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雲南馬關特產

雲南馬關特產

發布時間: 2023-01-17 20:53:25

1、雲南文山什麼東西出名

下面是文山州每個地區的特長,希望呢幫到您……文山縣特產五香豆腐、他披梨、花紅李。優良畜種有文山黃牛、大耳朵豬、無角山羊。東山彝族鄉:三七。壩心彝族鄉他披村:他披梨。麻栗坡縣:特產燕尾篾帽。大坪鎮:三七、竹編油篾帽。猛硐瑤族鄉上扣林村:扣林蘭。下金廠鄉:下金廠村附近特產草果。 硯山縣是「開化三七」主產地。稼依鎮:特產稼依豆腐和黃煙。盤龍彝族鄉:特產三七。是傳統「開化三七」主產地。 廣南縣特產民族金銀飾品、底圩竹簡茶、八寶米、那榔酒、高峰黃牛。八寶鎮:八寶米。那倫鄉:那榔酒。者兔鄉西芽村:土特產草席。底圩鄉:底圩竹筒茶。八達鄉:竹編斗笠。 馬關縣特產砂仁、三七、草果、八角、山茶、火木砧板。都龍鎮:香蕉、菠蘿。小壩子鎮:火木砧板、蛤蚧。木廠鎮:三七、草果。八寨鎮:三七、砂仁,銅炊具、刺綉。南撈鄉:草紙和蜜橘。大栗樹鄉:特產三七,大栗樹村特產黃心桃、火腿。 富寧縣特產高峰牛、七醋、茴油。剝隘七醋:因每一工序均耗時7天左右,故稱。本品製作技藝約在300年前從廣東引進。歸朝鎮、那能鄉:油桐籽。谷拉鄉:八角、油桐籽。者桑鄉:八角、油桐籽、木耳。洞波瑤族鄉:八角。阿用鄉:木耳、砂仁。郎恆鄉:金竹凳。 西疇縣為「開化三七」主要產地。特產菊花芯三七、清香木水煙袋、八角、柑橘。蓮花塘鄉、新馬街鄉:三七興街鎮:特產空心刺綉。蚌谷鄉:蚌谷酒。 丘北縣特產丘北辣椒。膩腳彝族鄉:膩腳陳酒。曰者鄉、雙龍營鄉馬者龍村:辣椒。

2、文山州馬關縣在中國的哪個位置,其特產有?

