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香港什麼節日
1、香港有什麼傳統節日?
香港是一個中西薈萃的都市,昔日在英國殖民統治的薰陶下,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也日漸西化,對於中國傳統的種種,在香港這個大都會又能找到多少呢?其實這個外表洋化而散發著國際都市魅力的城市, 在骨子裏是不折不扣的中國人地方,在城裏城外,街頭巷尾不難找到中國傳統痕跡。當中最能表達香港人對中國傳統的重視,是每年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農歷新年,端午節及中秋節。 農歷新年 農歷新年是中國史悠久的傳統節日,自堯舜時代開始,人們就有在新年慶祝豐收,迎接新歲的民間風俗,後來逐漸成為一個既定的傳統節日。農歷新年的起源始於一個年獸故事, 話說遠古時,有一隻頭如獅子身如黃牛的獨角獸,名為「年獸」,它被天神鎖於深山,而每年只有年卅晚一天的自由,每年這晚,「年獸」走到民間四處搗。有一次人們發現「年獸」走到一戶門前掛著大紅布的人家時,即跋足狂奔,另又發現它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響於是興起過年貼紅紙,掛大燈及燒炮仗等習俗。而大年初一拜年的習俗,亦代表著避過「年獸」或是「惡運」而互相祝賀一番。與西方的新年一樣,農歷新年是由農歷(即陰歷)的一月開始,而慶祝活動則一般由農歷十二月底開始持續幾天。在香港,年初一至年初三是公眾假期,市民慶祝農歷新年的活動則大致如下:廿八日—進行家居大掃除,迎接新一年的開始。卅晚十二月最後一天—在農歷大除夕,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這習俗叫團圓,是全年節日中最重要的。吃過團圓飯後,人們會往花市逛逛。以前的花市只賣花,而現今的花市則包羅萬相,而最受歡迎的是桃花,桔及水仙等。另外,年輕人則喜歡買或賣一些新玩意如汽球,吹氣公仔等,花市內增添歡樂。在除夕夜亦有一些善男信女往黃大仙廟,希望能於清晨(即踏入年初一)燒頭炷香,為親人祈福。一般人都認為新年的第一炷香功德最大,可以獲福最多。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穿上新衣到長輩家拜年,長輩亦會向後輩派紅封包,以代表好運。年初二這天是開年,出嫁的女兒會帶同丈夫兒女回娘家。新年第二天,每年初二晚上,在香港維多利亞港都有煙花匯演,吸引十萬市民於旁欣賞,非常熱鬧。年初三新年第三天,這天是赤口,人們都相信如果親友碰面會爭吵,所以許多人都會選擇在這天往郊外撞大運或參予當日的賽馬活動,發新年財。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公元前四世紀楚國的三大夫,眼看奸臣當道,曾寫進諌,但卻遭放逐,在憂懷國恨之下,屈原投汨江而死。當時人們為保護屈原的屍體不被魚蝦咬噬,於江中劃龍舟,一面找尋屈原的屍體,一面將以粽包著糯米飯製成粽子,投到江中餵飼魚蝦。自此之後劃龍舟及吃粽子成了民間風俗。在香港的今天,仍然維持著劃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而龍舟競賽被香港人推廣成國際賽事,所以端午節是香港最受世界注目的節日之一。最初的龍舟競賽主要是本港漁民及運動員參予,後於五十年代中期卻有兩位外國人發起參加加龍舟競,雖然最終他們仍是失敗,但卻打開了外國人參加龍舟競賽的先河。於1976,香港旅遊協會有感於這種比賽的潛力, 舉辦第一屆的國際龍舟邀請賽。現在每年參賽的國際隊伍超過一百隊,而世界多個地方也有舉辦自己的龍舟競賽。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古時人們慶祝秋收,舉辦豐祭及祭祀月神,亦是家庭團圓的日子,在元朝未年,因朝庭腐敗,愛國之士紛紛抗元他們將一張寫有「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紙條蔵於月餅,當大家吃月餅時看到這紙條,大家一起把韃子殺,元朝就推播。加上這個吃月餅殺韃子的傳統,中秋節成為有民族意義的節日。從古到今,中秋節的主要活動賞月及吃月餅,人們相信在農歷八月十五,月亮是最皎潔,在香港,人們通常會一家人吃晚飯,晚飯後會到室外或高處賞月遊玩,小朋友會提著心愛的花燈遊玩,真是不亦樂乎!近年有一些香港人將慶祝活增加至中秋節的前後,稱為迎月」及「追月」。另有稍具特色的地方活動,當選銅鑼灣大坑的舞火龍表演,而這習俗已有過百歷史。相傳於1880中秋節的前幾天,香港發生了一場嚴重風災,災後大坑村發現了一條蠎蛇,於是村民們合力將它殺死。