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節日是怎麼來的
1、十二個傳統節日的時間和風俗是什麼?
十二個傳統節日的時間和風俗是如下: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風俗:可大體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奉祀神靈,以應天時;崇宗敬祖,維護親情;驅邪祛惡,以求平安;休閑娛樂,放鬆心情。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風俗: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3、龍抬頭(農歷二月初二)
風俗: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北方一些地區二月二有圍糧囤、引田龍、敲房梁、理發、煎燜子、吃豬頭肉、吃面條、吃水餃、吃糖豆、吃煎餅、忌動針線的習俗。
4、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風俗:清明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久遠。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做「植樹節」,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風俗: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2、一年中十二個情人節的由來
1. 日記情人節1月14日(Diary day)
在這一天,情侶們會互贈足夠紀錄一整年戀愛情事的日記本,以此象徵兩人將攜手走過未來一年,並留下更多美好回憶。而單身的女孩子們,在這新的一年的開始,對自己喜歡的人要有表白和計劃,寫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在心中撒下愛的種子。
2. 黑色情人節2月14日(Valentine's Day)
男孩送女孩給禮物(一般為玫瑰花和巧克力),這個節日大家都知道便不多做解釋。
3. 白色情人節 3月14日(White Day)
最早起源於三世紀時的羅馬。羅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對因為原本因違反戀愛結婚禁令而要被處死的戀人,羅馬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設立了情人節。而在一個月後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於是另訂為白色情人節。而此節日就從歐洲開始流傳到世界其它地方。
4. 黑色情人節 4月14日(Black Day)
就像惡搞一樣,4月14日,是黑色情人節。聽名字可能就能知道幾分意思,跟「光棍節」差不多,據說此節來源於韓國。「黑色情人節」就是屬於單身貴族們的情人日。但4月14日這天,大家共聚一堂,過節的人會讓自己生活在百分百的黑色世界裡,穿黑色套裝、黑帽子、黑皮鞋,吃黑豆製成的面條。
5. 玫瑰情人節5月14日(Yellow and Rose Day)
5月14日也是情人節,如果已經到了5 月,你的事情還是沒有任何進展,在這一天穿著黃色襯衫或黃色套裝 吃黃色咖喱飯,就是告訴大家:「I am still available(我還是單身)!」的最好暗示。在玫瑰情人節也是作表率的日子,送人紅玫瑰是傾訴愛意;送白玫瑰花表示仍猶豫未決;若送上一束黃玫瑰就是說再見咯。
6. 親吻情人節 6月14日(Kiss Day)
6月14日當然也逃不掉。親吻情人節,這是個屬於成雙成對戀人的重要節日,在這一天,情侶們不必再害羞 可以大大方方地用親吻尺度來表達對對方的愛意的深淺。當然,花前月下,燭光晚餐等浪漫氣氛,對一吻定情可是很有幫助的哦!而在這一天,世界各地也會有不同性質的「親吻大賽」舉行。
7. 銀色情人節 7月14日(Silver Day)
7月14日是銀色情人節,是把你的意中人帶回家給老爸老媽認識,或介紹給其他你所尊敬的長輩的好機會。當然,這一天的全部開銷,都由這些「可愛的長輩」買單,但是你最好先確定長輩對這個節日很熟悉。銀色情人節也是愛侶互贈銀制禮品,飾物的日子。傳統習俗是用銀戒訂婚,作為甜蜜心情的見證。
8. 綠色情人節 8月14日(Green Day)
8月14日名為綠色情人節,這可不是說要環保什麼的,綠色情人節當然和蓊鬱的森林脫不了關系。酷熱難耐的夏日午後,不妨和你的另一半作一趟清爽而清新的森林之旅,盡情享受戶外大自然,度過健康而愉快的一天。
9.音樂情人節9月14日(音樂情人節Music Day)
這個名字超長的情人節定在9月14日這天。音樂情人節這一天是舉辦大型社交活動,輕歌曼舞的日子,也是將你的心上人介紹給朋友,同事認識的好機會。而單身一族,更可以藉此機會看看活動現場有沒有自己中意的對象。許多情侶喜歡在這天就這蔚藍晴朗的天空合影,所以9月14日又稱為「相片情人節」。
10.葡萄酒情人節10月14日(Wine Day)
10月14日,戀人們輕啜葡萄美酒,慶祝充滿詩意的秋天。通常小兩口會選擇在浪漫且別致的餐廳里共進晚餐,然後聊聊彼此對未來的規劃,以及共同的目標等話題。
11. 電影情人節11月14日(Orange Day Movie Day)
電影情人節這一天,情侶們可以連趕兩場電影,或許先看一部緊張刺激的動作片發泄壓力,然後再來一部感人肺腑的浪漫愛情片互拭淚水。看完兩人也該補充水分了,來杯健康的百分百橙汁吧!單身的人這一天也要喝杯柳橙汁,當然,想喝兩杯才痛快也沒人管的著。看來是果汁商想出來的節日。
12.擁抱情人節12月14日(Hug Day)
12月14日,想和你的情人抱多久都可以,在公開的場合擁抱,向世人宣告你倆的愛意,也讓寒冷的冬天變得格外溫馨。尤其是那些甜甜蜜蜜慶祝過2月14日華倫亭情人節的情侶,到了年底依然能熱情擁抱,也見證了兩人情意如昔。
3、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來歷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11個: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元節、中秋節、臘八節。
常過的節日如下:
1、除夕(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起源: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才會無病無災。這就是「除夕」節的由來。
2、春 節(農歷正月初一)起源: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立春」時節,南北朝以後才將春節改在一年歲末,並泛指整個春季,這時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人們便把它作為新的一年的開始。到了辛亥革命後的民國初年,改農歷為公歷[陽歷]後,便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為「春節」,因而至今仍有許多人將過春節叫過年。
3、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來源:這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4、清明節(4月5日前後)來源: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來源: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群眾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這天定為端午節。
6、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來源:陰歷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我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
7、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來源: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8、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來源:鹽城民間傳說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古代帝王習慣在春季二月十五早晨祭太陽,秋季八月十五晚上祭月亮,這就是後來所說的「祭日祭月不宜遲,仲春仲秋剛適時。」古時把農歷每季的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農歷八月十五剛好在秋季的正中, 所以,人們除稱八月十五為 「中秋」 外, 還稱「仲秋」。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達官文士也跟著效仿,此俗逐漸傳入鹽城民間。於是在鹽城每逢中秋就有了祭月、拜月、賞月的風俗。這就是中秋節。
9、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來源:臘八節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3)十二節日是怎麼來的擴展資料:
1、中國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其形成與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涵蓋了哲學、人文、歷史、天文等方面的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2、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承載著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術數、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上古社會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蘊含著禮樂文明的深邃文化內涵。
3、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傳統節日—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