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臨高特產
1、臨高的特產是什麼
主菜類 臨高乳豬:產地以南寶鄉為主,特別是軀體小,肉質細嫩結實,頭小皮薄,骨小且軟,瘦肉多,是海南出台東南亞地區特色之一。製作:烤、燜、蒸,以烤為特,用臨高乳豬燒烤後的乳豬肉皮酥、骨脆、色澤細紅,肉味濃香可口,以姜泥、碎蒜、白糖、酸醋等佐食,多吃不膩,別具風味,享譽中外。 東江玉兔:產於臨高縣東江鄉,是從荷蘭、比利時引進改良的品種,皮厚肉嫩。製作:干煸、紅燒。特點:肉嫩爽口。 南寶鴨:產地是南寶鄉,以食稻穀為主,個肥肉厚。製作鹵、煸、烤。特別是肥而不膩,美味可口。 多文空心菜:又稱總統菜,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期間,國內有關部門專門從海口空運此菜到北京招待他而得名的。產地:臨高縣多文鎮頭神村。主要生長在天然泉水中,種植面積僅30多畝,由於它生長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它同其它空心菜完全不一樣,其桿長葉少,生放3—4天仍保持其鮮綠,炒吃其味道鮮嫩可口,別具一格。 牛眼螺(亦稱太陽螺):產地臨高新盈鎮、調樓鎮沿海一帶。製作:紅燒(帶辣)。特點是鮮紅色澤、口味鮮辣。 沙 蟲:產地:以馬裊、新盈產為主。製作:白灼、滑燒。特點:爽口清甜。製成沙蟲干,是臨高特產之一。 膏 蟹:產地:以馬裊產為主。殼薄膏厚、富含蛋白質。製作:清蒸、白灼。特點:色澤鮮紅、美味可口。 腩肉蘿卜干:產地臨高,以臨高本地特產的蘿卜乾和臨高豬腩肉為原料。製作:炒、燜、煲。特點:爽脆、甘口。 傳統小食
有清蒸南寶芋頭、蔥煮臨高小芋頭,油膏蝦米韭菜餅、臨高煎堆、臨高粉、毛薯蔥蒜油膏。 特產工藝品
沙蟲干、銀魚干、龍眼、玻璃尤魚干、紅魚干、漁家斗笠、漁家服飾。
2、到海南旅遊有哪些特產最值得購買?
海南旅遊特產以下:x0dx0a土特產品x0dx0a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絲、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醬等。x0dx0a民族工藝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紅豆、木畫、木雕、根雕、椰雕系列產品等x0dx0a金飾品和珠寶:條紋珠、金剛珠、佛珠、星月珠、瓊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等x0dx0a熱帶果脯及鮮果:芭蕉、菠蘿、菠蘿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紅毛丹、黃皮、荔枝、青椰、糖棕、紅椰、榴槤、龍眼、芒果、人參果、木瓜、香蕉、馬來葡萄、楊桃、腰果、山竹、檸檬、酸豆、蛋黃果、猴麵包、西番蓮、神秘果、橄欖、檳榔、蓮霧x0dx0a其他:咖啡、胡椒、牛肉乾、鹿製品、海產干品、特色茶。x0dx0a傳統名菜x0dx0a文昌雞x0dx0a「四大名菜「之首的文昌雞是一種優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而得名。x0dx0a加積鴨x0dx0a「四大名菜「之一的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最早在瓊海市加積鎮養殖繁衍,而又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x0dx0a和樂蟹x0dx0a「四大名菜「之一的「和樂蟹「產於海南萬寧市和樂鎮,以甲殼堅硬、 肉肥膏滿著稱,與文昌雞、加積鴨、東山羊並列為海南四大名產。「和樂蟹「的烹調法多種多樣,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 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x0dx0a東山羊x0dx0a「四大名菜「之一的海南東山羊地方風味萊。用特產萬寧東山嶺的東山羊肉,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法精製而成。x0dx0a特色小吃x0dx0a「港門粉「產於三亞市港門地區,「曲口海鮮「產於東寨港,「石山羊「產地海口市瓊山區羊山地區,「臨高乳豬「產地臨高,「陵水酸粉「產於陵水縣椰林鎮安馬村,「海南粉「產地海口市靈山鎮,「抱羅粉「產地文昌抱羅鎮,「後安粉「產地萬寧後安鎮,「清補涼「、竹筒飯、椰子飯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3、海南特產有哪些
