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小吃美食介紹
1、興安必吃美食有哪些
興安必吃美食 美食是全世界所有人都沒法抗拒的東西,無論是什麼願意走到某個地方都會因為某些願因而尋找美食。在桂林有著悠久歷史的興安,這里不光是景色很美而且美食和特產也非常的多,沒你事慕名而來的人們也是一年比一年要多。米粉在桂林可是一個大家族了因為他的口味真的有很多,興安有一個很美味的豬腳米粉可以算的上桂林米粉屆的最美味了,美味的豬腳湯里配著很有嚼勁的米粉外加一個荷包蛋這可是很美味的搭配。
興安街頭小吃 在興安還有一種和豬腳粉一樣美味的食物就是螺螄粉,螺螄粉還是一種很容易消化的美食,無論是早餐還是晚餐和午餐都可以來一份美味的螺絲粉。其實螺螄粉就是一種爽滑又有勁道的面條,主要是這里滿會搭配一些好吃的配料,又是會加一些酸豆角又是也會叫酸竹。但是有一種食物是必須家的那就是過完油的腐竹,原本軟軟的腐竹過完有就會變得香香脆脆的更好吃了。
興安有什麼好吃的 還有一種興安美食是你不能錯過的,這種美食就是興安燉土雞,這種雞看著外表很壯實但是肉吃起來卻十分的細膩。燉土雞時工序很簡單,首先把清理玩的土雞放進清水鍋里然後架上火,鍋里不用放其他的配料只須放一點精鹽再放些油就可以了,燉熟的土雞會有一種很濃厚的香味而且湯汁也會很鮮美的。
更多關於興安必吃美食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433fa161573140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2、在桂林市的興安縣有什麼好的景點,在當地有沒有好吃的美食,想去那玩玩,有什麼好的建議?
好玩的就是興安縣城的水街,靈渠(秦始皇始皇修建的)。這兩個地方前者要慢慢的"品嘗",最好一直待到晚上在水街邊吃下燒烤。後者要找個天氣比較好的白天去,如果可能下點小雨淅淅瀝瀝的更有感覺。
樂滿地就是一個像世界之窗一樣的樂園,一般般。不是很有地方特色。還有個世紀冰川,這個據說有點騙人的感覺,不值得去。
好吃的就都在縣城,對了 興安是桂林米粉的發源地,水街上的「萬里橋」邊的米粉很好吃。
然後各種小吃就跟桂林差不多,不過多了個艾葉粑,就是書面語的青團。
3、內蒙古最好吃的美食是什麼呢?
內蒙古每個盟市都有著其獨特的小吃,這種小吃,已經是一種在當地的飲食文化,絕非只是在三餐之間填飽肚子,追求不餓肚子的層次。特色小吃就地取材,通常能夠突出反映當地的物質及社會生活風貌。
呼倫貝爾特色美食 南屯牛排
南屯牛排是地道地道的當地美食,南屯牛排有烤的和煮的兩種,不加任何添加劑。原汁原味的食品,尤其是烤制的牛排比西餐里的牛排好吃幾百倍。
興安盟特色美食 興安烤羊腿
興安烤羊腿色澤鮮艷、肉酥味美,營養豐富,滋補身體,是一道深受人們喜愛的蒙古名菜。烤羊腿是呼倫貝爾招待賓客的一道佳餚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形、色、味、鮮集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被人們贊為"眼未見其物,香味已撲鼻"。
赤峰特色美食 對夾
是內蒙古赤峰的一種特色食品。赤峰地區生產此種食品的店家較多,其中以赤峰城南對夾最為有名。對夾源於一種"杈子燒餅",其用一定比例的油水和面,外用小米麵或糜子面擦穌,並塗以酥油,食前火烤片刻既成,內夾熏肉,外焦里嫩,味道極美。
呼和浩特特色美食 燒麥
燒麥又稱燒賣、稍美(內蒙古寫法,音shāo mài )、肖米稍梅、燒梅、鬼蓬頭,是形容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是一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餚。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
4、我的家鄉廣西桂林興安有什麼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
歷史沿革興安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春秋戰國時期今縣境屬楚國疆土。[1]興安古屬百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鑿成靈渠後的第三年,即平定嶺南,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在今全州縣鹹水鄉設立了零陵縣,由長沙郡管轄。當時,興安境內東北部的湘江流域,全屬零陵縣治。而西南的灕江流域,則屬桂林郡。[2]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漢朝。南海郡的龍川令趙佗卻趁楚漢相爭,無法顧及嶺南,而奪下桂林與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趙佗勢力延伸至越城嶺地區,今興安的西南部成為南越國的北方前線。趙佗不僅加固了位於溶江的古秦城,還在今興安縣城附近修建了越城。這就是後來古籍中提到的越城嶠。公元前112年,漢武帝平定了嶺南,次年南越滅亡。漢武帝將原來的南越國分為九郡,統歸交趾刺使部。又在今臨桂(包括桂林市)、陽朔、永福、靈川和興安西南部等地設立始安縣,屬零陵郡,歸荊州刺使部管轄。