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鴨狗小吃
1、上海有哪些小吃最好吃,在什麼地方?
大凡來上海的中外遊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廟走走。在老城隍廟內,匯集了眾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雲樓的八寶飯,還有南翔小籠和酒釀圓子,真可稱得上是小吃王國了。
綠波廊的特色點心
綠波廊酒樓於明嘉靖年間開業。設於上海老城隍廟九曲橋畔,原名:"樂圃閬茶樓"。1978年改為餐廳,以經營上海及蘇州風味菜點為特色。主要名菜名點有"扇形甩水"、"生爆鱔背"、"蘿卜絲酥餅"。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游覽老城隍廟和豫園時,在該店品嘗了各式點心後,稱贊說:「技藝精巧」。
現在系國家特級酒家、上海涉外旅遊定點餐館,以經營上海菜、上海點心、魚翅、蟹宴四大系列品牌著稱,菜點清新秀美、溫文爾雅、風味多樣、富有時代特色,蜚聲海內外。
王家沙點心店
「老虎腳爪」、梅花糕、蟹殼黃……這些上海傳統美食回來了!日前,地處南京西路王家沙點心店的攤位前,圍著不少聞訊而來的消費者。據悉,下一步,香脆餅、桂花糖粥、酒釀米飯餅、蔥油餅等這些或已絕跡,或只有在小攤上才看到,味道走樣不少的上海正宗名小吃,有望在王家沙總店及它在該市的7家連鎖門店集體亮相。
其實,人們記憶中的「上海味道」又豈止「老虎腳爪」、湯卷(烏青魚肚)、禿肺(烏青魚肝)、三蝦面(蝦腰、蝦腦、蝦子)、糟缽斗、蜜汁小排、紅燒劃水、八寶鴨、松鼠大黃魚……為了讓上海這樣一座國際大都市有著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經典「味道」,從今年開始,一個名叫「振興上海菜」的計劃正在本市餐飲行業悄然啟動。滬上一些以經典上海菜為招牌菜的老字型大小———老飯店、綠波廊、功德林、王寶和、王家沙、梅龍鎮酒家、小紹興等,以及改革開放以後涌現出來的海派餐飲企業梅園村、來天華、和記小菜、小南國、美林閣、蘇浙匯、名軒等積極響應。
振興上海菜,人才斷層問題最現實。為此王家沙派出多路人馬,在該市及周邊地區遍尋那些點心「老法師」。73歲高齡的丁師傅,16歲開始做學徒,在虹口區的飲食行業做了一輩子「老虎腳爪」,這次,他毛遂自薦來到王家沙,烘烤用的爐子也由他親自設計;一對在七寶鎮上做了多年梅花糕的師徒也被王家沙覓來。如今,他倆做的梅花糕一天可以銷售四五百隻。「盛利炒麵大王」歇業時,王家沙聘請來了該店的廚師,以肉絲黃芽菜春卷當招牌菜的「紅榴村」歇業時,王家沙也將那裡的師傅請進門,他們還覓到「紅甜心」做特色面的師傅,改良創新後專門供應上海灘最細的湯面,還有來自無錫的老師傅,將來門店現場蒸、煎、炸赤豆糕……
湖心亭茶樓
湖心亭系明代嘉靖年間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構築,屬豫園內景之一,名曰鳧佚亭。清乾隆十九年(1784年),布業商人祝韞輝、張輔臣等人集資在鳧佚亭舊址上改建成湖心亭,作為布商行人聚議事之場所。清咸豐五年(公元1885年)起開設茶樓,為上海最早的茶樓。初名也是軒,繼改為宛在軒,現仍恢復湖心亭舊名。
