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煤電人的節日是什麼

煤電人的節日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17 20:11:07

1、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蒙古族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蒙古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大民族之一,蒙古族人在我國歷史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著名的就是成吉思汗,他為統一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蒙古族的節日比較多,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1、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周。

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

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

「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製品、乳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馬奶節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

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准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

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3、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蠢頌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

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4、過年古代蒙古人把農歷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

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關於蒙古族春節的 來歷說法不一,一是據五/世/達/賴《黑白算答問》一書所說:"成吉 思汗於公元1227年,取西夏國都,盛筵慶功,並以此為蒙歷歲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見稱"。

星宿月是農歷12月16日到1月15 日,這與農歷前後相差一個月。而鄂爾多斯地區延續下來的蒙古 歷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數記月。

以此看,蒙古歷歲首當是農 歷四月。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歷演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

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猛檔悄的 由來。 接近年底,無論農區還是牧區,家家戶戶都要立起燈籠竿。

到年三十,要清掃庭院,搞好室內衛生。佛前要設一枝渣小小祭壇,把 煮好的大塊羊肉擺在祭壇上,供上乳製品和面制果品。

除夕之夜,要舉行祭祖儀式。以往,在祭祖儀式申,還要進行 鍛鐵活動。

蒙古族有個古老的《化鐵出山》的傳說,人們把它看作 是自己民族起源的傳說。這一夜燈火通明。

有的還請來蒙古民 間藝人說唱"烏/力/格/爾"(蒙古書)。青年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

不 參加歌舞的姑娘們則聚在一起耍"沙/哈"(嘎/拉/哈,。普遍有守歲 到午夜的習慣。

近些年來,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節日服裝,聚於一堂,叩賀新年。

首先由輩數最小的,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並裝煙、敬酒、獻哈達。長者受禮之後,要向弟、侄、兒、孫們表示祝福。

祝福完畢,要給孩子們一些禮物和"壓歲錢"。天一亮,家族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

遠途的都要騎馬或趕車來。叩節、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結束。

在邊遠農牧區,正月十六清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常在一起嬉鬧的人還有"哈/巴/德"(打/黑/墨的習俗。就是在對方薪睡時,偷偷在他前額上抹黑,塗物多為鍋底灰。

5、火日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歷12月23日晚間舉行。有可能受了漢族 臘月23祭灶的影響。

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 是農歷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

然後取一 捆柴草點著,將黃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長 者率領下,全家人向火堆磕頭。主祭人還要禱告說:-,年申多虧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幹凈的東西扔進了火里,請火神原諒,。
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蒙古族的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元節、那達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紀念節等。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

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馬奶節是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

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

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過年,古代蒙古人把農歷春節"希恩吉爾",即新年。

也有稱"白 節"或"白月"的,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近些年來,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

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歷12月23日晚間舉行。有可能受了漢族 臘月23祭灶的影響。

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是農歷年的前奏。祭敖包,也是一項重要的節日活動。

每到這天,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

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歷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

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製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塔克勒干節蒙古族每年要舉行一次大型的以部落為中心的祭敖包活動,時間在夏季。敖包一般置在水草豐美的高山丘陵處。

祭敖包可能是來源於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對自然崇拜的表現。
蒙古族的節日
1.那達慕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每年農歷6月初四開始的為期5天的那達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會。那達慕大會的內容主要有摔跤、賽馬、射箭、套馬、下蒙古棋等民族傳統項目,有的地方還有田徑、拔河、籃球等體育項目。

2.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

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准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

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3.燃燈節 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

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 4.過年 近些年來,蒙古族春節雖與漢族大體一致,並吸收一些漢族習俗,如吃餃子,放鞭炮等,但仍保留許多蒙古族的傳統習俗,如除夕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