三國時期,始安縣升格為郡,但仍歸荊州刺使部。西晉,始安劃歸廣州郡管轄,而興安境內的湘江流域一帶仍屬零陵郡。[2]晉永嘉元年(370年),荊州郡將今屬全州、灌陽等地分出來,成立湘州,始安郡亦隨之劃歸湘州。南北朝的梁武帝天監六年(507年),廣州郡被分割,在桂林設置了桂州,始安郡劃歸桂州管轄。至陳朝,原來屬零陵郡的今興安湘江流域一帶,被並入了始安縣,興安縣的范圍基本確定,並完全脫離了零陵郡,其地北至界首鎮與全州相鄰,南至高尚、溶江與靈川為鄰,西至越城嶺深處,包括大、小溶江流域的金石、華江,與龍勝、靈川、資源為界,東至都龐嶺深山,與全州、灌陽為鄰。隋朝統一中國後,始安縣仍歸始安郡管,興安整個縣境都歸入了今日之廣西。隋亡,唐帝國撤郡建州,增加了州縣,使行政區劃范圍縮小,以便管理。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淵派大將李靖擊潰後梁皇帝肖銑,收降嶺南五十餘城,在始安縣內劃出了今日的興安地區,設置了新的臨源縣(因興安縣是湘江、灕江的發源地),隸屬桂州,縣城設在城台嶺上(今興安中學、興安二中校址)。[2]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桂州將領朱濟時與廣州番禺的馮崇道叛唐,朱攻下了周圍10餘座州縣城池,而臨源縣內官民堅守,朱久攻不下。後朱濟時被容管經略使王平定,唐代宗為表彰全縣官民忠義,將縣名改為「全義縣」。所以,柳宗元歌頌吏治改革的名文《全義縣復北門記》,已沒有臨源之名。唐末,湖南馬殷趁農民起義之機,攻佔桂州、賀州、柳州等多個州縣,908年自稱楚帝。此時後晉皇帝重貴雖已無法管理馬殷佔領的全義縣,但他在開運三年(946年)仍然將全義縣升為溥州,把縣名改為德昌。直到後漢高祖劉知遠乾佑元年(948年),馬殷失敗,德昌才歸後漢管轄。至宋,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3年)撤消溥州,重將德昌恢復原名全義縣,重歸桂州管轄。976年,趙匡胤死,其弟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因為全義的「義」字犯了他的名諱,第二年(太平興國二年,977年)他便下詔將全義縣改為「興安縣」,取意為興旺安定,仍歸桂州轄治。興安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元、明、清、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迄今都稱興安縣。元屬靜江路,明、清時期屬桂林府。民國2年(1913年)7月隸屬灕江道,民國3年6月隸屬桂林道,民國16年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19年隸屬桂林民團區,民國23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監督區,民國29年3月隸屬桂林行政督察區, 民國31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民國33年5月隸屬第八區,民國36年3月直屬廣西省政府,同年4月隸屬第八區,直到臨解放。解放後屬桂林專區,1970年後屬桂林地區。1998年9月8日 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興安縣屬桂林市。[3]而建在城台嶺上的縣城,後來因人口增加,狹窄的城台嶺不適宜形勢發展的需要,於明朝中葉,遷至西邊一里之外的岳王台和鳳凰台上,一直保持到今天。這就是興安縣城的「三台」。風景名勝編輯興安的文物古跡頗為豐富,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靈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桂北第一雄關」古嚴關、秦城遺址、石馬坪漢代古墓群、界首紅軍堂等。主要旅遊景點有靈渠、水街、樂滿地休閑世界、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秦家大院古村、湘江源等。有涉外星級賓館4家,其中五星級1家,全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靈渠: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古名秦鑿渠,靈渠、陡河,近代又稱湘桂運河、興安運河,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人工運河,全長36.4公里,分南北二渠,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北有長城,南有靈渠。」北渠入湘江,經湖南入洞庭;南渠入灕江,可經珠江達南海。它選址科學、設計奇巧、施工精當 ,與萬里長城一南一北,同為中華瑰寶、世界奇觀。