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節日大全 » 彝族的風俗是什麼特色節日

彝族的風俗是什麼特色節日

發布時間: 2023-05-24 07:24:54

1、彝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1、火把節——彝族的狂歡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舉行,是彝族盛大的節日。屆時要殺牛、殺羊,祭獻祖先,有的地區也祭土主,相互宴飲,吃坨坨肉,共祝五穀豐登。火把節一般歡度3天,頭一天全家歡聚,後2天舉辦摔跤、賽馬、鬥牛、競舟、拔河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2、彝族年

彝族年,彝語稱為「庫斯」,「庫」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涼山彝族傳統的祭祀兼慶賀性節日。「庫斯」一般選定在農歷10月,莊稼收割完畢的季節。彝族年為3天。彝族年的頭夜叫「覺羅基」,過年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機」。

3、跳公節

即跳弓節,彝語稱為「嘈契」,意為「跳弓舞」,也稱「孔夠」,意為「快快樂樂,祈禱祝福」。跳弓節是居住在那坡縣桂滇交界地區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各個村屯過節的具體日期雖不盡相同,一般都在每年農歷四月上、中旬舉行。

節的來歷,據傳是有一位祖先曾率領彝人在保衛疆土的戰斗中被敵人圍困在大山竹林中,情況十分危急。後他們以竹子製造弓箭,奮起反擊,終獲勝利。凱旋迴來,受到族人的熱烈慶賀,久而久之,遂成風俗節日。

4、補年節

居住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後的農歷二月初十和十一,還要過一次年節,彝語稱這個節為「麻龍火」。在祭祀活動中,以祭龍規模最大。祭龍選在二、三、四月中的一個龍日,以村寨為單位每人自帶一碗米、一小塊鹽,由老人備香火,

在龍樹下集體祭祀;雲南彝族則選擇正月的第一個龍日進行祭龍,祭祀後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長幼,飯自帶,肉共食,是一種大規模的集會。

5、賽裝節

顧名思義,就是服裝,服飾的比賽。這是一個充分顯示彝族人民聰明,勤勞,能乾的節日。也是一個愛美,選美,比美的日子。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歡度賽裝節。到彝族的賽裝節會上觀光,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賽裝場,色彩繽紛,滿眼都是花花綠綠,五顏六色,五彩繽紛的鮮艷服裝,一定會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婦女也很會刺綉,不光在衣服,帽子,圍腰上綉花,而且還在挎包,鞋子,鞋墊上綉滿了可愛,頑皮的俏麗圖案。

2、彝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彝族的傳統節日有拜姑爺 、開新街、祭羅節、巴烏節 、黑井燈會、祭秋架 、趕地母會、叫飯魂、二月七、二月八、拜主會、插花節、祭神樹節、祭石神 、馬櫻花節、叫五穀魂、護山節、搭清節、串會節 、小火把節、魯止、采葯日 、都陽節 、底拉 、祭蕎地 、大火把節 、祭稻田、祭族樹節、勒蘇花街 、拉麻節 、祭中柱 、嘗新節 、拜祖節 、彌勒祭山抻 、老年 、白興諾 、封工具節。



彝族的傳統節日——拜姑爺

拜姑爺節是雲南省峨山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二。該節多以村寨為單位舉行。屆時,人們把近三五年內本寨嫁出去的姑娘連同姑爺一起接回本村。之後,先給各家姑爺送大紅拜帖,然後由寨子組織獅子、龍燈、花鼓隊以及大頭和尚,到各家去拜耍。姑爺們必須點燃鞭炮歡迎。並拿出糖果糕點相送。有些地方還要把全村寨的所有姑爺都請到一起進行團拜,讓各家姑爺在這種集體場合里顯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團拜時,姑爺們除了擺出鞭炮、糖果、瓜子外,有的還要貢獻出自己的勞動成果,如各種高產作物的種子等。拜姑爺節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彝族的傳統節日——開新街

