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可以帶走的特產
1、崑山周庄特產什麼?
蘇州周庄特產崑山市周庄酒廠出品的百年周庄特產--棗酒八年陳(營養黃酒、不含焦糖色)屬於清爽健康型純釀造黃酒,采鑒百年周庄白峴湖天然無污染水源,配以精白糯米、大米、小麥、黑棗、枸杞、八年陳黃酒為主要原料,經古法新技精釀而成,該酒度低,酒香濃郁,醇和、口感極好、全部純糧食釀制、酒精度≥10±1%VOL,QS320515040043。酒體富含有21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成份。飲用後不上頭,清爽健康,提高免疫功能,堪稱黃酒中之上品。 水鄉周庄,珍饈水產四時不絕,其中最有名的是「蜆江三珍」:鱸魚、白蜆子、銀魚。周庄還出產鰻鱺,「稻熟鰻鱺賽人參」,這句鄉諺盡人皆知。此外還有甲魚、河蝦等。周庄美味不止於此,江南特產的腌菜莧、青團等也深受遊人喜愛。 蘇州周庄特產 萬三蹄,據傳是江南巨富沈萬三招待貴賓的必備菜餚。「家有宴席,必有酥蹄」,經過幾百年的演變,作為富裕和吉慶的象徵,萬三蹄已成為周庄逢年過節、喜慶婚嫁的主菜,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 「萬三蹄」的用料十分講究,以肥瘦適中的豬後腿為原料,加入調制的配料,入砂鍋經一天一夜煨燜而成。製成的萬三蹄皮色醬紅、香氣四溢,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皮肥肉鮮,甜咸相宜,滋味無窮。 萬三蹄的吃法也是別具一格,上桌的蹄膀有兩根貫穿整隻豬蹄的長骨,吃時取其一細骨,蹄形紋絲不動;以骨為刀,輕輕劃過處,蹄膀便一分為二。據傳,這是當年明朝朱元璋皇帝難為沈萬三,令其不用刀而分蹄,沈萬三靈機一動,抽出其中一根骨頭當刀解了題,躲過一劫。朱元璋稱此骨為「骨刀」。此食法便成了周庄人傳統吃法。 如今「萬三蹄」成了周庄人的看家菜,甚至有專為食「萬三蹄」而來者。「萬三蹄」榮獲各種殊榮無數,成為享譽中外的中華美食。 不過.提醒一下,如果去的話,當地賣按大小分等級價格,20,25,30..元,可以討價還價 蘇州周庄特產 熏青豆,三白酒、姑嫂餅 周庄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清代在鎮北形成「篾竹埭」,生產筐、箕、籮、匾、榻、桶、席、籃等生產和生活用具。周庄竹編細密、堅實耐用,聞名四鄉八鄰。為配合旅遊業的發展,小巧玲瓏又實用的竹編工藝品深受遊客青睞。 蘇州周庄特產庄爐 周庄生產的銅爐,以做工精巧,花色品種繁多為人們所稱道,曾在南洋勸業會上獲獎,並享有「庄爐」的美稱。其形狀有圓鼓型、方型、六角型、八角型等。蓋上和爐身上部刻有雲紋、花卉、蟲鳥圖案,名為用器,實為精美工藝品。 周庄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清代在鎮北形成「篾竹埭」,生產筐、箕、籮、匾、榻、桶、席、籃等生產和生活用具。周庄竹編細密、堅實耐用,聞名四鄉八鄰。為配合旅遊業的發展,小巧玲瓏又實用的竹編工藝品深受遊客青睞。 水鄉周庄,巨浸環之,水陸豐饒,珍饈水產四時不絕,其中最有名的是蜆江三珍:鱸魚、白蜆子、銀魚。 