建有靈渠公園,公園內景點主要有鏵嘴、大小天平、分水塘、臨源閣、靈源寺、南陡閣、狀元橋、郭沫若題詞碑、秦文化廣場、四賢祠、飛來石等,是大桂林旅遊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與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並稱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1988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1]水街景區:興安水街景區是指靈渠穿過縣城一段兩岸的街區,長約1公里。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具體景點有秦文流觴景區、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古戲台、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秦文流觴,景區是興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個重要的景點。它緊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濱臨靈渠,佔地約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興安古城北門,景區內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條古街的形式,充分體現出秦代建築的風韻。[21]娘娘橋,位於秦文流觴景區上游約100米,又名天後橋、滄浪橋,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橋上建有雙亭,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萬里橋:位於娘娘橋上游約100米,唐寶歷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里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已整整1200年歷史。歷史上被稱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橋亭,橋的南岸立有明代吳玉所寫《萬里橋記》一文和「萬里如歸」題詞兩塊石碑。馬嘶橋:位於萬里橋上游約100米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傳該處最初為小木橋,當年馬援率部南平交趾時,其坐騎至此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乃募捐修橋,傳為千古佳話,此橋因而得名。原為與靈渠水街南北路並行的兩座橋,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橫跨靈渠的連橋,形成了「三橋跨二水」的奇觀。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21]古戲台:又名天韻閣,位於縣城中心廣場與水街交會處,高12米,分上下兩層,上面唱戲,下面行人,為徽派建築風格。該戲台與萬里橋遙相呼應,是居民休閑看戲的好地方。湖廣會館:位於靈渠水街中段,建於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內設有大堂、戲台、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水街亭台廊榭:位於娘娘橋至馬嘶橋之間約200米的靈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為實木結構,青瓦蓋頂,下有石板路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人們休閑觀光、吟詩賞景的絕佳去處。北街里:位於萬里橋北,是一條傳承千年文化的古巷,寬不過5米,長約300米,兩邊是清一色的明清建築,讓人體會到濃濃的桂北市井風情。水街民居 位於靈渠水街兩岸,鱗次櫛北,綿延近1公里,均為青瓦白牆,木雕花門窗,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之嶺南風韻。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位於縣城西南2公里。碑園佔地120畝,氣勢恢宏,其紅軍群雕是全國最大的紀念性群雕,園內還建有紅軍突破湘江紀念館。是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與巍巍老山界、界首湘江戰役遺址構成了興安獨具特色的紅色之旅。紅軍堂:原名「三官堂」,位於縣城以北約23公里古鎮界首境內的湘江畔,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渡河和湘江戰役的指揮所,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等紅軍高級領導人曾在此指揮渡江和戰斗。2006年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山界:位於貓兒山自然保護區,山勢險峻雄偉,周圍是茫茫原始森林,景色美不勝收。