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園小吃
1、體驗老北京風情,應該去哪裡?
想要體驗老北京風情,我最推薦以下5個景點:
南鑼鼓巷
五道營胡同
什剎海
東郊民巷
故宮
一提到北京,給人的印象就是北京胡同和四合院。老北京人說:「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所以說要想體驗老北京風情,當然少不了要去北京胡同,同樣也要去一些經典的景點去體驗老北京風情比如故宮,上面我列出的5個都是比較有名的胡同,當中必然就少不了老北京的事物以及范圍感。下面我就來詳細說一說。
NO.1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
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一條街,也是北京著名的小吃步行街。從明朝文臣到清代的皇後格格,還有文人學者詩畫巨匠,胡同的每一處宅院都有說不完的風流人物。
【建議遊玩時間】
1~2小時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東城區南鑼鼓巷胡同(南鑼鼓巷地鐵站E西北口步行440米),地鐵6號線和8號線都可以。
【門票&預約信息】
南鑼鼓巷需提前一天預約,預約方式直接微信搜索南鑼鼓巷預約小程序,免票
【南鑼鼓巷介紹】
南鑼鼓巷是一條胡同,位於北京中軸線東側的交道口地區,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地安門東大街,寬8米,全長787米,於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已有740多年的歷史。它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是我國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南鑼鼓巷及周邊區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時期則更是一處大富大貴之地,這里的街街巷巷擠滿了達官顯貴,王府豪庭數不勝數,直到清王朝覆滅後,南鑼鼓巷的繁華也跟著慢慢落幕。
NO.2五道營胡同
五道營
些許商業化,但是不落俗套,很有老北京生活氣息,適合小姐妹一起去逛,文藝青年不可以錯過,此條胡同很有風情。
【建議遊玩時間】
2~3小時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五道營胡同67號西門
地鐵2號線安定門站或五號線雍和宮地鐵站五道營胡同
【門票&預約信息】
不需要預約,免票。
【五道營胡同介紹】
五道營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部,安定門立交橋東側,屬安定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東西走向。東起雍和宮大街,西止安定門內大街,南與箭廠胡同相通,北有二條支巷通安定門東大街。全長632米,寬6米,瀝青路面。五道營胡同明朝叫武德衛營,清代訛稱.名字雖已面目全非,但也是因駐扎軍隊而得名的。
NO.3什剎海
什剎海
在這里,你能感受到水鄉的風土人情。還可以看到很多傳統京式建築,最為著名的就是恭王府,還有郭沫若紀念館、梅蘭芳故居等等。
【建議遊玩時間】
1~3小時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西城區地安門西大街49號
公交:乘坐5/135路公交車至德內甘水橋公交站,步行約369米即可到達
地鐵:乘坐地鐵8號線至什剎海地鐵站,步行約1.2公里即可到達
【門票&預約信息】
進入什剎海不需要花錢的,但是什剎海內及周邊的府邸、故居有一些是需要門票的,下面我將舉出來一些:
宋慶齡故居
開放時間: 09:00-1 6:00
門票20元
郭沫若故居
開放時間: 09:00-16:30
門票: 20元
位置:前海西街18號
恭王府及花園
開放時間: 08:30-17:00
門票: 40元
位置:前海西街17號
【什剎海介紹】
什剎海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又稱積水潭)三個水域及臨近地區,與「前三海」相呼應,俗稱「後三海」。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稱。清代起就成為游樂消夏之所,為燕京勝景之一。什剎海景區的不少古建築在北京城市建設發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園、宋慶齡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紀念館、鍾鼓樓、德勝門箭樓、廣化寺、匯通祠、會賢堂。
