衛生展覽會、英國倫敦博覽會和在美國芝加哥、日本東京,以及菲律賓、比利時、巴拿馬等地舉行的國際博覽會,多次榮獲特等金牌獎、頭等金牌獎和最優獎等多種榮譽。
製作方法分為脫胎和木胎兩種。脫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為胚胎,用夏布或綢布和生漆逐層裱褙在胚胎上,待陰干後,敲碎或脫下原胎,留下漆布器形,上灰地、打磨、髹漆研磨,施以各種裝飾紋樣。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櫸木等堅硬木材為坯,直接塗髹,工序與脫胎布胚相同。
每件工藝品前後須經數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其裝飾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錦紋、薄色料、暈金漆畫、仿古銅、嵌螺、嵌銀上彩等10多種。後來又發展了寶石閃光、堆漆浮雕、仿彩窯變、仿青銅、仿唐三彩和匏紋技法、暗花等工藝,並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等結合起來,使表面裝飾更加豐富多采。磨漆畫則是新發展的藝術種類,平滑光亮,立體感強,瑰麗神奇,韻味無窮。
脫胎漆器產品大致分為實用和欣賞兩大類,包括大花瓶、大屏風、各種磨漆畫以及茶具、咖啡具、文具、餐具等300多個規格的3000多個品種。除輕巧、美觀、耐用外,還有耐熱、耐酸、耐咸、絕緣的優點。產品遠銷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地域風景
在閩清縣城西南約30公里的三溪鄉山墩村,因山上岩石色白如玉而得名。山以岩景著稱,據說方園10餘里內有岩景105處,故又稱百景岩。最高峰為玳瑁頂,海拔1237米。
主要旅遊景點有白岩寺、懸魚洞、龍洞、「南蛇出洞」、「鯉魚上天」、「童子拜觀音」、「田螺曬日」、「美女妝鏡」、「春筍破土」、駱駝岩、飛來橋、伽藍床、搗葯臼等。
白岩寺,在白岩山半腰三面陡峭的一片岩石上。始建於唐代,現存大殿為清代所造,1988年重修。寺前崖峭谷深,形勢險要。寺後有仙君殿,為雙層樓閣式建築,建於岩穴內,建築年代已無可考。寺下方有玉皇殿,是天然岩穴,頂壓一石,高約30米,上小下大,如玉皇帽頂,殿內舊有玉皇造像。
懸魚洞,在白岩寺西菩陀岩下。有東西兩個洞口,洞深約2丈,高寬各1丈多。洞頂懸一石,長七八尺,尾削頭尖,中間扁平,其狀如魚,虛空欲墜,故名。菩陀岩頂另有一石如魚,昂首向天,凌空欲飛,稱「鯉魚上天」。
「美女妝鏡」,又名「玉鏡」、「仙人鏡」,在白岩寺西1公里。在懸崖上兀立著一塊高10餘丈的岩石,其間有長七八尺,寬3尺多的灰白色平滑石面,遠望好像一面長方形明鏡鑲嵌在崖壁上。
龍洞,離石鏡約百米,寬丈余,深百米,由岩底直通岩頂。洞右側突出一塊怪石,狀如龍頭,眼、鼻、齒、須活靈活現,好像欲躍出洞的巨龍。每當白雲籠罩,團團白霧便從洞口吞入,又從洞頂飄浮而出。
「南蛇出洞」,在白岩寺東。懸崖上有石突出,狀如蛇頭,凝神望去,有蠕動之感,如南蛇出洞。
每日有火車、汽車到閩清縣城,縣城有公路到白岩。
9、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活動科學有序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活動方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22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1一、活動目的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緬懷先人,悼念逝者,寄託衰思的傳統節日,為了引導居民移風易俗,以現代文明的理念、溫馨和諧的方式開展祭祀活動,特開展「文明祭祀進社區」活動,通過宣傳活動,從現在做起,從你我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用文明祭祀的實際行動來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力倡導文明祭祀,積極營造「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的節日氛圍。
二、活動主題
宣揚文明祭祀
輪祥吵 三、活動時間
3月29日上午9:00
四、活動地點
x社區活動室(鯨園居委會8:40集合電話:)
五、活動形式
通過自製紙花、發放宣傳單、懸掛標語條幅等形式,教育和引導社區居民轉變觀念、破除陋習,告別過去焚燒冥幣、燒香祈福祭拜的舊有祭祀形式,以更加文明、健康、科學的方式緬懷故人。
六、參加人員
x小學四年級四班學生(為了安全起見,每位孩子必須有家長陪同)。
七、活動要求
1、在活動中,各學生聽從指揮、使用文明用語、不吵鬧喧嘩。
2、整理好相關資料,學校網站,群里上傳(相片、總結)
3、由於是集體活動,請大家遵守時間,按照約定時間集合。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2國家將清明節納入國家法定節日,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這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文明演進的宿影和象徵。為了確保今年群眾清明祭掃活動、文明、和諧、有序,中央宣傳部、民政部等八部委發出了《關於做好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相關通知》,要求各地在總結清明節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圍繞「文明祭掃、平安祭掃」的主題,做好今年清明節期間相關工作。
