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什麼節日戴帽子
1、愛爾蘭的帽子節,人人都要戴綠帽,穿綠衣,這個風俗由何而來?
愛爾蘭有一個特別的節日,一個綠色的充滿生機勃勃的節日,這個節日就是聖帕特里克節,每年的3月17日,當地居民穿上綠色服裝,頭戴綠帽子,一同前往柏林紀念聖帕特里克。
為什麼我們都穿戴綠色的衣服呢?這跟愛爾蘭的代表物三葉苜蓿有關,這個節日也是為了紀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聖帕特里克原本是英國人,但是他卻對愛爾蘭有別樣的熱愛。傳教士的他在愛爾蘭修道院學習,最後成了牧師。成為牧師以後他一直就呆在了愛爾蘭,並用餘生去為愛爾蘭人施教洗禮。
愛爾蘭勸說當時的愛爾蘭人民改信基督教,為了更好地表達它的思想,他摘下了三葉草來介紹基督教義中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的含義,愛爾蘭人也開始慢慢的信奉基督教,所以愛爾蘭的國花是三葉草。
聖帕特里克去世後,他深受愛爾蘭人的愛戴,所以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將他定位愛爾蘭的守護神人。而在那天不僅是愛爾蘭人慶祝這個節日,世界各地也被感染,一同狂歡,慶祝這個嘉年華。
這一節日本來屬於愛爾蘭,但隨著愛爾蘭後裔們遍布歐美各國,這一節日也漸漸成為西方國家共同的節日。
在那天人們大多按照傳統習俗穿著黃色和綠色的衣服,臉上也用綠色油彩描畫出三葉苜蓿的圖樣。歡快的音樂,鮮艷的彩裝,都柏林一派節日喜慶,歡歌笑語洋溢在城市中的每個角落,由此也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
2、西方國家的人們怎樣慶祝聖誕節
一、精心裝飾,營造節日氣氛
外國人過聖誕節,一定會在聖誕節到來之前,把家裡、街上、教堂等等地方,或者人自身身上,拿各種聖誕節氛圍的物品進行裝飾。
1、立聖誕樹
立聖誕樹是聖誕節慶祝中最有名的傳統之一。通常人們在聖誕前把一棵常綠植物如松樹弄進屋裡或者在戶外,並用聖誕燈和彩色的裝飾物裝飾。並把一個天使或星星放在樹的頂上。
2、裝扮聖誕櫥窗
每年聖誕節來臨前,商店的櫥窗設計人員就會動足腦筋,將這個聖誕節的主題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絕不會和往年的風格重合。
3、掛聖誕節環
西方國家聖誕節其間掛在家門口用的裝飾品,通常用綠色的枝葉或藤條(松毛、松針等)和銀色的金屬及金色的鈴鐺配以紅色的緞帶組成主色調綠、白、黃、紅代表歡樂喜慶上面寫著MERRY CHRISMAS或者簡寫為X'mas。
4、戴聖誕帽
聖誕帽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5、穿聖誕襪
聖誕襪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二、送聖誕卡
聖誕卡是祝賀聖誕及新年的賀卡,上面印著關於耶穌降生故事的圖畫,以及慶賀聖誕、新年的話語。在平安夜來臨之前,各個外出工作的家庭成員就會陸續回到家裡,而在家裡的成員則會准備聖誕卡寫上祝福,寄給不能回家的親人,或者遠方親朋好友。
三、吃聖誕大餐
聖誕大餐一般在聖誕節的晚上進行,主要為家人團聚,一般不邀請客人參加。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聖誕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雞、布丁和碎肉餡餅等。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
四、舉辦聖誕晚會
聖誕晚會是聖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
五、唱聖誕頌歌
聖誕節時唱的贊美詩稱為「聖誕頌歌」。聖誕頌歌很多,曲譜多取自著名音樂家的名作,經常唱的有《平安夜》、《彌賽亞》(又名《救世主》)等音樂作品。
六、報佳音
聖誕夜(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會組織一些唱詩班(或由信徒自發地組成)挨家挨戶地在別人的門口或窗下大唱聖誕頌歌,這叫做「報佳音」。這項活動往往要進行到天亮,人數越來越多,歌聲越來越大,傳遍大街小巷。
七、聖誕老人送禮物
一位專門在聖誕節前夜時悄悄贈送禮物給小孩子的神秘人物,是節日主題的代表角色之一。他普遍被認為是基督教的聖人聖·尼古拉斯的衍生形象。
雖然沒有人真的見過神秘人的樣子,但是人們會裝扮成他的樣子來給孩子送上禮物。他通常被描述為一位老人,頭戴紅色帽子,大大的白色鬍子,一身紅色棉衣,腳穿紅色靴子的樣子,拿著裝有禮物的大袋子,因為總在聖誕節前夜出現派發禮物,所以習慣地稱他為「聖誕老人」。
根據這個典故,西方人在過聖誕節時,往往由父母把聖誕禮物裝進孩子們掛在床頭的襪子里,以當作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2)西方什麼節日戴帽子擴展資料:
聖誕節來了,除了聖誕樹和聖誕老人,國外的聖誕節都過得豐富多彩,還會舉辦一些有意思的活動。