開新街是雲南省峨山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是在農歷正月初一後的第一個趕街日。舊時峨山一帶的彝族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燒香祭神後,各家就互不往來,直到正月初二或初三各寨舉辦民間燈會、龍會、虎會、地會時才相互往來。待開了新街後,人們才下地幹活。開新街這一天,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吹奏起各種古老獨特的民間樂器,耍著龍燈、蝦燈、獅子燈、綵船燈,跳著熱烈奔放的花鼓舞,從各村寨朝指定街子上涌去.街場上,待三聲地炮一響,便有一位年高望重的長輩講話,他祝願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接著舉行各種文藝表演和娛樂活動。晚上,年輕人還要燃起篝火,繼續歌舞娛樂。富良棚、塔甸一帶,還有在松毛席上吃「開新街飯」的習慣,開新街期間,人們還要在貨攤上購買春耕所需的生產資料和各種生活用品。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羅節

祭羅節又稱「祭倮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一帶彝族支系花腰人傳統節日,時間在春節後的第一個屬馬日。屆時先挑選八個人去村寨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挑水,再選兩個人去撿拾各種樹葉,並把樹葉塞進蘆瓶里給每家送一個,同時還送給各家一個飯團,一小塊雞肉和一小塊豬肉。然後,從挑水、撿樹葉的十人中選出兩名有妻的、三年中沒送過喪的男人替放在村寨龍樹上的鵝卵石(阿羅的化身)洗身。之後,進行祭龍儀式。祭龍時,婦女不得參加,而且每戶只參加一個男子。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

巴烏節是雲南省鶴慶縣東、西山區一帶彝族支系黑活人民間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巴烏」即打獵歸來的意思,原是一項歡慶狩獵凱旋的祭祀儀式。過去,每逢寨中獵人捕到獵物時,都要跳「巴烏」舞。跳舞之前,獵人要在歌舞場當眾開剝獵物,把獸頭交給狩獵的組織者或指揮者,獸皮交給打死野物的人。將肉收拾干凈後交給主持祭祀活動的「阿布」,「阿布」再讓助手拿到火堆上燒烤。

彝族的傳統節日——趕地母會

趕地母會是雲南省漾濞縣龍潭區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正月十五日晚。屆時,人們匯聚在富丁鄉山背後的地母廟,舉行各種娛樂活動。其中以打歌最為熱鬧。打歌時,一、二人到場地中央,一邊吹蘆笙、竹笛或彈奏月琴,一邊跳舞,充當「打歌頭」,並負責指揮打歌活動,其他人則圍成圓圈隨著樂曲的節奏邊歌邊舞。歌詞內容以敘述歷史故事和抒發愛慕之情為主。

彝族的傳統節日——黑井燈會


黑井燈會是雲南省牟定縣黑井一帶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由於黑井一帶盛產井鹽,龍燈會的第一個節目便是「耍龍」,龍有九節,分別代表九眼出鹽水的井,以祈求鹽水更咸。此外還有三打、進貢、媒婆、水族、耍獅、嫁女、得利等娛樂性節目。最後是「合井太平」。由兩盞彩雲燈以及鹽燈、白鶴燈、鯉魚燈組成,取彩雲燈助龍上青天,鹽燈喻鹽業興旺之意。在鶴燈上架一「井」字,取「合井太平」之彩頭。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秋架

祭秋架亦稱祭星星,雲南省昆明西山區谷律一帶彝族支系黑彝人民間宗教節日,每逢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當地彝族相傳,古時候人世間人煙稀少,彝族的始袓非常孤單,一到夜幕降臨時便哭泣,哭泣聲驚動了星神並為之感動,於是變成美女下凡和始袓一起玩盪秋架,天一亮便返回天上。彝族始祖曾請求星女和他一起住在人間,星女不同意,而且從此不再下凡。為了感謝星女的恩德,彝族就以祭秋架來紀念她,每到這天就盪秋架。祭秋架用的祭品由全村共同負擔,集體殺一頭豬,每家得一份肉,各自煮熟後,和米酒一起在月亮升起時端到秋架下,還要點香叩頭,行祭祀之禮。

