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特產店名
1、客家特產有哪些?
客家特產有: 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紫金辣椒醬、霸王花米粉、酸蘿卜、筍干、茶樹菇、梅菜乾、香豆乾、梅州金柚、白渡牛肉乾、桂花糕、發脆糕、薑糖、蘿卜苗茶等。
客家十大名菜:東江鹽雞、紅燜豬肉、釀豆腐、上湯桂花魚、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
涮九品:涮九門頭,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脊肉、牛百葉、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葯製成。此菜鮮嫩脆爽,湯味馨香,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的功效,是葯膳兼濟的佳餚,此菜已列入全國名菜譜。
白鴨湯:白鴨即白鶩鴨,相傳是鶩(野鴨)與家養白鴨相交配生蛋,孵化,經鴨農不斷選育而成的一個特殊品種。 其嘴為青綠色、眼球呈黑色;肉質細嫩,含脂率低;既可作葯膳用,還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滋陰降火等葯用價值,是治療麻疹、肝炎、痢疾、肺結核等病的單方或優良配方,同時,它又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滋補佳品,是全國唯一葯膳用鴨。
簸箕飯:又名「卷飯」,是將大米浸泡後磨成米漿,用圓形簸箕將其定形成薄米餅後蒸熟。把炒熟的肉絲、韭菜、豆芽、鮮筍、蝦米、香菇等餡放入米餅,捲成筒狀,與油條相似。簸箕飯美味可口,多食不膩。
菜乾扣肉:原料是菜乾和豬五花肉。先將豬肉煮至七成熟,用醬油塗勻後晾乾後,再用八成熱的油炸至肉皮起泡,切成3厘米長、1厘米寬的肉片。菜幹事先要用水泡軟洗凈並擠干水分,切碎末。將目魚肉去膜,切成片加白糖、醬油、蒜瓣、紹酒等爆炒,然後舀入骨湯燜5分鍾後撈出各料,鍋中加入菜乾末稍煮片刻取出。 將燜好的肉片皮朝下扣入碗中,再目魚片,菜乾末鋪在碗面上,淋上燜汁用大火蒸1小時,最後將汁倒出,將內翻扣於圓盤。淋上勾芡汁即成。
客家捶圓:又叫波圓,即肉圓,主要有品種有豬肉圓、牛肉圓、牛筋圓、魚圓、蝦圓、雞圓等。 客家捶圓口味純正,既有韌性又很爽脆,既有嚼頭又不打渣,人們形容捶圓的彈性良好常常會說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圓及下洋的牛筋圓以味道鮮美受到贊譽。 肉圓既是一道常菜,飲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圓」字寓「團圓」和「圓滿」之意。
上杭魚白:上杭魚白是上杭縣的特產,又稱燒魚白。是用魚肉和肥肉打成的肉泥,配上地瓜粉、鮮荸薺和蔥白等一起製成的。色香兼備,是別具一格的絕妙佳餚。
涮酒:涮酒是閩西人獨特的火鍋吃法,就是將肉片、魚片之類的放進摻有米酒的開水鍋里略煮一下就吃,主要有以下兩種:
1)、涮牛肉酒 是取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裡脊肉、牛蜂肚、牛心管、牛腰、草肚壁等九種肉放進鍋里涮著吃,又稱涮"九門頭",意喻一台漢戲中最主要的旦、花、丑等九種角色。
2)、涮豬肉酒 一般是涮豬肝、豬心、豬腰、豬粉腸、豬舌頭、龍骨邊的嫩肉等。涮酒的肉很講究切法,不同的肉要分別切成花狀、片狀、條狀、塊狀,爾後把摻有米酒的水盛在鍋里或酒壺里燒開,同時把辣薯(一種去濕理氣的草葯)、生薑、香藤根加入酒水中一起煮沸,就可以涮肉吃啦。其風味不僅鮮嫩脆爽,而且會使人感到舒筋提神。
四堡漾豆腐:來到閩西連城縣,一定要品嘗當地的四堡漾豆腐,這是閩西客家的特色佳餚。 這款菜選用當地特產的豆腐為原料,將豬瘦肉和嫩牛肉加入少許紅菇、香菇、蔥白等剁成肉醬,取團狀肉餡塞入方寸大的豆腐塊中。再將肉餡朝上的豆腐放入鍋中,加上雞湯、豆豉用文火燜熟。再撒上胡椒粉、小蔥花,待湯水全被豆腐汲收,就可以起鍋品嘗了。在盤中的豆腐似搖似動,是之謂「漾豆腐」。
汀州河田雞:俗話說:「沒吃河田雞,不算到長汀」。長汀是汀州故地,白斬河田雞是汀州最負盛名的名菜,被譽為「汀州第一大菜」。據《中國菜譜》載:「河田雞起源於福建長汀縣河田鎮」。民間傳說唐開元年間河田雞被選送到長安,列為斗雞之雄,每每取勝。
段母包餅:據傳清光緒年間,長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歲能詩,13歲時考取秀才。他的家境很貧寒,有一年元宵節,街上的卷餅香氣撲鼻,段林雪很想吃。母親胡氏便買了幾張卷餅皮,包了一些蔥蒜將就著給他解饞。他問:「這是什麼菜?」胡氏回答:「手帕子包『拉雜』。」成年後段林雪想起往事,便賦詩道:「家家團聚過元宵,戶戶齊把春卷包,憶我齠齡窮苦日,笑問手帕何物包。」