01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 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02美國
聖誕節在美國被政府定位為公眾假期,是最熱鬧的節日,平安夜就像中國的除夕夜,父母、兄弟姐妹歡聚一堂,准備一桌豐盛的晚餐,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之後孩子們會准備好餅乾和牛奶。
放到聖誕樹下,等待聖誕老人來了之後品嘗,在孩子睡著之後,父母會代替聖誕老人將餅乾和牛奶吃掉,表示聖誕老人已經來過了,並且將提前為孩子准備好的禮物放到聖誕樹下面。
03 法國
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04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
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
05 義大利
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里。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06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我們從圖片上也能看到,愛爾蘭人民聖誕時對玻璃上的窗花都要張貼。你要不要也動手試一試,在窗門架上點一支蠟燭,迎接神神秘的聖誕老人吧~
3、斯里蘭卡過不過聖誕節
斯里蘭卡過聖誕節。聖誕節是斯里蘭卡眾多節日中的一個。聖誕節主要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5世紀中葉以後,聖誕節作為重要節日,成了教會的傳統,並在東西派教會中逐漸傳開。因所用歷法不同等原因,各教派會舉行慶祝的具體日期和活動形式也有差別。
5世紀中葉以後,聖誕節作為重要節日,成了教會的傳統,並在東西派教會中逐漸傳開。因所用歷法不同等原因,各教派會舉行慶祝的具體日期和活動形式也有差別。聖誕節習俗傳播到亞洲主要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聖誕節已成為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後在12月25日慶祝聖誕節。
(3)西方什麼節日戴帽子擴展資料:
斯里蘭卡是一個大多數人口都信仰佛教的國家,許多的習俗都與佛教有關,在斯里蘭卡佛教僧侶是備受尊敬的,斯里蘭卡居民和佛教僧侶對話時,不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設法略低於僧侶的頭部,更不能用左手拿東西遞給佛教僧侶和信徒。
在參觀佛教寺院時,不能對佛像做踩、跨、騎等無禮動作,而且進入寺院,要赤腳,不可穿鞋和襪子,也不可戴帽子。斯里蘭卡的居民與人初次見面,多採用握手、雙手合十的方法來打招呼,雙手在面部合十是最為規范的做法。
斯里蘭卡人喜歡紅色、白色、黃色等顏色,更視烏鴉為吉祥物,喜歡用燃燈的方式來慶祝開業、奠基、宗教儀式等。
4、俄羅斯聖誕節習俗
一。 不是教徒也會過聖誕節的。
二。 (1)習俗禁忌
在俄羅斯,被視為「光明象徵」的向日葵最受人們喜愛,她被稱為「太陽花」,並被定為國花,拜訪俄羅斯人時,送給女士的鮮花宜為單數。
俄羅斯人特別忌諱「13」 這個數字,13號和星期五被認為是不祥之數,因為在這一天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被視為凶險和死亡的象徵,所以人們盡量避免說這個數字。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說九重天,而說七重天。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鏡子碎了,意味著災禍要來。鹽撒了,會發生爭執、吵架。家人出遠門後忌諱馬上掃地,否則他們就回不來了。姑娘坐在桌角,會嫁不出去。掉了刀,要來男客;掉了叉子或勺,會來女客;貓洗臉,將要去作客。打碎鏡子,意味著個人生活中將出現不幸,而打碎杯子和碗,特別是盤子和碟子,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他隆重場合,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
親人出遠門之前,行者和送者都要坐下來,靜坐幾分鍾。 考試 前不要理發,不然就會不及格。室內不許吹口哨,不然會把錢都吹走的。睡覺前不能掃地,否則會把錢都婦走。忌諱吃狗肉。俄羅斯學生 考試 時,習慣以反語相祝「祝你什麼也打不著」,實際意思是祝你滿載而歸,祝你一帆風順。以前,俄國獵人有一種迷信說法,認為祝賀勝利就一定不得手,因此習慣用反語相祝。這種祝賀方式也用於其他場合。俄羅斯人不同於中國人,喜歡用單數,如送花要送一枝、三枝、五枝等,雙數反被認為不吉利。俄羅斯人自古有一種迷信,認為知道產期的人越多,出生就越困難,甚至會招來邪惡,因而在產前盡量保密。俄羅斯人認為生產是污穢的事,因而有在無人居住的地方生孩子的風俗,如在浴室、牛棚等地。遇到難產,有解扣、開鎖等風俗習慣.