彝族的傳統節日——叫飯魂

叫飯魂是雲南省巍山縣天空山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從農歷二月初五開始,期限不定。節前,全村男子將附近的路整修一次,並在經常有人行走的路口紮上刺條,村子周圍的大路口還要挖坑,以防止路人通過和進村,故民間有「二月初,阻大路」的俗語。人們認為節日期間祖宗們要回來,他們不高興見到生人。又說叫飯魂時,路上有飯魂行走,若有生人出現,會嚇跑飯魂。參加叫飯魂活動的人,須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指定。叫飯魂隊伍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兩名「老丑」,裝扮得奇醜無比,手執牛尾,驅鬼開路。緊跟著是由兩個小夥子裝成的「新郎」「新娘」,讓他們迎接和侍奉飯魂。
彝族的傳統節日——二月七

二月七是雲南省峨山彝族自治縣軍屯鎮一帶彝族節日,時間在農歷二月初七日。據說,過二月七興於明朝末年,目的是求神靈保佑全鎮男女嬰兒無病無災。節前,人們要精製神轎三頂,兩頂有轎頂,一頂為座椅式;有頂的抬聖母、土主祌,座椅式的抬財神。二月初六晚上,由一紳老到聖母殿將三尊小塑像請下座位,供於大殿供桌上,名為「暖壽」。初七早上,軍屯鎮所有當年出步的孩子,都要穿著乾乾凈凈的節日艷裝,由父母親抱著,肩上扛一面紙糊竹做的有兩面小旗子的「枷」,並抱公、母雞一對,到菩薩座下領生,領生時先把枷上的小旗子取下讓孩子拿著,然後把枷燒掉,父母便抱著孩子和雞回家,到家後再把雞殺了煮熟,用盤子裝著去聖母殿還願。人們還完願後,便開始接神。軍屯鎮分為上截、中截、下截、街截四段,接神時這四段按次序輪流當頭。當頭者要殺豬宰羊,准備酒席,並開出「抬香老人」的名單,按規矩,凡滿五十歲的男子都有吃香飯(即參加宴會)的資格。

彝族的傳統節日——二月八

二月八是彝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日舉行,節期三天。有關二月八節日來歷的傳說有多種,其中一說是紀念在十分危急的關頭,智斗強敵的民族英雄密枯。二月初八日,全村男子來到寨旁最高大最古老的樹——「密枯樹」前,每戶向密枯樹供祭一碗米、一塊鹽及茶、酒等物,再由畢摩主祭,並殺豬作為祭禮緬懷密枯的豐功偉績。祭畢,參祭者食用燒豬肉和豬血稀飯。剩餘豬肉按戶平均分配,各戶用這些肉祭祀祖先和阿儒比女神。在節日期間,人們還舉行踏歌、摔跤、打鞦韆等娛樂活動。初十日,男女青年成群結隊,上山祭祀本字神,並舉行野餐和篝火晚會,互吐心曲,尋求意中人。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神樹節

祭神樹節是雲南省巍山縣山塔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二月初八日。節日早晨,人們將村裡所有的通道路口,都用荊棘攔紮起來,並栽上一棵一丈多髙的松樹,在樹尖上插一個羊頭,同時把二隻豬趕到村後的「神樹」前等候宰殺。殺豬前,要砍來三杈青松一段,用紅布條栓銅錢,掛到樹杈上,閏年掛十三條,平年掛十二條,再用松木刀砍來六棵柳樹,拿紅布連接起來,由六個男子抬著,形成一順兒的三道門。人們拖著豬在這三道門下走三次後被宰殺。殺豬時,將鎮血接在一個盆里後,倒入煮稀粥的鍋中用松木刀攪拌,名曰做「紅稀飯」。另外殺一隻紅公雞和一隻羊,殺雞時要將雞血灑在神樹根部,並粘上一些雞毛。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石神