湖心亭茶樓能容納200餘人品茶,古樸典雅的設備布置,極富民族傳統特色;供應的各式名茶(有配套茶食),水質經凈化礦化處理,清澈甘甜,不同一般。茶樓設有專業茶藝表演隊。每周一下午,還可欣賞到江南絲竹優美的樂曲。從在亭中品茗賞景,別具一番情趣。茶樓每天吸引著大量中外遊客,還曾接待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等許多國家元首和中外知名人士。小小茶樓已成為上海市接待元首級國賓的特色場所,其知名度蜚聲海內外。
寧波湯團店
已有80餘年歷史的「缸鴨狗」豬油湯團,可謂是寧波湯團的代名詞。它是在傳承當地具有700多年歷史的民間傳統湯團製作工藝的基礎上,對加工、選料、配方和工藝製作進行了提升,形成一套獨有的操作流程,其風味與眾不同。1993年,缸鴨狗湯團總店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1997年,缸鴨狗湯團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在城隍廟,寧波湯團系用上等常熟糯米磨粉,以定點出產的黑芝麻、剝皮的板油和打成粉的白砂糖,拌透後腌成餡心,再由點心師們一隻只手工搓成。平日的銷售量超過1萬只,到了三大節令多達七八萬只。
煮湯團,但見兩口大鐵鍋,一隻只湯團在沸水裡煮熟後浮起,再被撈到清水裡漂,皮子不破不爛,外形美觀。輕輕一咬,香甜的芝麻餡心便緩緩溢出。
2、杭州特產有哪些值得帶
杭州特產有哪些值得帶
導語:去杭州旅遊,帶什麼杭州特產才值得呢,下面我就從自身經驗出發盡量想些特別、有價值不算爛大街的伴手禮介紹給大家吧
一.茶:桂花龍井、九曲紅梅
杭州最出名的莫過於龍井。
如果不大熟悉龍井,很容易買到不正經茶。記得……最好不要景區的路邊小店買龍井,尤其是有人拉你去買龍井什麼的,那些在店門口擺著炒鍋賣龍井的,大多有些水。
那麼去哪裡買呢?
我個人推薦你可以去一些正經茶館,相對還靠譜些,先嘗嘗再買。
而在龍井中,我覺得最具杭州特色的就是桂花龍井,那是把杭州市花融入杭州茶的傑作。
如果你在滿覺隴村,可以去看一家「對白茶舍」,可以喝茶,也可以買茶,他家賣的桂花龍井還比較正經。另外,還有一家「桂語山房」,他家將桂花和龍井做成的紅茶、九曲紅梅混合做的「桂花紅茶」也很棒。
另外,用龍井做的紅茶九曲紅梅也是很特別的紅茶,不如龍井貴,因為九曲紅梅的主要材料大多不是用西湖龍井保護區的龍井做的,但是也非常好喝。一般杭州市區茶葉店裡問問,基本都會有。滿覺隴有一家「滿隴桂語」餐廳,可以喝到,先嘗嘗。
二. 小吃:缸鴨狗、吳山烤禽、樓外樓、知味觀
缸鴨狗其實是一家知名寧波小吃店,在杭州龍翔里開了一家店,他家店裡有很多可以外帶的手工小吃:湯圓、桂花糖、粽子等等……食材都不錯,包裝尚可,如果不是遠途,帶著些江南小吃還不錯的.。我個人挺喜歡他家的榴槤湯圓。因為店就在市中心,所以帶起來也很方便。
吳山烤禽其實就是烤雞,門口常常排隊,深受杭州人喜歡,真的好吃,也不難帶。如果不是遠途旅行,帶回家應該還算新鮮。
樓外樓的店鋪在杭州也有很多,它家也有很多真空包裝的小食,可以帶。我個人喜歡它家的糖藕。
三.文創產品:天堂傘、絲巾
天堂傘是很好用的傘,我每把天堂傘都不是用壞的,而是丟了。
當然這個網上也能買,但是它們家有一種竹把的傘就非常有江南氣息。
絲巾也挺好的,推薦你去杭州絲綢城買絲巾,樣子豐富,記得砍價。10~20塊的絕對不是真絲。真絲是不會起靜電的。
四.老杭邦。
個人很喜歡他家的包裝,龍井酥、桂花高比較有本地特色的名字,味道也不錯,十月桂花飄香時滿隴桂雨那幾乎每家都有做。
;3、寧波有什麼特色小吃