鱸魚:有四腮、兩腮之別。周庄鱸魚為兩腮,體型略長,有鱖魚似的花斑,但背上沒有刺戟,肉質自嫩鮮美,無芒刺,歷來為人稱道。鱸魚吃法很多,可紅燒,可煮羹,煮羹時,配上蒓菜,為菜餚之上品——蒓菜鱸魚羹,曾被譽為江南三大名菜。也有人認為,鱸魚有很多種,蜆江中野生的塘鱧魚t也可稱為鱸魚,三四月間,菜花盛開,其魚最肥,故又叫菜花魚,據清《周庄鎮志》載:「菜花魚亦名土附,那張翰所思的鱸魚。較之松江鱸魚僅少兩腮耳。佐以新筍煮湯,食之味最鮮。」 蘇州周庄特產白蜆:南風吹時,白蜆最肥,蜆江上布滿了撈蜆的漁船。漁家姑娘拎了滿籃白蜆,沿街叫賣。市民將買回家的蜆子洗凈煮沸。放進調料,乳白色的蜆子湯鮮美可口,營養豐富。也有漁民將蜆子放進大號鐵鑊中煮沸,待蜆子張嘴後,挑出蜆肉,出售給市民。蜆肉炒菜,成為小鎮居民價廉物美的菜餚。俗話說:稻熟螺螄麥熟蜆。每年農歷四月,是白蜆上市的季節。由於這種貝類水鮮含有豐富的高蛋白,深受國外客商歡迎,蜆江白蜆已批量出口。一位日本朋友說,在日本主要的吃法是喝蜆子湯,往往加牛奶一起喝,也有的將蜆肉剔出,蘸了糖、醋等調料食用,味道十分鮮美。 銀魚:古稱「膾殘魚」,屬太湖短吻淡水魚,清明節前後上市最多。銀魚身體細長,一般在7厘米左右,銀白透明。頭平扁,兩頜和口蓋有銳牙,無骨。肉質細結鮮美,可炒燉,可做成魚圓煮湯。「銀魚炒蛋」是周庄一帶有名的家常菜。銀魚曬干後可久藏,或遠銷國外。
2、周庄古鎮必買特產
周庄古鎮必買特產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周庄古鎮必買特產,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萬三系列
1.萬三酒
周庄釀酒業發達,尤以白酒為佳。相傳沈萬三家在農歷十月釀制的酒最珍貴,故稱“萬三酒”。
2.蜆江三珍
周庄水產以蜆江三珍最為出名,這三珍是:鱸魚、白蜆子、銀魚。
3.萬三蹄
周庄首選名菜。以精選豬後腿為原料,煨煮或蒸燜而成。肉質酥爛脫骨,湯色醬紅,肥而不膩,咸甜相宜,是沈萬三家中待客必備的菜餚。
糕點系列
木錘酥:一錘一錘砸在揉了芝麻、核桃、花生和麥芽糖的麵筋上,很費勁的,不過味道也夠勁道。
龍須酥:因外觀糖絲細如龍須而得名。最初都是乳白色,現在則因加入了粉絲或綠豆等,而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淡黃、淡綠、粉紅色。那神奇的細絲萬縷、酥軟卻又鬆脆的'口感,吃起來很有趣,一不留神也給自己嘴上掛上一小撮龍須哦!
牛皮糖:糖色澤半透明,外層被白芝麻包裹著,切面處泛著油潤的棕亮,咬一口彈性十足,奇香無比,卻一點不粘牙。
三味湯圓:用水麵筋作皮,雞脯肉、鮮蝦仁、豬腿肉為餡心,在雞湯內煮熟。皮薄餡嫩,鮮美至極,是一道集點心、菜餚、鮮湯於一盆的名菜。
青團:青團是典型的江南食物,一種甜而不膩的糕點,深受大眾喜愛。
水果糕:屬於南市街一家帥哥的獨創,麵粉與水果泥的精心調配,做出各種造型,放在蒸鍋上蒸透,很奇特的口感,嘗個鮮也是值得滴。梅花糕:典型的蘇南小吃。這種梅花糕不僅外形如梅花那樣好看,吃到嘴裡也是層次豐富,香甜莫名,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御賜“一品梅花糕”。
;3、周庄有什麼特產和紀念品?
