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湖南人買年貨

湖南人買年貨

發布時間: 2022-12-13 22:30:03

1、湖南過年的風俗

知道有料 提問
湖南過春節的習俗
湖南過年的風俗
如題,求湖南過年與別的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
幫幫忙拉!
多點最好
老師要求作業啦!!!!
要很多哦!每個都要詳細點!
詳細點! 展開
寫回答 查看全部29個回答

a792503432
LV.22010-02-10

湖南人過年,要先從除夕說起了,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一些點心後,就要准備好頭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有糯米、紗布,還有特地從湖南帶來的酒葯子,這性質與咱們所有的發酵用的酵母類似。
豐盛的年夜飯是 各家各戶都少不了的
大家都知道有俗語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這樣玩弄文字的目的在於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辣椒可說是湘文化的精神圖騰,製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顧色、香、味,讓食客吃罷汗流浹背,唇齒留辣,回味良久啊!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卻都是普通之物,如老薑炒子雞,湘潭剁椒魚頭、毛式紅燒肉等,均是經濟實惠之物,價格與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廣受大眾食客追捧.
家家戶戶基本都會做的菜:香乾炒臘肉
湖南過年時還有吃臘肉的傳統,不過與四川人吃蒸臘肉不一樣,湖南人喜歡把臘肉與香豆乾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著吃,吃起來油香滿口,特有嚼頭。有時候,也會用冬筍與臘肉一起炒,這樣在咸香之外還會有一種清鮮的感覺。
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等等......
熱熱鬧鬧的舞龍,湖南以外許多地方也有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啊
141
下一條回答
1條評論

從評論者角度說的都對
發布

虎群首領
4
很好,提到了湖南不同其他地方的特色
2020-01-30 22:55 · 回復Ta
更多回答

562527333
LV.52010-02-10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餚,備好包穀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裡操一支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興地跑出門外,將朋友拉進屋裡,吃一頓友好全文
4 88

追逐流雲的魚兒
LV.42010-02-10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 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餚,備好包穀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裡操一支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興地跑出門外,將朋友拉進屋裡,吃一頓全文
0 22

眊兒
LV.42010-02-11

年三十全家吃年夜飯。大人打麻將。我們看春晚=3=然後晚上半夜還會跑出去唱K吃東西。 初一我們家是回老家掃墓。這個根據個人家庭不同吧。 然後就是玩啊= =拜年我沒去過,都是別人上來。 現在長沙城內很少地方能放鞭炮什麼的,但會跑遠點放。 吃餃子是北方習俗。湘菜那麼好吃,哪至於吃餃子啊。 過年都是一大桌子菜。湘菜很多好吃的,以大魚大肉為主。扣肉啊,臘肉啊全文
0 13
更多回答(25)
為您推薦
湖南有專門做TMAIC的廠家嗎廣告
湖南立德科技新材料是一家專業從事交聯劑TAIC、TMAIC、氰酸鈉、氰酸鉀、氰尿酸三鈉鹽等精細醫葯化

11 2019-06-30
湖南人習俗,湖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湖南人在春節期間較為重要的習俗大致有三: 1、爆竹庭前,辟除邪惡;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頭件事就是人們

28 瀏覽3326

湖南過春節習俗
356 瀏覽11432 2019-04-29
湖南的春節習俗簡介
357 瀏覽3416 2019-04-29
湖南過年有什麼習俗?
春節。舊俗一般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一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謂之「開財門」、「開門

12 瀏覽240

以前湖南人過春節習俗
1、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 2、

28 瀏覽935

正在載入
1

2、湖南湘西的習俗有什麼?

我們說的湘西其實主要指湖南西北部的湘西州,其代表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鳳凰。

湘西州的土家族、苗族歷史悠久。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他們以勤勞和智慧,創造出具有各自民族特點的歷史和文化,養成勤勞儉朴、勇敢無畏、誠實爽直、耐艱苦、重感情的民族性格和道德風貌。在土家族、苗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居住、服飾、飲食、嫁娶、節慶和文化藝術等各個方面,無不具有各自的風俗習慣和獨特民族特色。