NO.4東郊民巷
東郊民巷
北京最長的胡同,與其他胡同不同的是這里有很多西洋建築,秋天的時候去,滿地落葉,加上周圍的建築,很有復古那味兒。
【建議遊玩時間】
1~2小時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東城區崇文門東交民巷
地鐵2或者5號線崇文門站
【門票&預約信息】
無需預約,裡面的法院博物館需要電話建議預約,同樣是搜法院博物館預約微信公眾號。
【東交民巷介紹】
東交民巷全長為1552米,西起天安門廣場東路,東至崇文門內大街。在近代,這里曾是著名的使館區,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先後有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比利時等國在東交民巷設立使館,並將東交民巷更名為使館街。1949年以後東交民巷仍被作為使館區,直到1959年所有的使館都遷往朝陽門外三里屯一帶的館區。東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護街區,道路兩旁的西洋建築還在向過往的人訴說著曾經的歷史
NO.5故宮
故宮
想體驗老北京風情,最經典的地方當然少不了故宮,逛一遍故宮,對自己的審美極大的提高,也能感受到古代北京的壯麗。
【建議遊玩時間】
一天
【地理位置和交通】
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地鐵站或者地鐵8號線金魚胡同地鐵站
【開放時間】
4月1日-10月31日
周二-周日 開放時間:8:30-17:00
11月1日-3月31日
周二-周日 開放時間:8:30-16:30
【門票&預約信息】
可以提前十天預約 門票購買途徑:公眾號」故宮博物院觀眾服務「
門票價格:60/人(以公告為准,淡季旺季也有區別、珍寶館和鍾表館需要單獨購票)
【故宮介紹】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以上我說的除了故宮以外都不需要買票,當然有一些需要預約,上面已經提到。下面我將給你的旅遊提些建議:
一定要准備好證件身份證、學生證、北京健康綠碼
電器:充電器、耳機、自拍桿、充電寶、相機等
衣物:換洗衣物、平底鞋、根據氣溫決定衣物增減
護膚化妝:水乳霜、洗面奶、卸妝水、洗面巾、化妝品等出前注意關閉門窗、檢查電源安全、倒垃圾等。
因為逛得都是一些比較古典閑適的老北京風情經典,可以帶一些比較文藝古典的衣服,這樣會與環境更有氛圍感哦。
2、誰知道北京朝陽區平樂園,潘家園附近有好吃的鹵煮嗎?
去前門吃小腸陳吧.離得也不多遠啊.
3、北京夜市哪裡最熱鬧?
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但對於我們當代的大部分人來說,夜晚才是一天的真正開始。畢竟白天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了,晚上的時間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去逛逛夜市,也是我們當代人舒緩壓力,找回自我的方式之一。北京大多數的夜市都很熱鬧,下面我根據大家喜好的側重點不同,推薦六個夜市。
先上目錄:
一、美食向🍴(聽說熱鬧的夜市,東西大都好吃)
夜晚了,勞累一天的人們回到了家中(也許還在路上),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工作的壓力突然間消失了,但一種虛無感突然湧上心頭,這時候要是能去一個熱鬧的夜市吃點好吃的就好了。美味的食物可以填滿胃,而食物的熱氣,夜市的人氣可以滿足我們的內心。吃飽喝足,身心也都得到了滿足。下面介紹兩個能滿足我們味蕾的夜市。(由於店鋪很多,價格可能會相差比較大。想要知道人均消費價格的話,建議大家參考某德或者某眾)
1.簋街
介紹:想要煙火氣,又想要享受美食,那麼簋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簋街原來也叫鬼街,歷史悠久,除了傳統美食還有很多新式美食。簋街的西段南側屬於新太倉歷史文化保護區,北側屬於雍和宮歷史文化保護區,吃完夜宵還可以在路邊逛逛,消消食。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大街(簋街)
營業時間:全天
比較有名的餐館:1.姚記炒肝店(一家火到海外的店,主打炒肝)2.哈哈鏡鴨脖(這家的鹵味辣得讓人十分過癮)3.胡大飯館(這家的小龍蝦做的鮮嫩多汁,蝦肉白嫩,麻辣味兒足)4.俞家小院豬腳巷(傳統胡同私房菜)等。簋街的美食真的非常多。
注:價格偏高,性價比不是很高,不過網紅店鋪多,適合打卡。
2.方庄美食街
介紹:方庄美食街是北京較早的新型食街,基本上在繁華地段開有門店的知名餐飲店,在這里都設有分店。菜系特別全而且多樣,中西餐都有,品牌店林立。餐廳的檔次和整體氛圍比較好。生產設施的完備、美食的聚集,可以讓你在夜間難眼的時候,有一處享受夜宵的所在。