一、活動目標
(一)、終極目標:倡導文明祭掃、樹立文明新風
(二)、直接目標:
1、到xx烈士陵園緬懷先烈。
2、通過開展活動,進一步提高社區居委會和居民的關系、居民和居民之間的關系,提升社區的凝聚力和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
二、具體活動方案
(一)、宣傳階段
1、宣傳目的:通過清明節前一段時間進行宣傳,讓居民能夠比較詳細的了解到我們清明節社區將會實施的活動,為活動營造濃烈的氛圍。
2、宣傳時間:4月3日一天
3、工作人員: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專業義工(實習生)、志願者
4、具體步驟:
(1)、准備宣傳欄內的海報。海報的主要內容是清明節文明祭掃的相關事項,以及清明節期間社區將舉行的臘侍活動,還有由於燒香燭、紙錢、燃放鞭炮等而引發的事故案例,以警示人們。請願意參加活動的居民來社區報名,宣傳時間與報名時間同步進行。
(2)准備兩條橫幅。橫幅主要用於社區居民在xx烈士陵園現場簽名。具體標語從文件中選擇兩個。
(3)、聯系志願者。工作人員向志願者介紹活動,在宣傳期間,志願者也在其生活圈內幫忙宣傳。志願者還要幫助社區居民解讀相關內容,協助社區工作人員與專業義工的工作。
(4)、向重點對象宣傳。重點對象包括:社區有威望的老人、老黨員、以前工廠的幹部。希望他們以威信帶動他人參加活動。
(5)、向青少年進行宣傳。由於青少年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並且青少年對家長乃至家庭的影響都比較大,通過對青少年的宣傳可以達到對社區及社會的宣傳。
宴笑 (6)、製作宣傳單。宣傳單上的內容包括國家八部委發出的關於清明節的通知的相關內容,部分清明節知識,社會工作的理念及知識等。
5、活動需要的工具:
(1)、兩塊橫幅;
(2)、海報紙;宣傳單
(3)、鮮花、小白花、車輛、應急葯品
6、經費預算:約1200元
(二)實施階段
1、活動主題:倡導文明祭掃,樹立文明新風
2、活動目的:通過讓居民參與文明祭掃的相關活動,改變傳統的祭掃方式,達到人、自然、社會的和諧
3、活動時間:3月31日
4、活動組織人員: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專業義工(社區實習生)、社區志願者
5、活動對象:參加報名居民
6、活動地點:xx烈士陵園
7、所需活動工具:前期准備的橫幅、宣傳單、筆、桌子、鮮花、小白花等。
8、具體步驟:
(1)、當天早上安排好車輛,請居民排隊上車
(2)到陵園後居民發送宣傳單。期間專業義工和社區志願者向社區居民解說活動意義等。
(3)、活動中,主持人邀請重點對象(老黨員、老幹部)述說他們對這次活動的理解和他們認為活動開展的意義。
(4)、對烈士敬獻鮮花。在敬獻鮮花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居民的情緒,符合居民需要,並且要宣講大家正確祭祖時可達到的社會效應,最後鼓勵大家在簽名。
(5)、由所有的工作人員(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專業義工、志願者)帶領大家進行橫幅簽名活動。
(6)、活動結束,組織好居民上車。
(三)總結階段
活動後,針對活動開展的整個過程進行總結,討論活動的成功與不足之處,為下次開展活動積累經驗。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3一 、 活動目的:
清明近了,期待走出烏煙瘴氣,擁有「清清明明」的環境,倡導「低碳」生活,經社區研究決定,將開展「踏冰放荷船,漂泊寄哀思」文明祭祀活動,切實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不斷增加百姓修養、提升居民素質。
重要的是通過這次主題活動,讓大家緬懷故人,回憶過去,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二、 活動主題:
「冰上放荷船,漂泊寄哀思」文明祭祀活動
三、 活動時間:
3月29日 上午 9:30
四、 活動地點:
xxx
五、 參加人員:
全體社區幹部、部分居民
六、 活動程序:
1、 社區書記宣讀《通惠社區文明祭祀倡議書》。
2、 全體默哀。
3、 現場書寫祭奠標語。
4、 將荷船放入大海
5、 領導講話。
6、 宣布活動結束。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4一、活動背景
清明節作為中華民族紀念祖先、拜謁先烈的傳統節日,幾千年來,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人們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和為國犧牲的英烈等,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聖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回、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緬懷先烈、祭祖掃墓,作為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也是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緬懷先烈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二、活動目的