土家苗族習俗

l、吊腳樓:為湘西各族人民一種傳統建築形成,又稱"吊樓子"。吊腳樓為山野式"樓陽台",單檐懸挑,屋面反翹,名"飛檐",通風向陽,乾爽清新。有與正屋成一字形,也有成90℃直角形。吊腳樓外設走廊,二面稱"轉角樓",三面稱"走馬樓"。欄桿多花格, 縣柱稱"吊瓜"'或為六陵、八棱,或雕成球形、金瓜形。柱、防還雕有龍風、喜鵲、花卉等。民間吊腳樓上多為閨房,卧室或織錦、打花之處,底層為谷倉、柴房,也有底層下臨溪流,泉水叮咚,別有情趣。山寨吊腳樓掩映在綠樹翠竹中,富有大自然風光美。湘西州部分鎮臨河民居也建有吊腳樓,如吉首峒河街,鳳凰沱江沿岸、王村古鎮、茶洞邊城及龍山洗車河等,歷來都引起中外旅遊者極大興趣。

2、火堂:又稱火坑、火床,為湘西農家頗有特色的生活場所。一般為中堂右前間,鋪地樓板,火堂圍以長條石。火堂內置鑄鐵三角架,不準腳踏。上方吊炕架,掛臘肉、野味、豆腐、辣椒等。平時,全家人圍火堂做飯、聚餐、烤火。客人至,無論土家、苗族,皆盛情邀客圍坐火堂邊,烤火飲茶;飯時,一大鍋臘肉或野味,一大碗米酒或包穀燒,碰碗舉箸,其樂融融。飯罷、擺古、唱歌,直至深夜,甚至圍火堂鋪被而眠。

3、銀首飾:苗族婦女與男青年喜愛之飾品,造型精美,多為銀制。銀首飾有銀冠、銀釵、耳環、項圈、嵌肩、手鐲、牙釺、石尾等。項圈有輪圈、扁圈、盤圈三種,重有四兩至一斤不等。輪圈四棱突起;扁圈形扁,上鏤花;盤圈以空心銀條盤繞而成,有五匝、七匝之分。牙釺即銀鏈,由兩塊鏤刻銀牌和多根銀鏈組成,下吊牙釺、挖耳、小刀、金瓜錘等,分兩層或三層,層次多者美。後尾用銀制花草藤葉連綴而成吊手後背。

4、嫁娶婚俗:以歌為媒,境內土家族、苗族男女相戀,多以歌為媒。苗族更為普遍。苗族青年男女通過趕場、趕秋、櫻桃會、挑蔥會等場合相識後,遂開始約會。約會一般以草標為記。約會時即開始唱歌,先唱"訪名問姓歌",如同姓不再對歌,以兄妹相稱。如非同姓則以對歌了解情況,加深感情。多次約會對歌,遂以歌相互贈物、如項圈、手鐲等。至此,情感已達高潮。女方真心相愛,也以歌詞暗示。雙方私訂終身後,男方請媒人到女家求婚。
"桐子開花一口鍾,二人相戀莫漏風;
燕子銜泥緊閉口,蠶兒吐絲在心中"。
"郎是青藤爬過溝,妹是溝邊花石榴;
青藤纏樹纏到死,樹死藤干兩不丟"。

5、哭嫁:土家族婚俗。新姑娘出嫁前,都要哭嫁,少則三夜, 多則半月。屆時,村寨中相好姐妹都來陪哭、對哭。哭嫁內容十分豐富,有"哭父母"、"哭吃離娘飯"、"哭栽花"、"哭離閨門"、"罵媒人" 等,離別、戀念、喜悅、激動之情交織在一起。哭嫁歌語言真切自然,情感直摯強烈,句式自由靈活。歌由情發,情隨歌起,淚隨歌涌,委婉動人,如"嫂勸妹":
"後園有棵離娘樹,
離爹離娘無其數;
後園有朵離娘花,
離了窮家到富家,"
再如"罵媒人":
"你做媒人想喝酒,
山上猴子哄得走。
好比我家饞嘴狗,
東家走了西家走"。