地址:北京市豐台區方庄
營業時間:全天
比較有名的餐館:金鼎軒、山城辣妹子火鍋等。
注:每個人的口味有所不同,但去過方庄美食街的朋友說,那的環境很好。
二、淘「寶」向🏸(收老物件嗎?當然它也有可能比你還年輕幾歲)
在北京,想要日夜顛倒的感受它的存在,除了去前面的夜市享受來自各地的美食帶來的煙火外,來各個鬼市淘「寶」也是不錯的選擇。鬼市沒有鬼,鬼的是人心。(熱鬧嗎?答:夜越深,越熱鬧。)這里魚龍混在,有看著就很假的老物件,也有看著很真的仿品,昏暗的燈光讓我們看不清商品的真貌,但又有什麼關系呢?買不買東西無所謂,逛夜市就是最重要的是過程。放過「康熙年間微波爐專用的瓷盤」,淘兩本舊書或者一個小手串也不錯。
1.大柳樹鬼市
介紹:古董、電子產品、老物件、日本玩具、文房四寶、瑪瑙玉器,除了國家明令禁止的一些東西,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淘不到的。鬼市除了真假難辨的商品,還有各種小吃,烤串、煎餅、灌餅、炸臭豆腐、烤麵筋等等夜宵。東西可以是假的,但美食卻一定是真的。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化工路輔路與金蟬南路交叉口東300米(可以直接輸入名字導航)(周二)
營業時間:每周二晚上到周三凌晨
注:東西大都是假的,如果真看上了,一定得討價還價,討價時立場一定堅定。只要不把假貨當真東西買就行了。
2.潘家園舊貨市場:
介紹:大柳樹鬼市是比較著名的鬼市,但缺點是一周只開一天。如果時間不趕巧,又想去鬼市逛逛,那麼可以去潘家園舊貨市場。同樣的,地攤上很少有真東西,都是仿古做舊居多,除非是近代的,懷舊的人還是可以好好淘一番。潘家園舊貨市場是北京最知名的古玩舊貨市場,經營各種仿古傢具、文房四寶、古籍字畫等,大致可以分為有老貨、新貨、尖貨、大路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路潘家園舊貨市場
營業時間:
注:這個市場可以說什麼都賣,去看個熱鬧也不錯。個人感覺逛這種有點神秘感的夜市,挺解壓的。
三、綜合向❣️(吃、喝、玩、樂,我都要)
1.朝陽大悅城
介紹:這里有逛不完的網紅店,吃不完的當紅美食,消磨不盡的時光。潮服、美食、藝術展,貓咖、滑冰場、電影院……年輕人喜歡的一切這里都有。朝陽大悅城塑造著北京東區人們的生活方式:光怪陸離的消費主義,自我熏陶的文化消遣,人們在這里購物、去網紅店打卡,也在這里欣賞展覽、品茶看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朝陽北路青年路交匯口東北角
營業時間:全天
注: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貴吧。隨便一個洗剪吹,也要四五百起步。
2.中關村夜市
介紹:雖然地方不是特別大,但看看街邊趴活的黑車「白」車,就知道這里的客流量有多大了。這個夜市的形成,有賴於幾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是草根歌手,前段時間在網路上很紅很紅的「中關村男孩」就是在此地唱紅的。「中關村男孩」後,又來了很多不知名的未來之星,雖然水平參差不齊,卻也為晚上出來逛街的人多了一樂兒。除了聽唱歌,這里小攤的貨也著實不錯。貨品以女性衣服、飾品為主,都很便宜,還能砍價。
地址:新中關購物廣場、歐美匯,以及家樂福聚集的地帶
營業時間:全天
注:是一個商品比較全面的夜市,客流量很大,如果不是疫情的話,可能會更熱鬧。
小貼士:
注意安全,佩戴口罩。雖然現在可以去一些夜市感受來自人間的煙火,但疫情還沒完全過去,口罩還是要的。
注意財產安全,夜市環境喧鬧,人員密集,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錢包等貴重物品,注意防盜。帶領老人或小孩逛夜市時,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去向,不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視線,以免走失。
貨比三家,適當殺價。這個建議是主要針對鬼市的,千萬不要因為臉皮薄,做冤大頭。對於溢價非常嚴重的商品,殺價了,店家還是有一定利潤的。(店家說「虧本賣你了」,99%是做生意的話術,如果不是清庫回本,沒人真的願意虧本賣東西的,畢竟還要生活。)
4、正宗的北京小吃有哪些?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
著名的北京小吃有:
·麵食類:
艾窩窩、炸醬面、褡褳火燒、驢打滾、豌豆黃、燒麥 、麻豆腐、炒疙瘩等
·火鍋類:
豆汁、炒肝、爆肚、鹵煮火燒 等
·油煎類:
油條、炸糕、灌腸、焦圈 、薑汁排叉、糖耳朵等
·飲品類:
酸梅湯、蓮子粥 等
去哪裡吃正宗的北京小吃呢?