馬關是個好地方可以去看看,不是沒有美女是沒有發現美女的眼睛。
下面是馬關的一些特產和生活介紹只供參考。

三七
異名山漆(芪)、參三七、田七、金不換。全縣各鄉均有分布,清代已開始人工栽培。 如今三七產業已經形成規模化、產業化、規范化發展格局,2005年新植2.14萬畝,GA
古林箐原始森林風光
P規范化種植8000畝,全年收獲面積8043.3畝,產量144.16萬千克,銷售收入1.46億元。
馬關茶
1981~1984年,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和雲南茶葉研究所對雲南茶樹資源進行考察,在老君山、古林箐等地發現不少古茶樹,屬茶樹新品種,經鑒定,命名為「馬關茶」。2005年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為1.64萬畝,收獲8771畝,產量18.88萬千克 ,產值283.2萬元。
砂仁
多年生薑科豆蔻屬草本植物,其子粒、果殼為常用中葯,具有行氣調中,溫脾止瀉,健胃消食等功效。1985~1990年,全縣種植砂仁3995~2652畝,年產10噸左右。砂仁已成為馬關特產,並被《文山特產精粹》一書收錄。
杉木
杉科杉木屬,有紅杉、水杉、柳杉、蓖子三尖杉等品種,1990年,國營林場人工杉木林活立木蓄積量61.42萬立方米,1982年開始間伐和皆伐,年均提供木材1.3萬立方米。
草果
約於明末清初隨瑤族的遷入而開始栽培,迄今已300多年。籽粒辛辣芳香,既是烹調食品的香料,又是家庭常備的良葯,主治咳嗽痰多,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腹脹,瘧疾等病症。2005年全縣草果種植面積為8.4萬畝 ,收獲面積3.5萬畝,產量55萬千克,產值1375萬元。
塘房桔
屬芸香科、柑桔亞族、柑桔屬,常綠喬木,果實色澤鮮艷、果汁豐富、香味可口、風味獨特,營養價值高,果肉含糖、蛋白質等營養物,果皮中富含維生素A、P,種子富含維生素E。塘房桔屬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性喜溫暖濕潤,在馬關縣南撈鄉塘房村已有200餘年的種植歷史,因其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獨特、汁多化渣、成熟期晚等特點,倍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逐漸成為馬關縣最具特色的名、特、優地方產品。
蘭花
蘭花種類繁多,現已發現原種26種。其中紅柱蘭於1988年由中國著名蘭花專家吳應祥定名為「文山紅柱蘭」,並於1990年2月榮獲第二屆中國(廈門)蘭花博覽會金獎。還有朵素、雪素、珍珠貝母蘭、春蘭、寒蘭矮種、墨蘭矮種,已被中外行家列為珍品。常有農民採集上市交易。
蛤蚧
壁虎科珍稀葯用動物,俗稱「哆格」。味咸,性平,具有補腎、壯陽、定喘、止咳、祛風濕、補體潤肺等功能。
馬關馬
四肢結實有力,蹄質堅韌,具有耐粗耐勞,耐熱耐潮等特點。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種志》稱「文山馬以馬關馬為最好」。馬關歷史上就有「萬馬縣」的稱譽。1952~1990年統計:年末存欄數為9472~27996匹,其中能繁殖母畜佔27?7~36%,勞役畜佔59.6~85.1%;出欄率約20%左右。
無角山羊
俗稱「馬羊」。是馬關特有的一個地方羊種。1981年,全縣有2000隻左右,後因暢銷外地,到1987年僅剩幾十隻,已被省、州、縣列為保種對象。1990年末,全縣約有100餘只。「無角山羊」具有個大體健,性情溫順,採食快且採食點固定,繁殖力強,膻味小,屠宰率高,便於大群飼養等特點。
馬關大種雞
1981年《文山州地方畜禽品種志》定名。特點是:體型高大,骨骼粗壯,肌肉發達,頭尾昂揚,外貌清秀,容易飼養。成年公雞體重4~5千克 ;成年母雞體重3~4千克,年產蛋80~120枚。
馬關壯族農民版畫介紹
馬關縣仁和鎮阿峨辦事處新寨村壯族人民喜愛繪畫綉花,木刻版畫。1973~1990年,有43名農民創作版畫401幅,州展出121幅,省展出54幅,兩幅獲銀質獎,3幅在《民族畫報》刊登,5幅被國家選展。1984年10月,應日本國路姬市日中友協會長福田一郎邀請,新寨農民選出24 幅版畫作品寄往日本 ,有22幅入選參展,受到日本朋友的贊揚。這些作品以農民獨特的思維與手法真實的記錄了壯族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狀況,刀法純朴粗獷,飽含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2005年阿峨版畫製作出了20幅套色版畫,使版畫由單一的黑白顏色發展到多種顏色。由於套色版畫是刻一層印一種顏色,有幾種顏色就要刻幾層,這樣彩色版畫就具有與黑白版畫不同的不可復制性,從而增加了彩色版畫的價值。 歷史根源。馬關縣阿峨新寨地處邊疆,解放前,匪患較多,搞亂了人心,也帶壞了寨里的風氣,相鬥相殘的事件經常發生。新中國成立後,村裡的群眾深刻認識了過去痛心疾首的教訓,他們憎恨那些邪惡勢力和不良行為,認識到新社會要團結,要奮進,永遠跟著共產黨走,凡是黨委、政府號召的活動,阿峨新寨的人民都積極參加,村裡人能歌善舞,他們搞宣傳、搞演出、搞繪畫,1957年成立了宣傳隊,1966年在村裡開展繪畫活動,70年代組織業余文藝演出隊在村裡演出,並由群眾投工投勞建起了文化活動樓,組織文藝演出,圖書閱覽、電影放映、籃球比賽,一時間文化活動的蓬勃興起,活躍了村裡的人。但時間一長便暴露出了問題:有的活動全靠村裡組織,似乎有些不可能,特別是在經費緊缺的情況下,於是出現了時冷時熱的現象,勞動之餘,大家似乎沒有專門的事做,於是村幹部們想出了發展村裡人都愛好的畫畫,既開展了文化活動,畫好了還能產生經濟效益,並請縣文化館的老師來指導,經過不斷的嘗試、改進,阿峨新寨有了版畫的歷史,群眾一拍即合,男女老少都投入到其中。版畫活躍了村民們的生活,讓他們能在勞動之餘天天畫、天天刻、天天看、天天印、天天議,杜絕了惡習現象的滋生,堵住了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蝕,走上了文化藝術的道路。 阿峨新寨的人之所以喜歡畫畫,習慣源於用來描花樣,壯族山寨里的女子自幼喜歡綉花,她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腳上蹬的,都是她們親手勞作的成果,一年四季除勞動外,閑暇時間幾乎都用在綉花制衣上,全家老少穿的戴的都出自他們的手,要綉花鞋、花衣、裙子、花帽、頭帕、圍腰、背被等,花綉得好,首先是綉樣要畫得好,既要繼承傳統,又不能照搬別人的,而要有新意。