1,椰子食品:椰子糖果,椰絲,椰花,椰子糖角,椰子糕,椰子醬等。
2,民族工藝品:牛角雕,藤器,海南紅豆,木畫,木雕,根雕,椰雕系列產品等。
3,金飾品和珠寶:條紋珠,金剛珠,佛珠,星月珠,瓊珠,海水珍珠,天然水晶等。
4,熱帶果脯及鮮果:芭蕉,菠蘿,菠蘿蜜,橙子,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紅毛丹,黃皮,荔枝,青椰,糖棕,紅椰,榴槤,龍眼,芒果,人參果,木瓜,香蕉,馬來葡萄,楊桃,腰果,山竹,檸檬,酸豆,蛋黃果,猴麵包,西番蓮,神秘果,橄欖,檳榔,蓮霧等。
5,其他:咖啡,胡椒,牛肉乾,鹿製品,海產干品,特色茶。
(3)海南臨高特產擴展資料
海南特色小吃:「港門粉」產於三亞市港門地區,「曲口海鮮」產於東寨港,「石山羊」產地海口市瓊山區羊山地區,「臨高乳豬」產地臨高,「陵水酸粉」產於陵水縣椰林鎮安馬村,「海南粉」產地海口市靈山鎮,「抱羅粉」產地文昌抱羅鎮,「後安粉」產地萬寧後安鎮,「清補涼」,竹筒飯,椰子飯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4、海南定安知名特產有哪些
在海南定安這里也有很多知名特產,你知道有哪些嗎?或許你來過這里,卻不知道這里的特產有哪些吧!不打緊,接下來就跟我一起來認識認識這里的知名特產吧,看看有哪些是適合帶走的定安特產吧!
1.海南定安知名特產:定安富硒大米
大米是我們常食的主食之一,幾乎每頓都能夠吃到,所以,選擇一款好吃的米是很有必要的。那接下來我就要給大家介紹一款美味的大米了,「富硒大米」它是這里的知名特產,蒸出來的米飯特別香,軟糯可口,而且它營養豐富,在市場上很受消費者的青睞。
2.海南定安知名特產:定安粽子
粽子應該很多人都吃過吧,每到端午節就能吃到各種各樣的粽子。所以,這里我要介紹的就是這定安粽子,它採用當地品質最好的糯米,和粽葉這座而成,餡料也十分的豐富,各種口味,各種餡兒料。蒸出來特別好吃,清香可口,咸甜適口。
3.海南定安知名特產:菜包飯
菜包飯是很普通的一種吃法,而這種吃法在安定卻是一道知名的特色小吃。在定安採用這種方式吃的時間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當家人都聚齊的時候,每個人都拿著菜包飯來吃,寓意著齊心協力,看上去十分有特色呢。裡面的餡兒料也十分豐富,蔬菜,肉類都很齊全,鮮香可口,令人回味。
4.海南定安知名特產:海南板蘭羔
這是當地特別有風味兒的小吃,形狀精緻,味道獨特,在當地非常出名。它採用的原料就是當地的一種熱帶植物,有特殊的板蘭香,特別好吃,甜而不膩,芳香可口,還有清熱,健胃的功效呢。它的顏色搭配的也很好看,讓人看上去就很有食慾,想要每種顏色都想嘗嘗呢。
相關內容推薦 >>
海南儋州洋浦知名特產有哪些 適合帶走的洋浦特產
海南東方知名特產有哪些 適合帶走的東方特產
海南臨高知名特產有哪些 適合帶走的臨高特產
5、海南都有什麼特產
海南特產有:海南椰子、椰子粉、椰子飯、椰子糖、萬寧東山羊、和樂蟹、海南文昌雞、加積鴨、海南清補涼等。
海南椰子
海南椰子是海南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水果。椰子果肉香醇,營養豐富,海南自漢代開始栽種椰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椰子粉
椰子是海南的象徵,椰子粉有植物牛奶的美稱。椰子粉食用方便,用溫水就可以沖泡成椰奶,並且保留椰子的原生味道。
椰子飯
椰子飯又名椰子船,屬於海南菜,是由海南優質糯米、天然椰肉和椰汁一同蒸熟而成,是海南傳統農家小吃。
椰子糖
椰子糖是具有海南獨特風味的糖果,其製作方法是利用椰子果肉的新鮮椰汁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麥芽糖經熬制而成。
萬寧東山羊
萬寧東山羊是海南省萬寧市特產,肉質鮮紅有光澤,緻密有彈性,經傳統方法烹飪後,肉嫩湯白,味香且無膻味。
和樂蟹
和樂蟹是海南省地方優良海鮮品種,其膏滿肉肥為其它蟹種罕見,特別是脂膏,金黃油亮,如咸鴨蛋黃。
海南文昌雞
海南文昌雞因產自文昌,故名文昌雞,是海南省地方優良肉雞品種,是有四百多年的傳統名牌產品,皮薄骨酥,肉質香甜嫩滑。
加積鴨
加積鴨俗稱「番鴨」,是瓊籍華僑早年從國外引進的良種鴨,其特點是,鴨肉肥厚,皮白滑脆,味道甘美。
海南清補涼
海南清補涼是風靡熱帶海南島的特色冰爽甜品,主要是以紅豆、綠豆、薏米等做成,放置冷卻或加入冰塊後即可使用。
6、海南的特產有什麼
1.椰子食品
椰子製品,是海南特產中比較普遍也比較受歡迎的特產。除了大家最熟悉的椰子糖、椰子粉外,還有各式椰子片、椰子餅、椰子球、椰子糕……每一種都流淌著濃濃的椰子香,實在誘人!