祭石神是雲南省峨山縣彝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二月第一個屬牛日舉行。彝族由於生活在山區,到處都是石頭,在他們的多神崇拜中,也包括對石頭的崇拜,認為石頭會保佑他們免受疾病折磨,莊稼不被偷盜。屆時,要在兩棵「龍樹」前各放一塊橢圓形的石頭,象徵雌雄二性。祭祀要用雞或豬做供品,連祭二天後,大家就在樹下會餐。祭祀的第二天,要由兩個已經成婚但還沒有孩子的男青年各抱一塊石頭圍「龍樹」繞圏,其他人則往他們身上潑水,以祈求石神保佑他們能生兒育女。這天,每家還在供奉的石神前面插松枝三條,象徵人丁興旺。代表石神的石頭當地活叫「米金路」,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彝族的傳統節日——拜主會

拜主會又稱朝山會、趕廟會,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景東等縣彝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日或十四日舉行,也有的在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相傳這個節日是為紀念一位捨身救村民的英雄而來。屆時,村民們都匯集到村中土主廟里,向這位英雄祈禱,請他保護村民。青年男女們在土主廟周圍談情說愛,盡情歡樂,如意者便可以以身相許。

彝族的傳統節日——插花節

插花節是雲南省曇華山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日舉行。這天,人們要在路邊、樹旁、寨口搭起花碑坊,並用采來的鮮花插滿房屋、畜廄的周圍。據傳說,插花節是曇華山一帶彝族為了表示對咪依魯的懷念而沿傳下來的。很久以前,曇華山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名叫咪依魯,她能唱許多彝家調子,會綉各種花草鳥獸。後來,咪依魯和善良誠實、本領高強的小夥子朝列若在山上對歌時相愛,並訂下了終身。曇華山有個土司,經常以選美女到他家天仙園伺候仙女為名,糟蹋各寨美女。

彝族的傳統節日——馬櫻花節

馬櫻花節是雲南省楚雄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的二月初八日。屆時,人們把馬櫻花摘下來,插遍牛廄、羊圈、雞屋和豬舍,還要舉行跳腳、唱山歌、殺雞會餐等活動。傳說很久以前,洪水滔天,最後只剩下兄妹兩人在世界上。金龜老人想方設法讓他們結為夫妻,然後生下一個不成人形的肉團。金龜老人用劍將肉團劈成了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然後用劍把帶血的肉皮挑到旁邊的一棵小樹上,這棵小樹便開出了紅彤彤的馬櫻花。

彝族的傳統節日——叫五穀魂

叫五穀魂,彝語稱咱哈咕,雲南省彌勒縣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日舉行。屆時,各家各戶用青岡栗和黃栗樹枝紮成一捆,作成扁擔,挑著雞、酒等食品到田地邊獻祭,並請畢摩念經叫五穀魂,爾後將供品置於供桌上。叫五穀魂是為了祈求五穀豐登,年有餘糧。其他一些地區的彝族,則在每收割完一塊或一壩田之日,舉行叫五穀魂儀式。叫魂時,主人站在田頭,口念禱詞,祈求五穀魂隨同收獲的莊稼回到家中居住,以保佑來年五穀豐登。念畢,一邊返回家,一邊不停地呼喚五穀魂。

彝族的傳統節日——護山節

護山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隆林一帶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初四日舉行。在護山節期間,任何人不許上山砍樹木打柴草,也不能把畜群趕到山上放牧。這天,各個村子還要組織「打獵」活動,一般都是青年人參加,屆時有人裝扮成動物,到傍晚後出現在「獵人」們面前,「獵人」們的武器是竹炮,「打獵」歸來後要舉行慶祝活 動,大家圍火歌舞,通宵達旦。

彝族的傳統節日——搭清節

搭清節是雲南省曲靖市白水區大德地方彝族婦女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三月的第一個馬日。這天的家務全由男子料理。婦女們精心打扮後,帶上食物來到當地的密集山上,挖好火塘,然後生火煮飯做菜。飯菜做好後,大家席地而坐,先給長輩婦女敬酒,再給小女孩挾菜。之後大家一邊品嘗飯菜一邊唱調子,直到明月當空,才扶老攜幼,相繼離去。這天,附近的漢族婦女也有應邀來參加的。搭清節猶如漢族的踏青節。