(2)服飾禮儀
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在寒冷的季節,人們一般是穿厚呢子外衣或毛皮外衣,頭戴氈帽,腳穿高閣皮靴。女子的服裝,一般是用麻布做的有墊肩的長襯衣。在俄羅斯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已出嫁的女子在襯衣外面要穿一件無袖長衣一「薩拉方」,在南部地區則穿一種手工編的帶有方格圖案的毛料裙子。
姑娘不戴頭巾,僅用頭巾蓋住頭的一部分,但已婚女子必須戴頭巾,以便把頭發全部包起來。在冬季,女子一般穿厚呢子或毛皮外衣,高筒皮靴。現在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便帽、禮帽,冬天戴皮帽,穿皮鞋、皮靴或氈靴。女子穿連衣裙、西服上衣或西服裙。過去女子不穿長褲,現在也有人穿。女子穿高跟鞋,冬天也穿皮靴。秋冬戴呢帽或皮帽,夏天系花頭巾。
(3)餐飲禮儀
俄羅斯人的主食有:以黑麥、小麥等麵粉製成的麵包、各種麥子煮成的粥以及養麥粥。養麥粥的標准烹調法是在粥中加人雞蛋或各種肉類。養麥面經發酵後摻人乳酪、果品烤成薄餅。這種餅薄而松軟,呈半透明狀,營養豐富。俄羅斯人以麵包為主食,肉、魚、禽、蛋和蔬菜為副食,喜歡吃炯、煮、燴的菜,炸、烤也可。喜歡酸、甜、咸和微辣食品。他們不吃某些海味 (墨魚、海蜇、海參)和木耳。
俄羅斯人吃飯時不用碗而用盤子,盛湯用深盤。吃飯時,左手持叉、右手持勺或刀子。如果只用叉子,可用右手。吃飯時不許刀又亂響,也不許嚼出聲來。湯剩不多時,左手向外抬起盤子,右手用勺子向外盛湯而不是向里。喝茶時,茶勺用完後應放在茶碟上,不能把勺留在茶杯里喝茶。俄羅斯人多數愛吃魚、蝦、羊肉、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牛肉、萬牛排、紅燒牛肉,不太愛吃豬肉。愛吃烤雞、油炸馬鈴薯,也喜歡吃中國的糖醋魚和北京烤鴨。蔬菜有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 生菜、洋蔥等。俄羅斯人一般對早餐和午餐比較重視,晚餐則較為簡單。其飲食特點為:愛吃帶酸味的食品,麵包、牛奶甚至萊湯都要吃酸的。喜食冷盤,在進午餐時,必須有冷盤,冷盤的種類很多.如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蘑菇等。
俄羅斯人愛喝酒,特別愛喝烈性酒,其中最愛喝伏特加。一般會喝酒的人酒量都很大。他們愛喝紅茶。茶里一般放檸檬片和糖 。喝茶時吃果醬、麵包、 黃油、點心等。水火壺是俄羅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自古以來,用水火壺煮茶喝一直為俄羅斯人所喜愛。俄羅斯人常說:「水火壺一開,就把客人留下來了」。
在飲食習慣上,俄羅斯人講究量大實惠,油大味厚。他們喜歡酸、辣、鹹味,偏愛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愛吃冷盤。總的講起來,他們的食物在製作上較為粗糙一些。
一般而論,俄羅斯以麵食為主,他們很愛吃用黑麥烤制的黑麵包。除黑麵包之外,俄羅斯人大名遠揚的特色食品還有魚子醬、酸黃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時,他們多不削皮。
在飲料方面,俄羅斯人很能喝冷飲。具有該國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們最愛喝的酒。
此外,他們還喜歡喝一種叫「格瓦斯」的飲料。
用餐之時,俄羅斯人多用刀叉。他們忌諱用餐發出聲響,並且不能用匙直接飲茶,或讓其直立於杯中。通常,他們吃飯時只用盤子,而不用碗。