2.甜蜜果脯
海南是名副其實的熱帶水果天堂,然而這么多新鮮美味的水果想全部帶走可不太容易,所以果脯就成了很多朋友的首選。海南的果脯主要是芒果乾、香蕉片、木瓜干、榴槤干、菠蘿蜜乾等,美味又甜蜜。
3.海產干貨
海南四面環海,陽光充沛,各種海產品種類豐富、質量上乘。小到蝦皮,大到各類魚干、干貝、海參鮑魚等干貨,其高蛋白的營養成分十分吸引人,既新鮮又美味。
4.黃辣椒系列
海南人喜歡吃自己製作的辣椒醬,以黃辣椒醬最為有名,該辣椒的辣度達十五萬辣度單位,別稱辣椒王。且各種營養成份含量大大超過其他辣椒,特別是人體必需的磷、鈣、鐵,各種氨基酸含量尤為豐富,蛋白質、纖維素含量也較高。黃燈籠辣椒製作的辣椒醬鮮辣一絕,好吃不上火,辣而不嗆……
5.胡椒粉
海南胡椒粉以品質優良聞名,不僅是很好的調味品,更可以作為珍貴葯材。海南盛產胡椒,分黑白兩種,又分胡椒粒和加工好的胡椒粉。白鬍椒其實就是去了殼並經過碾磨成粉的黑胡椒,自然沒去皮的胡椒就是黑胡椒了,黑胡椒一般葯用或者燉煮用。本地人燉豬肚、炒牛肉都會放胡椒,那味道真是很醇香呀!
7、臨高縣的資源
臨高縣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地理氣候條件,土地肥沃,水利灌溉條件好,一年四季溫暖如春,是適宜種植各種作物的天然溫室,素有「魚米之鄉」美稱。盛產糧食、瓜菜、糖蔗、花生、芝麻等。主要熱帶作物有橡膠、胡椒、香茅、咖啡;主要豐產林為小葉桉、木麻黃、主要水果有香蕉、芒果、荔枝、龍眼、楊桃、菠蘿蜜等。臨高乳豬是臨高縣特產,也是主要的出口創匯產品之一,其特點粗食長膘快、瘦肉多、肉味香脆可口,名揚島內外,在香港享有盛譽;還有豐富的兔、蛇、穿山甲等動物資源。 農業以水稻為主,其次是蔗糖、花生、橡膠、胡椒等經濟作物和香蕉、荔枝、龍眼、黃皮等熱帶水果。熱帶水果和冬季瓜菜發展比較快,該縣共開發熱帶水果基地128個,面積近6萬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達10萬多畝。
臨高縣畜牧業主要有飼養豬、牛、羊、兔和家禽。其中名優特產有臨高乳豬、東江玉兔、南寶鴨等,尤其是臨高乳豬是蠻聲中外的海南名特產,常年暢銷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市場,是海南省重要的出口創匯拳頭產品。東江玉兔是1998年從比利時引進的優良兔種,其肉具有高蛋白、高賴氨酸、高磷脂、高消化率等特點,營養價值居家畜肉之冠。東江玉兔可製作各式美味佳餚,已成為賓館酒店的一道名菜,並出現了以東江玉兔命名的酒店。 海洋
臨高縣海岸線長71公里,海域面積376平方公里,海灘塗19萬畝,內陸海域5.66萬畝,可利用淺海灘塗4萬畝,海洋漁業資源及其豐富,發展漁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是海南省最大的海洋漁業縣,盛產馬鮫魚、墨魚、魷魚、對蝦、螃蟹等600多種。臨高玻璃魷魚,以其透明、肉厚、味美而聞名遐邇,飲譽海內外。港口主要有金牌、新盈、調樓、美夏、馬裊、博鋪等。新開發的綜合性國際樞紐港——金牌港,岸灘穩定、高程適中、港灣開闊,自然水深10—15米,距岸線150米處深30米,無淤積,可建造超級泊位和深水泊位群,是罕見的天然良港.