古鎮周庄呢,最出名的就是沈萬三了,整個周庄都在賣一個以沈萬三命名的食品,叫做萬三蹄。這個屬於古鎮周庄最有特色的食品了,可以買一個嘗嘗,味道還是不錯的,推薦買真空包裝的,不要買新鮮的,因為新鮮的不一定新鮮,而且跟真空包裝的是一個廠出來的。
其次呢就是周庄特色的文創產品了。全國的古鎮所賣的紀念品都是大同小異的,什麼拍個照啊刻個字啊,走到哪都差不多。但是周庄有周庄特色的文創紀念品,值得推薦。買文創產品呢也要看好品牌,給周庄定製文創產品的品牌有幾個比較出名的,像吞象文創啊、三有文化啊等等。
為什麼推薦買品牌的呢,因為:
第一:有特色,品牌的文創產品都不是批量產的旅遊紀念品,旅遊紀念品全國各地都能買到,但是周庄品牌的文創產品都是專門給周庄定製的,什麼松茂堂時尚單肩包啊、周庄八景書簽啊等等,都是圍繞著周庄的歷史與文化開展的文創產品。
第二:有傳承,品牌的周庄文創產品都是嚴格圍繞周庄的歷史典故人物文化開展的,買回去的不僅僅是一個紀念品,買回去的更是周庄的歷史與文化。
第三:有保障,像吞象文創等文創品牌的文創產品,都是有售前售後保障的,你買回去萬一有問題,就可以聯系品牌的生產商進行質量維護。
第四:有質量,品牌的文創產品在配送到周庄的時候,都是嚴格經過質量檢驗的,在質量上與沒有品牌的普通紀念品是有很大區別的。
所以,去周庄旅遊的話,要買特產就買萬三蹄,要買紀念品,就選一些周庄特色的文創產品。
4、周庄古鎮美食有哪些?景區內哪些東西值得吃?
周庄美食
來到周庄,這里的小吃不能不品味一下,在貞豐街附近和沈廳周圍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店鋪,周庄的小吃非常豐富,萬三蹄、阿婆菜、白絲魚、三味圓等,江南特色的青團、襪底酥、撐腰糕等各類糕點也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可以一邊逛街一邊尋覓品嘗。
美味的萬三蹄:龍鳳酒樓,萬三食府
阿婆菜:沈廳酒家,周庄花間堂桔梗餐廳
三味圓:萬三食府,沈廳酒家
周庄是江南聞名於世的水鄉古鎮,鎮上水路縱橫,明清老建築依河而建,畫家陳逸飛筆下的雙橋刻畫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溫柔,古鎮南邊的南湖開闊美麗。夜晚周庄亮了燈,又別有一番意境。
遊玩亮點
江南煙雨中,磚雕門樓里的古宅院
周庄建築主以江南民居為主,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多為明清明期的建築。古鎮的四面環水,使得古鎮因河而成,各路水道形成了「井」字形嵌入古鎮中,讓周庄形成了依水成街、以街為市的特色格局。在周庄的水巷之上,完好保存著1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古橋、水巷、古宅,是真實意義上的「小橋流水人家」。
5、周庄的小吃有哪些讓你流連忘返?
周庄的小吃有以下讓我流連忘返:
1.貞豐酥(襪底酥)
周庄的貞豐酥,形如襪底,玲瓏小巧。 金黃酥脆的外皮,佐以棗泥、豬油、白糖的餡心。鬆脆勻厚密,齒頰留香甜。
2.青團子青團子是糯米粉摻入艾草汁揉成的,白糖豆沙豬油餡,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糯篤篤的吳儂軟語,化出了香甜軟糯的糕團。
3.豆腐乾周庄的豆腐乾,金黃薄脆、鹵汁香鮮。聞起來的咸香味更是讓人食指大動。走在巷子里,時不時就能看到遊客手中拿著幾串慢慢品嘗。由此可見,它的魅力。
4.周庄米酒周庄的黃酒和米酒聞名已久。米酒釀造一共要經過七道傳統工序,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才能釀好。開壇而飲,只覺得芬芳馥郁、酸甜適口。都說喝酒傷胃,米酒卻是養胃滋補的聖品。周庄的米酒不僅增進食慾,更能美容養顏。
5.萬三黃酒周庄的黃酒釀造歷史,可是追述至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距今已有二百年歷史,當時最大得酒作坊「源豐順」至今仍在周庄保存完好。由於釀造出來的黃酒品質優良,甚至曾獲得過巴拿馬國際金獎。周庄的黃酒具有良好保健滋補功效,適量常飲可以增進食慾,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是饋贈親友、自飲小酌的無上佳品。
6.富安燒餅周庄的富安燒餅聞名已久。聞起來香甜,吃起來薄脆。而富安燒餅之所以有名,還跟江南巨富沈萬三有關。
6、江蘇周庄有什麼特產?
