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紀念禮品 » 宜章傳統年貨

宜章傳統年貨

發布時間: 2023-01-23 19:51:21

1、郴州有哪些風俗習慣和文化風采?它們與郴州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有什麼關系?

郴州市位於湖南省東南部,地處南嶺山脈中段與羅霄山脈南段交匯地帶,東界江西省贛州市,南鄰廣東省韶關市、清遠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陽市及株州市,距省會長沙市350千米。自古以來,郴州擁有著眾多美譽,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民歌之鄉」、「中國詩詞之鄉」等,同時作為「粵港澳的後花園」,郴州的經濟發展得非常迅速。然而,在我看來,我覺得我的家鄉—郴州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她有多麼美麗、經濟多麼發達或是有多少旅遊勝地,她最具特色的一點是她擁有著眾多獨特的民俗風情,讓人印象極為深刻。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作為一個多民族地區,郴州有滿、苗、回、蒙古、畲、僮、哈尼、土家、侗、彝、壯、藏、維吾爾、瑤、布依、傣、黎、高山、柯爾克孜、仫佬、仡佬、土、白、納西、朝鮮等25 個少數民族,其中瑤族人口8萬餘人,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2.02%。郴州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民俗文化和傳統習俗。郴州民俗文化積淀深厚,地域特點十分突出,鄉土氣息濃郁淳樸。郴州傳統民俗極為豐富,有安仁趕分社、瑤族起春節、瑤族團圓節、瑤族盤王節、伴嫁哭嫁及遍布農村各地的趕圩場等各色民俗風情,讓親身感受過其民俗的人對其贊不絕口。下面我將從家鄉的眾多民俗風情中選一些重大的,具有深刻影響的民俗風情向大家作簡單介紹。 安仁趕分社 安仁趕分社始於宋朝,是為紀念炎帝神農而流傳下來的民間盛會,屬全國獨有的民俗節日。 相傳炎帝神農氏帶8名隨從到安仁境內嘗百草,治百病,教化百姓農耕。後人為紀念神農氏等9仙,在豪山冷水石山處建了一庵取名為「九龍庵」,把神農野炊過的地方取名為「香火堂」,洗過葯的池叫「葯湖」。後唐時,在宜陽河與永樂江匯合彼岸山清水秀,風景優雅的香草坪建有一

廟,供人祭祀神農氏,人們習俗「擇社日祭神以祈谷」,朝拜者絡繹不絕,先有捧售香燭、紙錢者,繼而交易草葯、藤索、鋤柄、斗笠等等,規模越來越大,漸漸發展到農副土特產交易。宋咸平五年,徙縣治於此,始定每年「春分」、「春社」(一年12個月,農歷劃分為24個節氣,約15天為一節。選擇春分節前三天和後三天為社日也稱春社舉行祭祀活動,俗稱「趕分社」)節日在縣城南門洲「趕分社」,每次趕分社為期7至10天,其中以草葯最具特色。 每年農歷春分節前後,四面八方的人們齊集安仁縣城,進行祭祀炎帝和中草葯材、谷種、農具、農副產品、竹木器等商品交易活動。趕分社期間,草葯市場上擺滿從全國各地甚至東南亞各國採集而來,涉及數百科近千種的中草葯。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河南、新疆、內蒙古等10多個省市近100縣的葯商每年來安仁「趕分社」時,上市集散草葯超過萬擔,人們配好草葯帶回,輔以豬腳炆之,食後下田開耕,既壯身強骨,又祛寒除病,相沿至今。近些年來,當地政府以「分社」搭台,經貿唱戲,「興千年葯市,招天下客商」,使趕分社這一傳統習俗煥發了勃勃生機。 瑤族起春節 瑤族起春節,是瑤族人民的春耕紀念節。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一日,瑤胞手持綠葉青枝,敲鑼打鼓,齊集盤王廟,舉行祭春活動,祭祀山川大地,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瑤族團圓節 瑤族團圓節是為紀念瑤族先祖六男六女受封婚配,團圓成親之日。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日,瑤人殺牲慶賀,喜氣洋洋。入夜,敲鑼打鼓,到村外燃燒篝火,舞動火龍火獅,圍堂歌舞,直到深夜甚至通霄達旦。 瑤族盤王節 瑤族盤王節是瑤族最隆重、最神聖的傳統節日。自農歷十月十六日起,瑤人在盤王廟里舉行「還盤王願」的祭祀活動,歷時7天7晚或5天5晚。節日期間,既有庄嚴肅穆的祭祀活動,也有吟、唱、頌、歌、舞、表演、對白、說笑、與客人對唱等娛樂活動。

