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吃什麼有什麼講究
1、二十四節氣都應該吃什麼,有什麼習俗。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公歷2月3-5日交節。
習俗:立春要祭春神、祭太歲。
推薦飲食:增辛,少酸,養肝脾。牛肉,香菜,菠菜,雞肝。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公歷2月18-20日交節。
習俗:在雨水這天,在民間有一項特具風趣的活動,叫「拉保保」。「保保」就是乾爹的意思。而雨水節拉乾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
推薦飲食:防上火,護肝脾。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公歷3月05-07日交節。
習俗:驚蟄前後要種大蒜。
推薦飲食:宜清淡,增免疫,防傳染。豌豆,黑米,海蜇,荸薺。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公歷3月20-22日交節。
習俗:在春分那一天,有「豎蛋」的民間習俗。
推薦飲食:解春困,健脾胃,防乾燥。紅棗,淮山,銀耳,黨參。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公歷4月04-06日交節。
習俗: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祭祖、踏青賞春、植樹種草等傳統習俗。
推薦飲食:養肝脾,防流感,吃野菜。菊花,薺菜,燕麥,茼蒿。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公歷4月19-21日交節。
推薦飲食:護肝脾,防濕邪,祛春火。香椿,土茯苓,豆芽,海帶。
立夏:夏季的開始。公歷5月05-07日交節。
習俗:在我國沿海一帶,立夏這一天有「斗蛋」的民俗。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推薦飲食:增酸,減苦,重養心。食醋,木瓜,鴨肉,山楂。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公歷5月20-27日交節。
習俗:在小滿這一天,有「搶水」與「祭車神」的習俗。
推薦飲食:吃苦嘗鮮,健脾化濕,推薦食材。黃瓜,薏米,櫻桃,黃花菜。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公歷6月05-07日交節。
習俗:芒種這一天,人們在耕播種作的空餘,忙裡偷閑,有「送花神」的習俗。根據古老的說法,芒種節過後,群芳搖落,花神退位,人世間便要隆重地為她餞行,以示感激。
推薦飲食:雨水多,宜清淡,祛暑濕。扁豆,西瓜皮,茄子,冬瓜。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公歷6月21-22日交節。
推薦飲食:清心解暑,健脾養胃。綠豆,苦瓜,豬血,烏梅。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公歷7月06-08日交節。
習俗:在小暑節的前後幾天,民間有「百索子撂上屋」的習俗。
推薦飲食:祛濕熱,養心,防腹瀉。絲瓜,黃鱔,西紅柿,葡萄(干)。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公歷7月22-24日交節。
習俗:在浙江台州灣一帶,有「送大暑船」的習俗。
推薦飲食:吃苦,防中暑,冬病夏治。生薑,萵筍,獼猴桃。
立秋:秋季的開始。公歷8月07-09日交節。
習俗:在商洛竹林關一帶,流傳著「摸秋」的習俗。摸到南瓜,易生男孩;摸到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是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推薦飲食:祛暑清熱,多酸少辛,養肺。檸檬,芝麻。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公歷8月22-24日交節。
習俗:在處暑時節,正值農歷七月十五左右,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此時在台灣,就有「拜好兄弟」的習俗。
推薦飲食:吃溫補食物,飲食宜清淡。海蜇、銀耳、百合、蓮子、蜂蜜、芝麻、豆類及奶類。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公歷9月07-09日交節。
推薦飲食: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紅薯、小米、鴨肉、核桃、木耳、蜂蜜。
秋分:晝夜平分。公歷9月22-24日交節。
習俗:在秋分時節,是傳統的「祭月節」。我國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代社會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推薦飲食: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黑木耳、百合、銀耳、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公歷10月08-09日交節。
習俗: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時節的習俗。
推薦飲食: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牛肉、豆類、海帶、紫菜、芝麻、核桃、銀耳、牛奶、魚、蝦。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公歷10月23-24日交節。
習俗:在我國的廣西下雷鎮,有「壯族霜降節」。其來源與下雷土司傳說和慶豐收有關。
推薦飲食:補氣養胃。豬肉、牛肉、梨、蘋果、橄欖、白果、栗子、花生。
立冬:冬季的開始。公歷11月7-8日交節。
推薦飲食:增加熱量。木耳、蘑菇類、羊、蝦、海帶、牛奶、豆漿、蛋類、核桃、杏仁。
小雪:意味開始下雪。公歷11月22-23日交節。
習俗:小雪到,吃糍粑」,是我國江南水鄉的一種傳統習俗。
推薦飲食:調節心情,適宜溫補。羊肉、牛肉、白菜、栗子、白果、核桃,香蕉。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公歷12月6-8日交節。