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高山,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的同名散文而聞名,上有陸定一親筆題詞的老山界碑亭。貓兒山:位於興安縣西北部的華江瑤族鄉,距縣城80公里,因峰頂形似俯卧的巨貓而得名。主峰海拔2141.5米,為「五嶺絕首、華南之巔」,是灕江、資江、潯江的發源地。2004年被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區域面積300平方公里,景區內原始森林一望無際,被稱為第四紀冰川「活化石」的鐵杉林鬱郁蔥蔥,共有植物(毛竹等)800餘種,珍禽異獸112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5種,二類保護動物30餘種。主要景點有「華南之巔」、神仙柱、仙愁崖、鐵杉公園、杜鵑林(杜鵑花)、原始森林、灕江源、老山界碑亭、美軍二戰失事飛機紀念碑等。世紀冰川大溶洞:又叫「靈佛洞」,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里的桂黃公路西側約500米處,洞幽石美,水路旱路交替游覽約1小時,洞內奇石千姿百態,更有一尊天然石佛,堪稱洞景一絕。白石天生橋群:位於縣城東南25公里處湘江源頭的岩溶峰叢窪地中,屬於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觀。白石的天生四橋,集中於短短的一公里之內,它們由連成一串的天然溶洞組成,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漠川觀音洞:景區坐落在距興安縣城28公里、離漠川鄉政府800米的釣魚山下,三級柏油公路依傍著秀麗的漠川河從洞口經過,交通十分便利。觀音洞全長約2500米,分上下兩層,貫通形成孺子牛圖形的環狀游覽區。洞內石柱、石幔、石花多姿多彩,天然藝術長廊出神入化,古生物化石、蓮花天梯堪稱稀見,神秘的石壁天書蘊藏玄機,送子觀音,還有神龍見首、包公升堂、坐井觀天、三藏曬經、雙獅護寶等景觀都十分迷人。古嚴關:位於縣城西南7公里處的嚴關鎮境內,國道322線西側約300米處,兩山對峙,關隘雄偉,號稱「桂北第一雄關」,相傳為秦戍五嶺時所築。[22]秦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南約25公里的溶江鎮境內,靈渠與灕江交匯處,是秦戍五領時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乳洞岩位於縣城西南約6公里的龍蟠山下,自唐代以來即為游覽勝地,被譽為「勝絕南州」、「湘南第一洞」。洞內開闊處可容千人,洞中有洞,分上、中、下三洞,宋尚書左丞相李邦彥曾寫了《三洞記》一文,南宋大詩人張孝祥題寫了「上清三洞」四個大字。漠川「三大」:位於縣城東南約40公里的漠川鄉境內,有廣西最大的古樟,有規模宏大、置有石人石馬等石雕的古墓,清代留傳的巨型石拱橋依然屹立。五里峽景區:即五里峽水庫景區,位於縣城東約10公里處,水庫水面8000畝,蓄水1億立方。[22]高尚銀杏林:在縣城南30公里,湘江發源地附近,桂興公路兩側。此地方圓10平方公里,銀杏林成片,其中流蘭銀杏林園3000餘株。湘江源:湘江源旅遊景區位於廣西桂林市興安縣白石鄉境內,座落在以湘江之源白石河為中心的約20平方公里范圍內,西北距興安縣城22公里,有二級瀝青路相連,景區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其精華景點有:湘江源頭:在湘江源頭碑立碑處,一尊8米多高,惟妙惟肖的天然毛主席石像坐於旁邊,旁邊還有一塊天然的「天子玉璽」。周邊還有觀音石、烏龜石等。 天生橋群:在湘江源白石河上,並列著4座由地下水雕刻而成的大自然藝術品——天生橋,橋下有岩洞——大龍王岩,橋洞分別高達40—100米不等,跨度分別達30—60米不等,橋橋相連相交,高低有序。秦家大院:秦家大院位於廣西興安縣白石鄉水源頭村,村內有一佔地17000平方米的「秦家大院」,始建於明洪武年間,院內遺存有三組明清時期建築群,其主次軸線分明,依軸線層層深入,左右對稱,梯進布局,高牆窄巷,古民居多為三開二進型,青磚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刻字銘文。街巷縱橫,平坦整齊,青石鋪就,清爽宜人。歷代以來,村中先後出過十三位文進士和三位武舉人,有「進士村」之美譽。[22]解放前,城鎮鄉村均設有寺廟,據清道光《興安縣志》所載,有26座。主要有:文廟:始建於隋代,在今縣城看守所處,廟內有孔子、觀音等塑像、狀元橋。解放後塑像被毀,狀元橋移到靈渠公園里。金峰殿:在縣西三里處,殿堂內供奉觀音、五穀真仙、岳武穆、齊天大聖等塑像。解放後,殿堂及塑像均被毀。雞籠殿:在今普頭村附近,殿內設有「黑帝天公」。中華聖公會教堂:全縣共有5所,地址分別在今興安鎮、界首鎮、溶江鎮、湘漓鄉東桂屯(東坡山)、崔家高澤村。解放後,教堂都已不存在。天主教堂:在今縣城漓濱街即靈渠北路的餅干加工廠處。此外,還有高尚鄉的秀峰寺、雙泉寺,湘漓鄉的近明寺、長壽庵、鷲峰庵,興安鎮的寶塔寺、觀音庵,界首鎮的寶峰庵,護城鄉的桑樹庵、石磊庵,溶江鎮的太和庵,華江鄉的千家寺、回龍庵。 