寧波風味小吃種類繁多,分為點心、糕餅、菜餚三類。點心類有豬油湯團、蛋花圓子、酒釀圓子、白糖方糕、多肉小籠、八寶甜羹、鮮肉餛飩、蝦肉餛飩、雪菜大包、素包等上百個品種,並形成了以豬油湯團為首的包括龍鳳金團、豆沙八寶飯、豬油洋酥糖、鮮肉小籠包子、燒賣、水晶油包、鮮肉餛飩、三絲宴面、三沙圓子十大名點。糕餅類有寧式蛋糕、月餅、桃酥、酥餅、綠豆糕、白糖細糕、桂花軟糖、冰片糕、苔生片等。其中慈溪豆酥糖、溪口千層餅、三北藕絲糖、鎮海金橘餅已成了馳名中外的名牌。菜餚類有苔菜拖黃魚、網油包鵝肝、海瓜子、鹵汁田螺、樓茂記香乾、烤泥鰍、絲粉面結、牛肉粉絲、五香豆腐、三北鹽炒豆等。
寧波小吃無論是點心、糕餅還是菜餚都有獨特的風味。如寧式糕點已躋身全國糕點食品十二大派系之列,它具有選料嚴、加工精、造型巧、營養豐富等特點,並且形成以酥為主,軟脆分明、甜咸適宜、柔松多味的鮮明特色。寧波風味小吃,還特別注意選料。如豬油湯團,採用精白水磨糯米粉,內嵌上等豬油、白糖、黑芝麻等精製而成,其色如白玉,糯而不黏,油而不膩,柔軟潤滑,香氣撲鼻,堪稱華夏一絕。
如果說點心、糕餅類小吃以獨特風味讓人百吃不厭的話,那麼,菜餚類小吃更以色香味全讓人開胃。如有近百年歷史的寧波樓茂記香乾既有別於紹興五香豆腐乾,又有別於蘇州、無錫、常州一帶的香乾,雖其貌不揚,但風味獨特。樓茂記香乾取優質香乾,採用特殊的工藝烤制而成,色亮,香異,韌而不堅,柔中有松,咸中透鮮,鮮中帶甜,既是下酒、下飯的佳餚,又可作為零食。尤其在夏天,人們喜歡清淡之食,樓茂記香乾更是下酒、下飯之佳品。如今,在寧波城隍廟小吃城基本上都能吃到上述風味小吃。在雙休日或節假日,一家三口,或朋友聚會,叫幾盤海瓜子、拖黃魚,來兩碗牛肉粉絲,豬油湯團,再擺上幾籠鮮肉小籠,水晶油包,慢慢品嘗,不失是人生一大享受。·
寧波有不少特色小吃,其中奉化溪口的千層餅「天下第一餅」很有名氣。
溪口千層餅是奉化三大特產之一,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創始人王毛龍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製作至今。如今溪口街頭,千層餅店眾多,其中「王毛龍千層餅店」有王毛龍第四代傳人王令棋經營,質量上層,生意興隆。
「天下第一餅」本名「千層餅」,原是當地生產的一種小餅,主要原料有麵粉、芋頭粉、白糖、精鹽、植物油、芝麻仁、苔菜等。做法是先把芋頭粉和麵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來用炭火烘烤製成,入口鬆脆香甜。
說起這餅,不能不提富有創新精神的王毛龍。這個溪口農民很會動腦筋,他摸索著改進了餅的加工方法,用黃泥製成專用烤爐,還增加了甜咸好幾種味道,做出的千層餅口味獨特,後來成了溪口名特產。
而稱其為「天下第一餅」卻另有原因。奉化溪口是蔣介石先生的家鄉,蔣氏掌權後很想念家鄉特產,曾派人把王家後人叫到身邊,專門為他烤制家鄉小餅,還不斷地請人品嘗,這種小餅因而名氣日隆,最後竟被譽為「天下第一餅」。
這種餅製作時用油不多,尤其不用動物油,合乎現代人的營養觀念;餅做好之後不易壞,在常溫下可保質兩三個月;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地方風味產業的繁榮。於是,溪口的這種特色餅店越開越多了。現在,溪口除王毛龍老店外,還有王老頭千層餅店、蔣盛泰老店、陳氏店等,它們在溪口鎮武嶺路上一字排開,大大小小不下幾十家,各家都有專用烤爐,講究現烤現賣。蔣盛泰老店製作的千層餅選料精細,採用營養豐富的海水植物——苔菜,並改良傳統工藝,經十三道工序製成,餅內可達27層,曾獲地方風味製作大賽「最佳口味獎」。