·東華門夜市
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鹹的,要什麼就有什麼!涼粉、扒糕、蓮子粥、酸梅湯、紅果酪、杏仁豆腐、烤肉串、烤龍蝦、烤魷魚、炸螞蚱、炸蠍子、炸蠶蛹,又多又全又衛生。從新東安市場到東華門大街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護國寺小吃店
從廟會中的「碰頭食」傳下來的北京小吃,經過改良得精細起來,沒了過去的「個兒大、經吃、一個就飽」的粗糙;墩兒餑餑、棗卷果都小巧可愛;薑汁排叉、糖耳朵可謂是百般玲瓏。
·錦芳小吃
從民國創始至今的小吃店,有麻團、杏仁茶、艾窩窩、奶油炸糕、炒疙瘩等等,以元宵最為有名,有山楂、青梅、掛花、豆沙、什錦、奶油、椰蓉等十幾種陷兒。
·九門小吃
九門是在過去前門門框胡同的幾家著名老字型大小的倡議下,由北京小吃協會出面組織的。裡面的老字型大小有很多,比如年糕楊,乳酪魏,小腸陳,爆肚馮,瑞賓樓褡褳火燒,李記白水羊頭,月盛齋……
·著名的小吃一條街還有:
王府井小吃街、什剎海小吃一條街(原前門小吃遷來)
南來順的北京小吃 尤其是麵茶 很正點
隆福寺的灌腸 已經相當久遠了 不管是灌腸的口感還是味道都是一級棒
北海里的仿膳 都是正宗的北京宮廷小吃。
[編輯本段]北京特色小吃
1.爆肚馮的爆肚
2.小腸陳的鹵煮火燒
3.天興居的炒肝
4.錦馨的豆汁/焦圈
5.白魁老號的白水羊頭
6.不老泉的冰糖葫蘆/蒸餃
7.都一處的燒賣
8.全聚德的烤鴨
9.東來順的涮羊肉
10.天福號的醬肉
11 炸醬面
12.隆福寺的灌腸
傳統北京小吃十大傳奇傳統小吃1
燕京豆汁
豆汁是北京的特殊風味小吃,本身有股子酸溜溜的味兒,對它,就如同長沙火宮殿的炸臭豆腐,一般外地人輕易不敢沾口,可老北京人卻都喜歡喝它,特別是寒冷的冬天裡,配上碟兒細鹹菜絲兒或八寶醬菜,兩碗下肚兒,熱汗淋漓,既治感冒又開胃,別有風味。
相傳豆汁最早是遼國的民間食品,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而豆汁入宮,始自清代的乾隆年間。據說慈禧在幼年時,家住北京的新街口,因家境貧寒就常以豆汁代替蔬菜,到後來更讓豆汁成為了清宮御膳的一種飲料。解放前,專有以賣豆汁為生意的小攤販,或挑擔走街串巷,或在集市上擺攤,前沿兒圍著塊藍布,上邊有白布做的字型大小商標,叫賣時只吆喝:「汁兒,開鍋!」不過,這種遺風已盪然無存,今天的年輕人是感受不到這種氣氛了……
土造灌腸
在北京的小吃中,灌腸要算得上是物美價廉,絕對的大眾化。這種純北京式的真正土產多少年來在集市、廟會上隨處可見,尤其是北京的夜市上,都少不了由它來唱主調。您瞧,那賣灌腸的攤子上,大鐵鏟敲打著大鐵鐺的緣子「當當」作響,引得大人、孩子圍上前非要掏錢來兩盤兒嘗嘗。說實話,吃灌腸不在乎解餓,只是領略它的風味,過過饞癮。
在北京的傳統風味小吃中,要講風味,這外焦里嫩的灌腸味道最奇特;要講傳統,它更是千古不變,無論是誰,依舊將煎好的灌腸蘸上蒜汁;依舊是用小竹簽一片片扎著吃,如果哪位用筷子那就沒有一點情趣了。聽老人們講,當年,地安門外後門橋東西兩面各有一家灌腸鋪,在北京很有名。橋東一家較老的叫福興居,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關張後便只剩下橋西的合義齋一家了。當初,這合義齋也是以經營灌腸而出名,不過,今非昔比,當年的合義齋如今早已經改頭換面,成為一家經營多種風味小吃,門臉兒修得古色古香的鋪子了。
