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小吃街
1、廣元的飲食一條街在哪
雙羽鳳凰城、森林公園等都有不錯的美食。
利州區
特產:靈芝、紅栗、脆紅李、香菇、橄欖油,小吃:蒸涼面,民藝:白花石刻
朝天區
特產:甘藍、核桃、灰雞、黃茶,小吃:核桃餅,民藝:麻柳刺綉
昭化區
特產:茯苓、韭黃、蟲蠟、山桐子、黃牛肉、王家大米,小吃:芙蓉糕、油米糖、酸菜牛肉麵,民藝:射箭提陽戲
青川縣
特產:天麻、竹蓀、魔芋、黑木耳、羊肚菌、蜂蜜、銀魚、娃娃魚、七佛貢茶,民藝:薅草鑼鼓戲
劍閣縣
特產:劍門土雞、劍門豆腐、劍門火腿、梁山寺綠茶,小吃:火燒饃,民藝:手杖、根雕
旺蒼縣
特產:杜仲、碰柑、板栗、麻油、野豬肉、米倉山茶、龍鳳大米、川北王酒,小吃:臘三鮮、根面丸子,民藝:端公戲
蒼溪縣
特產:白及、川明參、雪梨、脆香柚、紅心獼猴桃、毛兔、酸菜、漓山大米,小吃:油芍、酸菜豆花稀飯,民藝:燈戲、永寧火龍、喚馬剪紙
拓展資料「廣元女兒節,婦女遊河灣」,這是一種民間文化活動,這是廣元女兒節的重彩濃墨來描繪的篇章。1988年首屆女兒節,女皇祀廟皇澤寺前的嘉陵江水域正是楊氏當年感龍孕而生武則天的"利州江潭"處。那屆女兒節在利州江潭上布滿了綵船,廣元女兒們身著節日的盛裝,她們在載歌載舞地歡慶自己的節日。就因這獨一無二的"遊河灣",使"廣元女兒節"在眾多的文化節日中脫穎而出而一炮走紅,並很快天下盡知。"遊河灣"是廣元特色,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一種文化現象。
2、廣元東壩一條街在哪
原市場街。
廣元東壩一條街是著名的夜市小吃一條街,具體地址是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廣元東壩街道原市場街。
東壩街道,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位於廣元市和利州區中部,廣元市城區東片區,東與雪峰街道、大石鎮接壤,南與龍潭鄉交界,西與南河街道、嘉陵街道毗鄰,北與工農鎮相鄰,中心位置地處東面積49.65平方千米。
3、四川廣元有什麼好吃的嗎
廣元十大美食
有句在廣元流行的段子很有意思:「如果你不吃香菜、不吃薑蔥蒜、不吃海椒、不吃劍門關豆腐、不吃蒸涼面、不吃火鍋、不吃麻辣燙、不要油碟、不沾干碟子、不在南河邊喝夜啤酒、不擺龍門陣、不登鳳凰山、不到皇澤寺、不逛溫商……那,大哥妹紙,我想問你,你來廣元爪子喃?」
廣元獨具特色的美食可是相當巴適,取材廣泛、味重香濃,又將神秘的古蜀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孕育其中,可謂風格獨具,尤以劍門豆腐最有特色,不僅是美食佳餚,而且是歷史的見證和文化大餐,還有特色小吃酸菜面、米涼面、核桃餅等,吃上一次,終身回味。
女皇蒸涼面:女皇蒸涼面又叫「夫妻米涼面」,這種蒸涼面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面,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兒、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廣元大街小巷有很多小店都在賣米涼面,各家的味道略有不同,你問我們誰家做的最好,我們會摳摳腦殼,說「好像都差不多樣」。
劍門豆腐宴:劍門關有優質的黃豆和獨特的水質,生產的豆腐別具特色,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上百種菜餚,著名的有菱角豆腐、懷胎豆腐、熊掌豆腐、菊花豆腐、麻辣豆腐等。劍門豆腐歷史悠久,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文化含量極高,據說其製作與發展和三國蜀漢密切相關,幾乎每道菜都有一個關於三國的傳奇故事。
