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卷是哪裡的特產
1、廣東有什麼特產
1、端硯
端硯與徽墨、湖筆、宣紙並稱「文房四寶」,在我國四大名硯中,端硯最為著名,它的石質堅實而潤滑,研出的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石出產在肇慶(古稱端州)的爛柯山和北嶺山一帶,自唐朝初年開始生產,當時的端硯無圖案花紋裝飾,十分簡朴。
2、新會陳皮
柑皮以貯藏的時間越久越好,故稱「陳皮」,陳皮以廣東所產為佳,歷史貿易中特稱「廣陳皮」,以別於其他省所產。清代大醫師葉天士所開的中葯「二陳湯」,特別寫明「新會皮」。因不是新會所產的其葯效遠遜,且乏香味而痹口。(即苦澀味)。所以新會陳皮價格較高,皮比肉貴。
3、陽春春砂仁
春砂仁是廣東省陽春市地道特產南葯,是我國四大南葯之一,歷來被視為「醫林珍品」,在醫葯市場上享有盛譽,馳名中外。由於陽春是砂仁的地道產地,故有「陽春砂仁」之稱。2004年3月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廣東省陽春市「中國春砂仁之鄉」的光榮稱號。
4、廣州南乳花生
南乳花生是廣東特產,為清末廣州一個叫「盲公德」的盲人所首創。南乳又叫紅腐乳,是用紅曲發酵製成的我國特產豆腐乳,以開胃消食、風味獨特著稱。盲公德住在廣州西關多寶坊(今多寶路前身),原為一廚師。
一次炸油角,妻子不小心將煎堆掉入油鍋,飛濺的油花濺入他雙眼造成失明。但盲公德在失明的情況下創造了「南乳花生」,以甘香酥脆、風味濃郁著稱,使南乳花生頓成南粵名食,身價百倍。
5、新崗紅茶
新崗紅茶是廣東肇慶懷集縣的特產。「新崗凍頂茶」屬於洽水鎮高山上的青心烏龍茶,因其品質優異、滋味獨特、留香持久而深受消費者歡迎。「新崗紅茶」則香氣如花似蜜,湯色棕紅明亮,味鮮香爽,嫩潤甘甜,回甘持久。
2、湘鄉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賽龍舟
湘鄉每到賽龍舟的時候常常出現街空巷凈的局面。漣水兩岸有塞龍舟的傳統習俗,多以宗族社團為單位組織船隊,船首扎龍頭,也有扎公雞、鯉魚及獸頭的。
民國年代的賽期間是:初一谷水,初二溪口,初三羊古、初四薛家渡和潭市,初五杏子鋪和縣城(有段時間縣城因漲端午水之故,議定改在六月初六)。
2、上巳節
上巳節的歷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
3、貼年畫
舊時人們盛行在室內貼年畫,戶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凶迎祥。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每值歲末,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以及對聯的習俗,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年畫因一年更換,或張貼後可供一年欣賞之用,故稱「年畫」。
(2)蛋卷是哪裡的特產擴展資料
湘鄉特產:燈芯糕是湘鄉的傳統副食特產。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凈的玉桂香味。而且打開一盒從第一根開始接連不斷吃到最後一根,不多不少整整24個小時。
湘潭製作燈芯糕,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咸豐年間全國名特產品博覽會上,湘潭燈芯糕被評為一等特產;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賽會上,受到各國代表的稱贊;1988年5月,又被評為湖南省「名糕點」。
湘鄉蛋卷
只要再湘鄉吃過酒席的人,就一定品嘗過那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的湘鄉特產——蛋卷。蛋卷的製作方法是:現將剁碎豬肉和紅薯澱粉按7:3的比例攪拌,然後把雞蛋和佐料放進去,做成原料,放在蒸籠里蒸,大概蒸五分鍾後,再將蛋汁均勻潑灑在原料上,蒸熟切成塊,蛋卷就做好了。蛋卷還有一種做法:將雞蛋攪拌好,再倒入已燒熱的鍋內,搖勻成一張很薄的蛋皮,再把上面提到的原料放在蛋皮內,捲成圓柱體,蒸熟後,切成卷,那香噴噴的蛋卷就做好了。
3、廣東的特產是什麼?
廣東特產比較有名的有
10個,分別為
:白土月餅
國內獨一無二的奇樹—緬茄樹
烏蘇楊梅
雷州狗肉煲
油泡鮮魷
花雕雙蟹
韶關銅勺餅
北興京塘蓮藕
霸王花
潖江雞
編輯本段各地市特產
肇慶
崗坪切粉
封牛佔大米
巴戟
千官金龜山礦泉
廣佛手
金渡鎮花席
十月桔
懷集厘竹
肇慶芡實
麥溪鯉
茂名
國內獨一無二的奇樹—緬茄樹
嶺門鎮大榜金鉤蝦
黑葉荔枝
簸箕炊
竹製品
尖崗粘米
紅核龍眼
雙孑子木龍眼
白蠟
平定沙司雞
雲浮
黑腳鵝
連灘釀豆腐
南盛沙糖桔
松香、松節油
新興黃雞
竹製蒸籠
黃鶴塘茶
紅靈大理石
禾叉塘鯪魚
鎮安蠶桑
陽江
陽江炒米餅
春灣赤小豆
廣平魷魚
陽春(大)香蕉
益智果
陽江漆器
陽春三甲切粉
陽春紅荔枝
陽春砂仁
廣東四大名桔-馬水桔
江門
開平腐乳
新會大葉年桔
東圓香荔
台山紫菜
冬蟲草
北湖月餅
石鼓紅茶
新會小農占
宅梧鎮西爪
南洞三黃雞
4、廣東有什麼特產?
