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什麼傳統節日
1、九月有什麼傳統節日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9月8日 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9月11世界掃盲日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9月廳察21日 國際和平日
9月26日 節日·民謠網建站日
9月27日 世陪伏鉛界旅遊日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日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蘆好聾人節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世界心臟日 世界海事日
2、九月份有什麼節日?
陽歷9月的節日有:
9月1日:全國中小學開學日
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45)
9月8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1958)
9月8日:世界掃盲日(1966)
9月9日:毛澤東逝世紀念日(1976)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1985)
9月14日: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1994)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1931)
9月20日:全國愛牙跡茄滾日(1989)
9月21日:國際和平日(1981)
9月22日:世界無車日 (1998) 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民國防教育日(2001)
9月21日:世界老年性痴呆宣傳日
9月27日:世界旅遊日(1980)
9月第四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1958)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世界心臟日(2000)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農歷9月的節日有:
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3、九月九日是什麼節
九月九日是重陽節。
重陽節的簡介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的發展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橡笑托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1989年,農歷梁帶含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行裂、助老的風氣。
4、九月份有什麼節日?
九月份有教師節和中秋節。
教師節旨在肯定教師為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為過教師節。直至1985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才真正確定了1985年9月10日為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教師節:
中秋節: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不過由於歷史發展,後來歷法融合,使用陰歷(夏歷),所以將「祭月節」由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調至夏歷(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5、9月9日是有什麼節日么?
農歷的9月9日是重陽節。
「九九重陽」,即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
提到重陽節,廣為人知的或為王維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實際上,1988年我國就將農歷的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年節」。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
6、九月是什麼節?
九月有個節日叫重陽節,是在九月初九,也叫重九節、重陽節,也叫重九節、老人節或登高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登高遠眺,寓意迎接好運。在中國古代,人們將九視為一個吉祥數字,認為九九歸一是最大的吉數。因此,九月初九也是吉祥的日子。此外,按照中醫的理論,九月初九這一天的陽氣最旺,所以登高可以增強人體的陽氣,預防疾病。
重陽節始於漢朝,最初是一種祭祀祖先、避邪驅瘟的活動。後來,這一節日逐漸演變為登高賞秋、品嘗菊花酒、賞菊、賽龍舟等活動,成為了現代社會中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現代人們在重陽節時,還有看望老人、敬老愛老等傳統習俗。
總之,重陽節是一個具有濃厚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代表著人們追求幸福、長壽和健康的美好祈願。老人節或登高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登高遠眺,寓意迎接好運。在中國古代,人們將九視為一個吉祥數字,認為九九歸一是最大的吉數。因此,九月初九也是吉祥的日子。此外,按照中醫的理論,九乎高月初九這一天的陽氣最旺,所以登高可以增強人體的陽氣賀粗,預防疾病。
重陽節始於漢朝,最初是一種祭祀祖先、避邪驅瘟的活動。後來,這一節日逐漸演變為登高賞秋、品嘗菊花酒、賞菊、賽龍舟等活動,成為了現代禪頃鎮社會中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現代人們在重陽節時,還有看望老人、敬老愛老等傳統習俗。
總之,重陽節是一個具有濃厚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代表著人們追求幸福、長壽和健康的美好祈願。
7、9月9日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9月9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幾乎是處在年尾時段最後一個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由此也可看出重陽節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因為必須要依靠前人總結的教訓、祖先遺留的智慧來耕織種植,由此,就形成了一種 祖先崇拜的文化心理。中國古人,對於先祖的無限敬重、對於祭祀的高度重視,都由此文明根源而來。
既然祭祖是如此重要,那麼,重陽節能被列入「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就可見這個節日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
因此,重陽節的第一個節日主題,就是「祭祖節」,這是一個遊子風塵歸來、全族祭奠先人的節日。
相關資料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民間在重陽節開展敬老愛老的活動。重陽節敬老,最能體現古人德孝這一獨特而樸素的自然道德觀。
在古代,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人們祭天、祭祖,向天地、先祖表達感恩之情與崇敬之意。如今,祭祖這一傳統禮制還在一些地方延續,謹守「秋祭」習俗。而「敬老」傳統,不僅得到保留,還被當代人發揚光大。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陽節是在過什麼?
8、中國農歷9月份有什麼節日
中國農歷9月份只有一個節日,即重陽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鏈鏈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8)九月什麼傳統節日擴展資料
重陽節的飲食習俗:
1、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古人在重陽節前後幾天製作的松糕稱作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塌早法,較為隨意。
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團喚雀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2、飲菊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9、九月九日傳統節日是什麼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為"雙九節""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傳統節日,同時它也不像春節、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節日,而為漢族所獨有。
重陽節是一個歲時節日。在中國歲時節令中有7個重復月日數字,如正月正(春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後成了習灶灶讓俗節日。九月九日,日月並陽,所以它在歲時中佔有重要辯乎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1989年, 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
重陽節起源
[編輯本段]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於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於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隱局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東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 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10、九月九日是什麼節
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九」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在古時民間,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