末明初沈萬三成為江南首富,特聘名廚烹調各式佳餚,冠以「萬三家宴」。其宴講究時鮮,選料精緻,色、香、味、形俱佳。特色菜有:萬三蹄、三味湯圓、清蒸鱖魚、蒸燜鱔筒、蒓菜鱸魚羹、薑汁田螺、塞肉油包、百葉包肉、燉豆腐乾、焐熟荷藕等。品嘗「萬三家宴」可以去沈廳酒家。它位於富安橋,沈廳邊上,至今保留著明清風貌,典雅別致,臨河傍水,是極具地方風格的菜館。
水鄉周庄,珍饈水產四時不絕,其中最有名的是「蜆江三珍」:鱸魚、白蜆子、銀魚。周庄還出產鰻鱺,「稻熟鰻鱺賽人參」,這句鄉諺盡人皆知。此外還有甲魚、河蝦等。
周庄美味不止於此,江南特產的腌菜莧、青團等也深受遊人喜愛。
數不盡的糕點熟食,猶如四季不敗的花市: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鹽糕、青糕等。
腌菜尖:一道酸溜溜、鮮滋滋誘人垂涎的茶菜。
7、周庄有什麼特色小吃啊?
1、 萬三蹄
萬三蹄,俗稱蹄髈。這個號稱「周庄一絕」,最初起源於江南首富沈萬三的家宴美食,如今儼然成了周庄旅遊最得味的名菜特產,無論是飯店還是私家小廚,抑或街頭熟食鋪,幾乎家家有賣,戶戶會做。
2、 阿婆菜
阿婆菜,也叫腌菜莧。油菜抽苔了,取下孕花的嫩苔,先以清水洗凈,陽光下晾曬成半干,裝入一種宜興產的深型砂罐(周庄稱之為叫小甏beng)里,再拿箬葉和黃泥密封住甏口,並倒置過來以防漏氣。過段時間,除去箬葉和黃泥,打開甏口,撲鼻而來的是一股沁涼,清香,嘗一嘗,顯然要比雪裡蕻得味,也比梅乾菜多些鮮嫩。可生食,佐茶,亦可炒菜、做湯,還有一種吃法就是加糖,澆上麻油拌食,口感極為爽利。現在,很多人家以小口瓶容器代替傳統的小甏來腌菜莧,不僅味道不改其鮮美,攜帶也較方便許多,小菜亦是茶點。
3 、水晶蝦
夏秋時節,周庄的水晶蝦上市了。蝦皮薄薄的,蝦肉卻飽滿而有韌性。因在小飯店吃過,知其味道極鮮。蝦糟:漂洗干凈後以碗盛著,少許糯米煮熟後趁熱拌入蝦碗,再鹽、黃酒、花椒、薑末等等,擱上一周左右,蝦糟大功告成。
4 、蜆江三珍
周庄為著名的江南水鄉,四周全被湖泊河道所包圍。由於水質清澄,故盛產各種水鮮,其中最為著名的即是「蜆江三珍」:白蜆、銀魚、鱸魚。那白蜆豐腴肥美,水煮後加以作料蘸著吃,清淡爽口;或是拿開水一焯,挑出來的蜆肉炒韭菜,又是一道典型的周庄美食。銀魚通體雪白,小精靈一樣極受吃客們的歡迎,什麼銀魚炒蛋,蒸蛋,香酥,氽湯,做羹,道道都是美味。至於鱸魚,可燒可燉,亦可清蒸,周庄人家的做法也許不及大酒店的精緻和豐富,但河水煮河魚,一個鮮字,自然為美味加分。
5、 蒓鱸之思
這蒓,是蒓菜,水生植物。以蘇杭一帶最多,也最有名。其幼葉與嫩莖中有膠質粘液,入喉即有柔嫩滑爽的清香,感覺好像吞食荷葉的嫩芽芽,滑溜溜的十分有趣。都說這蒓菜本身並無什麼味道,但點石成金一樣,可兼葷炒,可配素食,做湯則湯色清亮,做餡則口感豐富,實為美味佳餚的上乘之品。尤其是蒓菜鱸魚羹,可謂二鮮的完美結合,無愧周庄乃至蘇南筵席菜的名菜。也無怪晉代才子張翰在北方為官時,因思念蒓菜鱸魚的美味,竟然辭官歸鄉,引出一段文人與美食的佳話——直讓後世文人艷羨不已,風雅追隨到江南以一嘗夙願。
6 、三味圓
三味圓,看上去和福建廣東人愛吃的魚丸差不多,可能是麵粉里添了麥麩的緣故,調制好的麵筋就很有「筋道「了。再以新鮮豬肉、雞脯肉、蝦仁、蔥姜為餡,下鍋煮熟後,一個個胖乎乎地漂浮在湯碗里,旁邊再加根碧綠的菜葉……無怪說著名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品嘗後,當即揮毫題辭:「江蘇崑山周庄三味圓,味兼小籠、湯包、餛飩之長,天下美味也。」