廣東三寶:陳皮、老薑、禾稈草
廣東四大名果「香蕉、甘蔗、荔枝、菠蘿」(荔枝幹、龍眼乾、香蕉干)
廣東特產:雞仔餅、老婆餅、杏仁餅、豬油糕、香米餅、姜埋奶、東莞臘腸、東莞米粉等
廣東特產紅茶、粵綉、牙雕、端硯、陶瓷等。
1、廣州特產—泮塘馬蹄糕、雞仔餅
馬蹄糕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糕類美食。泮塘馬蹄糕將馬蹄(荸薺)磨成漿或干馬蹄粉兌水加糖蒸制而成。「泮塘馬蹄糕」是採用當地的特產馬蹄粉作原料,在製作上先將砂糖炒至稍黃後溶成糖水,再調入半分熟的馬蹄粉漿,然後猛火蒸熟。
雞仔餅是廣東廣州地區漢族傳統餅類名小吃,是廣東四大名餅之一。原名「小鳳餅」,清代咸豐年間廣州西關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鳳的女工所創制。
2、佛山特產—蹦沙
作為廣東一道有名的小食,「李禧記」蹦沙曾是許多人童年時代的一味零食。它留在人們童年記憶中的不只是歡樂,還有那份伴隨一生的味道。「李禧記」蹦沙入口甘香酥化,咸中帶甜,甜中有脆,吃上一口嘴角不禁滋起一股夠香夠咸夠鬆脆的爽勁。即使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也不會因為太硬而咬不動。實可謂老少咸宜之佳品。
3、深圳特產—金龜桔
深圳龍崗區坪山鎮金龜桔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相傳是湘、贛交界山地的客家人移植於此,桔大而鮮亮、皮易剝裂,肉清香可口,汁豐富且味道極甜,是解渴和助消化的佳品。金龜桔果實個大色鮮,桔皮易剝,水分多,也很甜。
4、東莞特產—蛋卷
蛋卷是東莞的一種傳統美食,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時常備的禮品。過去許多阿婆在小巷裡親自製作蛋卷,作為孫子點燈時派發給賓客的禮品,蛋卷口口酥脆,蛋香濃郁。
5、中山特產—杏仁餅
杏仁餅是一款廣東省傳統的漢族餅食名吃,是從綠豆餅發展而來的,主要原料是綠豆粉,只因外觀像杏仁,所以才叫杏仁餅。中山杏仁餅入口甘香松化,肥而不膩,齒頰留香。
6、惠州特產—梅菜
梅菜是廣東惠州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腌制食品。惠州又稱為「惠州貢菜」。惠州梅菜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不僅可獨成一味菜,又可以把作配料製成梅菜蒸豬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鮮魚等菜餚。
7、汕頭特產—牛肉丸
牛肉丸是廣東省潮汕地區有名的漢族小食。汕頭牛肉丸口感爽脆,美汁四溢,唇齒留香。來源於漢族中的客家菜。
8、江門特產—白糖糕
廣東白糖糕最早始創於明朝廣東順德倫教,現今是廣東,香港等地的漢族特色糕點。據說是一梁姓小販蒸松糕時失手令粉質下墜而創出,它清甜爽口彈牙煙韌,看起來簡簡單單,實際工序繁瑣到極:它是把大米磨漿,用米漿糕種發酵後,加入白砂糖蒸熟而成。
9、茂名特產—籺
籺是米麥的碎屑,多用指粗食,韌軟有餘,黏而不膩。泛指稻、麥等的籽粒。也指在廣東省湛江,廉江,茂名等地傳統的漢族小吃,美味可口。
10、肇慶特產—裹蒸粽
裹蒸粽是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漢族傳統小吃,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端午節節日食俗,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11、湛江特產—田艾餅
田艾餅是廣東湛江著名的漢族小吃。翠綠晶瑩,入口幽香隱隱,軟糯香滑,熱食冷食風韻都各自不同。還可以清除體內雜物、塵埃,去膩化積,養身健體。
12、梅州特產—柚子、菊花糕
梅州柚子果色鮮黃,淡淡飄香,果肉清甜,質脆嫩而化渣。
菊花糕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名糕點之一,菊花糕在潮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菊花糕甜軟酥鬆,入口即化,齒頰生香,清涼去火有「糜飯食會飽,菊花糕孬巧」的俗語。
13、清遠特產—刀切糍
刀切糍是廣東省清遠市漢族小吃,節日食俗。清遠刀切糍滑溜撲香,口感極佳。用搓透的粘米團切成條,然後放入煮沸的鵝湯內,熟後再放芹菜、蕪茜、雪豆等,既有鵝香又夠溜滑,是當地人一大喜愛。每逢過年過節,家家戶戶都製作食用。
14、韶關特產—餃俚糍
餃俚糍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爽口香嫩,味道妙不可言。它歷史悠久,為南雄小食之一種,街頭時有出賣,用白粘米在草木灰水中浸兩小時,磨成漿並熬熟,擰成圓形薄片,內包酸菜或茄子、辣椒、香料,形狀似餃子,蒸熟即食。有的不包餡,用糍餅印印成餅狀或用手捏成小團塊蒸熟,亦很爽口。
15、陽江特產—炒米餅
炒米餅鬆脆、甘甜、可口,是廣東(尤其是嶺南一帶)的傳統美食。根據傳統習慣,一般都在秋、冬季里製作,過年時品嘗。密封後放於陰涼處儲藏,可長久儲存。
16、雲浮特產—慈姑糍
慈姑糍是地方特色喜慶小吃,俗稱七仔糍或狗仔糍。有趣的是,慈姑糍的形狀是仿照小男孩的生殖器製作,象徵著添丁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