然翌日卻發現大蠎不知所蹤,幾天後,村內發生霍亂疫症。有人謂巨蠎是海王之子,海王因村民殺死其子以疫症懲罸村民,而村中一位父親宣稱獲得神仙報夢,授予消災解厄辦法。因海王最怕火。只要村民在即將到來的中秋節前後,舞三晚火龍,則海王必受鎮懾,瘟疫也會停止。於是,村民依指示以稻草等材料困成一條大火龍,由父親點睛,再插滿香線,第一條火龍終告誕生。隨即找壯丁舞起火,村民亦大放爆竹,好不熱鬧。於舞三天火龍後不久,霍亂果然逐漸消失。村民為保平安,也就繼續每年中秋舞三天火龍,這個傳統習俗一直相沿至今。 除以上介紹的節日外,香港還有很多大大少少的傳統節日,如大節日清明節,重陽節等,和各個不同的地方節日如天後誔,公誔,黃大仙誔,譚公誕,盂蘭節等,它們都各具特色,而人們舉辦的慶祝活動也是多姿多采呢!雖然香港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但卻不忘保留中國文化傳統及將其發揚光大。香港對西方遊客也可算是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和獨一無二呢!
2、香港節日有哪些
1、元旦節
元旦,即公歷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由於地理環境和歷法的不同,在不同時代,世界各國、各民族元旦的時間定位各不盡相同。
2、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3、復活節
復活節(主復活日)是一個西方的重要節日,在每年春分月圓之後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認為,復活節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為紀念耶穌基督於公元30到33年之間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後第三天復活的日子。
4、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5、佛誕
浴佛節,又稱佛誕日、佛誕節等,為每年的農歷四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釋迦牟尼佛出生於公元前565年,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在古印度佛教中即為一種重要儀式,其源則在釋迦降生的歷史記載之中。
3、香港的節日,有誰知道?
香港政府在憲報公布的2010年公眾假期:
所有星期日
1月1日 1月1日 星期五
農歷年初一的前一日 2月13日 星期六
農歷年初二 2月15日 星期一
農歷年初三 2月16日 星期二
耶穌受難節 4月2日 星期五
耶穌受難節翌日 4月3日 星期六
復活節星期一 4月5日 星期一
清明節翌日 4月6日 星期二
勞動節 5月1日 星期六
佛誕 5月21日 星期五
端午節 6月16日 星期三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7月1日 星期四
中秋節翌日 9月23日 星期四
國慶日 10月1日 星期五
重陽節 10月16日 星期六
聖誕節 12月25日 星期六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12月27日 星期一
由於二○一○年的農歷年初一適逢在星期日,因而將農歷年初一的前一日訂為增補公眾假期。另外,由於二○一○年的清明節及復活節星期一適逢在同一日,因而將該日之後第一個並非公眾假期的日子訂為增補公眾假期。
2009年公眾假期:
所有星期日
1月1日 1月1日 星期四
農歷年初一 1月26日 星期一
農歷年初二 1月27日 星期二
農歷年初三 1月28日 星期三
清明節 4月4日 星期六
耶穌受難節 4月10日 星期五
耶穌受難節翌日 4月11日 星期六
復活節星期一 4月13日 星期一
勞動節 5月1日 星期五
佛誕 5月2日 星期六
端午節 5月28日 星期四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 7月1日 星期三
國慶日 10月1日 星期四
中秋節 10月3日 星期六
重陽節 10月26日 星期一
聖誕節 12月25日 星期五
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 12月26日 星期六
由於二○○九年的中秋節翌日適逢在星期日,因而將中秋節當日訂為增補公眾假期。
4、香港有什麼節日?