7 、撐腰糕
大約因為地處水鄉澤國,進出都需要一付好身板,也為了給「二月二龍抬頭」的民間俚俗多一些喜慶的忙碌,周庄的二月初二蒸「撐腰糕」一直傳承下來。而看上去和糖年糕差不多的撐腰糕,不過用料上又加了些糯米、粳米和松子果仁,再拌以紅糖紅棗,顏色略黃,口感松軟,比較受婦女歡迎。原指望吃了之後能在黃梅季節里多干農活腰桿得力不酸痛,誰知「片切年糕作短條,碧油煎出嫩黃嬌「之後,居然落得個「年年撐得風難擺,怪道吳娘少細腰」。
8、 青團
周庄和蘇南其它地方一樣,清明吃青團的風俗由來已久。與周朝以來寒食節紀念介子推有關,只不過不像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紀念屈原那麼熱鬧罷了。據老阿婆說,多吃青團可以清澈眼神,想必一定與青團的草汁有關——青團的原料源於艾草,也有雀麥草汁液,和糯米粉搗制後,再以豆沙餡搓揉而成。原料簡單,製作方便,看上去綠瑩瑩油亮亮很是漂亮,邊走邊吃也無妨。大約是喜歡的人很多,周庄的店家又來了個小創意:用大紅紙包好後,上下編了個竹篾籃子一夾,再紅繩子系好,提留著走吧走吧,方便又好看
9、 海棠糕
周庄的海棠糕咖啡色的表層上撒著飴糖,底下藏著瓜子仁和芝麻,熱熱的吃起來非常香甜,外皮則很酥脆。
10、 豆腐花
豆腐花里還加了周庄特產的水菜,很有嚼勁,也很鮮美。
8、去周庄旅遊買些什麼好,周庄旅遊購物特產推薦
周庄人心靈手巧,九百年來發展了不少高水平的傳統工藝。「周庄竹編」、「庄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特產 庄爐:周庄生產的銅爐,以做工精巧,花色品種繁多為人們所稱道,曾在南洋勸業會上獲獎,並享有「庄爐」的美稱。其形狀有圓鼓型、方型、六角型、八角型等。蓋上和爐身上部刻有雲紋、花卉、蟲鳥圖案,名為用器,實為精美工藝品。 竹編:周庄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清代在鎮北形成「篾竹埭」,生產筐、箕、籮、匾、榻、桶、席、籃等生產和生活用具,周庄竹編細密、堅實耐用,聞名四鄉八鄰,為配合旅遊業的發展,小巧玲瓏實用的竹編工藝品深受遊客青睞。 萬三酒:周庄盛產稻米,釀酒業十分發達,其中白酒最佳。將新糯米蒸成飯,調入酒葯後,置於缸中,等它成為酒釀,漉去酒糟,再加上河水儲於缸中,然後將缸置於牆壁旁。過月余,則成為色清味美的「靠壁清」。 梳藝:在古老的貞豐街「文化街」上,聚寶軒對面迷樓邊上,您可看到製作各類梳子的工藝,製作中的半成品,選用不同材質完成的各色藝梳。 土布:周庄貞豐街景點澄虛道院邊上,您可看到各類土布作坊,現場有紡線織布的工藝展示,同時也可以購買到各色成品布及土布做成各類衣物。 周庄布鞋:布鞋穿著通氣、舒適,有種踏了實地的感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回歸自然,著一雙布鞋,休息的時候便換上它,感受一份「土氣」的舒適,城裡的小攤上也時有布鞋賣,但大多不是千層底的,穿不了幾天,周庄的布鞋就絕對是正宗的「土氣」。 茶壺:周庄的茶壺也別具特色,在其他地方,茶壺多為陶制、瓷製,周庄茶壺則為石雕。在茶壺壁身上,浮雕栩栩如生,形象豐富,好茶的朋友不可錯過。 作為江南水鄉的代表,蘇綉、珍珠等江南特產在這里也是比比皆是。再買上幾幅描繪水鄉四季美景的裝飾畫,配以小巧精緻的畫框,就可以把水鄉「帶」回家了。 購物街 周庄文化街熱鬧非凡,可謂是傳統文化的薈萃之地。文化街兩邊被一爿爿店面充斥著,有開茶館、設葯鋪的,有打鐵、紡棉花的,有編竹器、捏麵人的,有制木器、寫書法的……在這里遊客可以放鬆心情,體味一下平日里城市中少有的傳統文化的韻味。