彝族的傳統節日——串會節

串會節是雲南省漾濞縣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屆時,人們聚集到一起,在場院上舉行歌舞活動。由許多人組成的打歌隊伍,圍著三堆篝火,圍成一個大圓圈,在四支蘆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跳舞時伴以對歌,氣氛異常熱鬧。

彝族的傳統節日——小火把節

小火把節是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彝族民間節日,時間在農歷四月二十四日。因為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稱「大火把節」,故四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就稱為「小火把節」。其活動內容與彝族大火把節相同,參見「大火把節」條。

彝族的傳統節日——魯止

魯止又稱米孫叭,彝語意為「祭龍」,彝族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一、二、三、四月間擇日舉行,彝族民間認為:人間之水皆為龍門所噴,雲行雨降皆龍所為,因此,每個村寨都選萚一個旺水源頭或一天然大水池,作為龍潭,成為永久性祭龍場所。並選擇水源旁或水池邊的一棵參天大樹,作為龍的象徵,俗稱龍樹。屆時,以村褰為單位舉行祭龍儀式,由老人籌辦祭祀用的香燭茶酒等物,並將按戶輪流飼養的豬作為牲禮牽往龍潭邊,其餘每人手持一碗米,一小塊鹽。人們焚香明燭,殺牲獻祭,行祭祀之禮,祈求龍神及時降雨,保佑五穀豐登。

彝族的傳統節日——采葯日

采葯日是雲南省小涼山一帶彝族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日。節日中主要是采、賣葯材。這天,天剛朦朦亮,男女老少便肩扛葯鋤、身負葯筐,到高山、深澗、低谷去尋采各種草葯。有些人家還要把採到的草葯拿到集市去賣。當地彝族認為,五月初五這天採集的草葯,治病效果最好。

彝族的傳統節日——都陽節

都陽節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一帶及金沙江沿岸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時間在農歷五月初五日。這個節日是彝漢兩族人民團結、友誼的象徵。傳說古時有一年天氣非常炎熱,彝家寨子里病疫流行。人們驚恐萬分。江邊的漢族兄弟聽說後就把端午節採的菖蒲、艾葉和雄黃送起山來,用葯給老人洗瘡,用雄黃酒給阿依擦身,不幾天,人們的病全好了。

彝族的傳統節日——底拉

底拉是雲南省元江縣一帶彝族民間傳統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日舉行。屆時,村中集體殺牛,各家殺雞,再准備桃、梨、石榴等水果作為祭品。然後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人們將各種水果拌在大門上,再擺上酒肉等祭品,焚香明燭,下跪叩拜、行祭祀之禮,祈求祖先保佑人平安,五穀豐登。祭畢,人們開懷暢飲,載歌載舞,盡興方散。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蕎地

祭蕎地,當地彝語叫「果迷峨索波底」,直譯為「祭祀蕎王天地爺」。雲南省富民、武定等縣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舉行。密且人多居住在山上,蕎麥是主要農作物之一。屆時,各家各戶在自己的蕎麥地頭,鏟出一小塊平地,鋪上松毛作為祭壇,在上方插一棵三叉的松樹枝,再插三枝青苗,點上三柱香,供上三碗飯和一杯米酒、一隻活雞。主人祈禱,燒紙錢,奠酒,之後擲卦,再把雞殺了,塗些雞血在松樹枝上,把雞完整地蒸熟後,還要再祭一次,這回要插雙筷子在雞身上。所有祭祀儀式結束之後,把祭品就地吃干凈。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族樹節

祭族樹節是雲南省富民縣、武定縣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或八月十五日舉行。祭族樹是密且人的一件大事,屆時,由族內的一戶作主持人,這戶人家需要准備羊肉、酒、香、黃錢紙等,也有的密且人是按戶湊錢。誰家新添了子女,要多交一些酒。屆時,族長領全族成員聚在族樹下,鋪松毛,插一棵三叉松枝,點三柱香,供三碗米、一杯酒、一杯茶,燒紅鐵器蘸水,用「嘶嘶」聲來避邪。然後牽羊到族樹下,、族長率大家禱告,燒紙殺羊,掛羊角於族樹上,將羊蒸熟後,再祭一次,然後,全族老少男女坐下吃族飯。祭族樹意在求袓先保佑全家族平安興旺。

