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潮汕什麼節日活動

潮汕什麼節日活動

發布時間: 2023-05-20 12:04:56

1、潮汕人過年風俗有哪些?

潮汕人過年風俗,如下:

1、貼門神、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2、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3、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4、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5、摜春盛(挑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

6、吃七寶羹

吃七寶羹是潮汕地區的舊俗,相傳在正月初七吃七寶羹可以驅除一年的邪氣,醫治疾病。七寶羹主要採用芥菜、芥蘭、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來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相關內容

在潮汕,拜年的人一般會帶上兩個大桔(即潮州柑,諧音大吉)送給主人,主人也回贈互換兩個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

出門裝兩個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戶拜年後,可能這對大桔又會通過別人的拜訪,不斷轉換,又轉送到你手上。因此,有人戲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2、汕頭的風俗習慣

1.農歷正月初七吃七樣羹:七樣羹又稱七樣菜,七寶羹或七種粥,是潮汕、閩南地區春節時獨具特色的一種傳統食俗。七樣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蘭等蔬菜同煮,寓意:新(芹)春發(蒜)大財(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蘭)。

2.冬至吃冬節丸:潮汕冬節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傳統節日。在潮汕,冬節也算是一年中的重大節日之一。潮汕冬節有很多民俗文化活動,如祭祖、謝神、掃墓、吃糯米丸等。

3.請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習俗:潮汕男女嫁娶舊俗,一定要舉行各種儀式,女家要專聘一位如戲劇中的賓相一樣的老婦女來主持各種儀式,這位老婦女叫做「青娘母」。青娘母在主持各種儀式中要唱祝頌語叫做「四句」,也稱青娘歌。 

4.吃丁酒,出花園等生育習俗:過去潮州的宗法習俗,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並且必須舉行熱鬧非常的「上燈」活動。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農歷正月十三日家人就可以挑起一對大紅燈掛在祠堂的燈架上,象徵家中添了丁。

在元宵燈節期間,每天晚上,抱著孩子到祠堂前接受鄉下的祝賀。除了掛燈外,還要在祠堂前懸掛八屏大花燈,或搭戲台做紙影戲,讓村裡的人觀賞,娛樂。

5.搬塗戲,賽花燈等游藝民俗:元宵節前後,展出各種彩燈,爭奇斗勝,謂之「賽花燈」。

6.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俗:生活中,人們好事或者喜事送禮一般都要「一對」,「一雙」,很多成箱裝的物品也都是成雙的,這都寓意著好事成雙之意。

7.信奉媽祖 :傳說福建湄洲民女林默,她仙逝之後於海上屢救風浪中之漁民。海上作業者崇敬她,稱她為「媽祖娘娘」,林姓者則稱她為「姑娘」,供上神位,建廟祭妃,因而行船者初一,十五在舟中祭拜媽祖,每年三月廿三為「媽祖生」,隆重祭拜。 

8.五穀爺:也叫五穀母,潮汕民間崇奉的農業祖像。傳說五穀神是教民種五穀和嘗百草教民治病的神農氏。每年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早晚稻收成後,農民用米筒裝滿白米,貼一圈紅紙便算是五穀神位,進行祭拜。俗稱五穀爺(母)神誕。

(2)潮汕什麼節日活動擴展資料:

1.七樣羹是潮汕地區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七樣羹"即由7個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一鍋吃,由來已久。相傳,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貶江南。正月初七這天,他來到榕江邊一個偏僻荒野,頓覺頭暈眼花,飢餓難忍。

只好就地採摘了幾樣野菜,煮成雜菜湯聊以充飢,剛吃完,頓覺眼睛明亮,渾身有了力氣,後來該官員復職高升,憶起當年在江南嘗過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種,於是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務必隨便取七樣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樣羹」而食。

2.潮汕冬節丸分為兩種:一為常見的糯米丸,一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長條,用剪刀斜剪下,兩頭尖尖如白米,主要流行於揭陽一帶。


參考資料:

網路——汕頭

新浪網:汕頭風土人情

網路——七樣羹

網路——丁酒

3、潮汕節日習俗

潮汕人過年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燙發整容。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以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或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很多鄉村圩鎮組織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端午賽龍舟
端午賽龍舟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古老習俗,而在潮汕地區,這一傳統習俗被保存得最為完美,也發揮得最酣暢淋漓。在汕頭市金平區,有一個地方就因為龍舟而聞名遐邇,她就是素有「龍舟村」美稱的 鮀江街道橋頭社區。
130年初衷不改
橋頭以「龍舟村」享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代。當時的橋頭村還是一片汪洋,村民世世代代討海為生,大風大浪的洗禮,把村民們個個鍛煉成「浪里白條」,男孩子長到八九歲,就都識得好水性。
為了增強村民們抗擊風浪的能力,同時增進村民之間的團結,大家合力造出龍舟,並於每年端午節舉行龍舟大賽,至今已有130年的歷史了。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潮汕民俗稱為五月節。五月初夏,金鳳花開,驕陽似火,萬物欣欣向榮,這時節,天氣、地氣、人氣,三氣貫通,氣旺乾坤。這時節,老百姓好歡喜,賽龍舟,顯威風;插艾花,驅瘟毒;吃大粽,消疳積。節為時而設,人為節而歡。過端午節,最令人激動的,還是賽龍舟。