灌腸是把澱粉加紅曲灌到豬腸子裡面。不過,這種講究質量的貨色現已不易吃到了,通常在廟會、夜市上您所見到、吃到的,只是用澱粉加上紅曲捏成個棒槌形,切成片後上鐺煎,滋味當然不如真正的灌腸,但因為用油煎得特別香,而且價錢又比較便宜,吃者依然很多。甚至,有吃灌腸吃上癮的人索性就買上幾塊,回家去自煎自吃,獨享其樂。這也是一種吃法。
風味乳酪
在清人《都門雜詠》中有一首竹板詞,繪聲繪色地這樣描述道:「閑向街頭啖一甌,瓊漿滿飲潤枯喉。覺來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這段小詩將那凝霜凍玉般的乳酪,恰到好處地介紹了出來。作為北京風味小吃的乳酪,在歷史上,原本屬於蒙族的食品,即使後來乳酪進了北京,也只是僅限於元、明、清三朝的宮廷小吃,直到後來才流傳到民間。
當年,在東安市場內有個「豐盛公」乳酪鋪,店主姓何,滿族正黃旗人。從幾輩上論,這正宗的旗人一向是靠吃皇糧度日,可到了辛亥革命,像他這樣的「鐵桿老米樹」不靈了。但何子照是個有心人,硬是靠自食其力在鄉下村裡辦了個奶牛場,又向一位曾在清宮御膳房的大師傅討教了製作乳酪的秘籍。於是,便在東安市場內租店開業,專售乳酪。那時候,大街上沒有冷飲店,更沒有冰淇淋、冰棍什麼的,這樣,乳酪在京城便是一枝獨放。每到夏季,那些王府中的公子、小姐,清室的遺老遺少大多成了「豐盛公」的主顧。
講到這里,也許會有人問,像那切糕、油條什麼的,倒是天天見,隔三差五短不了吃,而這乳酪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要講做乳酪,是得需花費點工夫。首先是把鮮牛奶煮開,晾涼,加入白糖,經過細籮過濾,再對入適量的江米酒,攪勻後盛在碗里,分層碼進木桶後,桶底加火烘烤,名曰「烤酪」,等到凝固後撤火,再晾涼、冰鎮。這樣,乳酪便做成了。您看,吃乳酪吃的是不是工夫錢!
自東安市場有了「豐盛公」乳酪鋪之後,北京城內便逐漸有了專製作乳酪的酪房,把乳酪批發給挑擔走街串巷的小販們。夏季的傍晚,在老北京的胡同中,常會聽到賣乳酪的吆喝聲:「噥喲唉,喝酪喂……」
炒疙瘩
入夜,當你隨著人流走進那吆喝四起的小吃夜市時,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在這里,名目繁多的北京小吃目不暇接,沿著夜市有意留神察看,其製作方法大致可分為炸、烙、蒸、煮、沖、煎、烤、炒,而這里所說的炒,可不是指炒菜,小吃中不經營魯川淮粵,要是想吃炒菜的話,那得上飯館了,此處所說的「炒」指的是炒疙瘩。
要說,炒疙瘩在京城中也算得上是一道名吃。相傳在民國初年時,在和平門外的琉璃廠有家叫「廣福館」的家常飯鋪,店主是個姓穆的老太太,與女兒相依為命,每日賣點面。據說,這炒疙瘩就是母女倆在無意中發明出來的。有一回和好了面沒有賣完,於是穆家姑娘想了個主意,把面擀成了面劑兒,切成了一個個的小疙瘩,用開水煮熟撈出來後放在陰涼處,以防發酵。當天晚上,她們就用這煮熟的麵疙瘩及切好的青菜、肉絲炒了炒作為晚飯,不料吃起來居然非常爽口,還有一股子咬勁兒,味道特別好。姑娘對母親說:「乾脆,明兒個咱們就賣這個,起名叫炒疙瘩吧。」就這樣,一語定乾坤,無心插柳之事倒巧成名吃。打這兒以後,她們賣的炒疙瘩,在京城出了名,新老主顧接連不斷而來。而這種吃法由於物美價廉,吃起來也確實有種特殊的味道,當時格外受歡迎。後來,許多社會名流也慕名前來,加入了吃炒疙瘩的隊伍。由於出了名,有些好事者便將這穆家母女開的廣福館戲稱為「穆家寨」,管穆家姑娘叫「穆桂英」。您瞧,聽起來多有意思。
糖火燒
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寶:大順齋的糖火燒、小樓的燒鯰魚、萬通的醬豆腐。燒鯰魚現已不多見,萬通的醬豆腐也早已銷聲匿跡,惟獨大順齋的糖火燒雖歷經戰亂,但依然是原料原味,吃在嘴裡酥綿松軟,香甜可口,不粘不膩。1960年印度總統尼赫魯來華訪問,點著名要吃大順齋的糖火燒,臨了還買走20多斤。這么大的中國,尼赫魯竟會對這其貌不揚的糖火燒獨此偏愛,足見這道小吃已經是名揚四海了。