推薦飲食: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牛肉、鯽魚、海參、核桃、桂圓、枸杞、蓮子。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公歷12月21-23日交節。
習俗: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家境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語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推薦飲食:胡蘿卜、西紅柿、梨、獼猴桃、甘蔗、柚子。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公歷1月5-7日交節。
推薦飲食:養腎防寒。鰱魚、木瓜、櫻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1月20-21日交節。
習俗:大寒准備過春節,「小寒、 大寒、 殺豬過年」。大寒節氣中,其間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推薦飲食:保陰潛陽,注意防寒。櫻桃、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
(1)節日吃什麼有什麼講究擴展資料
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
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周期作為一個輪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准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我國干支歷二十四節氣開始的日期,與國際通用的公歷幾乎一致,最多相差一兩天,這也正是因為干支歷和公歷一樣,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周作為依據。
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但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後者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所以它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歷。
2、中國傳統節日及風俗吃什麼
1、中秋節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柿子,桂花,芋頭。在江浙地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
2、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特色,還有就是吃蒜頭的習俗。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3、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在這一天會吃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也有很多,各種水果餡的。
4、春節
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它標志農歷舊的一年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 。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會吃餃子,年糕(諧音「年高」),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5、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清明節會吃雞蛋、驢打滾、麵茶、青團子、暖菇包、饊(sǎn)子、朴籽粿(guǒ)、芥菜飯。
3、什麼節日要吃哪些東西?
1、春節:吃年糕。年糕屬於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2、元宵節:吃元宵、湯圓。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3、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4、中秋節:吃月餅。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5、重陽節: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
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4、中國的節日飲食習慣有哪些
1、春節 正月初一(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大餅炒雞旦):
餃子、年糕、春卷、花生、雞鴨魚肉。
2、元宵節 正月十五:
湯圓、餃子、面團子、生菜。
3、春龍節 二月初二:
吃燜子、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
4、寒食節 清明前一天:
春酒、新茶、清泉甘水、棗餅、寒食粥、寒食麵。
5、清明節 四月四日:
煮雞旦、驢打滾、麵茶、青團子、饊子。
6、端午節 五月初五:
粽子
7、入伏 五月二十六:
吃餃子。
8、天貺節 (中伏)六月六:
面條、曬蛋、干食、包子、焦屑。
9、立秋 六月十六:
吃餃子、吃瓜。
10、火把節 六月二十四日:
酸菜土豆湯、坨坨肉、苦養餅、洋芋湯。
11、未伏 六月二十六:
大蔥炒雞旦。
12、七夕 七月初七:
巧果
13、孟蘭盆節 七月十五日:
包子、餃餅、蒸面、粗茶淡飯。
14、中秋節 八月十五:
月餅、柿子、桂花、芋頭。
15、重陽節 九月初九:
喝桂花酒、吃重陽糕、品菊花茶。
16、立冬 九月二十二:
湯圓、餛飩、餃子、赤豆粥、黍米糕。
17、冬至 十一月初七:
吃餃子。
18、臘八節 臘月初八:
吃臘八粥。
19、小年 臘月二十三:
灶糖、餃子、火燒、關東糖、炒玉米、粘糕。
20、除夕 臘月三十:
餃子、雞、豬脷、魚、肉、蚝豉、蝦、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