4、本地人說說寧波都有哪些特色小吃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寧波特色小吃,如果有機會來寧波,一定要嘗試一下哦。這些美食寧波南塘老街上都有。
一,奉化千層餅
烘烤中的千層餅
掰開後的千層餅
千層餅是奉化溪口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清朝王毛龍從光緒四年(1878年)開始製作的,已有100多年歷史。雖然只有二厘米左右厚度,裡面卻有27層,一口下去,滿嘴掉渣,,唇齒留香。千層餅有二種口味,一種甜味,一種海苔味。海苔味尤具特色,烤熟後,金黃透綠,香酥鬆脆,甜中帶咸,咸里有鮮,令人百食不厭。
二,寧波油贊子
南糖油贊子
大清早開始有人排隊購買油贊子
油贊子,是寧波的傳統美食。老寧波油贊子源自清光緒年間,距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純手工製作。分為甜味和海苔味兩種口味,尤其是海苔味油贊子,甜咸相間,更是寧波一絕。與其他地方麻花看起來一樣,但味道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天津大麻花,裡面是硬實的,而寧波的油贊子,裡面空心,又酥又脆,鮮香味美。比較有名的比如南塘兩家油贊子店,鼓樓的王阿姨油贊子,天天顧客盈門,碰到節假日,前後門都排滿了長隊。
三,梅龍鎮大油包
梅龍鎮水晶油包
梅龍鎮水晶大油包位列寧波十大傳統名點之一,是婦孺皆知的點心。餡料是豬板油加熱後與白糖、紅綠絲揉在一起。蒸熟後晶瑩剔透,一口下去又香又熱的油餡直往外溢。小時候,鄉下每逢有誰家造新房,上樑時拋下來的必定有大油包,蒸熟後,撕一層皮,沾一點糖心,真是吃在嘴裡,甜在心裡。寧波人在喬遷、嫁喪嫁娶時一定不會缺席的就是水晶油包。
四,梁弄大糕
梁弄大糕
梁弄大糕, 是餘姚市梁弄鎮的傳統糕點、香甜軟糯、百吃不厭。
在梁弄,有一個婚嫁習俗與大糕緊密相連。每當端午時節,毛腳女婿就會挑上樑弄大糕上未來丈母娘家,多則上百箱,少則幾十箱。女方收到後就把大糕送給親戚朋友和鄰居品嘗,以此宣布名花有主。結婚後第一年端午,則反過來由女方挑到男方家。這個習俗至今延續!
五,慈城水磨年糕
苔條年糕
慈城年糕歷史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慈城本土著名民間文藝家、作家馮驥才說:「年糕是慈城飲食文化的歷史名牌,是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
慈城年糕潔白細膩,久煮不糊,爽滑Q彈。
六,寧波豬油湯團
缸鴨狗湯團
中國的湯圓起源於寧波,據考證始於宋元時期,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是寧波市傳統名點。用糯米粉做皮,豬板油、黑芝麻粉、白糖揉成餡,搓成小圓子包起來。燒熟後加入白糖,撒上桂花即成。
寧波豬油湯團口感細膩,皮薄柔滑,白如羊脂,油光發亮。口感:香、 甜、滑、糯。一口下去,油香四溢,甜而不膩:湯色清亮,輔以桂花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寧波湯團以缸鴨狗最為出名。很多外地遊客覺得這名字很怪,怎麼來的呢?
