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臨滄木克族有什麼節日
1、傣族的風俗、語言、節日、服飾等的詳細介紹
傣族供奉自己村寨的社神,傣語稱「丟拉曼」,也稱「披曼」,是保護神,每年要祭祀兩次,栽秧前為祈求豐收,秋收後為謝恩,要集體殺牛或豬一頭,各家備貢品送入供奉社神的房內,待念完祭詞後,大家共食。
新加入社的成員,要用雞、酒和臘肉條供奉社神。在勐海等地屠宰祭牲仍保留著剽牛和食牛皮的風俗。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歷3月祭龍樹時,
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
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傣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因分布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寮國語等,屬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
(1)雲南省臨滄木克族有什麼節日擴展資料
傣族的來源
其中影響最大的一種說法為「南下說」,該說法認為傣族源於川北陝南地區、阿爾泰山地區等中國北方或更遠的地方,在其他民族的驅逐下不斷南下,在遷徙的過程中,傣族一度停留在了雲南,並建立起了南詔王國,在忽必烈平大理以後,傣族被迫繼續南遷至雲南南部及東南亞一帶,
該觀點由於研究的深入已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所放棄。其他還有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群島、兩廣雲貴地區等說法。隨著對傣族民族文獻研究的深入,遷徙說得到了越來越多證據的支撐,如《本勐傣泐西雙邦》、《西賀勐龍》、《巴沙坦》等,
這些文獻顯示傣族居住區的土著主要為拉瓦人、克木人、孟人、孔人等,傣族為後來遷徙進入的。一些學者從語言學角度出發,
提出了傣族先民曾與壯族先民在同一個地域生活的觀點,認為傣族是從廣西地區遷出的,但鄭曉雲認為由於不同族源的民族使用同一語言的原因有很多,這一研究方法並不能說明傣族的起源。
2、中國城市中有代表性的節日都有什麼、在哪裡?
青島的啤酒節、洛陽的牡丹節、雲南傣族的潑水節、新疆土路番的葡萄節、哈爾濱的冰雪節。
1、青島國際啤酒節始創於1991年,在每年8月的第二個周末開幕,為期16天。節日由國家有關部委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是融旅遊、文化、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型節慶活動,是亞洲的啤酒盛會。啤酒節已經成為彰顯青島城市個性優勢與魅力的盛大節日,以啤酒為媒介,展現了青島啤酒公司和城市。
2、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始於1983年,2010年11月,經國務院、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為國家級節會,更名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國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是一個融賞花觀燈,旅遊觀光,經貿合作與交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經濟文化活動。
3、傣族潑水節,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
4、中國絲綢之路吐魯番葡萄節,是為紀念絲綢之路開通2100年而舉辦的。絲綢之路在中國境內長達4000多公里,僅在新疆境內就2000公里長,南、北、中三線橫貫新疆全境。吐魯番位居絲綢中路要沖,是名聞遐邇的歷史重鎮,自兩漢以來,長期是我國西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之一。
5、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英語:)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冰雪活動為內容的國際性節日,持續一個月。
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與日本札幌雪節、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歡節和挪威奧斯陸滑雪節並成世界四大冰雪節。1985年1月5日創辦,成為世界冰雪盛會。經地方立法,1月5日已成為哈爾濱人的盛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