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立夏有什麼節日
1、廣西立夏吃什麼習俗
廣西立夏飲食習俗:腌制候鳥、打油茶、五色糯米飯、米花糖、大粽子等。
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
壯族有許多菜餚和小吃。壯族的年節食禮甚為講究,菜點與吃法各有章程。如遇家中辦喜事,則打魚、殺雞、蒸饃、備酒,宴請親朋。壯族自釀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米酒是壯族人家待客及節日自奉的主要飲料。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
廣西瑤族的節日較多,有大節日、小節日之分。大節日有盤王節 、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
廣西都安瑤族的達努節比較隆重,相傳是紀念先人反抗土司斗爭的節日。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願」。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歷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
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2、立夏節氣有什麼風俗活動
1、立夏蛋,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殼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還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孩子們還會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
2、立夏「秤人」,人們在戶外懸秤於大樹下,為小孩和老人稱量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其實開始只是通過稱重來了解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過胖多瘦的人都會被善意的指出來,對於後來的營養和食材都會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慢慢地就被大家所認可的流傳下來。
3、立夏粥,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其實在過去基本上營養都是依靠喝粥來補充的,慢慢的演變而來就有了立夏喝粥的習慣了。
4、立夏面,過去有一個諺語:冬吃混沌夏吃面,特別是江浙一帶立夏吃面是很多地區重要的習俗,民間還有「吃過立夏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北方人由於天天都是吃面,反而對這個節氣吃面並不是特別的在意。
5、立夏養生,立夏時節,人容易心浮氣躁,所以要立夏以後慢慢地學會養生,養生體現在很多方面,有外界的,比如運動健身,也有內在的,美食,心情調節,對於美食愛好者,對於飲食養生方面也是給出了一些建議。常吃堅果能夠有效強心護心。常吃乾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堅果,都有助於保護心臟。而由於夏季陽氣盛於外,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白菜、苦瓜、絲瓜等。
3、立夏是什麼節氣啊?有什麼習俗啊?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夏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蛋、稱人、喝粥、嘗新、吃立夏飯、食麵食等。
1、吃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
2、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3、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慾大開。
立夏這天,南方人喜歡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烏米飯也是立夏一大美食。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凈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汁內,把糯米浸透,變成黑色,再放入鐵鍋里蒸熟,最後再撒上些白糖,這就搞定啦。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5、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6、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4、立夏有什麼習俗?
立夏立蛋是一種習俗。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意指隨著氣溫上升,炎夏步步逼近,小孩子特別容易產生身體疲勞四肢無力、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的現象,這便是「疰夏」症狀,據稱只要在立夏那天吃蛋,就可預防此病。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症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
立夏這日,人們煮好雞蛋,有的地方還特地用紅茶或核桃殼煮蛋,稱「立夏蛋」。將蛋放入用綵線編織的蛋套中,相互饋送。或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
立夏日。對今人來說,立夏不過是一個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可是,古代先人卻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帶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雲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牆腳以避蛇之俗。
中國部分少數民族亦有過立夏節的習俗。
5、立夏習俗有哪些?
迎夏、吃立夏飯、立夏吃蛋、掛蛋、斗蛋、稱體重、忌坐門檻、吃烏筍、喝粥、嘗新、做夏、食麵食、喝茶。