1931年由寧波人江定法在城隍廟設立湯團店。江定法小名叫江阿狗,由於他不識字,姓名中的「江」寧波話讀「缸」,就用缸代替,「阿」寧波話與「鴨」同音,所以店名就變成了現在的一隻缸,一隻狗,一隻鴨。
七,東錢湖下水麻糍
下水麻糍
寧波老話:「清明麻糍立夏團」,麻糍諧音「嘸事」,寓意平安無事。麻糍主要食材艾草和糯米。寧波麻糍以東錢湖下水最為有名,基本一年四季都在做,吃起來糯糯的,可以蒸熟吃,也可以用油煮成兩面微黃再食用。咬一口,絲絲清甜和著艾草的香氣在唇齒間來回飄盪。
八,三北豆酥糖
可以一層層掰著吃
豆酥糖
三北豆酥糖始創於清代,是寧波傳統地方名點之一:口感酥鬆,入口即化,滿嘴香甜,回味無窮,老少皆宜。深受人們喜愛。
每當年末,鄉下做年糕時,人們會買上一堆豆酥糖,包進剛剛加工好的年糕團里,一口咬下去,黃豆的香味在唇齒間發散,年糕團的軟糯,和著豆酥糖的酥脆和香甜,吃得心滿意足。
九,寧波灰汁團
未蒸熟的灰汁團
寧波著名鄉村美食。比乒乓球略小,茶色,凝膠一樣半透明,吃起來顫顫彈彈,清香中帶有些許鹼水味。原汁原味的灰汁團最好去農村吃,原因在稻草上,步行街上的灰汁團吃不到稻草特有的清香味,那是一種地道的鄉土情懷。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外婆用一根木棒順時針攪動土灶上的大鐵鍋,一邊往鍋里倒進過濾好的稻草灰沉澱下來的水,時而還放點紅糖,熬好搓成一個個小團子後,再蒸一小時左右,然後放涼就可以吃了。所以長大後的我,對灰汁團的全部印象就是攪動的木棒和泛著稻草清香的鹼水味棕色團子。但此後再也沒有吃到過這種味道。
十,寧波臭豆腐
臭豆腐
臭豆腐是寧波三臭之一,包括臭莧菜、臭冬瓜。後二樣是菜品,就掠過不談了。但凡寧波有步行街的地方,就必有賣臭豆腐的攤點,遠遠地聞到一股奇臭無比的味道,不用說肯定是在炸臭豆腐了。
油炸後的臭豆腐金黃透亮,外焦里嫩。沾上醬料,一口下去,滿嘴盈香。很多遊客都是捏著鼻子試吃,心滿意足離開。
5、《缸鴨狗》的由來
20世紀初,因為家境貧寒,年紀尚小的江定法就跟著大人出海做幫工了。為了好養活,父母給他取了個小名叫「阿狗」,於是船上的大人都「阿狗」「阿狗」地叫著,漸漸「江阿狗」這個名字反而比江定法更加響亮。
阿狗關了老屋的門,帶著之前攢下的一些銀兩,來到了寧波城隍廟擺起湯圓攤。開始只有湯圓,阿狗為人和善,客人要多加點白糖、桂花的,他一一照辦。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只賣湯圓是不行的,客人遲早會厭煩,於是又有了酒釀丸子、豆沙丸子,湯圓的各種餡料也是換著法子做,到他攤位吃甜點的客人絡繹不絕。
四年下來,江阿狗的湯圓攤在城隍廟小有名氣,他用攢下的辛苦錢在開明街的泰和橋邊租了間店面。有店就要招牌,連店名都沒一個,這該如何是好?沒讀過書的江阿狗犯了愁。
有不少熟客幫著出主意,但無非是一些尋常小吃店的名字,最後阿狗還是決定用自己的名字「江阿狗」,叫得響亮。他自己不會寫幾個字,就請來了當時寧波越劇團小有名氣的舞美王雲標先生,在招牌上畫了一隻缸,一隻麻鴨和一隻黃狗,中間嵌著「湯圓」兩個小字。
「缸鴨狗」這個招牌,說起來還是因為江阿狗好心,被一位客人的欠債抵來的。一天,有個老秀才在店裡吃了好幾碗湯圓,最後卻沒錢付賬,江阿狗也不計較。秀才說,看你這個店名是個畫,大家不好傳播,我給你寫個店名吧。兩人一商量,就用「缸鴨狗」作招牌,取「江阿狗」在寧波話里的諧音,「缸」同「江」,「鴨」同「阿」,通俗易懂,也和原來的畫都對應上了。
(5)罐鴨狗小吃擴展資料
缸鴨狗是寧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聞名。那裡的湯團顆顆飽滿,芝麻餡甜而不膩,入口爽滑,口感甚好。尤其是灑在面上的那層桂花,清香撲鼻,混合著糯米的香味,刺激著人的感官,絕對會令你胃口大開。
「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團『缸鴨狗』。一碗落肚勿肯走,兩碗三碗上癮頭。一摸銅鈿還勿夠,脫落布衫當押頭」。這段不少老寧波人耳熟能詳的俗語,說的就是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從城隍廟街口一家無名的露天小攤,一步一步發展到眾人爭相品嘗的老字型大小品牌。
6、缸鴨狗湯圓上海哪裡有賣 缸鴨狗湯圓在哪買超市有嗎
缸鴨狗湯圓是寧波的特產,很多小夥伴們想知道上海哪裡有賣的,其實,上海目前已經開了三家分店,大家不要傻傻的跑去杭州打卡吃美食哦,因為上海也有了。那麼,上海超市有賣的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缸鴨狗湯圓上海哪裡有賣 缸鴨狗(世紀匯店)人均:44元
地址:世紀大道1192號世紀匯廣場LG2層A45號
電話:13801754551
缸鴨狗(維店)
地址:七幸路1507號維景廣場地下1層B1-004商鋪
電話:021-33363298
營業時間:周一至周日10:00-21:30
缸鴨狗(外灘金融中心店)地址:楓涇路51號地下兩層N-B231a單元
缸鴨狗湯圓超市有嗎超市貌似沒有,這是一個小吃店,需要進店消費,缸鴨狗除了湯圓外,還有很多特色小吃哦!