參加俄羅斯人的宴請時,宜對其菜餚加以稱道,並且盡量多吃一些,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吃西餐,請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麵包用手拿,一般只有在使用好久時才把刀放下。舉杯飲酒請用右手。嚼東西時把嘴閉上,不能嚼出聲來。吃水果一般不削皮。在宴會上男士要照顧身旁的女士。注意,習慣是照顧坐在自己右邊的那位!散宴後,按禮節應主動問右邊的女士是否需要送她回家。俄國人喝茶與其說是為了解渴,不如說是為了充飢。一般是早餐時或在午飯與晚飯之間喝茶。茶里可以放牛奶、鮮奶油和糖。喝茶時還端上果醬、麵包、黃油、點心等。用完茶勺後,應放在茶碟上,不能把勺留在茶杯里,帶著勺喝茶。老人喜歡用茶炊煮茶喝,他們用小菜碟喝茶,單獨吃糖。
( 4 ) 婚俗
傳統的俄羅斯人的婚姻習俗頗為繁多。說媒時講究單日說媒,忌諱星期三、星期五和12號。相親時要禱告,並還要圍桌走三圈。訂婚名堂更多,如喝糖水定終身,一牧師主持訂婚儀式後雙方才可開始籌備結婚,舉辦訂婚舞會等。結婚時擺「門形」婚宴,在城市婚禮上要三吻雙親,婚禮後還有結婚拜訪周;在農村講究鈴聲驅災,新婚夫婦乘坐的馬車要用鮮花和小鈴襠來裝飾。在婚宴上,按照俄羅斯習俗。新婚夫婦要各掰下一塊麵包蘸鹽後敬獻給自己的父母,以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思。接著同自己的家長吻別,女伴們唱憂戚的送別曲。按照習慣,在宴會上新人不能多吃,而要當好第一次家庭主人,使來賓們盡情歡樂。一席間大家頻頻舉杯,新娘新郎隨著「苦啊、苦啊」的喊叫聲,不斷親吻。人們時而高歌,時而起舞,整個婚宴充滿喜慶氣氛。現在在俄羅斯,幾乎所有的城鎮都有「結婚登記宮」,亦稱「幸福宮」。這種「宮」,多為兩層的樓房。一層是表格登記室、女賓室和男賓室;二層是登記廳、宴會廳、禮品間、鮮花間和休息室。現代俄羅斯的婚禮,多由「幸福宮」 的工作人員主持。在國歌聲中,婚禮宣布開始。在主持人的引導下新人挽手前進,雙方親友踏著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的旋律,緩緩進人登記大廳。接著,舉行新人、證婚人簽字儀式,眾人在樂聲中以掌聲祝賀。一對新人把一名代表用盤呈上的戒指各為對方戴上,並接過結婚證書,在樂聲中走出大廳。婚禮後,新婚夫婦到列寧紀念堂或無名烈士墓前獻花默哀,以表示對前輩的懷念,然後乘彩車觀光市容,舉行喜宴等。
俄羅斯農村婚禮又有完全不同的另一種風格。結婚的當天早晨,三匹馬拉著的迎親車隊已飛馳到新娘的家門前。大車用綵帶。樹枝、鮮花裝飾得非常美麗,車上坐著身穿白色綉花民族服裝的新郎和他的年輕夥伴們,夥伴們拉著手風琴,彈著七弦琴,歌聲、呼喊聲和悠揚的樂曲聲在農村的田園上空飄盪。在歡笑聲中,新娘走出來和父母擁抱、吻別,然後農女友們的簇擁下坐上了彩車。浩浩盪盪的迎親車隊把親人送往村蘇維埃,舉行結婚登記儀式。儀式完畢,賓主一起來到新郎的家,新郎新娘下了彩車,踩著撒滿各色鮮花的地毯徐徐走來,大家向他們身上拋撒象徵生活富裕的金色麥粒,祝願他們今後的生活道路能像地毯一樣平坦,周圍開滿鮮花,生活富足美滿。新婚當天舉行酒宴。宴會上還會加上讓新郎劈木柴和生火的內容。這是考驗新郎是否會持家。火光同時也象徵著愛情,給新人帶來溫暖和光明。這種婚宴一般要持續到深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在俄羅斯,不同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特殊婚禮習俗。
