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特產方便帶的
1、去無錫買點什麼特產好
可以買的無錫特產有:1、太湖銀魚;2、馬蹄酥;3、太湖蒓菜;4、太湖白蝦;5、太湖鳳尾魚。
無錫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無錫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季。
1、 太湖銀魚
歷史悠久,據《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盛世產銀魚。晉代張華著《博物志》記載:「吳王江行,食膾有餘,棄於中流,化為魚,名吳王膾余」。宋人有「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將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清康熙年間,銀魚被列為貢品,與白蝦、梅鱭並稱「太湖三寶」。太湖銀魚形如玉簪,細嫩透明,色澤如銀,故名銀魚。清康熙年間就列為「貢品」。

2、 馬蹄酥
又名蜜餡兒,圓形似馬蹄而得名,馬蹄酥的配方及製作方法是被當地一心靈手巧的邦廚,從隨行御廚那裡學來的,後傳入民間。主要原料及製作方法:精粉、熟大油、白蜂蜜、白糖等。用精粉加水利和少量大油搓成皮面,並用精粉和適量大油搓成酥面,用皮麵包酥面捲成面卷,並再加工成馬蹄形狀,放入大油鍋烹炸而成。馬蹄酥層簿如紙,色、香、味、型具佳,以配料精良,製作細致,層多松軟,油而不膩,香甜味厚,入口即酥,營養豐富,且能存放而著稱四方。
3、 太湖蒓菜
江蘇著名特產之一。蒓菜的幼葉與嫩莖中含有一種膠狀粘液,食用時有一種細柔滑潤清涼可口的感覺,並有一種沁人心肺的清香,口感極好、風味獨特。太湖蒓菜食用方便,可配葷炒,可素食、可氽湯,也可做餡,是做美味佳餚的上乘之品。
蒓菜,別名水菜、水葵。是多年生宿根性湖泊草本植物。地下莖白色,匍匐延伸於水底淤泥中,主莖和分枝隨水彎曲,四月,形似蓮葉徹的蒓菜葉漸漸舒張開來浮攤水面,正面綠色,背面暗紅並附有透明的膠粘物。每年清明至霜降間皆可採摘嫩葉以供食用。立夏以前的稱春蒓菜,立夏以後的稱秋蒓菜。以蒓菜為羹,香脆滑嫩,清沁齒頰。
4、 太湖白蝦
太湖名產,俗稱「水晶蝦」,其殼極薄,通體透明,晶瑩如玉,肉嫩味鮮,營養豐富,可烹制百十道萊餚,著名的「醉蝦」,上桌後還在蹦跳,吃在嘴裡,細嫩異常,鮮美無比。享譽中外。白蝦殼薄,活時透明,死後變成白色,因此而得名。
清《太湖備考》上有「太湖白蝦甲天下,熟時色仍潔白」的記載。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用白蝦做的「醉蝦」放在桌上,蝦還在蹦跳,吃在嘴裡,奇嫩異常,鮮美無比。白蝦剝蝦仁出肉率高,還可加工成蝦干,去皮後便是「湖開」。蝦還可入葯。托痘瘡、下乳汁,壯腸道。是強壯補精葯。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酒後喝一碗蝦米湯,頓覺腸胃舒適,美味不盡。
5、 太湖鳳尾魚
鳳尾魚,俗稱「子鱭」、梅鱭魚,學名「鳳鱭」,與太湖銀魚、白蝦齊稱「太湖三寶」,它體側扁,尾尖,形似竹刀,銀白色,因其尾部分叉,短呈紅色,尖細窄長,猶如鳳尾,故又稱鳳尾魚,是太湖名貴的魚類品種,產量要佔到太湖魚產量的40%,也是食肉性魚類的天然餌料。
梅鱭魚肉嫩味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特別是它的軟骨和魚卵,含有大量的鈣質,是人腦和骨髓的滋補佳品,尤其適合青少年,被視為席上珍品。