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藏族什麼節日
1、苗族丶彝族丶傣族丶藏族丶沐浴節丶潑水節,火把節丶龍船節它們各,是哪些節日
龍船節 苗族 沐浴節 藏族 火把節 彝族 三月三 黎族、苗族 「三月三」是或吵坦黎碰余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贊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因在農歷三月三日歡慶,故稱「三月衫桐三」。 關於黎族「三...
2、藏歷新年,白節,開齋節,三月三歌會分別是哪個名族的節曰?
藏歷新年:藏族。
白節:蒙古族。橡姿
開齋節梁做絕:主要胡凳是回族和維吾爾族。
三月三歌節:壯族。
3、藏歷新年、白節、開齋節、三月三歌會各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藏歷新年,顧名思義就是藏族的;
所謂的「白節」是不標準的翻譯,罩納念應該是指蒙古族的新年;
開齋節是茄槐伊斯蘭民族的節日,按照你的選項,屬於回族;
三月物困三歌會,據我了解,是西南民族的傳統活動,可能是壯族也可能是別的。
4、2014年藏族三月三入選什麼
2014年藏族三月三入選什麼
三月三」在壯族傳說中,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搭燃辰日。在廣西,農歷三月三,不僅是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知枯虛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時節,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2014年起,「壯族三敗睜月三」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公眾假日,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
5、龍船節,沐浴節,火把節,三月三是那些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 苗族
沐浴節 藏族
火把節 彝族
三月三 黎族、苗族
「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贊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因在農歷三月三日歡慶,故稱「三月三」。
關於黎族「三月三」的來歷,據說遠古時代,人類遭受大洪災,一對男女躲進葫蘆瓜里,隨洪水漂流到寥無人煙的海南島。為了繁衍人類,在三月三日那一天,倆人對歌表衷情結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後代。黎族後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種方式紀念始祖的美滿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績。
「三月三」也是苗族人民紀念先祖的傳統節日。據苗族古歌中傳說,在遠古時候,有五位苗族祖先(姓鄧、盤、李、趙、蔣)遠渡重洋來到海南島。他們在過海途中約定:到岸後,各走一方,各自為生,但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要相逢一次。後來,遵照祖先的囑咐,每年三月三,苗族人民都要團聚在一起,以紀念自己的祖先。
每年的「三月三」,正當山花爛漫、紅棉爭艷、檳榔飄香的時候,黎族男女便會穿上盛裝,帶著山蘭米酒、竹筒飯和粽子,從四面八方來到集會點祭祀始祖。當夜幕降臨,山風送爽時,上年紀者聚飲敘舊,而青年男女們就成群結隊相會對歌,表達愛情。天將破曉時,才依依惜別,相約明年「三月三」再相會。這一天,苗族人民也家家殺雞抓魚、蒸三色飯,祭祀先祖。
1984年,經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節慶日。自治州撤銷後,瓊中、保亭等原自治州管轄的市縣仍保留著這個傳統節日。
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織金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分為「大火把節」和「小火把節」兩個。小火把節為每年農歷的4月24日,大火把節為每年農歷6月24日。大小火把節日,活動內容相同。
節日那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雀逗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里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近年來,隨著彝族同胞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節的氣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縣民族文工隊以火把節豐收舞為素材編練的彝族舞蹈《銅鈴聲聲慶豐收》參加省、地匯演獲得好評。
藏族的沐浴節
——
藏歷的七月上 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種傳統的節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 。
在這時,藏族人民按佛教說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優點,即一甘、二涼、三軟、四輕、五清、六不臭,七飲頃察賣不損喉,八喝不傷腹。因此七月份被人們稱為沐浴的最佳時間。藏族 沐浴節要進行五六天,節日期間,無論城鎮還是鄉村,農村還是牧區,人們攜帶帳篷和酥油 茶 、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紛紛來到拉薩河畔、雅魯藏布江邊,來到青藏高原千江萬湖旁爭相下水,盡情在水中嬉戲,游泳。沐浴節是藏族人民民間文化的傑作,它跨越時間長,流播地 域廣,直到今天還充滿著勃勃生機和活力,還吸收了大量的娛樂文化,從而使當今的沐浴節 ,演變成一個集宗教、娛樂、健身、社會教於一體的綜合性社會節日。
清水江苗族龍船節
農歷五月,漢族的端午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里的苗族也有在農歷五月過龍船節競渡龍舟的風俗。漢族的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龍船節卻在農歷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龍船節苗語叫「咋瓮」(意即劃龍船),又名「婁瓮」(意即吃龍肉)。
龍船節一般在清水江上舉行,清水江穿過凱里又名龍頭江,每年農歷五月,居住於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這里歡渡龍船節。
苗族龍船節的傳說
關於苗家龍船節的由來,在黔東沒爛南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
有一傳說,說代天降雨的龍王有一次行錯了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徵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一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
另有一傳說,說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了枕頭,父親一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家檢龍肉分吃。但吃了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有一天,一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著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了。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船節,敲著鼓點子賽龍船。