大年初一,全家人郡要穿上節日服裝,聚於一堂,叩賀新年。首先由輩數最小的,向長輩拜年,依次進行;晚輩叩頭,平輩請安;並裝煙、敬酒、獻哈達。

長者受禮之後,要向弟、侄、兒、孫們表示祝福。天一亮,家族親友間就開始互相拜年。

遠途的都要騎馬或趕車來。叩節、拜年一般到正月十五前就結束。

在邊遠農牧區,正月十六清晨,太陽還沒出來的時候,常在一起嬉鬧的人還有"哈巴德"(打黑墨的習俗。就是在對方薪睡時,偷偷在他前額上抹黑,塗物多為鍋底灰。

5.火日 火日,亦稱拜火節。它主要來自古代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祭火儀式是在農歷12月23日晚間舉行。有可能受了漢族臘月23祭灶的影響。

但祭火的習俗卻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這是農歷年的前奏。祭火開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長者)先要擺上祭品焚香。

(1)煤電人的節日是什麼擴展資料:1.蒙古族節日:祭敖包 也是一項重要的節日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便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

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牧業豐收年。

2.蒙古族節日:麥德爾節 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

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3.蒙古族節日:點燈節 點燈節蒙古族稱之為"祖樂",節期在農歷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種小規模的宗教節日。據說是為了紀念黃教的創始人宗喀巴。

這一天黃昏時,家家戶戶在一高坡處立起木架,架上自製的燈,這種燈的燈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 英英草的數量是按每個人的歲數來確定的,芨芨草頭上包有塗上黃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

人們將燈點燃後,從左到右轉三圈(如果有喇嘛,則由喇嘛領做),然後灑酒祭天、磕頭拜佛,祈求佛爺保佑長壽、平安。在每個蒙古包內有用面團攢成的小油燈,整個晚上都亮著,象徵著世界永遠光明,人們長命百歲。

參考資料:網路-蒙古族。
蒙古族有什麼節日
那達慕:「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周。

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贊譽的健兒。

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

「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製品、乳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春節:過春節,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時候,將春節稱為「白節」。

如今,人們將農歷正月叫做「白月」。原來,蒙古族人以「白」為吉祥。

據說與日常飲用潔白的奶食有關,包含著恭賀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們相互交往聚會的時節。

節前,人們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備下羊肉和各種奶製品,加上幾壇上好的美酒,然後開始「調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要多吃多喝一些。

除夕人們還紛紛地向長輩人敬「辭歲酒」,圍坐吃餃子,俗稱「黃饃饃」或「扁食」,耍「嘎拉卡」(下棋),還要聽藝人說書,通宵不眠,沉醉在歡樂之中。初一,一大早身著各色服裝的男女,跨上早已調好的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

串包中,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習慣上這種敬酒每敬必喝,有的還邊歌邊舞,串包男女利用這個機會賽馬,尤其是青年男女各不相讓,他們大都以「浩特」之間距離為比賽距離,開始男女追逐。 馬奶節: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

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

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准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 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

娛樂活動蒙古族傳統的娛樂活動有賽馬、賽駱駝、摔跤、射箭射擊、拔河、民間歌手彈唱,馬頭琴演奏《江格爾》演唱、民間舞蹈。土爾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獨舞、男女對舞,還有隨歌伴舞,舞姿飄逸豪放,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蒙古族有那些節日
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戲:打鬃節等。

蒙古族民間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節日的時間與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魯班節,是雲南省通海縣西城的一帶蒙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二舉行,為期一天。居住在這里的蒙古族人民從其他兄弟民族那裡學會了建築技術。他們修建的房屋,不僅造型別致、美觀,而且經久耐用,頗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稱贊。為了紀念和慶祝在土木建築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們就把農歷四月初二定為魯班節。節日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無論路途遠近都要趕回家裡來歡度節日。各村寨都要殺豬宰羊,搭台唱戲。人們還把檀香木雕刻的魯班像拾著,敲鑼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後,大家匯集場上,唱歌跳舞。他們最喜歡的舞蹈叫「跳樂」。跳時,先由男青年作為先導,他們懷抱龍頭四弦琴,邊彈邊跳,後面的人群群分成兩行,有時圍成圓圈有時互相穿插,隊形多變,且歌且舞,場面十分活躍。