6、攔門禮:土家族、苗族婚俗。土家青年在結婚前一天,男方派花轎、樂隊等隊伍到女家迎親。女方早在門口擺大桌攔住門。男方至門口時,女方執事人以歌聲與男方執事人講攔門禮。一般為盤問姓名?為何而來?走旱路、水路?"婚煙根把"等,男方執事人答清楚,女方移桌開門,請接親隊伍進屋;男方若答不上即算輸,得拿出"三茶"、"六禮"(皆為紅包)及報曉雞、梳頭油、蒙頭帕等禮品,請女方開門進屋。 苗族攔門禮與此大同小異,擺上桌子關上門,若男方答不上,則將紅包從門縫塞進去,求主人開門迎接,但男方全權代表'管親郎"須先從方桌下鑽進去。

7、找"摸米":土家族婚俗。接親隊吃過酒飯,天將麻黑時,陪嫁的姑娘以塗在手上的鍋底灰向她們認為是"摸米"(代替新郎迎親的男青年)的人臉上抹去。躲避不及的,被抹成一個黑花臉,他又用手將臉上鍋灰抹下來往姑娘臉上反抹過去。男女戲謔,鬧成一團,旁觀者笑得前仰後翻,而真"摸米"卻不願受抹,躲在花轎邊或老人背後,因為,未婚姑娘不準接近花轎,不準打擾老人。

8、節慶民俗:社巴日擺手土家族習俗。即在每年春節期間舉行的大型祭祀活動,有"大擺手"、 "小罷手"之分。大擺手在擺手堂舉行。擺手堂前寬坪中豎一高24米的旗桿,兩面龍風旗迎風招展,頂端一隻白鶴振翅欲飛。屆時,各寨分別組成龍風旗隊、祭祀隊、舞隊、小旗隊、樂隊、披甲隊、炮仗隊等。至擺手堂前,各隊依次"闖架進堂"、"掃邪安神"、"祭神獻供",隨以排炮、吆喝聲,似春雷般的大鑼大鼓引出全場沸騰的大擺手舞。小擺手一般在寨內坪場舉行。內容一致,場面較小。屆時還穿插表演"茅古斯"舞。

9、趕秋:趕秋為湘西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年立秋日舉行,趕秋日,四鄉八寨百姓齊集秋場,多達萬人以上。人們唱苗歌,吹嗩吶,舞獅子、打花鼓、打猴兒鼓、上刀梯、盪八人秋,熱鬧異常。八人秋形似紡車,高約8米,以粗木支撐,上設八個鞦韆,每處可坐1-2人。八人秋以人力轉動,當轉動一陣停下來誰居於最高處時,就由誰唱歌。

10、椎牛古俗:椎牛為苗族人民的傳統習俗。事前,主人須選購一頭四膀有旋,耳、眼、鼻、口、角俱完整美觀的上好水牯牛。屆時,在寬坪中豎一根塗以五彩的龍鳳花柱,以麻繩穿牛鼻,繫上篾圈套於花柱上。經給牛喂水,巫師繞柱三圈,將梭標傳至舅家(稱後輩親)年青人手中時,即在震天動地的鑼鼓聲中開始殺水牛,年輕人追殺不止,牛繞柱旋跑。最後,牛傷口噴血,倒地而死。接著分割牛肉。晚上,要舉行周b鼓、唱歌 (苗語稱"獨樂"),通宵達旦。

11、歌樂鼓舞
打溜子 為土家族極有特色的打擊樂。以雙鈸、馬鑼、大鑼組成、若加進嗩吶便稱五子傢伙。每逢年節、喜慶、婚嫁,溜子打得鏗鏘響亮, 熱鬧非凡。打溜子現存傳統曲牌近百個,如'雞婆屙蛋"、"八哥洗澡"、"鋰魚漂灘"、"牛擦癢"、"蛤蟆鬧塘"、"慢紡車"、"瞎子鬧街"等。以雙鈸的亮、悶、揉、擠、磕等特殊打法繪聲、繪神,惟妙惟肖。既明快熱烈,又恢諧風趣。新中國成立後,打溜子搬上了舞台,多次在國內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中獲獎。95年赴美國演出,轟動紐約,現以成為中外旅遊者來湘西旅遊必不可少觀看的風土人情曲目。
唱苗歌 苗族人民最喜唱歌,以苗歌傳情表意。一首喜歌令你心情舒暢;一首苦歌令你唏噓垂淚;一首情歌則令人如醉如痴。苗歌旋律獨特,節奏自由,裝飾音多滑音,別有韻味。苗歌分"韶唔"(高腸、 "韶薩" (平腔)兩類。高腔高亢激昂,優美動聽;平腔悠揚悅耳,婉圍流暢。