1、農歷新年
春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斗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交節時間在公歷4月5日前後。
3、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每年在教堂慶祝的復活節指的是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果月圓那天剛好是星期天,復活節則推遲一星期。因而復活節可能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的任何一天。
4、勞動節
國際勞動節又稱「五一國際勞動節」、「國際示威遊行日」(International Workers' Day或者May Day),是世界上80多個國家的全國性節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擁有的節日。
5、端午節
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5、介紹一下香港有哪些節日?
4月16日是復活節,復活節是紀念耶穌受難日子,是西方人僅次於聖誕節的重大節日。 另:香港的公眾假期 一共有17天,包括: 元旦、清明、勞動節、佛誕(農歷4月初8)、端午、回歸日、中秋、國慶、重陽等節日各一日,聖誕節兩日、春節、復活節各三日 香港傳統節日介紹 香港是一個中西薈萃的都市, 昔日在英國殖民統治的薰陶下, 人們的生活習慣和 思想觀 也日漸西化, 對於中國傳統的種種, 在香港這個大都會又能找到多少 呢 其實這個外表洋化而散發著國際都市魅 的城市, 在骨子裏是 折 扣的中國 人地方, 在城裏城外, 街頭巷尾 難找到中國傳統痕跡. 當中最能表達香港人對 中國傳統的重視, 是每 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 以下將探 在香港仍然保 的中國傳統節日和一些風俗, 其中包括: 農新 , 端午節及中秋節. 農新 農新 是中國 史悠久的傳統節日, 自堯舜時代開始, 人們就有在新 慶祝豐 收, 迎接新歲的民間風俗, 後 逐漸成為一個既定的傳統節日. 農新 的起源始於一個 獸故事, 話 遠古時, 有一隻頭如獅子身如黃牛的獨 角獸, 名為「 獸」, 它被天神鎖於深山, 而每 只有 卅晚一天的自由, 每這 晚,「獸」 走到民間四處搗 .有一次人們發現「 獸」走到一戶門前掛著 大紅布的人家時, 即跋足狂奔, 另又發現它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響, 於是 興起過 貼紅紙, 掛大燈及燒炮仗等習俗.而大 初一拜 的習俗, 亦代 表著避過「 獸」或是「 運」而互相祝賀一番. 與西方跟據西 的新 同, 農新 是由農 (即陰 ) 的一月開始, 而慶祝 活動則一般由農 十二月底開始持續幾天.在香港, 初一至 初三是公眾假期, 市民慶祝農 新 的活動則大致如下: 廿八日 - 進 家居大掃除, 迎接新一 的開始. 卅晚 十二月最後一天 - 在農 大除夕, 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 夜飯, 這習俗 叫團, 是全 節日中最重要的. - 吃過團 飯後, 人們 會往花市逛逛.以前的花市只 賣花, 而現今的花市則包 萬有, 而最受歡迎的是桃 花,桔及水仙等.另外, 青 人則喜歡買或賣一些新玩 意如汽球, 吹氣公仔等, 花市內 增添歡 . - 在除夕夜亦有一些善男信 往黃大仙廟, 希望能於 晨(即踏入 初一)燒頭炷香, 為 祈福.一般人都認 為新 的第一 香功德最大, 可以獲福最多. 初一 新 第一天 - 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穿上新衣到長輩家拜 , 長輩亦會 向後輩派紅封包, 以代表好運. 初二- 這天是開 , 出嫁的 兒會帶同丈夫兒 回娘家. 新 第二天 - 每 初二晚上, 在香港維多 亞港都有煙花匯演, 吸引 十萬市民於 旁欣賞, 情況熱鬧. 