河鮮:昭化古城位於三江匯合口,這里的河鮮頗有名氣,慕名而來的食客絡繹不絕。較為流行的吃法是嘉陵江河鮮湯鍋。
酸菜面魚兒:以酸菜做臊子和鮮面做成的,因其在沸水中上下翻騰狀如魚兒一樣而得名。酸菜面魚兒的特點是開胃醒酒,面魚兒吃起來柔滑筋道,酸菜湯喝起來鮮香爽口。
核桃脆薄餅:廣元核桃因個大皮薄,籽粒飽滿,色澤深淺適度,香味濃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出名,核桃餅選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適量的芝麻磨成漿狀,在發酵面上塗上辣椒、食鹽做成圓餅,放入爐中烤熟即成。若擀成薄片烘烤,稱為「薄脆」。廣元核桃餅鬆脆酥香、色澤金黃、十分可口。
肉蛤蟆:聽這名字就有點獨特,這也是旺蒼縣的一道特色菜。用臘肉去皮切成薄片小塊,裹上麵糊,再放入鍋中用小火炕,炕得金黃燦燦的,味道香脆可口。天熱的時候與酸菜豆花稀飯一起吃,那感覺才叫一絕。
曾家十大碗:十大碗是曾家民間紅白喜事的酒席,因其有十碗主菜而得名。它始於清代,一般多用豬、雞、鴨、魚和自產的蔬菜瓜果為原料,烹製成豐盛而樸素實惠的菜餚。上席的菜餚以蒸扣為主,習慣稱為「三蒸九扣」或「十大碗」。後來其中的許多菜被一些城市餐館吸收消化成為大眾川菜,如:清蒸雜燴、攢絲雜燴、扣肉、扣雞、甜燒白、咸燒白、夾沙肉、酥肉、清蒸肘子等。
酸菜豆腐:這是川北地區農村家家都做,人人愛吃的一種豆腐。做法很簡單,就是在用傳統的做豆腐方法時,用當地人特有的酸菜和酸水來點制豆腐。壓製成形後白嫩的豆腐裡面夾著酸菜葉,聞起來有點酸,可吃起來味道很不錯。在旺蒼大大小小的餐館、小吃店幾乎都有酸菜豆腐賣。當地人們說經常吃酸菜豆腐還可以抗癌。
火燒饃饃:將玉米粉用熱水揉搓成團擀餅,然後將豆豉或加油鹽的豆腐或酸菜包在中間擀成圓餅,在鍋中將餅兩面及邊緣烘乾,放入火爐中燒熟,吃起來酥脆甘香,風味獨特,當地老百姓就喜歡這個味道。
老臘肉:豬肉是自養自食,宰殺豬後把豬油捲成枕頭狀用繩纏緊,豬肉砍成大塊鹽腌,都掛在火塘屋或灶屋裡。鹹肉熏成臘黃色,存放2-3年仍然色香味美。吃時將臘肉煮熟,切成5-8毫米厚巴掌大的片,用豆豉炒後金黃透亮,口感香而不膩、香味濃郁。
4、廣元最好吃的小吃是什麼?
雜個那麼笨哦?這個問題你應該問我這個在廣元長了20多年的。
最好吃的涼面在南河管委會消防隊那和嘉陵一中正門口對面的一家馬家黑涼面。
最好吃的面在勞動大廈旁邊的口蘑面和廣中旁邊一家刀削麵(雜醬最好吃)
最好吃的大火鍋是漁民魚和上河街的老漁翁,特別推薦那的泡菜,付錢的,超好吃。
最好吃的小火鍋在北街小學對面的富康花園里有一家宋氏熱盆景,口味溫和,不幹不燥。
最好吃的餃子抄手暫時沒找到,因為我家是北方人,相對之下口蘑面裡面的餃子抄手將吃。
最好吃的小籠包子在新華街的陳涼粉,最好吃的蒸餃在陳涼粉對面的花色餃子,那裡還有很多其他小吃最好吃的米粉在小西街,何記很出名。
最好吃的鹵菜在小西街,趙鹵肉,東壩也有幾家分店。
最好吃的燒烤在東壩派出所門口,有兩家都不錯,特別推薦那的考脆骨。
最好吃的餅子在東壩嘉陵市場對面,旁邊那家面館也不錯
最好吃的烤翅烤腿在DICOS,呵呵,在老城政府街
最好吃的燒白蒸菜在小西街的陳燒白,一家小飯館可以屹立10餘年很了不起
最好吃的火鍋自助餐在東壩辦事處的金龍火鍋,這也是迄今為止我知道的廣元僅存一家自助,以前我們去的時候還是12,現在不知道是多少了。
哈,艷姐,我曉得的都告訴你了,還想知道啥直接Q 我
5、廣元中核職業技術學院附近有什麼好玩的?