苗族的龍船用杉木製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共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羊、鵝和競渡水手食品,兩側子船則為水手劃槳之地。苗族劃龍船是站立著劃槳的,不同於漢族的坐著劃槳。
龍頭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龍角上,通常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吉祥語。平時,龍船放在專放船體用的「龍船硼」內。有的「龍船棚」還寫滿楹聯,如:「龍船千古事,忠孝一生興,典祀千年重,錦延百事傳,江山千古意,時序百年興』等等。橫批則多為「民眾團聚」、「萬寶來朝」。待龍船節前,村民舉行過隆重的祭祀龍船的儀式後,方抬下龍船,放入清水江練習和比賽。
參加龍舟競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達三四十名,由頭面人物當「龍船頭」,這里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聽從鼓手指揮,按鼓聲節奏揮槳競渡。又由一小男孩扮女裝頭戴苗家女銀飾敲鑼。由最懂水性的掌舵當艄公,由氣力好的壯漢站在船頭撐篙。還有專人負責在開賽時、離寨時、歸寨時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書會算的「文化人」在船上專記下三親六戚所送禮品。在節日期間,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親友所贈。龍船節結束後,還需享受一鵝或一鴨。水手的挑選很嚴格,若家中有婦女生小孩的均不得當水手。
各村寨在龍船節結束時,必須挑全村最肥大的豬,宰後請全寨聚餐一次,以酬謝全村對龍船節的支持。
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為苗家龍船節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將龍船洗刷一新。至二十二、二十三兩天,將母船於船系為一體並安上龍頭。二十四日隆重舉行開劃儀式,在河邊或緩口有龍神之位的井邊、溝邊,置方桌一張,桌腳要綁上去掉樹葉和樹皮的樹枝,綁雨傘一把,綁紅布、紙錢和一把青草。桌上供米一升,去毛白公雞一隻,以掃邪敬神。過去過龍船節的頭一天,要請巫師念經,現在這里巫術禮儀大多從簡。但巫術規矩不停,如龍船在劃渡中不得半途停頓或休息,須一鼓作氣劃至終點。待龍船調頭後,掌舵者分給水手每人一束青草用以驅邪,合一齊投入江中。
龍船節期間,清水江兩岸人山人海,除競船外,還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動,這期間更是男女青年遊方對唱、談情說愛的佳節。 (中國民俗網)
6、火把節、沐浴節、三月三各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1、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如今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2、沐浴節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藏語叫「嘎瑪日吉」(洗澡),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歷史
。每年藏歷七月上旬,在西藏,在拉薩河畔,從城市到鄉村,從牧區到農區,都有一個群眾性的洗澡活動。
這種一年一度的節日洗澡活動,要集中進行一個星期,所以,這是藏族獨有的沐浴節。在這七天中,從娃娃到老人,都要下河洗澡,這已成為藏族群眾傳統的風俗習慣。
3、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在壯族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誕辰日。漢族為上巳節,有三月三拜祖先、三月三拜軒轅說法。
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廣西壯族、漢族、瑤族、侗族、苗族等民族傳統節日。
(6)三月三是藏族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西藏沐浴節已有700年—800年歷史。自從11世紀星相學傳入西藏後,人們藉助於棄山星得出沒來區分春、秋季節。每當七月棄山星出現,洗澡活動便進入高潮。棄山星隱沒,洗澡終止。
另外,三月三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衫罩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或陸鬧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到了清悉握代,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把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沐浴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月三
(中國多個民族傳統節日)
7、柳州三月三放假安排
2023年柳州「三月三」放假安排為:2023年4月21日-23日連休3天。
「三月三」是藏族的特色節日,2023年農歷三月初三為4月22日(星期六)。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習慣節日放假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令第98號),2023年4月21日(星期五)至23日(星期日)放假調休,共3天。
壯族「三月三」,以對唱山歌活動最為隆重,少則百人,多可至千人,現場歌聲嘹亮成為歌的海洋,因此還有「三月三歌節」和「三月三歌圩」之稱。歌圩上,青年男女們穿著盛裝成群結隊唱山歌、碰彩蛋、拋綉球、敲銅鼓、以歌傳情對歌達意,情意相投者則互贈信物,成為壯族青年男女交流與擇偶的重要渠道。
「三月三」歌圩文化傳承狀況
1、歌圩文化原始生存環境日趨消失
歌圩文化是農耕文明時代的產物,是勞動人民長期辛苦勞作的智慧結晶。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武鳴區被納入了南寧市的管轄范圍。雖給武鳴區帶來經濟發展機會,但是武鳴區的歌圩文化卻逐漸失去了其本身的地位,原始的歌圩環境逐漸變為城市的一部分,使得歌圩文化在城市化進程中顯得格格不入。
2、歌圩文化傳承方式日漸低微
壯族歌圩主要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內,以特定主題活動方式,約定俗稱,時代相傳的一種社會活動。因此壯族民歌主要依靠口口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承,幾乎沒有文字記載。帆笑在武鳴區內,民歌的傳承方式以傳統的滾茄家庭、師徒、集體傳承為主。
3、歌圩文化區域缺乏自我調整
歌圩文化區域有其特定的歌圩文化內涵,但由於很多文化區域缺乏對本地區民俗文化的了解,將本地區引入不正確的發展道路,缺乏適機地調整而錯失了發展本地區歌圩文化的機會。缺乏自我調整的區域文態備含化也是歌圩文化傳承困境的原因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三月三(壯族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