(5 )社交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男人彎腰吻婦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長輩吻晚輩的面頰3次,通常從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愛。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兩次。婦女之間好友相遇時擁抱親吻,而男人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別時,擁抱親吻。在宴會上喝了交杯酒後,男方須親女方嘴。
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必須對其欣然笑納。鋪著綉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麵包和麵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稱名問好 在街上、商店、公共汽車等平常場合,你可稱對方「您」(вы)或「同志」(товарищ)。如果進一步交談,你可以按對方性別年齡,分別稱「先生」(господин)、「小姐」 (девушка)、「朋友」(друг)、「小伙(ребята)。與俄羅斯人在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互相認識和交談,要記住對方的全名,即要稱呼他的名字還要加上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氣。而且,要稱「您」(вы),不能稱「(ты)
革命期間和革後,「同志」 一詞具有褒義,因此對陌生人,根據外表認為其是自己人、志同道合者,才稱同志,對熟人、戰友也稱同志。但現在在日常生活中是不用這個稱呼的,如買東西、問路等,常用「公民」、「小夥子」、「爺爺」、「嬸嬸」等詞。
稱呼對方一定要用他的正式頭銜,除非他特意要求改用另一個稱謂。
俄羅斯人的姓名通常排列為名字、父名、姓,但也可以把姓放在最前面,特別是在正式文件中。名字和父名都可縮寫成第一個字母。一般口頭稱姓或名。尊敬時稱名字與父名,對長者有的只稱父名。對家人有愛稱,如伊萬,稱萬尼亞或瓦紐沙;謝爾蓋,稱謝宴沙等。依照俄羅斯民俗,在用姓名稱呼俄羅斯人時,可按彼此之間的不同關系,具體採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與初次見面之人打交道時,或是在極為正規的場合,才有必要將俄羅斯人的姓名的三個部分連在一道稱呼。
婦女姓名多以「娃」,「姬」 結尾,婦女婚前用父親的姓,婚後多用丈夫的姓,但名字和父稱保留不變。按照俄羅斯人的習慣,名字加父名是對成年人的尊稱,而用它來稱呼年輕人則顯得滑稽可笑。彼此很熟悉的人習慣於直呼對方的名字,但年輕人直呼長者的名字是沒有禮貌和不知分寸的表現。在家裡,兒媳對公婆,女婿對岳父母不習慣叫「爸爸」「媽媽」時,可以叫老人的名字和父名,以示尊敬。在學校,學生對老師必須稱呼名字和父名,表示尊敬和禮貌;而老師在課堂上叫學生時可以直接用姓。如果用名字稱呼,則表示他對學生的友好、信任和器重;在工廠,師徒關系也是如此。農村和城市的稱謂習慣不太一樣。在農村裡,老年人常用一個父名稱呼對方,表示貼心和知已。關系密切的人,可用愛稱,稱呼偉人和名人則習慣於單用一個姓氏,如羅蒙諾索夫、普希金、列寧、高爾基、斯大林、普京等。
交換名片 最好隨身帶上大量名片。去會見俄羅斯官員時,要用其一面印有英文的名片,最好是一面印有俄文的名片。
拜訪與邀請 到別人家做客,進屋要破門,得到允許才能人內。進屋先要脫去外套和帽子,然後向女主人鞠躬問好,並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主人見來訪者進來時,會站起來迎上前去握手,請對方坐下後,再商談工作。主客一起進客廳時,主人應走在前面,給客人開門;出門時應走在客人後面,以便隨手關門。應邀,接到參加家宴的邀請後,可以送鮮花和酒、藝術品、書等禮物。不要到得過早,以免影響主人的准備工作,也不要到得過遲,讓主人和其他客人久候是失禮的。