學校附近必去的就是小吃街一類的,還有就是風景名勝一類的,其次就是什麼公園游樂園,廣元有著名的劍門關,天台山一類的。
6、廣元附近哪裡好玩呢
廣元城裡:濕地公園(強烈推薦:一定要爬南山)、皇澤寺、千佛崖、龍潭農家樂(建議夏天去)、森林公園(有個德陽的啞巴兔)、東山公園、紅星公園(可以觀看碧桂園)、平樂寺、桃花村、廣元奧體、廣元沿河邊散步真心不錯哦,還可以健身——看電影可以在利州廣場對面那個還是不錯哦,吃東西在挨著利州廣場的東城實驗小學附近的小吃一條街。廣元城外的 就是劍門關、翠雲廊、明月峽、唐家河等
7、廣元有沒有小吃街
到廣元城去
【名稱】
女皇蒸涼面
【別稱】
夫妻米涼面
【來源傳說】
相傳,唐朝高宗時,工部尚書武士之女武媚娘(武則天原名),14歲時,就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當時因君命難違,她不得不離開她自小青梅竹馬的情郎哥常劍峰。武媚娘在幼時讀書之餘,常和劍峰一起遊河灣,而河灣渡口有一家削麵店,他們每次遊河過灣,總要到削麵店吃上一碗。因此與店老闆混得熟了,經常邊吃邊淡論面的製作,一段時間後也對此有了較深的了解。後來,他們想夏天要是吃一種涼面該多好。於是便和麵店師傅一起試驗,終於用米漿研製成了一種柔軟可口、綿韌不粘的米涼面。媚娘和劍峰高興得抱成了一團,削麵店師傅見此情景,便打趣這一對小情人: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涼面吧」恰巧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涼面就這樣誕生了。由此傳開,成為當地人人愛吃的地方名食。後來,媚娘去了京都長安。雖然她與常劍峰終未成夫妻,但夫妻米涼面卻被流傳下來。
後來,武媚娘當了女皇帝,還念念不忘「夫妻米涼面」,每逢生日,必命御廚給她烹制一碗食用,這樣一直到她的天年。
現在,女皇蒸涼面仍然在武則天的故鄉——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面。
【原料】
上等大米、香油、醬油、香醋、辣椒、辣油、白糖、花椒面、蒜泥、水等
【工藝】
蒸涼面選用上等大米為原料。大米淘洗干凈後,用清水浸泡一天,再加1/10的大米飯,然後磨成適度稀漿,放入有炒布的蒸籠蒸熟。蒸熟後倒在抹有香油或菜油的案桌上。晾冷後切成細絲即成。
這種涼面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內放涼面,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蒜水(蒜泥+水)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5味。川味十足,是當地人非常喜愛的早餐。
【特點】
酸、甜、麻、辣、香兼具,開胃,爽口,味道濃久
劍門豆腐
「劍門豆腐」,指的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
俗話說: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劍門豆腐是「劍門天下險」之所在地——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鎮一絕。
劍門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點出的豆腐不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來上口。在劍門關鎮古樸的小街上吃飯,隨便走進一家,菜單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個菜名看得人眼花繚亂,沒飽口福先飽眼福 。
豆腐是傳統的大眾食品,營養豐富,能強身鍵體,療疾美容,延年益壽,古代稱為「龍腦」。 「劍門豆腐」,指的是四川劍閣縣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