12、跳苗鼓:鼓舞是苗族男女老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分女子單人鼓舞、男子單人鼓舞、女子雙人鼓舞、男子雙從鼓舞、猴兒鼓舞等。伴奏者以鼓捧擊打鼓邊,表演者以鼓捧或徒手擊鼓面,節奏可慢可快,情緒激越時,鼓邊與鼓點急促有力,氣氛十分熱烈。男子鼓舞英武嬌健,粗獷有力,動作有"收割打穀"、"大鵬展翅"、"猛虎下山"等。女子鼓舞傳統動作有"美女梳頭"、"紡紗織布"、"挑花織帶"等,文雅平穩,靈巧秀麗。
13、湘西民族歌舞:湘西土家族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保留民族歌舞特色的前提下,由州民族舞團改編的民族歌舞,如《阿雅打鼓慶豐年》、《畢茲卡的節目》、《踩花鞋》、《猛洞河的月亮》、《趕歌》、《苗山趕秋歌》、打溜子、 《八哥洗澡》等先後在國內和國際舞台上演出並獲獎。並培養了象宋祖英、何繼光等一批觀眾喜愛的歌唱家。

二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

湘西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龍山縣,永順縣,古丈縣、其次,保靖縣,吉首等縣,總人口80多萬人,佔全州總人數35.17%。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些古風舊俗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但是體現土家族主要特點的風情習俗仍然
較為系統明顯的保留著。

1、土家族節日:土家族的節日有春節、清明、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重陽等,尤以春節、四月八、六月六為甚。
春節即過年,有過小年和過大年之分。小年過的是臘月二十四,大年要比漢族提前一天,即月大是臘月二十九、月小二十八。其來歷說法甚多,均與古代戰爭有關。圍繞過年,一進入臘月就采買年貨、打粑粑、做團饊、殺年豬。二十四過小年,打掃陽塵,敬灶神。過大年這天,屋裡屋外插松柏、梅花,貼壓歲錢(紙錢)。吃年飯最重一家團聚不竄門。中午開始吃年飯,喜食甑子飯、粉蒸肉、"合菜"。飯前每人挾-砣肉放在飯上,插上筷子先祭祖。飯後,給家禽家畜、果樹喂米飯"過年"。三十晚燒旺火守年,雞叫頭遍放炮竹守年,鳴叫頭遍放炮竹搶年。初一竄門拜年,以示敬重。自初三跳擺手舞,十五方散。過十五吃豬頭,才開始新一年的農活。

2、四月八。四月八是僅次於過年一個大節,其來歷,各地的說法不一,主要傳說有三:一說四月八是牛王節,土家族先民曾拖著牛尾巴過河脫離險境。故這天要讓牛息耕,並喂以精飼料;二說土家族先民由常德沿沅水、酉水而上來湘西定居時,有的是四月初八到達,有的是四月十八日到達。為紀念到達的這一天,以後就分別過節;三說四月八日是祭婆婆神嫁毛蟲的日子,祈求莫起病蟲害,保護五穀豐登。

3、六月六。這是土家族.又一個大節。"六月六是土家過小年",舉行以祀祖先為主的擺手活動。節日來歷傳說不一:一說六月六是把出了嫁的姑媽接回來"喝伏":二是說紀念土家族祖先來湘西定居的日子;三是較為普遍的說法,傳說這一天是茅崗土司、土家族英雄覃 蒙難日,覃 被害,死得很慘,不僅血染征袍,而且被剝了皮,為了紀念覃 王,土家族人家家戶戶在六月六這一天"曬龍袍"。土家各地過六月六的形式大同小異,但是六月六紀念覃 遇害的說法即是一致的。

4、土家族服飾
湘西土家族服飾,隨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土司時,男女服飾不分,皆為一式,頭裹刺花巾帕,衣裙盡綉花邊"。男女"喜垂耳圈,兩耳累然,又有項圈、手圈"。①布料多為"家幾布",綉以五彩斑爛之色,史稱溪布、同巾、土錦,現稱土家織錦。

