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什麼節日吃
1、潮汕七月十五做什麼粿
潮汕七月十五做「安仔粿」。
「安仔粿」是用米粉與糯米粉混勻加水和成薄胚,裡麵包上糯米,芋絲,菜絲和豆(依各人口味喜歡),然後放進「粿印」(潮汕特有的一種容具,有木雕的,有陶土做的,裡面有各種精美圖案)印成各種模型的粿品。然後上鍋蒸熟,冷卻後就可祭拜祖先了。
農歷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現民間俗稱為鬼節。七月十五的復雜履歷導致它的文化內涵比別的節日更加豐富。完顏紹元認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報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早在先秦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有孟秋七月的祭祀活動,迎接秋神的降臨。祭神之後就要祭祖。珍貴的時鮮食品奉獻給神明和祖先,叫做薦新或秋嘗。中國傳統認為,四季各有神明主宰,主宰秋季的白帝,既是掌管收獲之神,也是掌管刑殺之神,是中國的死神。古代中國處理死刑犯都是放在立秋後,叫秋後問斬。秋祭的日期過去是隨意的,立秋以後任何時間都行,到了南朝,定下七月十五為祭祖的日子。總之,七月十五的直接淵源是先秦時節的秋祭。
2、粿桃的種類很多,你知道什麼節日應該吃什麼粿桃嗎?
撩食妹在上篇文章就給大家介紹了潮汕美食中的一些粿類,今天撩食妹准備給大家介紹潮汕地區過年和節日特有潮汕粿類。
紅桃粿紅桃粿又名紅曲桃,是潮汕的特色小食,是粿類中具有代表性之一。
桃果象徵長壽,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壽的願望,紅桃粿做完後,要祭拜祖先和神靈。
在潮汕逢年過節,家家戶戶會自己做紅桃粿。
先把香菇、花生、蝦米切碎、加入糯米飯再加入生蒜,調入味精,胡椒粉、魚露炒熟即成紅桃粿餡。
製作紅桃粿皮要粳米粉沖開水後,拌勻把它搓成長條再捏一小塊一小塊的,壓成圓薄皮,包上餡,然後用粿印印出,上蒸籠蒸熟即可。
紅桃粿做好蒸熟放涼可以放冰箱里幾天,吃之前先蒸下,再用平底鍋小煎一下會很好吃。
紅桃粿在潮汕的菜市場就可以買到,可以讓商家幫忙打包帶回去噢。
當然一些小吃店有可以直接食用的,所以來了千萬別錯過品嘗。
潮汕甜粿在潮汕地區,逢年佳節每家每戶都會蒸一籠潮汕甜粿來祭拜祖先和神靈,潮汕甜粿也是粿類具體代表性之一。
潮汕甜粿的做法就是將糯米粉過篩兩遍備用,白糖和紅糖加入水中,(把糖溶解後過濾一下紅糖裡面的雜質),將糯米粉放入混合融化好的白糖紅糖水中拌勻,放在鍋里蒸,一般要蒸十個小時,這樣做出來的潮汕甜粿才會更好吃。
蒸好出鍋的潮汕甜粿是軟軟的很好吃。
放冷了,也可以直接切著吃。
如果吃不完可以放冰箱冷藏或冷凍這樣就可以放久一點,吃之前回溫然後可在平底鍋放點油直接煎著吃。
也可以用潮汕甜粿裹點打散的雞蛋液在平底鍋煎,雞蛋的香味和潮汕甜粿的甜味一起可好吃了。
來潮汕別錯過吃潮汕甜粿,也可打包回家慢慢吃。
酵粿酵粿是潮汕的傳統小吃,民俗年糕。
因為酵粿是發酵類米制的糕粿品。所以又稱為發粿。
酵粿在潮汕粿類有著不可代替的位置。
在各種節日和活動里,酵粿會拿來祭拜。
比如小孩出生,婚嫁,出花園、入宅等等,都會用"酵粿"來祭拜神明,祭拜祖先,保佑平安。
因為酵粿的製作過程需要發酵,所以人們認為"酵粿"有著使人發財,發家等的美好寓意,酵粿的形狀猶如一朵花在綻放,酵粿上印上紅色吉利的字眼,代表著以後的日子能紅紅火火平平安安。
酵粿蒸熟,放冷了,可以放在冰箱里很久。
再拿出來吃時,可以切一片片,放在鍋里在蒸熱後這樣直接吃。
也可以放涼,在平底鍋放點油,兩面煎至略帶金黃色。或者裹點打散雞蛋液在平底鍋煎。
口味特別獨特,比饅頭裹雞蛋更好吃。
每逢過年前的兩三天都會聞見一陣陣清香味。
這就是潮汕的人家自製的鼠殼粿所散發出來的香味。
鼠殼粿那誘人的香氣就是潮汕特有的"年味",因為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自製鼠殼粿。