椐史料記載,它源於西漢,先在安徽,湖北一些州郡的豪門貴族,達官顯貴府第中製作享用,後流傳到漢水,淮河一帶。劍門關鎮的豆腐製作技術起源於三國時期,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相傳三國時期,蜀漢大將軍姜維在漢中被魏將鍾會,鄧艾打敗後,退到險隘劍門關。當時姜維營中兵疲不能戰,馬乏不能騎,眼看蜀北屏障劍門危在旦夕。劍門一地方官忙向姜維獻計:閉關三日不戰,號今百姓家家磨豆漿,以豆腐犒賞士兵,以豆渣喂戰馬,待兵馬體力恢復再戰。此計確實很靈。使士兵和戰馬體力迅速得到恢復。三日之後,姜維僅引五千兵將殺下關去,大敗鍾會,使魏兵倒退數十里下寨,解了劍門危急。
又傳當年唐玄宗入蜀途經劍門,因身體疲勞,又思貴妃,寢不安,食無味,人們給他端來一碗劍門豆腐,他頓時胃口大開,一時高興,便將這兒的特產黃豆封為「皇豆」。
劍門關鎮的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沙石土出產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製成。劍門豆腐顏色雪白,細嫩鮮美,口感不澀,且有淡淡清香,並韌性極強。採用炒、炸、熘、燒、燉、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製作出200多個品種的菜餚
現在到劍門關吃豆腐,還能吃到它的創新菜哩!所謂創新豆腐,分為創形和創味兩種。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盤中間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飄著一朵蘿卜雕成的小荷花。店家端上桌後囑咐:杯子是看的,不要碰。杯子周圍的什錦豆腐才是吃的。食客們便一邊吃、一邊看、一邊猜這道菜是怎麼弄出來的,一頓飯平白增添了許多熱鬧。而創味菜的典型是懷胎豆腐。這是一道象形菜,盤中有十幾個金黃色橢圓形的豆腐球。整盤懷胎豆腐像懷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雞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餡,層次分明,各層味道迥異。
千百年來,劍門人民創造了很多製作、烹調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顯著的地方名產。與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顏色雪白;二是質地細嫩;三是韌性極強,無論切塊、拉條、開片、切絲都得心應手,隨意成形,不碎不爛;四是味道鮮美,就是距劍門30公里的劍閣縣城裡做的豆腐也比不上。據悉,縣城和其它地方將到門製作、烹調豆腐的好手請去,但做出來的豆腐無論顏色和味道都相差很大。致其原因有三:一是劍門的大豆種在劍門山區的石沙地里,土質乾燥,透風良好,產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二是製作劍門豆腐的水,是來自劍門七十二峰的泉水,有豐富的礦泉質成份,所以豆腐特別好吃;三是製作方法精細考究,技藝獨特。
劍門豆腐很講究烹調方法,有炒、炸、焰、燒、蒸、煎、燉和涼拌等80多個品種,近年來隨著劍門三國文化的開發,又製作了燈籠豆腐、懷胎豆腐、草船偷箭、水淹七軍、八陣圖等十多個新品種。劍門場僅千餘人口,但經營豆腐的店家就有130多個。人們一進入這個古老的場鎮,就彷彿到了「豆腐之鄉,只見店內桌上擺著豆腐,鍋里烹著豆腐,籠里蒸著豆腐,旅遊劍門的中外遊客和川陝公路上來往的行人進餐也無不在吃著豆腐。
劍門豆腐不僅質優味鮮,而且物美價廉,豆腐店經常承包豆腐席,每桌三、四十元不等,按質論價。一、二人進餐時,隨點一兩份,只需幾元錢就可飽食一頓。總之,當你游覽劍門雄關之後,再細細品嘗一下劍門豆腐,真是難得的享受。
劍門豆腐宴:目前劍門豆腐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總共有一百多道菜品。
豆腐王:近日,位於英國倫敦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總部宣布,2003年9月28日製作的劍門關「豆腐王」獲准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世界公認的最大最重品嘗人數最多的豆腐。「豆腐王」長2.2米,寬1.2米,高0.9米,重量為3300公斤。