缸鴨狗湯圓在哪買 大家可以到缸鴨狗旗艦店買湯圓呀,這個是官方認證的。
該旗艦店裡不僅有湯圓,還有包子、蘸料、年糕等,好吃健康且不貴,可以說性價比真的很高了。
不使用含有香精、人工色素、防腐劑、激素、轉基因成分的食材和可能不利健康的化學添加劑。在高質量與價格之間尋求平衡,使產品物有所值,創造更多顧客買得起的健康食品。
7、寧波的特色小吃,有沒有詳細的推薦呢
1.湯團
說到寧波美食,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早已名揚天下的寧波湯團了!寧波湯團,又叫湯圓,以寧波特有的水磨糯米製成皮,以細膩純凈的綿白糖、黑芝麻和生豬板油製成餡,湯清色白,渾圓有光澤,輕輕咬開皮子,「香甜鮮糯滑」五個字佔全了。
2.年糕
寧波年糕是寧波人家家常必備的食材,自從在《舌尖上的中國》出鏡後,更是家喻戶曉了!
▲年糕
寧波年糕選用了寧波特產的上白晚稻米,浸泡水磨後製成。晚稻質軟而滑但沒有脹性,用晚稻做的年糕,糕白如雪,久浸不壞,韌性十足;吃起來覺得軟滑可口,而且不黏牙齒,在口中越嚼越有味兒,米香四溢。
3.海鮮、河鮮
寧波靠海、城鎮內又多河川湖泊,所以吃海鮮、河鮮便成了寧波人家的家常便飯。黃魚、海瓜子、梭子蟹、東星斑、鯧魚、蟶子、蚶子、河蝦、黃泥螺等食材,都在寧波菜中佔有重要地位。
寧波人做海鮮講究「咸鮮合一」的烹煮宗旨,突出了海鮮別有獨特的鮮醇風味。冰糖甲魚、紅膏熗蟹、腐皮包黃魚、酒醉泥螺、生腌血蛤、皮皮蝦等等經典菜式數不勝數。
8、缸鴨狗名字由來是什麼?