伴嫁哭嫁 伴嫁哭嫁是舊時流行全市農村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婚禮習俗。伴嫁、哭嫁,在郴州的不同地區,它的叫法也不一樣,在嘉禾縣稱為「坐歌堂」,桂陽縣叫做「坐花筵」,蘇仙區謂之「坐花園」。伴嫁唱的歌,嘉禾縣叫「伴嫁歌」,桂陽縣叫「唱娘娘」。哭嫁唱的歌,嘉禾縣叫「哭嫁歌」,汝城縣叫「哭喂喂」。名稱雖不一致,但內容大體都是一致的,其歌詞是出嫁閨女哭訴父母養育之恩,哭訴伴嫁姑娘、姐妹之間的離別之情,更多的是表達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以及對美滿婚姻的嚮往。伴嫁哭嫁歌曲調淳樸簡潔,旋律優美動聽,節奏感很強。演唱時均無樂器伴奏,演唱形式有獨唱、齊唱、對唱、輪唱、邊說邊唱、邊舞邊唱、哭唱、罵唱等。 趕圩場 郴州自古以來就有趕圩場的風俗。自明代以來,郴州民間在水陸交匯處及城鎮周圍設置圩場(集市)進行商品交易。交易日期或「一、四、七」或「三、五、八」或「三、六、九」,各地依習俗而定,沿襲至今。像是我們鎮,就是每月的一、四、七趕圩。圩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商品供市民選擇,為周邊市民提供了極大地方便。每回趕圩都是熱鬧非凡吶!並且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圩場貿易活動日益活躍,成為全市農村商品流通的一個主渠道,形成了一批享譽整個湘南地區乃至全省全國的大圩場,如嘉禾縣塘村鎮圩場、永興縣馬田鎮圩場、蘇仙區良田鎮圩場等。 宜章夜故事 宜章夜故事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群眾性文化活動。每逢春節,從初一到十五元宵期間,或單家獨戶,或多戶聯合,或以群團、單位組織裝演夜故事。「故事」游展時,火把通明,爆竹轟鳴,鑼鼓喧天,觀看群眾人山人海,萬人擠街。由於「故事」活動時間在夜間進行,「夜故事」也就由此得名。1995年,省文化廳授予宜章縣城關鎮為「夜故事藝術之鄉」, 臨武儺戲 臨武儺戲,當地人稱之為「神獅子」,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追求方式,主要通過村落、家族或個人請願、還願來祈求美好生活的願望。

這種祈願的表達 以「儺戲」這一娛神又娛人的戲曲形式為載體盛行起來,並口授心傳,代代傳承。儺戲形成於大明成化年間,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逐漸恢復。每年只在正月表演,場地都在戶外,且不固定。儺戲表演過程中,佛、道、儒家文化交錯滲透,具有濃郁神秘的楚巫文化色彩和珍貴的藝術價值,被稱為「戲劇藝術之源」、「中國戲劇的活化石」。 為了寫好這篇論文,我收集了很多資料,還打電話詢問了家鄉的一些老人及朋友,因此了解到很多我原來都沒有聽說過的家鄉特有的民俗,心中也油然而生一種自豪之感,我為家鄉有這么悠久的文化傳統及多種多樣的民俗風情而驕傲。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人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以至一個想法,都離不開他生活的土地,一個人和他的老鄉身上有同一種味道」。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民俗的力量。我相信,每個地方的民俗對生長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自己一定要更多地了解有關家鄉的民俗風情,與此同時,還要像其他的人介紹我們家鄉的民俗風情,讓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2、湖南宜章有一種菜:豆腐包子。怎麼做的呀,詳細點,謝謝。

豆腐包子
類別: 陝西菜 學齡期兒童食譜 青少年食譜 老人食譜 孕婦食譜
版工藝: 包裹蒸
口味權: 原本味
主料: 小麥麵粉600克 豆腐450克
輔料: 蝦米60克 黃瓜75克 蒜苔60克
調料: 大蔥30克 姜10克 鹽8克 味精4克 黃醬35克 胡椒粉2克 鹼1克 香油15克 花生油35克 酵母15克
製作工藝
1.將蔥、姜去皮洗凈,均切成末備用;將豆腐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煮透,撈出瀝干,切成約1厘米的丁,備用。
2.將黃瓜、蒜苗洗凈,瀝干水分,切成碎丁;海米泡好,撈出切成碎粒,備用。
3.將豆腐放入盆中,加入黃瓜丁、蒜苗丁、海米、蔥末、薑末、花生油、黃醬、麻油、味精、精鹽、胡椒粉拌勻,即成餡料。
4.將麵粉與酵母摻在一起,用溫水和好,揉勻,待面團發起,對入適量食鹼,揉勻揉透,分成大小均勻的面劑,擀成圓皮,將餡料放入圓皮的中間,收邊捏緊,捏成18-20個褶,即成包子生坯。
5.將包子生坯擺入屜中,用旺火沸水蒸熟,即可食用。
工藝提示
海米即為蝦米;麻油即為香油。
菜品口感
此包鮮香可口,營養豐富。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