9、周庄在哪裡 周庄特產
1、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一水鄉」之譽,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周庄始建於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時為吳王少子搖的封地,名為貞豐里。
2、周庄位於蘇州崑山,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周庄歷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有獨特的人文景觀,是中國水鄉文化和吳地方文化的瑰寶。
3、周庄鎮60%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0.47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景點有:沈萬三故居、富安橋、雙橋、沈廳、怪樓、周庄八景等。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1)竹編藝品
周庄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清代在鎮北形成「篾竹埭」,生產筐、箕、籮、匾、榻、桶、席、籃等生產和生活用具。周庄竹編細密、堅實耐用,聞名四鄉八鄰。為配合旅遊業的發展,小巧玲瓏又實用的竹編工藝品深受遊客青睞。
(2)庄爐
周庄生產的銅爐,以做工精巧,花色品種繁多為人們所稱道,曾在南洋勸業會上獲獎,並享有「庄爐」的美稱。其形狀有圓鼓型、方型、六角型、八角型等。蓋上和爐身上部刻有雲紋、花卉、蟲鳥圖案,名為用器,實為精美工藝品。
(3)土布
周庄貞豐街景點澄虛道院邊上,您可看到各類土布作坊,現場有紡線織布的工藝展示,同時也可以購買到各色成品布及土布做成各類衣物。
(4)萬三酒
周庄盛產稻米,釀酒業十分發達,其中白酒最佳。將新糯米蒸成飯,調入酒葯後,置於缸中,等它成為酒釀,漉去酒糟,再加上河水儲於缸中,然後將缸置於牆壁旁。過月余,則成為色清味美的「靠壁清」。相傳沈萬三家在農歷十月釀制的酒最珍貴,故又稱「萬三酒」。
(5)周庄筷子
周庄筷 以周庄水鄉為背景的筷子 有獨特的包裝, 既可以當裝飾品又實用。
(6)小瓷盤
繪有周庄風景的小瓷盤是旅遊紀念和饋贈親朋的上佳選擇。
10、周庄有什麼好吃的?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蘇杭之中不可不看的是周庄。素有「江南第一水鄉」之稱的周庄,風景秀麗,人文景觀絕佳。除了景美之外,周庄的美食也是不容錯過的特色之一。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在周庄必吃的美食,嘗一嘗周庄原住民的自然美味,讓跳動的味蕾帶我們度過炎炎夏日。
工具/原料
無
無肉不歡