5、土家族飲食
土家族地區山多田少,食糧以稻穀、玉米為主,雜以小米、紅苕和洋芋。煮飯一般是用鐵鼎罐架在火坑裡的鐵三腳架上煮熟,灶房只是在熱天或人客多的時候使用。飯食品種很多,土家族人最愛吃的是粑粑,最具特色的是酸辣子和糟辣子。酸辣子是將紅鮮辣椒拌玉米舂細粉粒,裝於撲水壇中,半月後可食,食法有干炒、水煮;糟辣子是將紅鮮椒切碎,加生薑、花椒和鹽,密封壇中,既可直接食和,又可作佐料。酸菜, 是土家族常用的大宗菜。幾乎各種蔬菜都可以製成酸菜,如青菜酸、蘿卜酸、洋姜酸、豇豆酸、大兜菜酸、苞谷酸;肉魚之類加點糯米粉或小米粉,放入壇中密封,製成酸魚、酸肉、酸腸子,用油煎炒,十分可口。酸菜開味助消化,深受土家人的喜愛的菜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個或十多個酸菜壇子,一年到頭,餐餐不離酸。臘肉,更是土家人最喜愛的菜食,進人臘月,家家戶戶殺年豬,一般人家殺一頭或幾家合殺一頭,富有之家殺二頭。鮮肉裹食鹽、花椒、五香粉,在缸內腌10天左右,掛在炕上慢慢熏干,夏季埋於谷堆儲存。其肉色紅,味香,十分可口,是逢年過節,款待貴賓的佳菜。食用時切成手掌大小,以示待客熱情。
土家族人"好酒"。凡客至家,必以酒招待;婚喪喜慶,必設酒宴。酒的種類很多,有甜酒和五穀雜糧釀成的各種烈性白酒。

三苗族:(自稱果雄)

苗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眾多,分布遼闊,有著光輝燦爛的民族歷史文化及獨特的風情習俗。
湘西州苗族主要分布在花垣、鳳凰、吉首、瀘溪、古丈、保靖等縣市,是風俗習慣保留較完整的一個民族。

l、苗族的節慶
湘西苗族的節慶較多,活動規模大。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有:
(1)、趕年場。農歷正月,湘西苗族人民最熱心的是趕年場,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約定。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異常熱鬧。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質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鞦韆、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青年男女也多利用這種機會,物色情侶、談情說愛。歌郎歌娘更是大顯身手,三五結伴,說古道今,引吭高歌,互相唱和,或盤根,或祝賀,或敘述傳統故事,或即興演唱新詞。唱的人愈唱興致愈高,聽的人愈聽精神愈振。即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年場也要如期舉行。
(2)、三月三。這是湘西苗族傳統歌舞節。這一天,苗族人民自動集中到約定的歌場上,參加對歌、聽歌、跳舞、觀舞、盡情歡樂。
(3)、趕清明。這是湘西苗族特有的大型歌節,又稱"清明歌會"。相傳。因苗族多散居在偏僻的崇山峻嶺之中,一切日常用品必須到比較遠的漢區趕場交換,常常受騙上當。所以,苗族人民便相約以清明這一天作為自己的場期,互相交換物資,同時會見親友。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今天的"清明歌會"了。
(4)、四月八。"四月八"是鳳凰縣落潮井鄉一個小山頭的名稱。傳說古代有一個名叫"亞宜"的苗族首領,領導苗民向統治者進行斗爭。他曾組織各寨苗族頭人在現在的"喝血坳"地方喝雞血,發誓共同聯合,戰斗到底。並約定四月八日在某山頭聚眾起義。起義後,義軍連連獲勝,一直打到了四川、貴州。第二年的四月八日,亞宜不幸戰死在貴陽市的噴水池附近。苗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民族英雄,便於每年的四月八這-天,舉行紀念活動,追思亞宜的業績,為戰死者掃墓。清代乾嘉苗民起義後,統治者禁止湘西苗族人民舉行這一活動,致命苗族人民失去了一個極其有意義的傳統節日。解放後經國家民委批准,將"四月八"定為苗族統一的節日。
(5)、六月六。這是遠古遺俗,是苗族人民紀念六個男女祖先,希望自己也能生六男六女,繁衍後代的祭祖活動。每年的農歷六月初六這一天,鳳凰縣落潮井一帶的苗族人民都要在勾良山上舉行盛大歌會。鄰近的花垣、吉首等縣和貴州松桃、銅仁等地的苗族人民也都前來參加。到會人數常常達兩三萬人之多。
(6)、七月七。這是苗族的傳統鼓會,以吉首、矮寨坡、古丈穿洞一帶最為流行。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苗族人民便穿著一新,歡聚鼓場,擊節敲鼓,翩翩起舞,縱情歡樂。