相傳遠在明朝的崇禎年間,有個叫劉大順的回民,從南京隨糧船沿南北大運河來到了古鎮通州,也就是今天北京城正東的通州。劉大順見這通州鎮水陸通達,商賈雲集,是個落腳謀生的好去處,便在鎮上開了個小店,取名叫「大順齋」,專製作銷售糖火燒。沿至到了清乾隆年間,大順齋糖火燒就已經遠近聞名了。為保持傳統特色,大順齋的糖火燒在選料製作上是相當講究的,多少年來,製作的師傅們堅持面要用純凈的標准粉,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桂花一定要用天津產的甜桂花,再如必不可缺的紅糖和芝麻醬,也是專購一地,絕不含糊。這座百年老店之所以經久不衰,正在於它的貨真價實,取信於民。
京門爆肚傳統小吃2
天一入秋,北京人就自然想起了涮羊肉,更有那雅緻的、點著名要去吃爆肚兒。它雖為小吃,卻能雅俗共賞,差不多人人都對它抱有好感,叫上盤肚仁兒、散丹(即百葉),再來一壺老酒,哥兒幾個圍桌而坐,山南海北地一通神聊,那吃得絕對是津津有味。
爆肚兒能自立門戶,在北京的小吃中獨當一面,那還得提80多年前東安市場開業那會兒。當年,有個姓王的在市場中第一個擺出了爆肚兒攤,這就是沿襲至今的爆肚兒王。那時候,往往天一擦亮,全家人就齊上陣,先是從朝陽門外的「湯鍋」(指屠宰牛羊的地方)里買來新鮮的牛羊肚,然後拿到井台上去一遍遍地洗,尤其到了冬天,水涼刺骨,雙手被凍得紅腫紅腫的。最後,還得步行五六里路把洗干凈了的牛羊肚兒送到東安市場去應市。就這樣,爆肚兒王在京城的名氣與日俱增,回頭客越來越多,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這家鋪子就搬出了市場。這以後,便就有了朝內小街的西德順及爆肚兒王。至今,老店依然是春風得意,顧客盈門。
說爆肚兒,那最後還得落實到吃爆肚兒上,而如何吃那也是比較講究的,不光是在精選主料上,而是在刀口兒和火候上也都需要一定的手藝。你說是切片兒、切塊兒還是切條兒、切絲兒,甚至在寬窄薄厚上,那常吃的主兒也是很在意的,更何況對吃爆肚兒的作料也很講究,不光有店裡事先配好了的,也有的顧客進了門,要求按自己的口味專門單獨配製。據說,當年著名的京劇老生馬連良先生就特別喜愛吃爆肚兒,但他喜歡的作料只是醋中調芝麻醬,其他一概免之,雖然簡單,可老先生卻是能獨享其樂。
風味炒肝
清末民初時,北京的飲食業也極盛一時,既有伺候大宅門的飯莊子,又有招徠顧客的小飯鋪,更何況那遍布京城的茶樓、茶館、二葷鋪和大酒缸。要說「吃在北京」,此不虛言。每當提起北京的風味小吃炒肝兒,北京人都會想到前門外鮮魚口裡的「天興居」。說起來大概您還不知道,就在天興居的斜對面,曾有一家歷史更為悠久的鋪子,這就是炒肝兒老店「會仙居」。當年,「會仙居」以它獨特的風味招徠八方客,名噪京華,就連附近廣和樓戲園的梨園界人士都是「會仙居」的熟客。
提起這道小吃,相傳在清朝同治年間,有個叫劉永奎的北京人,在鮮魚口內租了間鋪面,於是,便開了個夫妻小酒店,並起了個很有些雅趣的名字——會仙居,專營黃酒和小菜。到了庚子之後,這小店則由他們的後代劉寶貴哥兒仨經營。
初時,劉氏兄弟經營炒肝兒時,沿用熬、炒、勾芡的烹調技術,做出的炒肝兒味道鮮美可口,物美價廉,遠近聞名,它不僅受到北京老百姓的歡迎,即便是達官貴人也被這炒肝兒的香味所吸引。
說到這炒肝兒,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吃呢?早年間,曾有人這樣描述它:「稠濃汁里煮肥腸,一聲過市炒肝香」。原來,這炒肝兒並不炒,只不過是燴肥腸,以澱粉勾芡,里邊配上一點下水,最後撒上一些砸好的蒜泥,這道小吃就做成了。