遵守時間 在俄羅斯赴約必須准時。最好先直接寫信給自己要聯系的機構,約定一個時間,並將自己想要討論的問題告訴他們,附上有關貿易文件。同時民將這信的復印件遞交本國大使館的商務處,商務處則會協助你與有關部門聯系,並取得他們的原則同意,這時方能前往有關機構進行訪問。安排約會起碼需要提前兩三天。在任何情況下,約會無論是通過大使館安排,還是自己直接安排,臨去之前都德要再次得到對方的確認。
吸煙須知 公共場所不許吸煙,不許隨地吐痰。在很空曠的大廳里,離人家很遠抽煙,也會有人走過來「關照你」。俄羅斯人在這方面的公德意識是很強的。上煙時,一般要遞上煙盒,讓其自取,不能只給一支。特別注意不要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男士吸煙時,先要問問你身旁女士介意不介意。
交談忌諱 一般俄羅斯人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言談之間勿對其國家民族有輕侮之詞,特別是蘇聯解體後經濟情況不佳,國際地位也日下,對此俄羅斯人特別敏感。
通用語言 全國各地的官員、企業經理和工程師都講俄語。俄語也是技術文件的主要用語。 英語 教育普及,為第一外語,許多高級官員都會講 英語 。
言談舉止 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能用左手抽考卷。婦女不能在男子面前攝裙而坐,露出大腿,也不能用裙子當扇子扇風,否則易造成引誘男人的誤會。談話時要看著對方,不能打斷別人的談話,以示尊敬。不應當著其他人與某人用別人聽不懂的語言說話。,在公眾場合不能摳鼻孔、伸懶腰、抓癢、隨地吐痰、大聲咳『嗽。若咳嗽時,必須用手帕捂住嘴,小聲咳。與人交談時不能用手指他人。在公共場所大聲暄嘩是不文明的,說話時指手劃腳被看作是』缺乏教養。要上廁所時不能直說,而要說「對不起,請等一等」 或「對不起,我去打個電話,請等一等」。
幾個中國人在一起,千萬別用中文說「飛(fei)"或「惠(hui)」一類的字眼(包括其所有同音字, 如果中國人的名字有這兩個音,念時要小聲一點,因為與fei和hui相近的俄語詞фуй是一個很不文雅的詞,俄國人聽了會覺得刺耳。
招待應酬 俄羅斯人的一個古老習俗,就是喜歡用麵包和鹽招待客人。這一習俗的淵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世紀。當時,匈奴帝國稱雄歐亞大陸,為了防備和消滅敵人,匈奴頭領阿提拉破壞了現今俄羅斯歐洲疆域的大部分曬鹽場。到公元9—10世紀的羅斯公國時,鹽已經成為稀有的貴重品,只有款待貴賓時,人們才能在宴席上開開眼而由於中世紀農業生產力的低下,麵包無疑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徵,在落後的古俄羅斯尤其如此。因此用麵包招待客人不僅是為了顯示主人的富有,而且更表達了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和熱情。通常,主人手捧麵包,客人躬身接過麵包,先對麵包示以親吻,然後掰一小塊,撒上一點鹽,品嘗一下並表示感謝。當今,雖然麵包和鹽已經失去了它們原來的珍貴價值,但仍然意味著善意和友情。另外,打翻了鹽罐就表示要吵架。麵包和鹽是俄羅斯人友好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媒介。 應邀到當地人家中參加晚宴或作客時,給女主獻上一束鮮花,將會使她感到非常高興。給主人的孩子送一些彩筆、智力游戲玩具等也是必要的。俄羅斯人好客,有一句諺語說得最妥切:烤爐里有什麼,桌上有什麼。不管食品供應如何緊張,但在請你吃飯時,還是盡其所有,並且把難得的美味留與客人。如果你不豪爽地吃掉喝掉,反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