一、立夏簡介: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此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東南方,太陽黃經達45°。歷書:「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時至立夏,萬物繁茂。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因此又稱「春盡日」。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立夏時節,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呈現「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景象;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有春天的氣息。
二、立夏習俗:
1、迎夏
在農諺中有「立夏看夏」的說法,其意思為立夏的時候,夏天要收的農作物已經進入到了生長後期,基本大局已定,收成在立夏這日就能看出來。
在古代,我國作為農耕社會非常重視立夏這一節氣。每到立夏這日,無論君臣都要穿一身硃色的禮服,並配上同色的玉佩、馬匹、車旗,在皇帝率領下來到京城的南郊,舉辦迎夏儀式,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期望,儀式結束後就會指派眾多官員趕往各地勉勵農民們抓緊耕作,用努力和勞動換一個豐收年,百姓們也能吃飽穿暖。
在明代到了立夏這天皇帝還會派掌管冰政的凌官將上年冬天儲存的冰從地窖中挖出來,把大塊的冰分割成小塊,再由皇帝賞賜給各位官員,而民間百姓則會喝冷飲來降溫消暑。
2、吃立夏飯
每逢立夏,在部分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做上一鍋「立夏飯」,算是立夏的一種食俗,傳統的立夏飯會選用赤豆、綠豆、黃豆、黑豆和青豆,這五種顏色的豆子和大米混在一起上鍋蒸熟後食用。立夏飯也被稱為「五色飯」,越來越多的人們會用雷筍、豌豆、蠶豆、胡蘿卜、臘肉或臘腸等食材來代替四種顏色的豆子做立夏飯,營養豐富,咸香美味。
在江浙一帶,人們則會在立夏這天做上一鍋烏米飯食用。烏米飯是用烏樹葉煮的湯浸泡糯米後蒸熟,蒸好的烏米飯油亮清香,吃的時候可以拌上白糖或是配上醬菜一起食用,老人說立夏這天吃了烏米飯一夏天就不用擔心被蚊蟲叮咬,還能保佑家人平安如意。
3、立夏吃蛋、掛蛋、斗蛋
立夏除了吃雞蛋,還會「掛蛋」,掛蛋就是用五顏六色的編織袋或者是毛線織成的一個兜兜,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去,掛在胸前,現在這個掛袋的樣式也是越來越多,一般在集市或者網上都能買到,相傳是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在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以避免疰夏,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所以立夏時節會在小孩子的身上掛煮熟的雞鴨鵝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順遂,吉祥如意。
「斗蛋」則是由上面衍生出來的一種活動,立夏這一天,小孩子的身上都掛上了雞蛋,孩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就會玩斗蛋的游戲,用自己的雞蛋和別的小朋友的雞蛋相互碰撞,蛋殼沒破的一方則獲得了勝利。
4、稱體重
立夏稱體重這個習俗相傳來自三國時期,據說立夏這天稱過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纏身,讓人日漸消瘦了;大人會提前准備一桿大木稱,稱鉤上選一個籮筐或者是凳子,老人和小孩坐在凳子上或者站在籮筐中,上稱記錄一下自己的體重,等到夏天結束再稱一次,做一個對比,體重增加稱「發福」,體重減少是「消肉」。
5、忌坐門檻
在立夏這一天,古人認為不能隨便坐在門檻之上,傳說如果立夏日坐門檻,那整個夏天就會變得疲倦,人也容易多病。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很多人都不會坐門檻之上。
6、吃烏筍
在四川地區,立夏有吃烏筍的習俗,所謂的「烏筍」,其實是一種細長的竹筍,當地人在這一天都會食用,大家可根據喜好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至於為何要吃,還是希望雙腿能和春筍一樣堅硬有力,這樣爬山更容易一些。當然,立夏後氣溫逐步升高,今後想要再吃就難了。
7、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夏」節⽓,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夏這天喝⽴夏粥可保⼀年平平安安、⽆病⽆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們對美好⽣活的嚮往。
8、嘗新
很多地⽅有「⽴夏嘗鮮」之俗。⼈們品嘗時令⾷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營養學界有句話認為,「每天五蔬果,你的⽣命是彩⾊的」,吃多種顏⾊的蔬菜⽔果,所攝取的營養更為均衡。
9、做夏
⽴夏季節,福州風俗流⾏煮⿍邊「做夏」。⿍邊糊(⼜稱鍋邊糊),⽤⽶漿涮鍋邊燒煮⽽成,配以蝦⽶、蝦油、蔥菜、⾦針、⿊⽊⽿、蜆⼦,或少量⾹菇、蟶⼲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
10、⾷⾯⾷
我國北⽅多種植⼩麥,⽴夏正是⼩麥上場時節,因此北⽅⼤部分地區⽴夏時有製作與⾷⽤⾯⾷的習俗,意在慶祝⼩麥豐收。⽴夏的⾯⾷主要有夏餅、⾯餅和春卷三種。
11、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夏飲茶的習俗。
三、關於立夏的詩句:
1、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並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後,歸飛體更輕。
2、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太熟悉了,初夏情境彷彿在眼前。
3、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宋·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四、立夏俗語:
1、「立夏刮陣風,小麥一場空」
從字面上看並不難解釋,如果在立夏這天颳起了大風,那小麥的收獲就會受到影響,到時候麥子可能就會減產,這對農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特別是在溫飽難解決的古代。為何刮風麥子就減產了呢?其實這裡面還是有一定說法的。
立夏時冬小麥就會進入揚花授粉期,此時一旦風隨意吹動,那就會影響麥子的授粉問題,從而造成減產現象。當然,北方因天氣乾旱少雨,再加上5月份氣溫高,也容易出現熱感風,以至於小麥減產嚴重。
2、「立夏不下,高掛犁耙」
立夏日前後是農作物的生長關鍵期,天氣如何對作物收成影響很大。不過這個俗語是針對南方地區,說的是如果立夏這天不下雨,那就影響水稻的種植,因乾旱原因土壤比較堅硬,此時農民很難繼續耕作,犁耙也會高高掛起。
這兩個俗語一個是針對小麥一個是針對水稻,可見,俗語都是有地域性的,大家要根據當地的情況分析收成如何。
6、立夏是什麼節日?