水鄉的肉食香氣騰騰,酥而不膩,潤滑入口,皮肥肉鮮,甜咸相宜,滋味無窮。無論是名揚四海的萬三蹄,還是地道可口的醬豬腳、燜方肉,你總能從中嘗到江南水鄉的秘制味道。
1、萬三蹄
悠遠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累使周庄的菜式得天獨厚,其中尤以「萬三蹄」為最,不可不嘗。萬三蹄是江南巨富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萬三蹄肉質酥爛,入口即化,肉汁香濃,肥而不膩,滋味無窮。經過數百年的流傳,已經成為周庄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意為團圓,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
2、油泡塞肉
地道的周莊家常菜。將豬肉之精腿肉加調料剁細後與野菜一起塞入豆製品油卜中再烹飪,外形金色飽滿,入口後鮮美的肉和湯汁頓覺醇香鮮嫩,別具風味。
3、三味圓
俗稱湯麵筋,用水麵筋作皮,餡芯以雞脯肉、鮮蝦仁、豬腿肉加蔥、姜、黃酒等調料剁細精製而成,在雞湯內煮熟,皮薄餡嫩。晶瑩別透,集點心、菜餚、鮮湯為一盆。著名古建築專家陳從周品嘗後,即興揮毫題詞:「江蘇崑山周庄三味園。味兼小籠湯包、餛飩之長,天下美味也」。江南一帶,三味湯圓是大眾菜餚,家家都會製作。
蜆江珍味
水鄉周庄,四面環水,水陸豐饒,珍饈水產四時不絕,各種魚蝦、大閘蟹等河鮮擺滿飯桌,任人選用。所有這些鮮活河鮮,都是大自然給周庄的豐美饋贈,也是一道舌尖上的風景。
1、䰾魚二吃
䰾魚無鱗,腹部有毛毛的小刺。摩擦它的魚肚時,䰾魚的腹部會鼓得圓圓的,像個花白相間的皮球,還會發出「喇喇」的叫聲。䰾魚的常見做法是「䰾魚二吃」,魚身紅燒或清蒸,是為「一吃」;然後用䰾魚的肝,放入蔥薑末清蒸,這道菜叫「䰾肺湯」,是為「二吃」。堪稱人間難得的美味。
2、水晶蝦
夏秋時節,周庄的水晶蝦上市了!水邊小巷常常遇見提著提籃叫賣的婦女,竹簍菜籃里都是活蹦亂跳的鮮蝦,蝦皮薄薄的,蝦肉卻飽滿而有韌性。開價也不高,帶回家白灼或者糖醋,個頭小的可做蝦醬,還可以現學現「賣」——像周庄人那樣做成蝦糟:漂洗干凈後以碗盛著,少許糯米煮熟後趁熱拌入蝦碗,再鹽、黃酒、花椒、薑末等等,擱上一周左右,蝦糟大功告成,鮮美得能夠讓你想半夜裡爬起來再去周庄!
3、蜆江三珍
白蜆、銀魚、鱸魚成為了周庄的蜆江三珍。白蜆豐腴肥美,水煮後加以作料蘸著吃,清淡爽口;或是拿開水一焯,挑出來的蜆肉炒韭菜,又是一道典型的周庄美食。
銀魚通體雪白,小精靈一樣極受吃客們的歡迎,什麼銀魚炒蛋,蒸蛋,香酥,氽湯,做羹,道道都是美味。
至於鱸魚,可燒可燉,亦可清蒸,周庄人家的做法也許不及大酒店的精緻和豐富,但河水煮河魚,一個鮮字,自然為美味加分。
江南點心
時至今日,周庄仍保留著傳統的糕點製作方法,全手工,無添加,真正自然的民俗之味。到周庄,一定要來嘗嘗這里原住民的手藝,感受唇齒難忘的煙雨江南。
1、富安燒餅
油紙包裝,紅紙封面,用草繩系著的富安燒餅,透著濃濃的江南古味。雖是一方燒餅但工藝相當復雜,買個餅重12克左右,號稱天下最薄的燒餅了。麵粉上撒上白芝麻,在兩個對著的平底鍋里烘製,只要10秒鍾就出爐,口感純粹到薄香脆三個字可以形容。富安燒餅鋪開在著名的富安橋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當年沈萬三出海貿易在海上的主食就是它!