清明舊俗不用針
清明節,舊時潮汕各地有個習俗:女人不做針活。
為什麼女人不做針活?
傳說是,如果清明節這一天,女人做針線,不但自己眼睛被針尖刺瞎,大野里各種墊蟲,如青蛙等,也會被刺害。
女人一般有善心,認為自己眼睜傷害,已是不好了,還刺害各種墊蟲,有惡。於是這一天,最勤勞的女人也不做針活。
清明這個習俗,盡管帶有迷信色彩,但反映了我們祖先很早就有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五穀主生日
潮州人十月十五日為五穀主生日。家家戶戶到了十五這一日,要用米粉拌紅花末和上水捏成一尊尊頭盤發暨身飾以豆麥的「五穀主「,還有扁擔、籮筐、稻穗,蒸成果品,並殺五牲,挑到自己那塊剛收割過的土地上,焚香、點燭,祭拜「五穀主」,報告五穀分手,答謝「五穀主」的慷慨賜予之恩。同時並告訴孩子們五穀為「五穀主」所賜,告誡他們平時要珍惜,不要暴食天物。
相傳「五穀主」為神農氏。有的廟宇還有「五穀主」的偶像,赤身露體,只用樹葉或獸皮扎於下身,形同原始人。正因為這樣,所以羞於見人,故祭祀時總在天亮之前進行。

童容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潮州話也有叫童容節,「童容」實為「重陽」音變而來)。重陽之得名,是因九屬陽數,且日與月並應,故叫重九,也就重陽。
潮汕民間在重陽節,沒有學士文人那種登高賦詩、庭園賞菊的雅興,在潮州一帶卻有結緣的習俗,就是在親朋之間互贈油麻丸。丸與緣在古潮語中同音,人們以贈油麻丸來增進親朋之間的情誼。
重陽節在潮汕,不是每家每戶都拜祖先的。在揭陽及潮州,拜重陽節的都是家境較清貧者,他們無力在祖先每個忌辰都祭拜,故在這一天,做一次總的祭拜,希望祖先應諒解,說明各自的忌辰就不再奉祀了。九月風信好,兒童也喜歡在這時候放風箏(俗稱風禽)。童謠說:「九月九,風禽線斷滿天走。」這也是兒童們的一件樂事。

4、潮汕各地區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大節,也是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日。春節,也是農歷的元旦,是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每當年底臨近,人們便會籌辦年貨。潮汕地區有著許多和其他地方相同又不同的習俗!

1、摜春

在春節期間,潮汕地區最具民俗特色的活動就是「摜春」。「春」是一種分成三四層、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在拜禮時會成對使用,因此也被稱為「擔春」。摜春主要是因家中有已出嫁的女兒,娘家的兄弟需在大年初一準備禮物放在「春」中,送去女兒家。當女兒收到禮物後要將這些東西分給親戚鄰里。這種習俗通常流傳在剛剛結婚的家庭當中,如果是已經結婚多年的家庭則很少會講究這個習俗。 

2、接福神

在潮汕地區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的臘月二十四則是「送神」的日子。相傳諸神仙都會在這一天向玉皇大帝朝賀述職,報告一年中下界人間行為的善惡。因此,家家戶戶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臨,通常會供上雞、魚、豬頭等食物,如果家庭條件不富裕,則會准備一盤米、一盤紅糖。奉上白米一盤,意謂新年五穀豐登;紅糖一盤,暗含生活甜蜜。

3、吃七寶羹

吃七寶羹是潮汕地區的舊俗,相傳在正月初七吃七寶羹可以驅除一年的邪氣,醫治疾病。七寶羹主要採用芥菜、芥蘭、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耐念慧種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來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4、圍爐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就算「過年」。所以,外出的家人這天都得趕回家團聚高帆。晚上全家吃團圓飯,吃火鍋即「圍爐」。飯後也不得先行離桌,意為團團圓圓;飯菜也必須有剩,且不能倒掉,意為年年有餘;等到全家人都吃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而且必須在飯桌上發。

5.拜老爺

「拜老爺」是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在潮汕地區,長駐在家庭、保佑全家平安健康的神明被稱為「老爺」,臘月二十四則是昌答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所以這一天,潮汕人都會「拜老爺」,祈禱來年萬事如意。之後會進行大掃除,然後剪頭發,洗澡等,寓意除舊迎新,消災去病。

以上就是潮汕地區的春節習俗啦,地域差異導致了文化差異,一到過年,每個地方都會按照當地的傳統去過春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