2、苗族服飾
湘西苗族的古代服飾,男女差別很小,一律是"色彩斑瀾";上身穿花衣,下著百褶裙,頭蓄長發,包赭色花帕,腳著船形花鞋,佩以各種銀飾。 苗族男子的衣飾較為簡單;頭纏布帕,身穿對襟衣,衣袖長而小,褲簡短而大,喜包青色裹腳。頭帕有青帕和花帕兩種,帕長一丈以上,有多至三丈的。纏戴時多成斜十字形,大如斗笠,衣服的顏色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其中以花格布衣最有特色。衣扣一般為七顆。有的青年男子,為使人欣羨自己的富有和豪爽,穿衣多到七件。最外層的衣服只扣最下邊的一對紐扣,第二層衣服扣下面兩對紐扣……以此類推,一直到扣完為最里層的七對紐扣為止。這樣,層層新衣全能由外看出,別有一種情趣。與苗族男子的簡單衣著相反,苗族婦女的服飾十分精美復雜。
(1)、頭帕:苗族婦女的頭帕,因地而異。鳳凰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多加包短帕一珙,長三尺多,由額頭包至腦後,連耳朵都包在內面,花垣等縣境內的苗族婦女喜用黑帕(父母去世戴白帕),折疊整齊,包得平平正正,不偏不斜,末挽一道,恰齊額眉。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綉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綉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巾白。
(2)、首飾:苗族婦女的首飾,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製作的原料分,有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佩戴的部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簽、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從造型上分,僅耳環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圈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吊瓜子耳環、粑粑耳環、龍頭瓜子吊耳環等等。
解放後,有一些苗漢雜居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

3,苗族飲食
苗族的飲食,以大米、包穀、豆類、薯類為主食,其中又以大米,包穀為主。最具有特色的是腌酸魚肉。苗族人民忠厚好客,雖然牛活較為艱苦,但對客人一秉至誠。如有客人來家,不論常來或初到,一定要千方百計以酒肉相待,絕不可少。並且認為沒有魚肉列到桌上,便覺得是主人不賢惠,對客人不敬。由於苗鄉平時買肉不太方便,所以一般人家,都在事前做好准備,以免客人到後臨時張羅不周。而要保存備用魚肉,最好的方法,莫發腌壇。殺豬捉魚後,往往切成小塊,和以米粉香料,加鹽腌之,裝入壇中,密封壇口,倒履水淺水盤內,使之不透空氣。經兩周後,魚肉米粉略變酸味,便可取出炒食,味美異常。

3、茶陵過春節風俗?

茶陵過春節的習俗:

歡茶

這張方桌上擺滿的各種零食,就是年味兒的第一味兒,現在正是准備年味的時候,它還有一個特別好聽的名字——歡茶。

在茶陵,臨近過年,人們把糯米或稻米碾成粉,做成各種形態,然後油炸或沙炒做成小吃,擺在方桌上招待賓客,歡迎賓客到來,俗稱歡茶。

在這個大家庭,油煎粉皮,客人來了,都會現炸端給客人。

將米粉燙成粉皮,經過晾乾後放進油鍋炸制,乾粉皮瞬間變得蓬鬆酥脆。

老臘肉

臘肉臘味,到了年底,家裡有豬的都會殺豬慶賀,然後熏制臘肉,臘肉從冬至掛到春節,歷經一個半月時間才能臘味十足。

如果這么多臘肉如果吃不了,就可以取下來,用水洗掉煙熏部位,再掛到通風的地方保存。現在人們不缺肉吃,臘肉主要是過年肉味兒的調劑。

釀豆腐

冬天,推磨做豆腐,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磨豆腐也是准備過節的一個傳統。

因為時代發展,手工石磨豆腐已經不多了。但是,到了年底,很多家庭都會到原來的鄉下有石磨的家裡,幾戶互助磨豆腐。

磨好的豆汁倒入鍋中熬,然後加鹵水點制,小屋內外立刻煙氣繚繞,熱氣騰騰,伴隨一陣陣豆香味,豆汁凝結成美味豆花,將豆花舀到木槽里,包嚴裹實,壓上重物,一個多小時後,手工石磨豆腐就做成了。