2、富安糕
說完了富安燒餅,怎麼缺得了富安糕?富安糕只有在周庄的富安工坊中才能買得到。現做現烤的玫瑰餡富安糕,熱騰騰,亮晶晶。一口下去,外酥里嫩,回味無窮。精緻的包裝,熱情的服務,誘人的外表,再加上甜香的口味,讓人對它難舍難忘。
3、貞豐襪底酥
周庄的貞豐酥,形如襪底,玲瓏小巧。 金黃酥脆的外皮,佐以棗泥、豬油、白糖的餡心。鬆脆勻厚密,齒頰留香甜。
烘烤時師傅須一步不離地守在爐邊盯住爐膛,直到酥餅呈現鮮亮的光澤、散發出清香時才出爐。一層層香氣撲鼻,吃起來鬆脆爽口。
4、青團子
青團子是糯米粉摻入艾草汁揉成的,白糖豆沙豬油餡,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糯篤篤的吳儂軟語,化出了香甜軟糯的糕團。綠綠的松軟的皮兒,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有一點兒黏,卻不粘牙齒,再加上清甜的豆沙,入口即溶,簡直讓人停不了口,搭配一碗阿婆茶,是再好不過。
5、海棠糕
甜甜的味道,很美的名字,賣相雖然簡單了點,但吃口還是蠻不錯:咖啡色的表層上撒著飴糖,底下藏著瓜子仁和芝麻,熱熱的吃起來非常香甜,外皮則很酥脆。
6、萬三糕
周庄的特產萬三糕已有數百年歷史,用料講究,片薄滑糯,入口即化,深受消費者青睞。萬三糕相傳來自於沈萬三家的廚房,用核桃肉、芝麻、花生、松子等配料做成,味美可口,營養又耐飢。在周庄,只要是賣糕點的小鋪都能買到,有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椒鹽糕、青糕等各種口味。
樂飲水鄉
在水鄉周庄,休閑的味道濃郁在街巷,安靜的咖啡廳有現磨的咖啡,聚賓樓里有香溢淳樸的阿婆茶,忙碌的酒作坊里有剛釀出的十月白和黃酒,古戲台茶室里有龍井,品茶看戲,一派悠閑安逸的情調。
1、周庄米酒
周庄的黃酒和米酒聞名已久。米酒釀造一共要經過七道傳統工序,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才能釀好。開壇而飲,只覺得芬芳馥郁、酸甜適口。 都說喝酒傷胃,米酒卻是養胃滋補的聖品。周庄的米酒不僅增進食慾,更能美容養顏。
2、萬三黃酒
周庄的黃酒釀造歷史,可是追述至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年),距今已有二百年歷史,當時最大得酒作坊「源豐順」至今仍在周庄保存完好。由於釀造出來的黃酒品質優良,甚至曾獲得過巴拿馬國際金獎。周庄的黃酒具有良好保健滋補功效,適量常飲可以增進食慾,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代謝,是饋贈親友、自飲小酌的無上佳品。
3、阿婆茶
有茶無曲清淡,有曲無茶欠雅。品茶賞曲是古時懂得生活情調的人士偏愛的休閑方式,包括沈萬三在內的巨賈名流。古戲台茶室正對表演台,欣賞崑曲的視角極佳,淺酌一口阿婆茶,聽婉轉崑曲,怎麼感覺這茶分外沁人心脾?彷彿這茶也聽得懂崑曲,為之鼓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