河流
臨高縣大小河流68條,其中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條。主要河流為文瀾河,全程流長86.5公里。截止2010年8月,該縣水力蘊藏量達2萬千瓦,中小型水庫92宗,總庫容量達8000萬立方米,水域面積5.6萬畝,佔全縣土地面積的2.8%。 農業是本縣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種植業為本縣農業的主體。民國二年(1913年),設糧房(1926年改為田糧科),只管糧稅,不抓生產。農田基本上是「望天田」。品種差劣,工具簡陋,耕作粗放,技術落後,農業生產發展緩慢。自民國二十四年至民國三十八年(1935-1949年),全縣年均糧食產量在4300萬斤至4800萬斤之間,平均畝產120至170斤。年均缺糧3200萬斤,占消費量的一半。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推廣良種,大搞農田基本建設,還成立專門機構管理和指導農業生產。1952年,成立臨高縣農林水建設科,人員8名。1954年底,縣委成立生產合作部,縣政府設立農建科。同年,成立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歸農建科管轄。1956年秋,全縣5個區均設立農業技術推廣站。同年,農建科更名為農業科。1957年,縣委生產合作部易名為中共臨高縣委農村工作部。縣府農業科改名為農業局,管轄縣農科所。1958年10月,臨高、澄邁並縣,農業機構並入澄邁縣農村工作部和農業局,本縣境內只設臨高、加來、多文和新盈4個農業技術推廣站。1961年5月澄、臨分縣後,復設中共臨高縣委農村工作部、臨高縣農業局及農科所。同年,全縣13個公社相繼成立農業技術推廣站。1962年,在波蓮墟設立縣土壤肥料站。1963年,縣政府設立農林水辦公室。1968年,撤銷農村部、農辦、農業局及所屬單位,成立縣農村社會主義服務站革命委員會,1971年改名為縣農林水革命委員會。1973年,撤銷農林水革委會,復設農林水辦公室。1978年,分別在東英、博厚、多文和文瀾江公社成立4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其餘的11個公社分別成立農業技術推廣站。1980年,復設中共臨高縣委農村工作部。1984年6月,縣委農村部與縣農林水辦公室合並,成立臨高縣農業委員會,內設辦公室、生產組、經營管理組、三防農建組、鄉鎮建設組以及農業區劃辦公室,人員42名。1985年,縣農業局內設行政、科教資料、生產、畜牧4個股,管轄縣農科所、土肥站、良種繁育示範農場、生豬良種場、畜牧獸醫站、獸醫葯廠、甘蔗站、花生站,以及4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和11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全縣農業局系統人員208名,其中農藝師5人,畜牧獸醫師2人,助理農藝師15人,助理畜牧獸醫師5人,技術員8人,以及未評定職稱的技術人員39人。
本縣農業生產,50年代推行以興修水利為主的農田基本建設,實現「一造改雙造,旱地改水田,干播改插秧,混種改翻耕。」60年代,推廣以珍珠矮為主的矮稈化品種,為實現高產穩產創造了條件。70年代,大面積推廣科六、桂朝、雙桂、雜優等良種,加上普遍使用化肥、農葯,對防治病蟲害,提高產量起了一定的作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調整產業結構,實行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勞動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發展較快。1985年,農業總產值11318.9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5.9%。與1949年比較,糧食增長2.08倍,油料作物增長37.3倍,糖蔗增長17.3倍。農村人均收入348元,比1978年的64.6元增長4.4倍。