制衣的過程工序很多,很費工夫,所以忙不過來的時候,家裡的人就幫著畫花樣,久而久之,形成了男人畫花,女人綉花的風俗。阿峨新寨的許多人家都保存著背被、小孩的孔雀帽等畫的圖案,那是真正傳統的民族圖案。一開始村民們為了避免謄印、剪紙樣、塗顏料的麻煩,他們乾脆把畫畫在木板上,用刀刻好,要綉花時就用布去木板上印出花樣,這是阿峨新寨最早的版畫。後來在文化館老師的輔導下,他們在木板上增加了其他內容,才演變成了今天的壯鄉民族文化——版畫。 發展現狀。馬關壯族農民版畫源遠流長,享譽海內外。四十餘年來,壯族農民共創作版畫上千幅,其作品參加過全國及地區性農民畫展並榮獲多種獎項,還應邀卦赴日本國展出和被《雲南畫報》等報刊選登,作品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泥土氣息得到國內外藝術家高度評價。為此,馬關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版畫在阿峨新寨普遍受到喜愛,並成立了版畫小組,全村男女老幼都參加畫,有的人家是祖孫三代,父子、夫妻、兄妹等一起上陣。每戶有兩三人參加是常事,多的人家有五六人。年長的有五十多歲,年幼的有七八歲。村裡人對版畫非常痴迷、刻苦,經常在一起討論修改一幅畫。同時縣委、縣人民政府也高度重視版畫的發展,先後投入16萬元資金扶持版畫發展,同時組織展團到昆明、文山等地進行版畫展出,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並邀請省州美術專家配合我縣的文化館人員對版畫人員進行了立意、刻畫、製版、印刷、裝裱、裝框等系統培訓,使之業務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目前,村裡的中青年人幾乎人人都會製作版畫。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阿峨新寨先後共創作了400多幅作品,其中共有175幅作品參加過縣里展出;有121幅作品在州里展出;有36幅作品入選「大連市農民畫展」;有30幅作品參加「雲南省農民美術作品展;有3幅發表在《民族畫報》上;有許多幅刊載於《文山日報》等報刊上,其事跡被編入《來自熱土的足音》一書(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一大批作品在影展、畫展中獲獎。有61塊刻板、110多幅(雙面用)版畫原件被馬關縣檔案館收藏。 價值體現。馬關壯族農民版畫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有生產生活類、體育競技類、科普類等內容,真實地記錄了壯族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狀況,反映了良好社會風尚,宣傳了壯家人的美好生活,有著深刻的民族風俗內涵和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它主題鮮明,一幅畫基本就表達一個思想,直率坦盪地表現出豐富而真實的內容;它風格獨特,在繼承民族民間美術遺產的同時,積極吸收專業繪畫的有益部分,構圖古樸而新穎,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民族特色濃厚,刀法粗獷中不乏細膩,把自己如詩如畫的生活表現得淋漓盡致。由於版畫都出自地道農民之手,比較寫實,鄉土味特濃。他們在自己純朴的思想指導下,形成了獨特的構思方式,如畫穿牛鼻子,他們一個細節不漏地畫出全過程;畫坐飛機,他們把飛機畫得像螞蚱……正是這些朴實無華、充滿童稚味的東西是壯族農民版畫的最可貴之處。他們用自己真實的藝術語言,民族特色的刀法,極大的熱情,把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努力做到生活、情感、造型藝術語言三者的統一。在藝術手法上,版畫不僅保留了壯家的民族特色,還表現出漢文化對他們的影響和滲透,體現了壯漢文化的撞擊和交融的情形,把壯鄉古老的繪畫藝術和漢文化藝術巧妙地融合起來,大大促進了壯鄉版畫的發展。色彩上,不僅有黑白的,有的還有2種以上套色的,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力。編輯本段民族風情
基本情況
馬關縣總面積2676平方千米,轄4鄉9鎮,鄉(鎮)下設124個村民委員會2026個村民小組,境內居住著漢、壯、苗、彝、傣、瑤等11個民族,截至2002年底全縣總人口82040戶350372人,其中,男性人口182937人,性別比為(女性100)107.99。農業人口72597戶319615人,非農業人口9443戶30757人。在全縣人口中:漢族44393戶179429人,壯族12371戶53943人,苗族16049戶74113人,彝族5941戶27331人,傣族1478戶6495人,布依族1243戶6007人,瑤族319戶1785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8.96%。 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民族間互相交往、通婚,民族風俗相差不明顯,但在傳統節日慶典上略有不同、各具特色,苗族主要有花山節,壯族有二月節和六月節等,彝族主要有火把節,傣族有二月節(也稱「過大年」)和六月節,布依族有離娘節和牛王節等,瑤族有盤王節,拉基人有跳掌節等。
傳統美德
各族人民歷來有敬老尊賢、見義勇為、團結互助、濟人危難的傳統美德,街坊鄰里,和睦親善。村寨里一家有事,全村相幫。新中國成立後,更形成了社會主義的新觀念、新風尚。1963年 ,開展學雷鋒活動,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1984年,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縣成立活動委員會。1986年9月,樹新風、做好事 ,爭創文明單位,爭當文明公民,積極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推向高潮。1984年至1990年,先後評出文明單位209個,文明村鎮47個,文明街道14條 ,文明學校37所,五好家庭16567戶次。
民俗禁忌
正月初一忌掃地,忌串門;初一至十六忌在門前晾曬衣服。正月初三忌煮生米,新婚喜日,孕婦忌進新郎家門。新媳婦娶進家不滿三天忌上樓和串門,不滿一個月忌在娘家過夜。產婦不 滿一個月忌入他人門宅。「開財門」、生孩子忌外人入屋三天,豬、牛、馬等大牲畜忌入別家門宅,忌扛著鋤頭進家,忌背著空背籃和挑著空水桶進家。舀飯忌舀甑子中間的飯。忌用刀砍門檻 或墊在門檻上砍東西。未婚青年忌吃豬蹄叉;小孩忌吃雞頭、雞腳、雞下巴等等。