社區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來組織相關人員來緬懷先烈。回顧我們黨和國家走過的歷程,無論是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和平年代,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無數先烈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譜寫了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迎新晚會策劃書)。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因此通過組織居民在清明節前後參加緬懷先烈的活動有著重大意義。通過開展緬懷先烈等活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質,為鞏固福州全國文明城市成果,提升居民文明水平,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等各方面做出一定貢獻。
三、活動時間
20xx年x月x日半天
四、活動地點
XX革命烈士陵園
五、活動參與人員
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居民、社區志願者等
六、活動要求
社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分管領導,落實專人負責,確保組織力量到位。由於革命烈士陵園庄嚴肅穆神聖,是革命英雄長眠的地方。參與人員要提高認識、高度重視,要穿著整潔,活動中態度要庄嚴肅穆,不能在烈士陵園中嘻嘻哈哈,打打鬧鬧,要懷著崇敬的心情參加活動;注意保持陵園衛生,不能在陵園內發生亂吃零食,亂丟垃圾等行為。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5一、活動目標: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中國人繼春節後重大的.節日,我國祭拜祖先從古有之。國家實行清明長假,有著很重要的精神文明教育意義。學生通過紀念革命先烈、祭奠逝去親人,祭祀華夏始祖,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民族凝聚力,增強學生熱愛環境、保護自然的意識,這也使文化習俗煥發新的時代文化精神。因此,為了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黨史國情教育,結合清明節這一節慶教育的契機,組織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教育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教育學生「敬懷先人、孝敬長輩、禮貌待人」,度過一個有意義、充實的清明節。
二、具體活動安排:
(一)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感受清明文化
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們的解放事業,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戰爭中光榮犧牲了。為了紀念他們,讓同學們課後調查有關革命先人的歷史事跡。
(二)文化探尋:搜集資料,了解清明文化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作為我國的法定傳統假日,有著其悠遠的文化內涵,通過資料的收集等,讓學生逐步了解清明的文化習俗,從中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與豐富內涵,增加學生的文化知識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具體內容如下:
(三)主題演講
選取一位英雄人物(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弘揚民族自主意識、反對崇洋媚外的優秀民主人士;革命先烈、人民楷模等)或者反映民族精神的事例,查閱書籍史料、網上瀏覽、觀看音像資料等方式,了解英雄的生平事跡。
(四)辦一期黑板報
各班在清明放假期間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圍繞所搜集的資料介紹以及隊員的心得體會等方面構思欄目,設計黑板報。
清明時節能讓同學們勾起對歷史的追憶,寄託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懂得幸福來之不易,激發隊員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和學習熱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6一、活動主題
清明節系列活動的主題是「親近自然、弘揚傳統、關愛家人」。
二、活動時間
20xx年3月31日——4月10日
三、活動內容
1.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各支部要發動網路志願者進行網上祭奠,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網上祭奠活動,表達對先烈的感恩和敬仰,同時各支部要自行開展各種形式的緬懷活動,至少上報一篇信息和圖片。