劉氏兄弟在做買賣上精明過人,炒肝兒如果用大碗出售肯定賠本;價定高了又怕不上座兒,因此他們向瓷窯里定製了一種專盛炒肝兒的碗,這種碗口大底尖,像個喇叭形,看上去好像挺大,其實呢,里頭的容量並不很大,這樣雖然每碗只賣兩個銅子,卻仍然有賺頭。久而久之,這小碗賣炒肝兒倒成了氣候,成了吃炒肝兒的一種講究。即使今天你在北京的小店中吃炒肝兒,依然是用不大的小碗兒。
據說,當年慈禧太後忽然也想嘗嘗炒肝兒的味道,可經她這一嘗不要緊,雖博得贊賞,卻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許更好。金口玉言,小民豈敢違命。自那以後,老北京人便多了句歇後語——北京的炒肝兒,缺心少肺。
傳統燒麥
歷史上,在前門外大街曾有個極普通的小酒鋪。要說,連個店名都沒有,只因是沾了皇帝的光而一夜出了名。這就是中外賓客遊人慕名前往的「都一處」,專營北京風味小吃燒麥。提到都一處的燒麥,必然要首先提「都一處」的由來。
在乾隆十七年臘月,轉眼就到了除夕夜。過去,在北京一到這個時候,一般的人家沒事是絕對不出門的。所以,各個店鋪也都早早地關了張。黑夜中,只有李家酒店透出暗淡的光亮,依舊開張迎客做生意。這時,打店外進來了三個人,其中主人是個文人打扮,兩個僕人手持紗燈,前後照著亮。他們被伙計熱情地引上樓去吃酒。主人邊飲酒吃菜,邊問道:「這酒店叫什麼名字?」伙計說:「店太小,還沒有個名字。」這人看看周圍的環境,很是感慨地說:「在這年關當頭的時候,還沒關店門的酒店,可著京都只有你們一處了吧?就叫『都一處』吧!」誰想,沒過幾日,忽然有一天,宮中派了十幾個太監,給李家酒店送來了一塊寫著「都一處」的虎頭牌匾。直到這時眾人方知,除夕夜原來是乾隆雪夜微服私行,順訪李家小店。
這段頗富傳奇色彩的故事,在都一處的幾代傳人中,從掌櫃的到伙計,從經理到服務員,已被傳誦了幾百年,故事或許只是傳聞並帶有幾分演義色彩,但都一處的名氣卻是與日俱增,凡食客到此,一是要看看懸掛於店中的虎頭匾,再就是定要品嘗它的傳統小吃燒麥。
其實,燒麥是以面做皮,以肉為餡兒,頂上捏出十八個褶,就像朵麥梢上綻開的花,所以稱為燒麥。在製作上,它用小籠蒸熟,造型很美,有如朵朵蓮花,吃起來皮薄餡兒大,味道鮮美,香而不膩。過去,每當秋高蟹肥的季節,這里還出售蟹肉餡兒燒麥,味道鮮美。
南北烤肉
在北京城內,素有「南宛北季」之說,指的是歷史上在南城宣內大街的「烤肉宛」和後海的「烤肉季」。這兩家館子主要經營燒烤,不同的是,南宛烤牛肉,而北季烤的是羊肉。
在歷史上,這兩家烤肉店同為百年老店,並且當年都起於沿街擺攤,顧客足蹬板凳,自烤自吃,後來生意興隆,才將這北京的風味小吃移居雅室,成為富貴人家和文人墨客的集散之處。
在前清時代,什剎海周圍有好幾家王府,像恭王府、慶王府、醇親王府等,烤肉季出了名,那些王爺們也自然便成了它的主顧。像溥儀的父親攝政王,就點著名要吃季家的烤肉。不過,那些王爺們可不是到鋪子里去吃,而是在家中坐等,季家就像是戲班趕堂會,得備料推車,親自到王爺府上去烤。
正如烤肉季的店主人姓季,南城的烤肉宛也是因店主姓宛而得名,大致相仿,在創業初期,宛家開始時是推著車子沿街賣烤肉,隨時隨地在地上支起個鐵箅子,由顧客自己邊烤邊吃,主人一邊切牛肉片,一邊算賬收錢。那時候,也沒有錢櫃,收了錢只是往大褂的口袋裡一揣。後來才在宣內大街有了正式的鋪面。由於選肉精、切片薄、松木火、作料全,烤肉宛的生意日漸火爆,許多有錢人家都願到此享受一番烤肉的野趣。據說,切肉更是宛家的絕技,多少年來,只傳本姓子孫,不傳外人。當然嘍,這只是說舊時習俗。如今,不管是南宛還是北季,早已成為普通老百姓的尋常去處。