卷餅:卷餅的做法類似於北方人吃的烙餅,但更復雜些,這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風俗的名點。每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要製作。 先用麵粉攤成大大的薄餅,之後將冬筍絲、香菇絲、肉絲、菜心絲、豆芽炒成美味可口的菜餚,用面餅將菜捲起來後放入花生油中炸到酥脆就能吃了。
客家擂茶: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缽,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草葯。將原料置入缽中擂成醬狀茶泥,沖入開水,撒些碎蔥便好了。這種飲料不但解渴,又可充飢。
汀州燈盞糕:汀州燈盞糕因形似古代扁圓形的豆油燈盞而得名。它是將大米和黃豆浸泡後磨成米漿,調入細鹽、味精、蔥花再用湯匙舀到特製的圓勺內,沉入煮沸的油鍋中。米漿在沸油中迅速膨脹成圓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黃時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脹的過程如同變魔術一般,又稱為「魔術糕」。
永定芋子包:用紅芋薯粉制皮,用肉、菇、冬筍為餡製成包,蒸食。鮮香滑軟,冷熱均宜。
2、客家特產
客家的特產有:五指毛桃、客家娘酒、紫金辣椒醬、霸王花米粉、酸蘿卜、筍干、茶樹菇、梅菜乾、香豆乾、梅州金柚、白渡牛肉乾、桂花糕、發脆糕、薑糖、蘿卜苗茶等。客家的十大名菜分別是:東江鹽雞、紅燜豬肉、釀豆腐、上湯桂花魚、釀三寶、娘酒醉河蝦、清煲草魚、水晶雞、薯絲煲、咸香鴨。
客家人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而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客家人的首要交流語言是客家話,客家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客家人一詞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給客制度」及唐宋時期的「客戶」制度,在古代原指一切客籍漢人,例如在明代時移入雲南的北方官話人群如今仍是叫客家人。據統計,全球約有8000多萬客家人,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江西、福建、四川、海南、湖南、浙江、台灣等地區。
3、客家特產有哪些?
1、柿餅
製作柿餅是客家人的傳統——客家人為了過冬和遷徙的需要,習慣在農作物豐收之後將它們製作成可供長期儲存的干糧,柿餅就是當中的一種,梅州客家人也稱其為「柿花」。色灰白,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狀、柔軟、甜美,性甘濕無毒、潤心肺、止咳化痰、清熱解渴、健脾清腸。
2、煎堆
煎堆是客家人過年時傳統的、不可或缺的自製年貨。過去過年時,無論窮、富人家都一定會多多少少地煎一些煎圓。大概是取其「團團圓圓、圓圓滿滿」之意,剛出鍋的煎圓香氣四溢,外酥脆內綿軟,香甜可口,佐以客家釀酒,最是好吃。
3、客家擂茶
擂茶的製法和飲用習俗,隨著客家人的南遷,逐步傳到了閩、粵、贛、台等地區,現今在福建省寧化縣,廣東省陸豐市、陸河縣、揭西縣,江西省,湖南省,及台灣等地的客家莊仍然保留這種美味文化,並且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擂茶用特製的瓦瓷擂缽,缽內留有凹紋,取山上木質勻密的山倉樹做成擂茶棍,擂茶的原料是茶葉、炒熟的花生、芝麻、香菜、薄荷。
4、釀豆腐
這也是客家美食里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小吃了,釀豆腐的製作特別的考驗一個廚師的手藝,因為豆腐當中要塞入一些佐料,不過這個佐料一定要放的適合一點,因為要是放多了的話可能就會影響口感的,而且還會影響到豆腐的美觀程度,真正的釀豆腐吃起來味道是非常的濃郁的。
5、芋子包
這是用芋仔煮熟之後搗成泥,然後加入一些紅薯粉而製作出來的,將雙手揉成包子皮的形狀,在里邊會加入一些瘦肉蝦仁等等的一些調料,包好了之後直接放在蒸籠上蒸熟再蒸,熱了之後再出鍋,吃起來確實是非常的香,而且撒上芝麻油和蔥花之後,再配上一些秘制的辣醬,確實是非常的可口。
4、有吸引力的零食店名有哪些?
1、百草味、海派甜心、饞貓、優度零食、假日紅人、享樂派、饞趣零食、吧唧吧唧零食店、in好食。
2、食之錦、咕嚕咕嚕、童客家、千佰約、禾旺、饞小依、惑誘、覓優、食奇佳、三哆哆、博樂地。
3、美憶零食、饞嘴貓、派樂、盼落食、珍口、吃貨、聖朝美、億口、鮮客、旺旺、益戀食、滿逗。
4、格鮮、聚恆味、樂悠悠、可叮咚、福極樂、樂一碼、布卡嚕、嘴吉夫、福間居、品悠。
5、咚味屋、蜜滋、食美時、食食堂、點哼零食、總食族、味香品、饞尚達、優可、佳美食鋪。
5、想在淘寶開一家土特產店,不知道取什麼店名。
土老冒
廣告圖,一個老大爺(可以類似阿凡提那樣的卡通人物)伸出大拇指,後面是各種各種特產
新年了,可以喜慶一點 ,紅色背景,中國結,鞭炮放上去
廣告詞:東北地區:土老冒,老好了,賊地道!