3、文山的特產是什麼?

文山的特產是文山三七、文山他披梨、馬關草果。

一、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雲南省文山州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明代葯學家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雲南三七分布較廣,在海拔1200米、1700米的地區都有種植,以文山州各縣為主要產區。

文山是「三七之鄉」,被譽為「中葯中的阿司匹林」的三七,在文山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歷史,是雲南乃至中國為數不多且能夠完全實施規模化、標准化人工種植,和最具產業化開發條件的中葯材品種。

2002年11月08日,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文山三七」實施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二、文山他披梨

文山他披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他披梨是沙梨的一種,文山他披梨因生長在文山市壩心鄉他披村而得名,是壩心鄉的特產,也是文山市主要經濟林果之一。

文山他披梨的栽培歷史悠久,經過人們長期種植的改良和文山獨特的生態環境,逐漸演變為文山特有的一種優質梨,其個大勻稱,果形正,果皮碧綠,肉厚核小,肉色玉潤,肉質脆嫩多汁,風味清香,酸甜爽口。

2010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文山他披梨」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三、馬關草果

馬關草果,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馬關草果乾果呈紡錘形,果皮為棕褐色,果長2—4.3厘米,平均單果重為3克左右,果皮堅韌,有明顯的豎形皺紋,基部有果柄,內含有多粒多面形種子。種子集結成團,氣芳香,味辛、辣。

2013年9月1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馬關草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4、馬關縣有什麼特產?

草果

  

 八角

 

茴香

  

 馬關茶葉

 

 地攤狗肉

  

馬關香蕉

塘房桔、花米飯、核桃、三七、田七、金不換、等等多種特產。

5、文山的特產有哪些?

文山的特產有:

1、岜夯雞

岜夯雞是雲南文山的特色美食,其製作工藝十分精細,選用雞為主要原料,然後採用傳統的製作工藝製作而成,所做出來的岜夯雞以香甜、鮮美和奇特的酸味為特色,油而不膩。

2、花糯米飯

花糯米飯是雲南文山的特色小吃,其歷史非常悠久,選用糯米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的方法蒸制而成,所製作出來的花糯米飯色彩有紅、紫、黑、白、黃五種。

3、文山他披梨

文山他披梨是壩心鄉的特產,以生長在壩心鄉他披村而得名他披梨,其梨果形優美,果色碧綠,皮薄核小,汁多味甜,肉細酥脆。

4、塘房桔

塘房桔,是雲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南撈鄉塘房村特產。塘房桔已有200多年的種植歷史,具有皮薄、肉嫩、香味獨特、汁多化渣、酸甜可口、成熟期晚等特點。被稱為"桔中之王"。

5、平壩蕎酥

平壩蕎酥,是雲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平壩鎮特產。蕎酥的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精選平壩本地苦蕎,篩出最細的一層蕎面,配以白砂糖、蜂蜜等原料,在傳統的烤爐之中,高溫烘烤而成。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