2012年農業方面,精心培育南葯、花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500畝和3500畝,成為農民增收新產業。常年瓜菜新增面積3900畝,全縣達到10500畝,完成大棚設施建設502畝,該縣達到892畝。水稻制種、香蕉、糖蔗、橡膠等優勢產業種植面積和產量也均有所增長。投入1.5339億元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有效解決群眾生產用水問題。落實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發放各種惠農補貼資金2692.3萬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投入3786萬元,完成創建60個文明生態村,建設戶用沼氣池300個、大型農村沼氣池2個、農村沼氣服務網點5個。 解放前,本縣工業極其落後,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除開設的馬裊鹽場外,只有手工操作農副產品加工業、小農具修造業等作坊。清道光元年(1821年),和舍、南寶、美台等地區始建土糖寮,進行土糖生產,以後發展到全縣各地。民國初年,加工業有所發展,各墟鎮和廣大農村,開設榨油坊、土糖寮、紡織、編織、磚瓦窯、打鐵、補鍋、食品、醬油坊、磨坊、牛皮加工、棉胎、繩索、香燭、造船、木具等手工業。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和舍開辦1間火鋸廠,為本縣機械工業的萌芽。1949年,全縣工、企業總產值77.14萬元,佔全島工業總產值的3.85%。
解放後,本縣工業逐步發展。1951年,在縣城建立臨高縣火力發電廠,為本縣最早的國營工業。1952年,成立臨高縣糧食加工廠。1954年,多文糧食加工廠,新盈發電廠,縣糧食局第一、第二加工廠,縣貿易公司豬肉加工廠,縣機械農場等相繼建成,全縣國營工業企業發展到17個。1955年全縣工業企業總產值175.68萬元,比1949年增加1.28倍。1958年,籌建馬裊鹽場、南寶煤礦、昆社化工廠、臨高糖廠以及臨高縣農機一廠等工礦企業,工人418人。1961年,進行國民經濟調整,關閉南寶煤礦、昆社化工廠和臨高糖廣。相應地恢復和發展手工業和公社企業,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64個,職工人數2370人,工業企業總產值133.5萬元。1978年,全縣工業企業總產值1701.69萬元,增長11.7倍。
1985年,改變工業布局,增強企業活力,進行外引內聯,先後聯營合辦了電子、針織、服裝、化纖、炮竹和食品等一批工廠企業,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320家,產值3609.21萬元,比1981年增長48.1%,盈利94萬元,與1982年虧損9.21萬元比較,凈增103.21萬元。
2012年工業方面,全年增加值達4.59億元,增長23.5%。生物柴油技改聯合裝置項目進展順利,預計今年6月可順利投產。化工、水產品加工和飼料加工、船舶修造、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逐步興起,構成了我縣工業新體系。建築業方面,2012年增加值達4.44億元,增長17.5%,成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
8、海南特產
海南省簡稱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南端的省級行政區,省會海口。是中國的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去到海南,這些特產你一定要知道:
1、土特產品
椰子食品,如椰子糖果、椰絲、椰花、椰子糖角等。民族工藝品,如牛角雕、藤器、海南紅豆、椰雕系列產品等。金飾品和珠寶,如條紋珠、瓊珠、海水珍珠等。熱帶果脯及鮮果,如番荔枝、番石榴、海南柚子、神秘果、橄欖、檳榔、蓮霧等。其他還有咖啡、胡椒、牛肉乾、鹿製品、海產干品、特色茶。
2、傳統名菜
文昌雞、加積鴨、和樂蟹、東山羊被譽為海南四大名菜。文昌雞是一種優質育肥雞,四大名菜之首。加積鴨,俗稱番鴨,以該鎮加祥街一戶丁姓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出名。和樂蟹,以甲殼堅硬、肉肥膏滿著稱,蒸、煮、炒、烤,均具特色,尤以清蒸為佳,既保持原味之鮮,又兼原色形之美。東山羊,用特產萬寧東山嶺的東山羊肉,配以各種香料、味料,經過滾、炸、紋、蒸、扣等多種烹調法精製而成。