立夏的民俗活動有迎夏儀式、嘗新活動、斗蛋游戲、立夏秤人。
1、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深層次上,廿四節氣反映了四時「氣」的變化,氣的變化關繫到自然節律變化,立夏陽氣漸長,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茁壯成長。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古代人們有舉行迎夏儀式。
2、嘗新活動
在江浙一帶有「立夏嘗新」的風俗。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人們嘗食。
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3、斗蛋游戲
「立夏蛋,滿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們的游戲。要用熟雞蛋,一般是用白水帶殼煮的囫圇蛋(蛋殼不能破損),經冷水浸過,然後裝在用彩色絲線或絨線編成的網兜里,讓孩子掛在脖子上。
斗蛋的規則挺簡單,說白了就是「比比誰的蛋殼硬」:大家各自手持雞蛋,尖者為頭,圓處為尾,蛋頭撞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斗破了殼的,認輸,然後把蛋吃掉,而最後留下的那個斗不破的小強,被尊為「蛋王」。至於為什麼要斗蛋,民間的說法是:「立夏胸掛蛋,小人疰夏難」。
4、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立夏
7、立夏的風俗 立夏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立夏的風俗 立夏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1、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3、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
4、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
6、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7、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二十四節氣之立夏的由來
立夏節氣一到,意味著夏天就將開始,此時的溫度明顯升高,炎暑降臨,同時農作物也靜茹旺盛生長,因此夏天是一個生長的季節。
這個季節,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
立夏風俗吃立夏飯
民間很多地方有吃「立夏飯」的習俗。在米飯中放入蠶豆、毛筍等作料,經過一段時間的燜煮,香噴噴的立夏飯出鍋,寓意著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食材:糯米500克,鮮蠶豆肉150克,去皮鹹肉或火腿肉25克,毛筍肉25克。
做法:
1、糯米清洗干凈,新鮮的蠶豆挖掉芽口,鹹肉和筍肉切成黃豆大小的丁狀。
2、將糯米、鮮蠶豆、鹹肉和筍丁一並放入電飯煲內,水量比平常煮飯少20%。
3、待煮熟後用飯勺把糯米飯舀松,攪拌一下一鍋香噴噴的立夏飯就做好了。
8、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每一個節氣都有著自己的意義,也有相應的傳統風俗,立夏也不空宏例外。立夏這一天民間也有流傳著很多傳統風俗,那麼你知道立夏節氣的風俗活動有哪些嗎?一起了解一下。
立夏節氣的風俗活動
舉行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舊時,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里還要「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疰夏繩
舊時,用五色絲線於立夏日系於孩童的手腕等處,寓意消災祈福不得疰夏病,絲線被稱為「疰夏繩」亦稱「長命縷」。
吃立夏蛋
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孩子們還會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
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神凳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_(門檻),謂這天坐地_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_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立夏「秤人」
立夏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戶外懸秤於大樹下,為小孩和老人稱量游虧旅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9、立夏有哪些習俗?
立夏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開始時間大約在每年的5月5日左右。立夏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在一些地區會有一些與立夏相關的習俗,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 吃立夏飯。有些地方會煮立夏飯,據說吃了立夏飯可以預防一年四季的疾病。
2. 農耕活動。立夏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時期,因此,一些地區會在立夏節前進行耕作、種植等活動。
3. 立夏祭祀。一些地區會在立夏這一天前後進行祭祀活動,以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平安。
4. 祈雨祭祀。由於立夏是農作物生長的重要時期,一些地區會在這一天祈求雨水,祈求農作物能夠有一個好的收成。
5. 吃新鮮水果。立夏時節,各種水果開始上市銷售,因此很多人會吃些新鮮的水果,既調節身體還能享受口感。
以上是一些立夏時期常見的習俗,當然,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還會有所不同。
10、立夏有什麼習俗?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交節時間在每年公歷5月05-07日。。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立夏的由來,歡迎閱讀。
立夏的介紹: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
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的來歷
每年四月初一前後(公歷5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農歷的立夏節氣,立夏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的習俗:
1 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里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2 嘗新活動
在後世,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為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鹹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種烹調方法,用多種香料加工而成為熄雞)雞、腌鮮、鹵蝦、櫻桃肉;十三素包括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筍、蠶豆、矛針、豌豆、黃瓜、萵筍、草頭、蘿卜、玫瑰、松花。在南通,則吃煮雞、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