民俗風情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興安是湘方言與西南官話的交匯之域。居民交際通用語言為帶有湘方言口音的西南官話和湘方言,少數地區使用漢語土話和瑤語。興安民間較注重的傳統節日有立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立夏、六月六、七月半(鬼節)、中秋等。民間風俗有春節貼春聯、放鞭炮、拜年、舞獅,元宵吃湯元,清明掃墓祭祖,端午劃龍船、插菖莆,農歷六月六嘗新米、七月半祭祖先,中秋吃月餅、插柚香,結婚娶媳唱賀郎歌、鬧洞房,喪葬時「鬧喪」(包括請鼓樂班子奏哀樂、唱孝歌、出殯喊祭等等)。[17]米粉節興安桂林米粉節於2007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舉辦四屆了,計劃是每年的「五一」黃金周開幕,由於2008年的節假日改革,所以,2007年的第一屆米粉節是4月30日—5月7日,2008、2009、2010年第二、三、四屆米粉節都是從4月28日—5月3日。第五屆米粉節於2011年6月9日至12日舉行。第四屆米粉節活動內容共26項。興安縣城將用米粉製作2隻大型「米粉神福虎」和百米「米粉巨龍」向遊客及市民展示。近20家著名米粉店和各種小吃雲集米粉美食一條街。5天的米粉節期間,將舉辦廣西山歌大王爭霸賽、古樂演奏大賽、吃米粉喝啤酒大賽、受市民歡迎的彩調專場,米粉世家才藝大比拼、桂林米粉現場製作演示及歷史文化展、秦城珍藏品系列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兩千二百多年前,秦始皇為成就一統天下的霸業,在興安開鑿了靈渠,同時順應北方士兵的飲食習慣締造「桂林米粉」。今天,「桂林米粉」早已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最響亮的飲食品牌之一,經過專家考證米粉發源於興安。[18]葡萄節以盛產葡萄出名的南方吐魯番興安每年舉辦一次葡萄節,第一屆葡萄節於2009年8月11日—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於2010年8月18日至8月30日舉辦。第二屆葡萄節以「牽手葡萄盛會,相約魅力興安」為主題,其間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葡萄節開幕式暨相約文化新城大型明星文藝晚會、中國創意農業暨南方葡萄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果蔬經貿洽談、百名中小學生同繪百米葡萄長卷、葡萄仙子評選、網上葡萄節、吃葡萄比賽等16項主題活動。興安縣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引種巨峰葡萄品種,經過20多年的摸索、實踐、總結,打造出了一個標准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葡萄產業,2004年、2007年興安巨峰葡萄兩次獲得「廣西農產品名牌新產品」稱號,2008年6月,興安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種植技術先進,葡萄種植面積達10萬畝,總產量11.2萬噸,年產值6.62億元,興安因此享有「南方吐魯番」之美譽。[19]飲食文化興安人熱情好客,飲食文化十分豐富。飲食風味受湘菜、粵菜和嶺南少數民族風味影響,以湘菜風味為主。代表性的美味佳餚有香芋扣肉、清水燉雞、白果燉老鴨、酸辣禾花魚、冬筍炒臘肉等等。佐餐開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薑等,令人垂涎。傳統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興安酒文化亦較發達,不僅出產廣西馳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釀米酒,而且喜歡以酒待客,席間勸酒,部分地區辦紅白喜事時還以「喊席」助興。[17]
5、內蒙古興安的土特產有什麼?告訴我
來興安一定要帶兩樣東西回去:
一個是萬佳禮品盒,物美價廉,最好的才150元,市內各萬佳專營店有售
一個是阿爾山特產禮品盒,最好的280元,可以講到260。在市內很多地方有售
另外,如果樓主去阿爾山旅遊的話,建議你在白狼林俗村買幾個樹皮畫,很有特點,那個手工藝人好像叫李素英。
如果去扎旗,可以帶點當地的大米,「綽勒銀珠」牌子的就很不錯。
如果喜歡喝酒的話,買點歸流河酒、科爾沁王酒、高力板酒也不錯。
6、興安旅遊攻略
樂滿地距離水街不是很遠,打車幾分鍾就可以到。水街附近有很多旅館,而且也不貴。晚上可在水街附近閑逛,欣賞水街美景。早上可早點起來,欣賞水街的早晨。其實水街的早晨很美,有種到了江南水鄉的感覺。
興安秦城水街景區是靈渠穿過縣城一段兩岸的街區。水街就在靈渠。
飲食文化:主要美食有香芋扣肉、清水燉雞、白果燉老鴨、酸辣禾花魚、冬筍炒臘肉等等。佐餐開胃的腌菜有酸辣椒、剁椒、酸豆角、酸生薑等,令人垂涎。傳統小吃有桂林米粉、粑粑、油茶等。興安酒文化亦較發達,不僅出產廣西馳名的「秦堤三花酒」、村村皆釀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