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10月21日離什麼節日近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3、龍抬頭、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
人們在龍抬頭時節,會舉行敬龍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豐收,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納祥轉運的日子。在我國流傳著「二月二,拜村社;龍抬頭,祈豐收;八月二,祭村堂;龍收尾,送龍歸」的說法。
4、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上巳節有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之說,用蘭湯以驅除邪氣。蘭草被用作靈物,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進行齋戒,其中包括當時最好的洗浴方式「蘭湯沐浴」。
5、寒食節(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從春秋時期至今,寒食節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故事發生地中國山西將寒食節定為清明前一天,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習俗也一直流傳下來並為全國所接受。伴隨著歲月的流逝,寒食節靜靜地融入了清明節,寒食所代表的人們對忠誠、廉潔、政治清明的贊許,是千年如一的。
2、按順序寫出中國傳統節日及時間(全部)
中國傳統節日及時間:
一月一日:元旦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歷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歷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
3、中國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的順序
中國主要傳統節日及日期按先後順序排列如下: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3)農歷10月21日離什麼節日近擴展資料: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此外,中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4、中國農歷節日怎麼排序
1、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習俗吃年糕、餃子、湯圓、以及各種美味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家家團圓,極盡天倫之樂。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以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較為普遍。
3、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
4、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
5、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喝重陽酒、吃重陽糕等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