彝族的傳統節日——大火把節

大火把節是貴州省黔西南一帶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屆時,村村寨寨皆要殺牛,然後按人均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打粑粑,或待客,或送禮。夜晚時分,男女老幼皆手持火把,繞村寨遊行,最後在田邊或地頭舉行象徵性地撲殺害蟲的儀式。貴州省六枝一帶中寨的彝族,將其稱為「火草節」。這天,青年男女身著節日盛裝,並匯集在一起跳「鈴鐺舞",唱「出嫁歌」。爾後散隱在樹蔭下或花叢中找異性對歌,吐訴愛慕之情,雙方中意者可互送信物。此日,老人和孩子們則要備好禮物,走親訪友。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稻田

祭稻田,密且語叫「且迷峨索波底」,直譯為「祭祀水田天地爺」。雲南省富民、武定縣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這一天的中午,各戶人家要到自家的稻田邊鋪上松毛作祭壇,在壇上插一枝帶三個叉的松樹枝,三枝青苗,再點三柱香,供上三碗米飯、一杯酒和一隻冼凈了頭腳的活雞,主人用密且語禱告,然後燒紙奠酒,擲卦殺雞,在松樹枝上塗些雞血,把雞蒸熟後,在雞翅上插雙筷子,再祭祀一番,做法與前一次相同。
彝族的傳統節日——勒蘇花街

勒蘇花街又叫「趕花街」,是雲南省峨山、新平、雙柏三縣交界處的彝族支系勒蘇人節日。每年兩次,時間分別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和七月十五日,節日的來歷,有這樣一個傳說:過去,一位漢族姑娘與一位勒蘇小伙相愛了,但因民族不同而受到輿論迫害。他們相約在綠汁江畔的大西山頂殉情。為紀念這對情人的堅貞,人們便匯集到大西山頂的草坪上進行歌舞活動,後來參加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地就成了勒蘇人的一個傳統節日。跳舞娛樂是花街的主要活動,人們盡情歌舞,誰也不受拘束。大家祝願青年男女幸福歡樂、永遠相愛;也預祝地里的莊稼免遭蟲害,獲得豐收。勒蘇花街,是年輕人談情說愛、尋求伴侶的好時機。

彝族的傳統節日——拉麻節

拉麻節是彝族支系黑話人傳統節日,「拉麻」彝語,意為賀牛神,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日舉行。位於雲南省鶴慶、劍川兩縣間的西山上,有個氂牛洞,洞口上方的石壁形如牛頭,據說它是牛神的化身。每當節日清晨,人們便手舉白栗葉,從四面八方匯聚這里,他們將各自帶來的食品,擺放在牛石頭下的供案上,然後爬到牛頭上高聲呼喚「牛王、牛神醒來吧!」再把白栗葉堆放到石洞內,然後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將白栗葉點燃,人們圍著火堆歌舞。隨後,在洞外草坪上舉行「拉麻」儀式:草坪中央點一堆火,一人頭戴牛頭面具、身披棕衣扮演牛王,圍繞火堆摹仿牛的各種動作。一人拿著牛繩套,做出准備拴牛的樣子。還有人拿著竹筒象徵鑽到牛腹下擠牛奶,以討吉利。

彝族的傳統節日——祭中柱

祭中柱是雲南省彌勒一帶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八月中旬由各家各戶自行擇日舉行。屆時,將一隻白公雞宰殺,祭於自家堂屋左側中拄,柱上插青岡栗樹枝,並粘上白雞毛,請畢摩前來家中念《中柱經》。據說中柱附有神靈,嚴禁扶摸或碰撞,也不準在此柱上掛任何物品。祭中柱是為了祈求神靈保佑家泰人安。