責任支部:局屬各支部
2.開展緬懷革命先烈活動。組織廣大幹部群眾為革命先烈掃墓,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責任支部:機關支部
3.在局大廳大屏幕上滾動播放開展「文明祭奠」倡議,引導幹部職工用鮮花、植樹、網上掃墓等文明生態等方式開展祭奠活動。
責任單位:信息中心支部
4.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組織志願者開展文明勸導,愛護資源環境等志願服務活動。
責任單位:儲備(整理)中心支部
四、活動要求
各科室、站、單位、執法隊要認真宣傳清明節開展「文明祭奠」的重要意義,將文明祭奠和為革命先烈掃墓作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高幹部職工道德修養的有力抓手,引導幹部職工樹立「厚養薄葬」的新觀念,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7一、 活動主題:
「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志願」
二、 活動目的:
為了將志願者精神深入貫徹到青少年群體中,以激勵和引導志願者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為建設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決定利用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的濃厚氣氛倡導和發起青年志願者活動。利用清明節「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志願」活動的濃厚氣氛,結合時代特點,對志願者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繼承、弘揚中華的革命傳統美德。弘揚志願者精神,堅定奉獻精神。鼓舞青年一代為祖國的.繁榮發展而不懈的努力和奮斗!
三、活動時間:
xx年4月3日上午10:00--下午16:00
四、活動地點:
大埔三河壩紀念碑
五、 參與人員:
義工團全體管理人員、義工代表15人
六、 活動流程:
(一) 上午9:00分准時在華建市場門口集中;9:10分出發;9:55分到達英雄紀念碑,「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志願」活動做好准備工作
(二)10:00分第一項: 宣布「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紅色志願」活動開始;10:02分第二項:向革命烈士默哀3分鍾;10:05分第三項:向烈士敬獻花圈;10:08分第四項:客家人義工團代表梁詠方發言;10:15分全體義工敬獻鮮花;10:20分第六項:瞻仰紀念碑;10:30參觀大埔三河壩紀念館;12:00吃飯休息;13:30參觀三河壩周圍景點;15:00 活動結束返回梅城。
七、活動現場控制:
客家人義工團幹部時刻關注成員們的活動狀況,一有異常狀況發生,立即採取預定措施。
八、 媒體現場采訪:
邀請媒體現場照相、記錄。
九、 活動經費預算:
活動費用預計
十、活動效果預估:
經過學習英烈的先進事跡,重溫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內涵。接受為他人,為社會奉獻精神的洗禮。青年志願者將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積極進取,發揚先輩們的精神,發揮自己所長,表現當代志願者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准備工作安排:
1.理事長梁詠方負責對外聯系工作
2.副理事長梁利芳負責動員工作
3.理事人力資源部候慧冬負責采購花圈和小鮮花
4.理事後勤部黃煒宏負責聯系活動車輛
社區清明節開展緬懷先烈活動方案 篇8一、指導思想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主題活動,通過祭奠先祖先賢先烈,引導人們在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共同凝聚建設品質xx的精神力量,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把中國傳統習俗嵌入人們的心裡。
二、活動主題
緬懷先烈,寄託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
三、活動時間
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四、活動內容
(一)開展緬懷祭掃活動。各社區組織參觀xx社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夢展廳,回顧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邀請轄區xx以報告會、故事會等形式,講述革命傳統,引導人們繼承先烈遺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報效祖國,並組織志願者為xx送去關愛。