中原地區:土老冒,土的是地道!
通用:土老冒,原生態,還是土點好!
期望有用 QQ(去掉—)38—166—3950
6、朋友說過幾天一起去客家玩,有沒有哪些必吃的客家美食?
客家首府,大美汀州。位於福建省西部的長汀縣,屬龍岩市管轄,自古為閩、粵、贛三省邊陲要沖,被譽為「福建省西大門」。
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長汀,被「中國的十大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
長汀亦稱汀州府,是客家人聚居的第一座府治城市,被譽為「世界客家首府」。
長汀古城的夜晚,是極美的。這是一座有煙火氣的小城,交通方便,離福建廈門高鐵僅二小時。
但作為一個吃貨,長汀有幾個更加吸引人的美譽:「福建美食名城」,「中國客家菜之鄉」。就為了去感受下客家美食,也值得飛去一次。
走在長汀的店頭街上,到處都是賣長汀豆腐乾的店。空氣里,滿滿是客家薑糖濃烈的味道。
長汀豆腐乾是閩西八大幹之一,是長汀縣的傳統名菜,屬福建客家菜系。始於唐朝開元年間,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最讓我驚奇的是,閩西八大幹裡面,居然有一種是老鼠干。「閩西」二字即為「汀州」,也就是長汀的古稱。
閩西八大幹包括:長汀豆腐乾、連城地瓜干、武平豬膽干、上杭蘿卜干、永定菜乾、明溪肉脯干、寧化老鼠干、清流筍干。這些特產在長汀的店頭街上都能買到。
在長汀閑逛的日子,還常常吃一種黃色的野果子,十塊錢一斤。裡面是一粒粒黑色的果子,味道像柿子。
據說叫黃金果,不知道當地人叫做什麼。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里有很多我從沒吃過的客家美食。在長汀旅行的五天四晚,接地氣的去吃了很多當地的人吃飯的小餐館,分享給你。
八喜院子八喜院子就在長汀古城的店頭街上,非常好認,因為門口有幾個磨豆腐的蠟像。
店頭街屬於遊客一條街,是那種幾乎每一個來到長汀的遊客,都會去逛一逛的街。
八喜院子離八喜館不遠,八喜館里展示了汀州的八喜:金榜題名之喜、花燭之喜、添丁之喜、成人之喜、立灶之喜、喬遷之喜、壽誕之喜、豐收之喜,用客家人一生八件喜事展示閩西客家人的民俗文化。
八喜院子算是店頭街比較大的一個餐廳了,主營客家菜。
有一個大廳,大廳有個戲台,想來如果不是因為今年的yi情,還可以一邊吃飯一邊看個地方民俗演出。
點了幾個菜,價格都不貴,人均50元左右。到長汀旅行,吃的住的都不貴,當地朋友說,這里除了房價比別的縣城貴,其他都很便宜。
燈盞糕拼薯包,28元。
燈盞糕是浙江省溫州市的一種傳統特色名點,也是福建閩西連城,長汀,閩北浦城等地的地方特色小吃。
白斬河田雞是客家第一大菜,這一份售價48元。
據說這白斬雞,與廣東「白切雞」用的雞在骨質、肉質上不一樣,河田雞的骨頭得用砍刀斬,而不是切,做菜的手法可以看出食材的品質。
那為什麼叫河田雞呢?河田雞素有「世界五大名雞」美譽,因主產於長汀縣河田鎮而得名,這是福建省長汀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在長汀尋常人家,常常吃豆腐。那晚點了一份東坡豆腐,18元,燒的很入味。
後來在另一個路邊的小飯店,朋友點了一份鹽酒雞,也是用河田雞做的。相當回味無窮,可惜沒記店名。
鹽酒雞,是一道客家家常菜,烹飪過程不加水,就是突出雞的鮮味。
在長汀,我認識了一種美食的做法:汆。這種烹飪方法,在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原有的鮮嫩爽滑。
這里真的什麼都是用「汆」的,滿大街都是這個字。汆豬皮、汆大腸、汆雞嫲、汆草魚、汆豬肉…很有意思。
某個夜晚,在古城找一家路邊攤,點了當地很有特色的煎薯餅、汆牛肉、芋子餃、泡雞雜…除了汆牛肉12元,其他都是10元。
客家煎薯餅是客家人最喜愛的小吃之一,以其獨特的風味,流傳千年而依舊盛行。而在客家首府長汀縣城,這種小吃更是供不應求。
朋友教我,煎薯餅淋上長汀米酒一起吃,真是獨特的客家美食。
汆牛肉很嫩,外面像裹了一層透明的澱粉狀。
一份泡雞雜,10元,相當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