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緣由年貨
1、年俗變化 過年吃什麼糖?
農村習俗,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神的日子,取成塊的麥芽糖放置於鐵鍋中,加熱使之變軟,摻入芝麻粒,用擀麵杖製作成約3mm厚的薄片,用刀分隔,待溫度退卻後食用,味道香醇,酥而不膩。稱為「灶糖"。
麻糖,麻糖是一種用糖漿將炒制後的大米、花生、棗子黏在一起的方塊糖,用它來「糊」住灶王爺的嘴,好讓他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關東糖,關東糖又稱灶王糖、大塊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後才有出售。關東糖是用麥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製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寫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關東糖」、「糖餅」。
糖瓜,北京有句民謠「糖瓜祭灶」,首先進入節日的食品便是「祭灶」用的糖瓜。糖瓜外形圓圓胖胖,由麥芽糖製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兒,是很好的零食,可惜現在已不多見了。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粘,別有風味。
爆米花糖,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麥芽糖和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糖的塊頭大,既解饞又充飢,嚼起來咂咂有聲。爆米花糖受歡迎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它的口感:融爆米花的香脆松爽、紅糖飴糖的甜糯酥軟於一體,是男女老少咸宜的大眾美食。
2、過年如何准備年貨
過年需要准備哪些年貨—乾果
春節的時候,也是家中客人最多的時候,為了更好的招待客人,大家要准備各種各樣的食物。乾果就是其中一種必不可少的零食,必備的乾果有花生、瓜子、杏仁、松子、開心果等等,這些乾果不僅非常的美味,並且可以保存很久,它們是家人團聚在一起看春節晚會,聊天的好零食,而且老少皆宜。
過年需要准備哪些年貨—水果
春節招待客人怎麼能少了水果呢,水果不僅非常的美味,有營養,並且顏色豐富,看上去很喜慶。大家可以購買一些蘋果、香蕉、橙子、金桔等等水果,把這些水果放在家裡的茶幾上用水果盤裝起,有條件的還可以買一到兩棵金桔樹在臘月里擺在家門口並在金桔樹上掛上小紅包,看起來喜慶,也有發財的寓意。
過年需要准備哪些年貨—糖果
糖果是小朋友們喜歡的食物,所以也必須列入年貨清單,現在超市裡的糖果多種多樣,必買的糖果有巧克力,軟糖,奶糖和花生糖等等,大家也可以再買一些果凍,這樣可以滿足各個年齡層的人吃,特別是有街坊領居來拜年的時候,可以抓上一把糖果。
過年需要准備哪些年貨—煙花鞭炮
為了更好的除舊迎新,營造喜慶的氣氛,在春節這天每家每戶都要放煙花、鞭炮,所以這些東西也是春節必買的,如果您家住在禁鞭區的話,那最好就不要買鞭炮了,畢竟還是要遵守法律法規嘛。
過年需要准備哪些年貨—對聯、燈籠
為了增加喜慶的氛圍,也為了迎來好的運氣,每家每戶在春節前都會在家門口貼上對聯,講究的人還在家門口掛在大紅燈籠,因此大家不要忘了購買對聯、燈籠哦!對聯可以在外面買,也可以請書法比較好的人手寫,也更具特色。
3、辦年貨的風俗和意義是什麼?
辦年貨的風俗:有些地方的人會買糖果瓜子的年貨放在全盒裡,親戚朋友來拜年時,就請他們吃糖果和瓜子等。另外辦的年貨就是拜年時送的禮物,城市地區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餅等,這是因為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時,傳統習俗是要帶一些禮物。
意義:置辦年貨都會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春節最大程度上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有了買年貨的熱鬧,親情才不會褪色。古代交通不方便,物資比較缺乏。為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歡樂,家家戶戶在節前10天左右准備年貨。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辦年貨的來歷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過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日「年貨」。北京的年貨如按大類可分飲食、衣著、日月、迷信、玩耍、點綴六類。飲食中大路貨如豬、羊肉,雞鴨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雞、凍魚等則都是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之類,則又是江南的東西。衣著各時代不同,但舊時除去「旗裝」而外,也講究南式。
年貨中日用品不少,來自南方的有紙張、竹器、瓷器等等;迷信用品是舊時年貨的大宗,如線香、錫箔、木版印的門神、灶王爺,供佛的花、蜜供等等,其中折「元寶」、「錠子」的錫箔則全來自南方。玩耍的東西就更多了,兒童的、大人的玩藝,都不分南北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