(二)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各社區聯合學校、企業廣泛開展清明詩文朗誦會和詩詞歌會,組織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誦讀中華經典(包括古今吟詠清明的詩詞、懷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經典詩文等),以誦讀經典的方式敬先賢、頌英烈,增強愛國主義情感。組織廣大青少年廣泛開展「誦中華經典、學道德模範、做有德之人」主題活動,用道德模範人物身上體現出的傳統美德激勵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見賢思齊,樹立遠大理想,更好的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三)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組織廣大幹部群眾和青少年上網祭奠英烈,街道網評員結合當地清明節習俗在網上積極發布風景圖片、飲食圖片、民俗圖片、文明旅遊圖片、展現親情的人文圖片和網上祭英烈的圖片及稿件。網上獻花,寄語留言,表達心聲,增強xx愛國意識,激發xx愛國情感。
活動方式:登錄xx網首頁,點擊未成年人頻道,進入網上祭英烈活動頁面投票。
(四)開展節日誌願服務活動。圍繞清明節日主題和即將到來的「愛國衛生運動月」,結合「推進住宅小區文明創建、提升城市管理品質三年攻堅行動」,組織志願者開展植樹綠化、文明郊遊、綠色出行、環境整治、勸導人們用鮮花祭奠等活動,倡導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風。
(五)廣泛開展節日民俗活動。深入挖掘清明節的文化內涵,結合實際,舉辦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尋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間藝術展示等活動,讓居民在參與中親身體驗節日民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包括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覽,組織幹部職工開展植樹綠化、沐春踏青活動,引導人們走近自然、關愛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五、活動要求
(一)高度重視。清明節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的良好時機。各社區要把「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有力抓手,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精心組織實施,把傳統節日搞旺,把活動項目抓實。
(二)精心組織。要把「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活動與創建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結合起來,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與志願服務活動結合起來,精心設計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節日活動項目,積極創新傳統節日的形式和載體,做到既形成聲勢又扎扎實實,吸引群眾廣泛參與。
(三)加強宣傳。要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各級各類媒體特別是新聞媒體、微信公眾平台、微博等的作用,廣泛宣傳活動情況,把節日氛圍營造濃厚。
(四)做好材料報送。各社區要在節日期間認真組織開展活動並務必留存好相關圖片、音視頻資料,要及時將活動開展情況、活動圖片、總結等相關文字資料整理後報回街道文明辦。
10、小學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5篇】
1.小學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淑氣鴻喜家家樂,彩燈春花處處新。」呵呵呵呵,馬上就是元宵節了,大家圍著桌子吃熱騰騰的湯圓,去街上看精彩的舞龍燈,在自家門口掛上了大紅燈籠,天空綻放著五彩的煙花,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一大早,媽媽就去超市買湯圓,好不容易在人堆里搶來了幾袋「戰利品」。湯圓是用香甜的白糖芝麻餡做成的,用糯米粉包成圓滾滾的外形。一入鍋,熱氣冒上來,順帶著一股香氣撲面而來。似乎把我們的小肚皮惹得暖哄哄的。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呢?聽我一一道來。傳說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生氣,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燃燒的火焰,便不再追問。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迅盯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一般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不過石浦都是過「十四夜」的。一般我們還會吃糊糊,有甜的鹹的,滋味非一般的感覺。看著這些熱鬧的場面,心裡總會滋生出快意,讓這個冬季不在寒冷。
最後祝大家元宵快樂,團團圓圓,幸福樂無邊!