彝族的傳統節日——嘗新節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鹿鳴一帶的嘗新節時間在農歷八月十五日開鐮收割稻穀之際。節前,家家戶戶都要通知至親好友前來參加。主人家要准備好豐盛的食品,有的還要殺豬宰羊。吃節日飯之前,先把舂出的新米煮成熟飯,舀三碗配以雞,羊,豬肉之類的菜餚祭祀神和祖宗,以表示對沖和祖宗賜恩的回報,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平安。就餐時,主人和客人要相互敬酒,客人稱贊主人的勤勞,並預祝來年豐收,主人則感謝上天賜福,感謝親朋好友的真誠相助。有的主人或客人還要吟誦事先編好的順口溜。吃新米時,先敬席間長者,以示尊老,再給小孩,以示愛幼,最後給中年和青年。大家在席間必須先嘗新米飯,再飲酒敘談。

彝族的傳統節日——拜祖節

拜祖節是雲南省巍山縣天空山一帶彝族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節日前,先把出嫁的姑娘和被別家招婿的兒子接回來和家人團聚。拜袓的當天早晨,先以戶為單位祭祀祖先,早飯後,則以家族為單位,帶上各種供品,趕著共同湊錢買的豬羊,到祖公樹下。阿閉念完經後,將豬、羊、雞全部宰殺,祭奠大樹;還要將雞血抹在祖公樹上。待肉煮熟後,點上香,擺好八大碗肉食和其它供品,在場者全部跪下磕頭,家族中的老人要念誦禱詞,表示對袓公的酬獻,請祖公保佑,闔族眾家,人丁興旺,有財有福。禱告結朿後,大家飲酒娛樂,盡興而歸。

彝族的傳統節日——彌勒祭山抻

彌勒祭山抻是雲南省彌勒一帶彝族支系阿哲人民間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四日舉行。屆時,人們紛紛前往密枝山上,宰殺一頭黃牛和兩頭雄雞作為供品祭祀山神。祭祀時人們還要焚香燃燭,叩拜祈禱,祈求山神保佑。祭畢,將牛肉和雞肉分給各家各戶。

彝族的傳統節日——老年節

老年節是雲南省巍山縣山塔、龍街一帶彝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歷臘月除夕日舉行。節前,家家戶戶要殺豬宰雞,做糯米面、磨豆腐、擀麵條、釀白酒等,備好節日食品。節日當天,各家各戶紛紛張燈結綵,貼門神和春聯,並在院子中心栽一棵枝葉茂盛、高三四米、有三排樹枝的松樹,名曰「天地棚」。然後在樹幹上扎:把松毛,將香柱插在松毛上。樹下置一供桌,桌上置一碗清水,燃燈作天地神靈位,再擺上臘豬頭和煮熟的全雞等祭品,祭獻天地神靈。

彝族的傳統節日——白興諾

白興諾,彝語為祭山神,雲南省富民、武走一帶彝族密且人民間節日。分為這期和不記期兩種,定期的在每年的農歷臘月三十日晚上舉行。屆時每戶都要前往村寨中的山神廟前殺雞祭祀,然後再返回自己家裡過除夕。密且人認為在眾多的神抵中,山神是最重耍的,祭祀山神是祈求其保佑莊稼豐收、人丁興旺,狩獵多有收獲。如果村寨中發生瘟疫和災難,還要舉行不定期的祭祀。屆時全村人宰豬殺羊祭祀,有的家庭還要前往廟中許願、還願。

彝族的傳統節日——封工具節
封工具節是雲南省富民、武定等縣彝族支系密且人民間農祀節日,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晚舉行。密且人認為各種家用工具,一年到頭為人們服務,十分辛苦,就象人需要休息一樣,也應給各種工具安排休息的日子。春節期間,人們都不勞作,工具也應該輕松幾天。所以,除夕晚上,各家都要把紅符封貼在鋤頭、鐮刀、犁、砍刀,耙、磨、箱、櫃、倉、囤、籮、簸、斗和稱等用具上,不到開封之際不得動用。直到正月初五那天,人們要開始生產活動了,工具才可啟封。

3、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彝族的8個傳統節日

<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