劍門豆腐乾:是指用劍門豆腐為原料,經過壓榨,鹵制而成的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採用真空包裝的綠色休閑食品,有多種風味。
劍門豆腐影響:四川北部的劍門關,是秦川咽喉要道,群峰如劍,峻嶺橫空,李白驚呼「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秦漢以來,這里發生無數次激烈戰斗,劍門關堅如磐石,從正面攻破劍門關者竟無一次。然而,與堅不可摧的劍門關齊名的卻是它的豆腐。1000多人口的古鎮,竟有近百家豆腐店。店面擺著的,籠里蒸著的,鍋里煮著的,全都是豆腐。隨便在一家酒樓吃飯,都能點上了全是各式各樣的豆腐菜。據說,劍門人可用豆腐做成100多種豆腐菜式,還上了《中國文化小百科全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劉安路過劍門,看見劍門人愛喝豆漿、愛吃酸菜,就叫他們在豆漿中加點酸菜汁,於是成了豆花和豆腐。三國時,蜀將姜維兵敗牛頭山,退守劍門關。劍門地方官向姜維建議:閉關三日不戰,令百姓家家磨豆漿,以豆腐犒勞士兵,以豆渣喂戰馬。三軍體力迅速恢復,三日後姜維領兵殺下關去,大敗魏軍,解了蜀國之危。唐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出走四川,因為在馬嵬坡死了楊貴妃,他一路茶飯不思。途經劍門,鄉民用豆腐宴接駕。玄宗胃口大開,乃問:「此乃何物做成?」答曰:「金豆豆。」玄宗便賜名為「皇豆」。後來,老百姓怕犯禁忌,就改稱「黃豆」。劍門豆腐它顏色雪白、質地細嫩、韌性較強、味道鮮美,據說,劍門山區的土為爍岩油沙石土,土質乾燥,透風性好,產出的大豆蛋白、脂肪含量高;製作豆腐用的是山上含有豐富礦物質的礦泉水;當地磨豆腐大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點出的豆腐多,鮮嫩柔滑,口感好。鄧小平、郭沫若等名人嘗過劍門豆腐後,都贊不絕口,故有「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劍門關」之說。劍門鎮有個人叫董凱,經多年研究,發明了「即食保鮮豆腐」,保質期達8-10個月,可製成各種風味的袋裝、罐裝豆腐,已獲國家發明專利走向世界各地了。關於劍門豆腐的兩條語錄,一條是偉人毛澤東的話:「中國豆腐是有特殊性的,別國比不上,可以國際化。」另一條是美國《經濟雜志》的話:「未來十年,最成功而最有市場潛力的並非汽車、電視機和電子產品,而是中國的豆腐。」
另外,廣元米豆腐和酸菜也別具一格。
8、廣元有什麼好吃的
廣元的好吃的:
女皇蒸涼面是四川的漢族特色小吃,有酸、甜、麻、辣、香5味。川味十足。涼面辣得人臉紅嘴發麻,但吃得有滋有味。現在,女皇蒸涼面仍然在武則天的故鄉——四川廣元被廣泛食用,但在外地,幾乎很難吃到正宗的女皇蒸涼面。
劍門豆花稀飯,豆花稀飯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此文由好玩幫首發,人人喜吃。但是製作工序繁多,平時也少做,有客或過年才做一次。製作工序是:將黃豆泡漲(一般要8小時)後,用石磨磨漿置鍋內煮沸過濾,用酸菜水點清使豆漿分解成乳狀塊,舀出水,把豆腐輕壓成塊,用力劃成方塊,摻水下米和豆子等煮半熟後再放入掛面頭殼。飯熟時,干稀分明。至今農家仍然以此飯為待客美食。
廣元蒸涼面是四川廣元地區漢族傳統小吃之一,吃起來酸、甜、麻、辣、香兼具,開胃,爽口,味道濃久。超出廣元市再無產地。其外型外型和陝西涼皮近似,但其原材料為大米而不是麵粉。廣元涼面口感滑膩爽口,清涼宜人。
麻婆豆腐又稱陳麻婆豆腐,是四川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之一,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型大小」老牌名店。
椒鹽酥鍋魁,麵食,特點:色澤金黃,皮香酥脆,味美可口。烹製程序:烙、烤。同一方法,去鹽和花椒不用,另用紅糖制餡,則成另一種風味的「酥糖鍋魁」。
廣元核桃酥餅,又稱核桃餅,麵食,特點:色淡黃,松軟香甜,餅圓形佳。烹製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廣元市的傳統小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