豆腐寓意多福,有很好的過年彩頭。

這道釀豆腐很特別。油炸過的豆腐切成小塊,在每小塊豆腐中挖個小洞,用糯米粉,香菇、碎肉、蔥蒜等填補進去,然後放鍋里蒸個把小時,據說很像北方的餃子。

釀米酒

蒸米酒是茶陵的一個傳統過年特色,茶陵縣自古就有過年自家釀制米酒的年俗,這里的人認為,酒是糧食精,一年豐收的糧食一定要釀些酒,來慶祝豐收,尤其到了春節。

糯米放到蒸鍋上的蒸甑里,蓋好蓋子,添柴加火,旺火蒸制。釀米酒是節前家裡最熱鬧的一天,家裡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要參與進來,共享一年豐收的樂趣。

20分鍾後,將蒸甑抬到木桶上,攪散糯米,灑入一小碗清水,拌勻降溫,將蒸好的糯米騰入篾盤攪拌均勻。

再倒入酒麴,攪拌均勻成糯米稠飯,然後裝入木桶,蓋蓋兒扎緊密封,抬到角落裡捂嚴發酵,幾天後,香甜的米酒就可以品嘗了。

茶陵米酒是家鄉年味兒里最甜美的味道!

干塘

茶陵縣地處湖南東部,是一座歷史古城,古代流傳下來很多春節習俗,在當地洣水河畔,至今有春節請個水裡吉祥物的習俗。

在茶陵縣一些鄉村,有一個春節民俗叫干塘。每到年底,家有池塘的人就會把池塘滿滿的水放干,塘里養了一年的水產品立即浮現出來,這干塘魚也是當地的特色年貨。

池塘水放干後,當地的村民們都會跑來搶好貨,很熱鬧。今天是這家池塘放水的日子,打開閥門,塘水順流而下。

采買年貨

臨近春節,茶陵農貿市場各種商品琳琅滿目。

質地幼嫩,能夠吸收各種食材味道的冬筍,是不少茶陵人春節里下廚的最愛,寓意也很好,生活節節高。

這是我們這里最有特色的冬筍,這個冬筍,在我們每年過節的時候,也就是冬天才有。

這些形狀不一的丸子,裡面的食材也不同,做出菜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寓意生活豐富多彩。

4、過年了,大家都准備了什麼年貨呢?

新年即將來臨,此時此刻,所有的念想都流向故鄉,在外的遊子們也要期盼著回家過年了,爹娘倚門盼歸,孩子日日期待,怎麼能不帶點讓大家開心的「年貨」回去呢?如何選到合適的禮物是讓人頭疼的事情,尤其是在闔家歡樂的喜慶日子,選購的東西不但得有「禮物」的性質,還要兼具「年貨」的實用性,分享8種春節回家最適合帶回去的東西,不但長輩滿意,孩子也會開心。

文章圖片1
1、過年必備的食材
年夜飯代表著團圓,充滿了喜慶,年夜飯也是中國人一年中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餐,臘月里准備年貨多半都要登上年夜飯的餐桌,過年回家,如果講究實惠,帶一些臘肉、臘腸、海鮮、地方特產等食材,如湖南的板鴨,雲南的臘排骨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家裡老人也會誇你會過日子。

文章圖片2
2、較為貴重的滋補食材
父母在老家操勞一年了,平日里省吃儉用,貴重的食材多半是不捨得買的,可以趁著過年回家,給家裡的老人買一些比較滋補的食材,如海參、人參、魚膠等等,給老人補補身子,日子越過越紅火,身體越來越健康。

文章圖片3
3、孩子愛吃的食物
小零食是最受孩子歡迎的,讓孩子開心,回家的時候准備一些零食准沒錯,雖然經常吃零食並不好,但過年了偶爾讓孩子放鬆一下,開心一下還是無可厚非的,可以購買一些大品牌的零食大禮包,春節的時候這種禮包的種類很多,價格也不貴,挑選一些帶回去,孩子保准開心的跳起來。