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現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縣蒙古族在燃燈節的—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

節日後,各村寨忙著收小麥、油菜籽,犁田插秧。幹完這些農活後,工匠們又成群結隊外出承包建築。
蒙古族的主要節日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白節」 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亦稱「白月」,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節日的時間和春節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要吃手把肉,也要包餃子、烙餅,初一的早晨,晚輩要向長輩敬「辭歲酒」。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

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餚。

那達慕大會 每年夏秋季牧閑時舉行。「那達慕」在蒙語中有娛樂或游戲之意。

內容有摔跤、賽馬、射箭、舞蹈,以及物資交流等。解放後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放映電影、交流生產經驗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蒙古族的節日有哪些?
白節又稱又稱「白月」、查干薩日,是蒙古族的「春節」。白節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春節的年節,傳說與奶食的潔白有關,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成吉思汗紀念節也叫祭祖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日舉行,是紀念蒙古族祖先成吉思汗的節日。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那達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敖包節又稱「塔克恩」節,這是蒙古族圖瓦人祭祀天地日月大自然的節日,一般都在農歷五月至七月舉行。「敖包」蒙古音譯,意思是「堆」。敖包節是蒙古人為紀念發祥地額爾古納山林地帶而形成,表示對自己祖地的眷戀和對祖先的無限崇敬。

火日,亦稱拜火節。分年祭、月祭。年祭在陰歷臘月二十三舉行,在長者的主持下將黃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謝火神爺的庇佑,祈禱來年人畜兩旺、五穀豐登、吉祥如意。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舉行。

馬奶節,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

燃燈節,每年農歷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臨,家家點燃酥油燈以示歡慶。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額敏縣多數蒙古族已不過燃燈節;烏蘇市蒙古族在燃燈節的一天多不燃燈,代之以各種娛樂形式。

麥德爾節是紀念彌勒佛的節日,節期在正月十五日,宗教色彩比較濃厚。節日當天,每個黃廟都掛出彌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來寺廟敬獻供品,燒香叩拜。寺廟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沒有活佛則由大喇嘛主持。拜完佛之後,大家由固孜達(旗長)帶領進行射箭、賽馬、摔跋等蒙古族傳統娛樂活動。

興畜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每年正月十六日,從事畜牧業的蒙古人,要為牲畜舉行儀式,稱為興畜節。有的地方日期不固定,選在正月至清明前的某日。

打穀場節,蒙語稱為「烏圖如模塔里呼」,是蒙古族的節日,這節可能是從興畜節演變而來的。在東部從事農業的巴林旗等蒙古人,常在打穀以前擇吉日舉行,對打穀場上使用的工具都要擦一下,並誦念祝辭,用各種食品供祭,從事打穀勞動的蒙古族人要叩頭,然後互相敬酒聚餐,最後進行各種文體活動。

打馬印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清明節或端午節前後舉行。在節日這天騎手們每套住一匹烈馬,便有執印者在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一個印記。屆時,蒙古族在指定的草場燃起篝火,挑一名德高望眾、騎技精湛、烙技嫻熟,通曉馬性的牧人執印。參加套馬的蒙古族騎手一字排列,然後有人向他們敬獻哈達,表示祝福。

獵日節,是內蒙古東部地區呼倫貝爾盟一帶的人民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蒙古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的當天,無論是天晴還是天陰,各村蒙古族獵人都要按傳統習慣,騎著馬,背著槍,挎著刀,帶著獵犬和「布魯」(打野獸用的拐形小木棒,這是木製一斤左右重的打獵工具,投擲出打到獵物的概率很高),上山打獵。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