俄羅斯人好酒,世人均知。一般較高級的宴會都不上烈酒,但在招待會上,總會有幾瓶伏特加(烈酒), 這是俄羅斯人喝酒的老規矩。在知識界是不勸酒的,但在農村主人常常率先乾杯,一醉方休。此刻,如果你能喝上一些,馬上會被引為「朋友」和「知已」。
尊重女性的風氣 尊重女子是俄羅斯人的社會風尚。問候時,男子應先向女子問候;年輕者應先向長者問候;進屋的人應先向主人和其他的人問好。當婦女走進客廳時,男子應站起來表宗眾挽,而男子走進客時,婦女可以不站起來,但必須面向來人,以示禮貌。 在介紹人們相識時,總是把婦女先介紹給男子,婦女在回答時應主動伸出手去握手並說出自己的姓名。非因公結識時,青年男女要說出自己的名字,成年男女則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和父名。要向婦女介紹某個人時,應先徵求她同意後再介紹。 上公共汽車、進房間、上樓梯時,男子一般都讓女子先行,並為其開門,即使對不認識的女子也需這樣做。出門時男子幫助同行女子穿大衣、拉大門;在影劇院里,男子應先找座位讓女子坐下後,自己再坐。請女子跳舞後,應送她回原來位置,致謝後再離去。照像時,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如果女子站著,男子不應坐著照。跟女子在一起時,吸煙前一定要徵得對方的同意。
三。 1.忌諱黃色,俄羅斯人認為黃色是不吉利的顏色,送禮時一般忌諱送黃色的東西,衣服也忌諱純黃色的。
2.忌諱五月成婚。一般人忌諱在五月成婚。認為這個月里的婚姻是充滿了苦難很失敗的婚姻。
3.忌諱就餐時照鏡子,就餐時不可以照鏡子,也不能戴帽子做到餐桌旁,這些被認為會招來不幸。
5.忌諱送蠟燭。俄羅斯人通常把蠟燭認為是能帶來死亡的不詳之物,因而送此物等於詛咒對方早日死去。
6.忌諱學貓頭鷹叫。這預示著人將受到死亡的威脅。
交際中的禁忌
1)忌交叉握手。
2)忌議論婦女長相。
3)忌詢問婦女年齡。
4)忌過分贊美。
5)忌恭維身體健康。
6)忌隔著門檻交談和握手。
7)忌一根火柴點3支香煙。
8)忌提前祝賀生日。
9)忌用手指點對方。
10)忌做「不速之客」。
送禮時的禁忌
1)忌贈送刀叉等有利刃或齒狀物品。
2)忌送手帕。
3)忌送蠟燭。
4)忌送野花。
5)忌送黃色和三色以上混雜的花。
6)忌送活貓。
7)忌送空錢包。
數字禁忌
1)忌「13」。
2)忌「星期五」。
3)忌雙數。
生活中的禁忌
1)忌黃色。
2)忌坐桌角吃飯。
3)忌看見兔子或黑貓橫穿道路。
4)忌左腳先下床。
5)忌用死人觸摸過的東西。
6)忌五月成婚。
7)忌結婚日下雨。
8)忌親人離家遠行時打掃房間。
9)忌打翻鹽罐。1
0)忌就餐時照鏡子。
11)忌把麵包底朝天倒放。
12)忌把吃剩的主食留放在盛骨頭的盤內。
13)忌用刀把食物送進嘴裡。
14)忌在房屋裡吹口哨。
15)忌學貓頭鷹叫。
16)忌衣服穿在身上縫補釘或鈕扣。
17)忌婦女婦女不戴頭巾進教堂。
18)忌縫制衣服時線纏在一起。
19)忌反穿衣服。
20)忌考試前理發
5、為什麼英國人聖誕節要帶紙帽子
這是傳統,一般先拉響紙炮,就是我右手拉著一邊紙炮,旁邊的人拉著另一邊,一個版接一個,三二一啪的一聲,權紙炮破了,裡面就有一個紙做的皇冠,一般是金黃色的,要戴上,裡面還有一個小玩具,像拼圖,小保齡球之類的,還有一張小紙條,上面有個腦筋急轉彎。可能我們覺得戴那個有點搞笑,但英國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會戴上,就是傳統習慣,feast like a king or queen, 所以戴上那帽子,就像國王女王一樣過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