銅嘴大茶壺
看過電視劇《銅嘴大茶壺》的人大概都會記得,人藝老演員牛星麗在劇中扮演的主角,就是手持大茶壺賣茶湯的。
要說,茶湯究竟屬於哪朝哪代的發明,這大概誰也難說清。不過多少年來,甭管是哪朝哪代,逢年過節,這茶湯便總是在廟會上一顯身手,惹得一群群大人孩子睜圓了一雙驚奇的眼。您看,那賣茶湯的桌子上,放著把鋥光瓦亮的大號銅壺。壺嘴、壺把、上口、底足都鑲著用黃銅雕刻的花紋,壺體兩側各鑲著一條金魚在小草中游動……等到爐火燒旺的時候,只見壺中開水翻滾,熱氣騰騰。更有意思的是,您再看眼前這賣茶湯的大師傅,兩腳分開,雙臂擺平架勢,一手拿碗,另一隻手搬壺倒水,碗口距壺嘴兒足有一二尺遠,眼見那冒著熱氣的開水由壺嘴兒噴射而出,不偏不倚正好「砸」在碗中,且點滴不漏,動作準確優美。其實,要沖好它,真得需要很高的技巧,首先,得一次完成,絕不能拖泥帶水,滴滴答答地往碗里對,否則茶湯準是生的,那賣主可就虧了本兒了。再有,出水雖猛,但絕不能澆在手上,要不,手也燙了,碗也砸了,賠本賺吆喝,那就更不合算了。所以,賣茶湯的老師傅都練有一手絕活,別瞧全部動作總共才有幾秒鍾的時間,可練好這一手,恐怕得花上幾年的工夫。
「八寶茶湯」的主要原料是糜子面,佐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等果料,因果料有八種之多,故也稱「八寶茶湯」。舊北京時,也有小販走街串巷邊吆喝邊賣的。一副擔子,一頭是放原料和瓷碗的櫃子,另一頭是在一個小火爐上放把黃銅高嘴兒壺,壺高足有三尺,擦得金光閃閃,清潔美觀。小販如此,店家也同樣是用這樣的銅壺,架在店門口,遠遠地就能看得見那兒立著個龐然大物。那時的人也挺聰明,這等於是不花錢在做廣告啊。
有:
1.爆肚馮的爆肚
2.小腸陳的鹵煮火燒
3.天興居的炒肝
4.錦馨的豆汁/焦圈
5.白魁老號的白水羊頭
6.不老泉的冰糖葫蘆/蒸餃
7.都一處的燒賣
8.全聚德的烤鴨
9.東來順的涮羊肉
10.天福號的醬肉
11 炸醬面
12.隆福寺的灌腸
5、北京的進啊 問一下去哪幾個地方能體會到老北京的味啊?
現在保留下來的老北京地方已經屈指可數了,都被改造了。剩下的基本集中在南城。推薦幾個地方吧:
1、大柵欄(這地方雖然是改造過的,但匯集了眾多老北京的老字型大小,總體來說是外地朋友必去的地方)
2、後海、什剎海(除酒吧區外)
3、鼓樓大街一帶(鍾鼓樓後身的胡同里,胡同口有家吃老北京鹵煮的,味道不錯)
4、潘家園舊貨市場(這地方我常去,雖然很多都是外地生意人,但還能淘到不少老北京的玩意。順道往南一公里,可以去十里河「天橋之聲」花鳥魚蟲市場轉轉)
5、天壇北門一帶(這里就是著名的龍須溝,現在叫金魚池,天壇北門有家國營的正宗老北京小吃店,能吃到最正宗的豆汁和焦圈)
6、護國寺小吃店 潘家園店怎麼樣
環境一般,人多嘈雜,排隊什麼的很麻煩,經常告知想買的沒了味道中規中矩,但是量大,一碗面兩個人吃剛剛好,算得上是物美價廉
7、潘家園到護國寺小吃街怎麼走
公交線路:地鐵14號線東段 → 地鐵4號線大興線,全程約16.9公里
1、從潘家園大廈步行約1.1公里,到達十里河站
2、乘坐地鐵14號線東段,經過5站, 到達北京南站
3、乘坐地鐵4號線大興線,經過7站, 到達平安里站
4、步行約770米,到達護國寺小吃街停車場
8、潘家園夜市十一營業嗎
營業。
夜市在唐代後期的大城市中已出現。
宋朝北宋年間統治者明令允許夜市,在北宋東京(現河南開封市)。現今所指為主要於夜間做買賣的市場,可能販售雜貨、飲食小吃、游戲等。夜市常是熱帶、亞熱帶國家的重要觀光景點;在我國大陸及台灣、香港等地更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