2.小學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說起湯團,就想起了元宵節。元宵節到了,我們常常會看到叔叔阿姨們在廣老亮場上表演舞龍、舞獅子,踩高蹺等節目。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在我國正月十五的早晨,元宵節就悄悄地來臨。傍晚,孩子們迫不及待地跑下樓,提著各式各樣的燈在夜裡「欣然怒放」,美極了!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燈節,是春節之後第一個重要的節日。
元宵節,除了賞燈,還要吃湯團。今天,我自己煮了一次湯團。我先把一盒湯團從冰箱里拿出來,然後,在媽媽燒滾了的水裡把湯團一個一個放進鍋里。在拿最後一個湯團的時候,手卻被湯團粘住了,我急中生智,用熱水「沖」走了「膠水」。我用湯匙把湯團推了一把,這樣湯團不會粘鍋底。過了一會兒,所有的湯團都浮起來了,我趕緊用150克自來水往鍋里倒。一場「大火」就被我這個「舞林高手」撲滅了。最後,我在媽媽的幫助下吃上了湯團。我發現,湯團變大了。我輕輕地咬了一口皮,裡面的芝麻醬就涌了出來,湯團糯糯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開始,人們把元宵叫做「浮圓子」,後來才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跟「團圓」意思相近,象徵著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北方的元宵是以餡為基礎製作的,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團倒有點兒像包餃子,多用手心揉團。元宵由糯米製成,有實心的,有帶餡的,餡料類可多了!有豆沙的、白糖的、麻醬的……元宵有的大似核桃,有的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炒吃、帶湯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美味可口。
我愛元宵節!
3.小學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花橋、泥塑和飄色合稱吳川「三絕」。每年元宵之夜,吳川大街小巷,那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花燈,彩旗使人看得眼花繚亂,彷彿走進了群星燦爛的天河,又好像進入了瑰麗無比的夢境,不知是天上還是人間,處處叫人流連忘返。
來到江心島花橋,更令遊人驚疑:人間真有如此美麗的景色么?一條長達90多米的彩橋橫跨在鑒江之上,彩燈閃爍,清波流華,有如彩虹橫空,壯麗極了;橋上鮮花吐艷,詩畫琳琅,令人目不暇接。
走到橋頭,遊人不禁又被一座大型的泥塑「觀音送子」緊緊吸引住了。這座泥塑精雕細刻,巧奪天工,使人贊不絕口。據說,每年元宵全城都造畝含和泥塑數十套,甚至多達百套以上。梅菉頭、隔海、竹欄街、江心島等地的泥塑都雕塑得栩栩如生,真切動人,給遊客無比豐富的藝術享受。相傳,梅菉的泥塑藝術已經有五六百年的歷史傳統了。
正月十六、十七日中午,遊人更擠擁了,爭看從梅嶺和梅菉頭游出來的浩浩盪盪的獅、龍和飄色隊伍。從這兩個地方游出來的飄色,確實是妙絕、美絕,隨著喧天的鼓樂,一個個仙女和歷史人物從天上飄飄而來,停落在下面另一個人物手中的花枝或纓槍上,有的甚至十幾個人物一同站在一個支點上,真是奇妙絕頂,觀眾無不驚嘆!