初三 新 第三天 - 這天是赤口, 人們都相信如果親友 面 會爭吵, 所 以許多人都會選擇在這天往郊外 大運或 予當日的 賽馬活動, 發新 財. 端午節 農 五月初五端午節, 是紀 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公元前四世紀楚國的 三 大夫, 眼 奸臣當道, 曾寫<>進諌, 但卻遭放逐.在憂懷國恨之下, 屈 原投汨 江而死.當時人們為保護屈原的屍體 被魚蝦咬噬, 於江中劃 舟, 一面找尋屈原的屍體, 一面將以粽 包著糯米飯製成粽子, 投到江中餵飼魚蝦. 自此之後劃 舟及吃粽子 成 民間風俗 . 在香港的今天, 仍然維持著劃 舟和吃粽子的習俗, 而 舟競渡 被香港人推廣 成國際賽事, 所以端午節是香港最受世界注目的節日之一. 最初的 舟競渡主要是本港漁民及運動員 予, 後於五十 代中期卻有 位外 國人發起 加 舟競渡, 一位是當時的大埔區 民官的 敦義, 他於劍橋大學時 曾劃廷得獎, 另一位是 自意大 的賴法禹神父.雖然最終他們仍是 敗, 但卻 打開 外國人 加 舟競渡的先河.於1976 , 香港 游協會有感於這種比賽 的潛, 舉 第一屆的國際 舟邀請賽.現在每 賽的國際隊伍超過一百隊, 而世界多個地方也有舉 自己的周 舟競渡. 中秋節 農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是古時人們慶祝秋收, 舉 豐祭及祭祀月神, 亦是家庭團 圓的日子.在元朝未 , 因朝庭腐敗, 愛國之士紛紛抗元, 他們將一張寫有「八 月十五夜 韃子」紙條蔵於月餅內, 當大家 月餅時看到這紙條, 大家一起把 韃子, 元朝就推播 .加上 這個吃月餅 韃子的傳 , 中秋節 成為有民 族意 的節日. 從古到今, 中秋節的主要活動賞月及吃月餅 代變.人們相信, 在農 八月十 五, 月 是最皎潔, 明 和圓滿的. 在香港, 人們通常會一家人吃晚飯, 晚飯後會到室外或高處賞月遊玩, 小朋友 會提著心愛的花燈遊玩, 真是 亦乎! 近 有一些香港人將慶祝活增加 至中秋節的前後, 稱為「迎月」及「追月」. 另有稍具特色的地方活動 選銅鑼灣大坑的舞火 表演, 而這習俗已有過百 史.相傳於1880中秋節的前幾天, 香港發生 一場嚴重風災, 災後大坑村發現 一條蠎蛇, 於是村民 合 將它 死.然翌日卻發現大蠎 知所蹤, 幾天後, 村內 發生霍 疫症.有人謂巨蠎是海 王之子, 海 王因村民 死其子 以疫 症 懲罸村民, 而村中一位父 宣稱獲得神仙報夢, 授予消災解厄辦法.因海 王最怕火 , 只要村民在即將 的中秋節前後, 舞三晚火 , 則海 王必 受鎮懾, 瘟疫也會停止. 於是, 村民 依指示以稻草等材 困成一條大火 , 由父 點睛, 再插滿香線, 第一條火 終告誕生.隨即 找 壯丁舞起火 , 村民亦大放爆竹, 好 熱鬧. 於舞三天火 後久, 霍 果然逐漸消失.村民為保平安, 也就繼續每 中秋舞 三天火 , 這個傳統習俗一直相沿至今. 總結 除以上介紹的節日外, 香港還有很多大大少少的傳統節日, 如大節日清明節,冬 節及重陽節等, 和各個 同的地方節日如天後誔, 公誔,黃大仙誔,譚公誕, 盂 節等, 它們都各具特色, 而人們舉 的慶祝活動 是多姿多采呢! 雖然香港 人深受西方文化影響, 但卻 忘保 中國文化傳統及將其發揚光大.香港對西方 遊客 可算是 解中國文化的一個窗口和獨一無二呢!
6、香港有哪些盛大節日?法定節日又有哪些?
1. 新歷新年(1月1日)
2. 農歷年初一的前一日
3. 農歷年初一
4. 農歷年初三
5. 清明節(4月5日)
6. 勞動節(5月1日)
7. 端午節
8.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7月1日)
9. 中秋節翌日
10. 國慶日(10月1日)
11. 重陽節
12. 冬至(12月22日)或聖誕節(12月25日)(由僱主選擇)
任何雇員都可享有上述法定假日。如法定假日適逢雇員的休息日,應於翌日補假。該補假須並非法定假日、另定假日、代替假日或休息日的日子。如雇員已按連續性合約受雇滿三個月,便可享有相等於雇員該日正常工資的假日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