缸鴨狗名字由來:
早在1926年,海曙人士江定法在寧波老城隍廟擺攤售賣湯圓,此人小名江阿狗。時來年余,生意紅火,坊間口口皆傳。順勢而擴大規模,入駐堂店,選址於寧波開明街。有店必要取名,何奈阿狗年少清貧,不得入私塾,故爾目不識丁,苦思不得其名。
後靈機一現,便以自己小名"江阿狗"之諧音"缸鴨狗"圖形繪於牌匾之上,至此,"一缸,一草鴨,一黃狗"的活字招牌油然而生,奇特新鮮的招牌,別出心裁的構思,饒有風趣的名號,通俗而易懂,老少婦孺識而便知,記憶銘心。一時間,"缸鴨狗"名聲鵲起,家喻戶曉,顧客盈門。這就是"缸鴨狗"名字的由來。
招牌:
缸鴨狗是寧波有名的百年老店,以小吃聞名。那裡的湯團顆顆飽滿,芝麻餡甜而不膩,入口爽滑,口感甚好。尤其是灑在面上的那層桂花,清香撲鼻,混合著糯米的香味,刺激著人的感官,絕對會令你胃口大開。
「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團『缸鴨狗』。一碗落肚勿肯走,兩碗三碗上癮頭。一摸銅鈿還勿夠,脫落布衫當押頭」。這段不少老寧波人耳熟能詳的俗語,說的就是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從城隍廟街口一家無名的露天小攤,一步一步發展到眾人爭相品嘗的老字型大小品牌。
9、缸鴨狗的歷史溯源
媽媽的味道
寧波的姆媽,幾乎沒有不會包湯圓的。江定法的母親應氏,就做得一手好點心,尤其湯圓。
20世紀初,因為家境貧寒,年紀尚小的江定法就跟著大人出海做幫工了。為了好養活,父母給他取了個小名叫「阿狗」,於是船上的大人都「阿狗」「阿狗」地叫著,漸漸「江阿狗」這個名字反而比江定法更加響亮。在海上的日子很難熬,又苦又餓,阿狗常常做一個美夢,姆媽在夢里喊他「阿狗,來吃湯圓了」。
江阿狗長到18歲,應氏打定主意不再讓兒子出海了,「做苦力不是辦法,沒有一門手藝以後怎麼生活?」江阿狗被母親送到三北的順和祥學做生意。順和祥是一家賣南貨的鋪子,當學徒的日子也沒比船上幫工好多少,寄人籬下,忍氣吞聲,對掌櫃畢恭畢敬,對顧客要笑臉相迎。但是江阿狗聰明勤快,眼頭活絡,三年的學徒生活讓他掌握了一門生意經:做生意要有誠信,吃得小虧,才能有大的進賬。掌櫃一心留他在鋪子里幫忙,但剛剛20歲出頭的江阿狗,已經打定主意回家照顧母親。
沒想到學徒歸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結婚。應氏信奉男人「先成家後立業」的說法,已經給阿狗說好了一門親事。從奉化來的何鳳秀,吃苦耐勞,善良可愛,結婚後幫著應氏把家事料理得妥妥當當。阿狗反而有些愧疚,私底下和媳婦兒閑聊,「我們家孤兒寡母的,也沒什麼家底,你為何願意嫁過來?」何鳳秀的回答出乎阿狗意料,「我吃過咱媽送來的湯圓,又大又甜,覺得到了你家也苦不了。」
媳婦這一說,倒是讓江阿狗茅塞頓開。街坊鄰里都稱贊母親的湯圓包得好,為何不擺個賣湯圓的攤子?寧波城裡南來北往的,只要是寧波人,都喜歡來一碗豬油芝麻湯圓。
阿狗和母親一說,應氏很是支持,於是一家三口關了老屋的門,帶著之前攢下的一些銀兩,來到了寧波城隍廟擺起湯圓攤。
開始只有湯圓,阿狗為人和善,客人要多加點白糖、桂花的,他一一照辦。不過很快他就意識到,只賣湯圓是不行的,客人遲早會厭煩,於是又有了酒釀丸子、豆沙丸子,湯圓的各種餡料也是換著法子做,到他攤位吃甜點的客人絡繹不絕。 半夜要吃「缸鴨狗」
四年下來,江阿狗的湯圓攤在城隍廟小有名氣,他用攢下的辛苦錢在開明街的泰和橋邊租了間店面。有店就要招牌,連店名都沒一個,這該如何是好?沒讀過書的江阿狗犯了愁。
有不少熟客幫著出主意,但無非是一些尋常小吃店的名字,最後阿狗還是決定用自己的名字「江阿狗」,叫得響亮。他自己不會寫幾個字,就請來了當時寧波越劇團小有名氣的舞美王雲標先生,在招牌上畫了一隻缸,一隻麻鴨和一隻黃狗,中間嵌著「湯圓」兩個小字。說來也巧,當年王雲標先生畫招牌的時候,周圍趴著一堆孩童圍觀,其中一個就是後來成為寧波著名書法家的曹厚德。這段往事在幾十年以後因為缸鴨狗的重新開張,品牌的新傳承人陳開河上門找曹厚德先生為缸鴨狗提寫「致良知」時被無意中提起,也算是一段特殊的緣分。