文章圖片4
4、孩子期待很久的物件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心心念念,求之不得的物件,或是玩具,或是一雙品牌的球鞋,平時多和孩子交流就會知道他們的想法,過年期間正好是滿足他們願望的好機會,給孩子備好他們想了很久的禮物帶回去,孩子的這個春節一定過的比誰都開心。

文章圖片5
5、比較好的酒水
酒水是春節期間不能少的,家裡的老兩口可能平日里也會小酌幾杯,買年貨的時候可以選擇購買一些比較好的酒水,給父母帶上幾瓶,一定會討得他們的歡心,新年的時候打開喝,好酒好菜,年的氣氛也愈加熱烈,正月里串親戚的時候,也可以當成節禮,體面又大方。

文章圖片6
6、家人的健康保險
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而健康又是最消耗金錢的東西,一場大病襲來,多年的積蓄可能會大幅縮水,過年回家時,為家人購買一些健康險、意外險,也是回饋家人的重要方式,是一份智慧又溫暖的過年禮。

比如老牌央企中國人壽的重大疾病險、百萬醫療險等,能夠為家人提供一份重要保障,減輕家庭的醫療開支,還有一些性價比相當高的險種,如出行意外險,家財險等,只需要繳納很低的保費,就可以做好一定程度的意外風險保障,讓我們在外打拚更加安心。

文章圖片7
7、能幫助老人的物件
一些實用的物件也很適合當成年貨和禮物,如買給家裡老人用的按摩椅、按摩器、足浴盆,給父母換一個新的智能手機,陪他們去商場選購幾件新衣服,都是很不錯很受老人喜歡的。

文章圖片8
8、長久的陪伴
其實對老人來說,最好的禮物就是子女的陪伴,過年回家,除了這些物質上的東西,還要記得把孝心和愛心帶回家,不要經常出去玩耍,會客和朋友吃喝,春節的假期本來就不長,要多趁著這個時間陪伴一下父母,父母真正需要的並不是錦衣玉食,而是更希望兒女平安,常伴左右。

文章圖片9
——老井說——
又是一年佳節至,孩子們努力奔波為生活,但要記住是「常回家看看」,而不是「多把錢賺賺」,有父母的牽掛是最大的幸福,過年記住帶著禮物回家,謝謝他們一年的牽掛,在還來得及的時光里,記住牽起父母的手,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又是新的一年,歡迎大家參加頭條舉行頭條·國壽聯合舉辦的#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分享您新春的美食、美景、美事,在新的一年虎虎生威,一路長虹。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5、湖南人的過年習俗是怎樣的?

老鄉啊!
家鄉過年風俗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後來,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我國有許多家鄉風俗,不同的省城有不同的家鄉風俗:
1.掃塵日
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意義,意思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等。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買年貨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春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糖餌果品等,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要買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3.貼春聯
在春節前要在房子的大門上貼上紅紙黃(黑)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貼上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剪出美麗的窗花(紅)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到)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4.放鞭炮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炸,於是有了放鞭炮的習俗,這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5.家人團聚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家人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意思是更歲交子。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6.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拜訪親朋好友。拜年的方式也很多: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許多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一些人想出了不用跑不用說,而是寄信,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7.給紅包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身體健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年。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做作龍形,放在床腳;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就是由家長用紅紙包住錢分給孩子。壓歲錢可以在晚輩拜年後當面給出,也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8.守歲
農歷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除是除舊布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關於除夕的由來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有個凶惡的怪獸叫夕,它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發現,夕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於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裡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裡,「夕」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綵,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於是以後的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9.貼年畫
也有很多人在春節掛貼年畫,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現在,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10.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思是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分歲酒」又稱「年夜飯」,吃分歲酒非常講究吉祥,過去酒席上會用十隻硃砂高腳紅碗,盛著十樣冷盤,叫「十全」。其中除雞、肉外,要有花生(結子)、柑桔(大吉)、鯉魚(跳龍門)、豆腐(家門清潔)等。吃過分歲酒,大家自尋娛樂,往往徹夜不眠,叫「守歲」,也叫「望年夜」。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