近年,梅城群眾鬧元宵,除了繼承「三絕」藝術之外,藝術形式又有了新的發展,更加多姿多彩了!石橋的花塔、三角弧的牌樓,都無不使觀眾賞心悅目、大開眼界。原來的「三絕」已變為「五絕」了。正是「縱目梅城觀不盡,萬紫千紅總是春!」
4.小學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是宋朝詞人辛棄疾筆下的元宵節。有幸在元宵這天到蒲城一游。這夜,必定是個無眠的夜晚。
「小店青簾疏雨後,遙村紅樹夕陽間。」此刻已是落日殘霞,萬丈霞光籠罩大地。遠處深巷中,傳出的不僅是鑼鼓的響聲,還有那七光餅的陣陣香味。那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星星點點般點綴著整個古城。
天已黑,夜幕降臨,天空一片漆黑,幾顆星星零零散散地散布在夜空中,一片寧靜。但此刻的蒲城卻截然不同。處處張燈結綵,無不顯示出喜氣洋洋。人們在大街小巷中遊走,面露喜色。不知是哪條深巷中傳來「嘿,嘿」的喊聲,隨後緊接是「咚咚鏘鏘」的鑼鼓聲,那聲音由遠到近,人群都往那聲音的源頭走去。
近了,更近了。巷子的拐角處出現了一位漢子,他手中的棒子頂起一花球,身後跟著許多漢子,他們抬著一頂轎,轎中抬著一尊雕像,這是晏公,是這里的保護神。人們把晏公抬出來,是為了驅散妖魔鬼怪,保一家平安,這是「拔五更」晏公所到之處,鞭炮聲就不停。花轎後是一條「龍」,那「龍」撲來倒去,只為叼到眼前的花球。「龍」後便是各種花燈,各式各樣,各形各色,鯉魚燈、天女散花燈、八仙過海燈,無不栩栩如生。人們站在路兩旁,無不驚嘆這精妙的表演,和那巧奪天工的花燈。
正月十六的「搶紅」,把元宵推向了高 潮,晏公廟內熱鬧非凡,人們都擠在這座廟中,只為搶到那在菩薩身上的紅布,迎個好兆頭,誰搶到這塊紅布,就會在新的一年中有好運,全家財運享通,一路平安,過得甜甜蜜蜜。
蒲城,這座古城,依舊保持著古老的習俗,讓人不禁願到這古城停駐一下匆匆前行的腳步。
5.小學生過元宵節的作文400字
正月十六,元宵節過後一天,我早早地來到了市區,因為這里將巡遊一年一度的極具民間特色的飄色巡遊活動。只見市內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綢布緞條滿城飄揚,街上早已被前來觀看的人群圍得水泄不通了。
隨著震天的鑼鼓聲響,街道遊人一齊歡呼:飄色來了!只見各種顏色的旗幟出現在街頭,巡遊隊伍由醒獅、鑼鼓、然後是彩旗開路,一大批人簇擁著一台台巡遊的飄色,色彩鮮艷,鼓樂齊鳴。哇!好長的一條隊伍,那五顏六色的隊旗,那各種各樣飄色,真叫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遠遠望去,只見一個個身穿艷麗服飾的小孩懸在半空,他們或站雲頭上或坐在花海中,構造奇特,險象橫生。這邊是「小仙女」和「狀元」那邊是「八仙過海」和「哪叱鬧海」。巡遊的隊伍連綿二三公里,加上醒獅助陣,還有那不同節奏的笛聲,鑼聲,鼓聲八音相配,非常熱鬧,所到之處,人群圍得水泄不通,一個個熟悉的經典故事和神話故事,真是千姿百態,風情萬種,形態各異,讓人們看得如痴如醉,流連忘返,不忍離去。
吳川市的每屆元宵節活動中,「飄色」被稱為「元宵三絕」之一。活靈活現的飄色表演活動吸引了大批的群眾前來觀看。吳川飄色除了每年在本地表演外,聽說還到過中央電視台參加春節聯歡晚會的演出,深受中外觀眾的贊美,還被西方觀賞家贊譽為「東方的隱藏藝術」呢!
現在,湛江正在舉辦紅土文化節,目的在於宣揚湛江特色文化,宣傳湛江,吳川飄色極具風格,歷史悠久,是發展湛江旅遊的優勢,如果你也有興趣,那就快來湛江游覽一番吧!如果你來這欣賞一下,你一定會迷上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