鼠殼草的主要製作原料是鼠殼草,做鼠殼粿首把鼠殼草搗爛成泥,將蒸熟的鼠殼泥和糯米粉和食用油攪拌成團備用。
鼠殼粿的餡料可以是黑豆沙、綠豆沙、也可以以花生碎、冬瓜糖、芝麻拌勻做為餡料。
先將粿皮在手心裡捏成碗狀,再包入餡料,做成頭尖尾大的桃形,然後放入粿印里印製成形,鋪在鋪有香蕉葉的蒸架蒸熟。
鼠殼粿蒸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在平底鍋煎一下吃。
淡淡的鼠殼草味夾包著花生芝麻的餡料,又香又甜,回味無窮。
放入粿印里
如果你在潮汕地區的菜市場上能看到朴籽粿,不用說那一定是清明節到了。
朴籽粿時清明節潮汕人掃墓必備粿品,也是潮汕人緬懷祖先的一種方式。
朴籽粿的製作工序很講究,採摘朴籽樹葉,把朴籽樹葉洗凈打成汁與粘米粉一起拌勻,放置一天一夜,自然發酵之後才能放入蒸籠熟。
經過這些工序,出爐的朴籽粿,既有樹葉的清香,又帶著微微酵酸,很受大家的喜愛。
清明時節氣候變暖,天氣潮濕,雨水多陰濕,食物很容易變質,是腸道疾病的多發季節。
而朴籽葉恰好有消痰下氣、排解積熱,去除疾病的功效,在這個季節吃再合適不過了。
如果你清明節剛好有來潮汕旅遊,不如買個朴籽粿試一下, 相信你下一年還想來。
梔粿,又稱梔棕,是潮汕特有的一種應節過粿,端午時節特有的一種粿品。
在潮汕的端午節,菜市場上粿品攤檔口隨處可見梔粿。
梔粿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有助消化、預防腸胃疾病。
潮汕民間把吃"梔粽"又稱為"吃壯",因為潮汕話里"粽"跟"壯"是同音,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梔粿是冷著吃,因為梔粿比較軟,所以用線去拉著切割成一片片粘點白糖粉,可好吃了。
如果你端午節來潮汕地區遊玩,除了要品嘗粽子,別忘了來一塊梔粿。
3、清明果是什麼?清明節為什麼要吃清明果?
<
4、清明果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陳太平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陳太平,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的東西。
回家後,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連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凈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團子。然後把青溜溜的團子放在青草里,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御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
意義:清明果作為清明節的重要食俗與節日本身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清明果最初是寒食,是中國南部、中東部漢族特色小吃。人們又稱之「清明粑」(江西)、「清明饃饃」,「清明蒿子粑」等。尤其是江浙滬一帶,清明果被人稱作清明團子,艾米果。 福建省和廣東省小部分地區,江西、湖南、安徽部分地區均有製作食用清明果的習俗。
(4)粿什麼節日吃擴展資料
從文獻資料記載來看,最初的寒食節食俗只是最普通的麥粥,後來才慢慢多樣化,青團的歷史記載僅以現有材料來看,可以追溯南朝梁代。
到了明清開始流行於江浙和上海,也是安徽、福建、廣東及其他部分地區的傳統小吃,一般在清明前後製作食用。
現代更多的是應令嘗鮮,清明果的祭祖功能逐漸的淡薄,而更多的被人們用來當春天的時令點心來食用,也可以饋贈或款待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