「缸鴨狗」這個招牌,說起來還是因為江阿狗好心,被一位客人的欠債抵來的。一天,有個老秀才在店裡吃了好幾碗湯圓,最後卻沒錢付賬,江阿狗也不計較。秀才說,看你這個店名是個畫,大家不好傳播,我給你寫個店名吧。兩人一商量,就用「缸鴨狗」作招牌,取「江阿狗」在寧波話里的諧音,「缸」同「江」,「鴨」同「阿」,通俗易懂,也和原來的畫都對應上了。
「三更四更半夜頭,要吃湯團『缸鴨狗』。一碗落肚勿肯走,兩碗三碗上癮頭。一摸銅鈿還勿夠,脫落布衫當押頭」。這段不少老寧波人耳熟能詳的俗語,說的就是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的歷史。從城隍廟街口一家無名的露天小攤,一步一步發展到眾人爭相品嘗的老字型大小品牌。 百年興衰風雨路
近百年風雨歲月,缸鴨狗經歷了從繁榮到淪陷,甚至一度面臨倒閉的危機。
1956年,缸鴨狗開明街店面擴建,營業面積達200平方米,全年除了供應點心外,還有豆漿、粢飯、餃子、生煎等,夏天供應各色冷飲,冬天供應寧波人喜歡的湯團米粉和豬油餡,生意紅火。
1993年,缸鴨狗被商務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企業。1997年12月,缸鴨狗湯圓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中華名小吃」。2012年被省文化廳授予「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盡管名聲在外,但缸鴨狗經營一度陷入困境。由於舊城改造,2007年5月,缸鴨狗告別了堅守10年的城隍廟美食街旺鋪,一夜之間經營面積從1300平方米縮減到100平方米,蝸居在開明街上一個極不起眼的店面里。
在眾多老寧波人為老字型大小的沒落唏噓感慨時,一些專業人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字型大小招牌的難以支撐,地址搬遷只是外因,餐飲選擇日益多元化,而老字型大小仍一成不變,這是導致缸鴨狗老店最終被市場淘汰的決定性因素。」擁有「中國烹飪大師」稱號的缸鴨狗品控研發經理林軍分析道。 速凍湯圓手工造
從小吃寧波湯圓長大的寧波人陳開河,不忍這塊金字招牌沾滿塵灰,決心將缸鴨狗重現當日輝煌。他親自出面,拿著缸鴨狗未來的發展方案,說服了幾十個和缸鴨狗一起成長的老伙計,轉手他們手中的股份。
2009年,浙江採得豐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從江定法的後人手裡,接過了這塊曾經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
同年12月,缸鴨狗新店在鄞州萬達廣場開張,這家在現代管理體制下的全新門店,有70多種傳統點心,除了寧波的傳統點心如豬油湯圓、龍鳳金團、水晶油包等,還增加了春卷、素燒鵝、八寶飯、牛肉麵等大眾美食。
「豬油湯圓」一直是缸鴨狗的鎮店之寶,至今都沒有變過。正是由於這塊金字招牌,品種繁多的外來速凍湯圓品牌紛紛出籠,搶灘寧波市場,以致形成寧波湯圓外地造的怪現象。為扭轉這一局面,昔日的「湯圓大王」缸鴨狗也決定在2014年內推出全新的速凍產品。「從工序上來說,做速凍湯圓其實很容易。但這三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求傳統和速度的平衡點。」林軍為缸鴨狗的速凍湯圓的口味做全程的把關。
當年的江定法,將母親的一套手藝爛熟於心,對原料的選擇極其考究,米粉都是用本地產的上等白糯米磨成的。湯圓餡用的是優質有厚度的肉豬板油,黑芝麻用上等精品,白糖也是最好的。那時候,熟客看江定法搓湯圓也是一種享受。有點像梅蘭芳先生蹺著蘭花指,越劇演員甩水袖,輕巧熟練。
陳開河堅持缸鴨狗的每一顆湯圓一定要手工來搓,一定要有手心的溫度,而不是完全由冰冷的機器替代,盡管這會增加巨大的人工成本負擔,還會拉長工時。
時代在變,口味也在變。「過去寧波人吃湯圓,喜歡甜膩,配方改良後,變得既健康又營養。一個20克的湯圓,5克餡料,15克皮,甜味拿捏得恰到好處。」林軍表示道。
以傳統水磨工藝製作的速凍湯團2014年6月起將進入三江、華潤等各大連鎖超市。同時,缸鴨狗也將在2014年走出寧波,在長三角地區開設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