3、特色小吃
產於三亞市港門地區的港門粉,產於東寨港的曲口海鮮,海口市瓊山區羊山地區的石山羊,臨高的臨高乳豬,產於陵水縣椰林鎮安馬村的陵水酸粉,產於海口市靈山鎮的海南粉,抱羅粉產地文昌抱羅鎮,後安粉產地萬寧後安鎮,清補涼、竹筒飯、椰子飯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9、臨高長島藍灣怎麼樣
臨高縣東臨澄邁縣,西南部與儋州市接壤,北臨瓊州海峽,這里的自然資源優越、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特產的「臨高乳豬」、「多文空心菜」是聞名中外的海南名菜。
臨高角是瓊州海峽突出的一個岬角,瀕臨北部灣,它三面環海,擁有7公里長的海岸線,是政府重點規劃的沿海岸線,預計將在5-10年內打造成為海南西部濱海旅遊度假的一張新名片。臨高角岬角頂端有250米長烏褐色的火山岩天然礁石攔潮堤直伸大海,將大海分成東西雙灣。角東為臨高灣、角西是大鵬灣。
海南四面環海,海風婉轉,雲卷雲舒,浪花朵朵 ,海是其標志性的景觀之一。陽光、沙灘、碧水、藍天、椰林構成一幅幅熱帶風光畫,若這些全能在海灣中一一展現,更是格外美麗、格外奪目,海南臨高角便是這樣一處令人心曠神怡之地。
(9)海南臨高特產擴展資料
長島藍灣位於海南省臨高縣,臨高縣位於北緯19°,年平均溫度23—24°,陸地面積1334平方公里,人口51萬。臨高縣東臨澄邁縣,西南部與儋州市接壤,北臨瓊州海峽,這里的自然資源優越、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特產的「臨高乳豬」、「多文空心菜」是聞名中外的海南名菜。
臨高同時也是海南省最大的海洋漁業縣,新盈、調樓漁業集鎮、金牌國際樞紐港等港口每年輸送海南島三分之二的海鮮出島。
10、作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臨高烤乳豬,為什麼幾乎吃不到?
製作要求高,導致產量少。海南烤豬是一道揚名中外的特色美食,臨高烤乳豬、東方四更烤乳豬、澄邁福山烤乳豬都深得天下食客的厚愛,臨高烤乳豬更是備受稱贊的佳餚,臨高乳豬能夠享譽海南,深深提益於獨特的飼料和飼養方式,農民養母豬時,皆以番薯藤、野菜、花生餅,米糠及米飯為飲料。平時喂粗些,產崽時喂精些,乳豬出生後一月余,就引其「入槽」(即餵食)。
初以大米煮稀飯,以小魚拌之,既香且甜,乳豬爭食,而後漸為花生餅、細米糠等,促其長膘,其間讓母豬帶乳豬到野外,吃青草,嬉戲玩耍,使其具有野味,乳豬養至少45天左右即可出欄,此時重量為5千克左右,臨高乳豬的最佳屠宰重量為6至7.5千克,小些則略帶奶腥味,大些則稍有肥膩感。
臨高乳豬烤、燜、炒、白切皆可口,尤以燒烤為最佳。燒烤時,師傅將乳豬屠宰好,將其剖開,碎骨,上好佐料,而後置於炭火之上文火烘烤,一邊交其輕輕翻動,一邊還不時塗上花生油,使皮不起泡又增色增味,四五個小時後,一隻全身焦黃、油光可鑒、散發著濃郁香味的烤乳豬製成了。
臨高乳豬因產地於海南北部的臨高縣,故名。它以皮脆、肉細、骨酥、味香而聞名,不管是烤、燜、炒、蒸皆可口,但以燒烤最佳。烤臨高乳豬是很有講究的,豬不能太重,一般每隻約二十斤以內。
一方水土養育出一方的土特產。臨高縣地處丘陵山地地帶,素有"海南小平原"之稱。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勤勞的臨高人民利用這優越的自然條件,生產出豐富的飼料,家家戶戶飼養起臨高乳豬。
經過臨高水土多少年多少代的自然篩選、培育,最終形成現在的優良豬種。臨高乳豬外觀黑背白肚,前額有一白色倒三角形,軀體小,背脊直,長膘快,肉質細嫩,頭小皮薄骨小,瘦肉多,是製作燒烤乳豬的上等品。
臨高乳豬除了它的品種優良外,還得益於獨特的飼料和飼養方式。農民養母豬時,皆以蕃薯藤、野菜、花生餅、米糠及米飯為飼料。
平時喂粗些,產仔時喂精些。乳豬出生後一月余,就引其"入槽"即餵食。初以大米煮稀飯,以小魚拌之,既香且甜,乳豬爭食。
而後漸加花生餅、細米糠等,促其長膘。其間讓母豬帶乳豬到野外,吃青草,嬉戲玩耍,使其具有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